中国特产 数据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特产数据库


  特产,指某地或某国特有的或著名的物产,其中土特产是专指一地独有、他处所无,质量特优,或具有独特风味和品质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名物,指有名的物产,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答韩奉礼饷荔枝》诗中有“韩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一句。包括中国独有而珍贵的稀有生物,属于一级国家保护的动物植物,且通常分布于广而零散或狭小的地区,其生态环境比较独特,只在中华大地的自然条件下保存下来的孑遗树种或珍稀生物。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批准实施保护的地理标志
中国地理标志,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登记

  中国特产(名物)数据库,以收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主,普通土特产为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包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类。

  中国名物特产之所以丰富多样,是与其自然、社会经济和人文等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土地面积占世界陆地1/15,差不多相等于欧洲的总面积;东部与东南部与太平洋相连,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中华大地上,有一马平川的沃野,也有景观各异的丘陵盆地;有一望无际的肥美草原,也有巍峨葱郁的高山峻岭。中国由北向南贯穿寒带温带热带等多个热量带,农业自然条件良好。中华锦绣河山,除历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外,中华多民族儿女辛勤的雕琢与历代劳作,亦使之物华天宝,名物特产数不胜数,不仅有闻名于世的珍稀生物,尚有各地区独特的土特产品,传统的农林牧副渔业名优特产。

  东北区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面积7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8.2%,人口1亿多,占全国总人口8.6%。东北这片大平原被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环绕着,气候受大陆季风影响,呈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漫长多雪。区内多以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水资源充足,土质属富饶的黑土带,作物生长期一年,是中国粮食大豆甜菜的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天然林木区,土地资源居各区之首。此外,东北区的矿产资源不仅品种多,藏量亦丰富,经济生产结构以煤、铁、石油和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导。石油储产量占全国一半,有著名大庆油田、鞍山钢城和长春汽车城等。辽宁南临黄渤海有渔盐之利。东北铁路网密集,与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邻近,利于边境贸易和国际旅游业的拓展。

  华北区 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山东河南三省,总面积54万平方公里。本区处于衔接东北、西北、东南的中央枢纽。华北平原是中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平原,北依燕山,西靠太行山伏牛山,南有大别山,东部有丘陵与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降水期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降水量有600 - 900毫米,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春旱多风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则寒冷干燥。本区耕地、住宅用地及工矿用地比例大,林地比例小,故植树种草绿化任务繁重。 华北区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均发达,形成大中小城镇群,人口密集,总人口占全国22%,河南、山东居中国人口大省前列,其中中部和东部的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高达每平方公里500人以上。华北因有首都北京及北方港埠天津以及山东、河南等黄河流域古老的文明古迹,海洋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晋陕内蒙古区 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有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000多万。本区山地、高原和盆地互相交错,北有阴山,南有大巴山秦岭,东有太行山,中部是吕梁山黄土高原丘陵占7.8%,分布在陕西北部和山西西部。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为中国第二大高原,有肥美草原与牧场,也有沙漠和半沙漠荒原地带。 此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因过度开垦,森林和植被遭破坏,土地呈现沙漠化,生态环境不稳定。本地区地处衔接东西两边的中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晋陕内蒙接壤地区的特大煤田被称为“乌金三角”,横越16个县市,储量占全国26.3%,其面积之广属世界罕见。经济结构方面以重工业为主,此区煤炭电力工业和制铝业发达,被称为中国能源重化工基地。此外,此区畜牧业发达,内蒙古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一位,占27%,所产牛、羊、羊毛、皮革及毛纺织品行销全国,羊绒质优,享誉中外。

  西北区 包括甘肃宁夏新疆三省区,亦称甘、宁、新区。西北区属中纬度山岳冰川地貌,多高山高原,沙漠地带占全国的57.2%,如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冰川雪水和内陆河形成的绿洲,是人们农耕与生存的居住场所。甘肃、宁夏尚有黄土高原的河谷盆地呈串珠状,惜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多。西北地域辽阔,总面积占全国22.71%,由于远离海洋,气候属干旱半旱气候,冷热变化剧烈,干旱少雨,多风沙,日照幅射量大、时数长,高山严寒与盆地温暖对比鲜明。如新疆吐鲁番盆地全年有38.2天是酷热日(摄氏40℃),居全国之首,最高温曾达49.6℃记录。新疆内陆昼夜温差大,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因日照时间长,利于温带瓜果糖分积累,哈密瓜白兰瓜葡萄品质优良,享誉中外,亦是全国长绒绵惟一的生产基地。西北风沙大,气候干燥,有沙漠和高寒山区,此区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煤炭和有色金属等,资源储量名列前茅,畜牧业发达,纺织工业产品远销国内外。除此以外,内陆西北区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长江中下游区 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市,面积8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3%,人口接近4亿。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交错。主要山脉有南岭武当山大别山巫山武陵山等,平均约高1千米左右。著名的平原有淮北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低山与平原之间夹有大小丘陵谷地。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分配亦平均,年降水量为800-1600毫米,降水丰沛,比华北区多1-2倍,河湖众多,水网密集,是中国湖泊最集中的地区。此区有经济价值的林木多,如油桐树油茶树。此区亦茶园广布,盛产柑桔,一片稻田绿油油,江南美景尽收眼底。本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其中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和沪宁(上海、南京)长江三角洲工业带是中国轻工业的龙头,上海市更是中国近代的工业摇篮,也是现今最大的贸易和金融中心。重工业方面,则以湖北省的武汉、湖南省的长沙、安徽省的合肥和江西省的南昌等城市为中心点。此区域水陆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可通往160多国家600多个港口。有名山秀水、古塔园林和文化遗迹等。

  东南区 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3.9%,人口稠密,达1.4亿。该区地处东南沿海,背依大陆腹地,面临太平洋,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前沿地带。此区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其中福建更有80%为山地丘陵,10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在闽西、粤北和海南的中部,台湾中部山地高达3000米以上。气候以热带、南亚热带为主,高温多雨,夏长冬暖,四季交替不明显,全年平均降水量达1400-2000毫米,为中国雨量最多的地区。因雨量丰沛的关系,农作物一年可三熟,生物资源多姿多彩,台湾南部、海南岛和广东沿海一带出产的椰子槟榔橡胶等热带作物,经济价值颇高。此区海域辽阔,岛屿星罗棋布,海洋渔业发达,不过因地理环境的关系,每逢夏季台风多频繁登陆,往往暴雨成灾。东南区地处中国南大门,闽(福建省的简称)、粤(广东省的简称)、琼(海南省的简称)临近港、澳、台经济发达区,出口加工业发达,经济增长速度快,出口产值占全国1/4,服务业更飞速发展,居全国前列。

  西南区 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面积占全国14.34%,人口2亿5千万,少数民族多达40多个,是民族类别最多的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均多采多姿。本区位于青藏高原东侧,地势西高东低,起伏之大为各区罕见。贡嘎山高7556米,而同区的广西滨海平原海拔则只有百米左右。该地区山地与低谷高差险峻,气势宏伟,造成独特的自然环境,种类繁多居各区之冠。该区有横断山岷山,山水相间,奔腾着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大渡河,水力资源最为丰富。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气候属亚热带,物产富庶。因地形为云贵高原河流所切割。区内石灰岩喀斯特地形独特,四川九寨黄龙,钙华滩流,贵州峰丛溶洞,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南区耕地面积少,石山多,人均耕地1.16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中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居全国重要地位,工业方面以煤炭、机械、纺织、制糖、卷烟和酿酒业著名。西南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奇特,民族风情浓郁,是著名的旅游圣地。

  青藏区 包括青海西藏,是中国藏族聚居区,总面积占中国20%,人口只占全国人口6%,是地广人稀的高寒地区。本区有全世界最高的山峰──喜玛拉雅山,青藏高原因而号称“世界屋脊”。此区地势多样,有雪山冰川峡谷盆地等巍峨多姿。因远离海洋,海拔平均达4500米高,云量少,纬度虽偏南,但是相对气温低,辐射强,促使青海西藏成为中国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西藏拉萨称为“日光城”,青藏高原亦叫“阳光高原”。青藏区雨季多集中在5-9月,降水量不多,但河流湖泊众多,青海湖就是其中著名的内陆湖,是为咸水湖。青藏区东南部谷地有热带低山常绿林和亚热带常绿林。此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区0.9%,主要生产青稞,其它多为发展畜牧业的高原牧场,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牧草蛋白质高,叶量大,利于畜牧业发展,藏绵羊犛牛闻名于世。青藏矿产丰富,因交通不便开采量少。青藏的宗教文化和犹如屋脊的冰川雪山,都是世人探险旅游所向往的圣地。

名物特产的种类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变化万千,各地区域差异乃相当明显──有广阔的平原,也有高耸入云的峻岭;有漫天风雪的高寒地区,也有炎热多雨的滨海地区。在这大地上,不仅有许多罕见珍稀的动、植物,也有各式各样的果品、土特产、药材、巧手工艺和精致菜点。这些现代人熟悉的名物特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独特的自然条件,同时亦或多或少荟萃了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

土特产

  ,是以茶树新梢上的鲜叶加工制成的产品,可直接沏作饮料或加工成药品。茶(Camellia Sinensis)属山茶科,常绿灌木,高约1.5-2米。它的叶子长,呈椭圆形,有小锯齿,开五瓣小白花,果实扁圆,成熟时裂开有种子散出。中国人是最早懂得饮茶和种茶的国家。根据史料记载,最迟在春秋战国时代,茶已经由药品成为饮料。西汉时期茶树的栽培渐多,有了简单的茶叶加工技术,并逐渐发展成为宫廷饮料和商品。中国种茶与饮茶最兴盛的时期是唐宋时期,当时出现大规模的作坊和经营大宗茶业的商会组织。唐代饮茶习俗的盛行,据说亦与佛教徒“坐禅”有关。唐建中年间根据作者陆羽(公元733-804年)亲身调查而撰写的《茶经》,对饮茶习俗普及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亦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

  至宋代,茶叶生产有所发展,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建炎初(1127年)有66州,242县产茶。宋代茶叶年产量约50万担,四川占一半。从元到明代,茶叶生产经销起伏较大。元代茶加工技术虽有所提高,各地茶园却因战祸大受破坏。明代茶制作技艺提高,经销扩大,加强了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茶马互市”,向国外输出大量商品茶运往欧美各国。明末,中国茶叶主要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经海路转运到英美。15世纪中叶英国已有饮茶的习惯,流行喝午后红茶,认为是高雅之举。自1678-1880年,中国茶叶独占世界市场,1880年向英国出口茶叶多达145万担,到20世纪50年代已广及五大洲近50个国家。至近世,中国境内茶园共有2000万亩左右,多分布于南方的秦岭-淮河-长江以南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如浙江、湖南、安徽、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出口茶叶,亦已超出历史最高水平一倍以上,行销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并有51个国家引种中国茶籽和茶树,中国被世界公认为茶叶的祖国。

中国名物特产:江苏云锦

  中国是最早利用蚕茧抽丝的国家,这种养蚕织帛的技术被公认为世界的伟大发明,故此中国亦享有“东方丝国”之美称。根据出土的文物和甲骨文中多处提到蚕桑、丝,证明了早于5000年前,中国人已经懂得制造丝线、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公元前4世纪,丝织品更驰名世界,罗马君主亦以穿中国生产的丝为荣,更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意思是“丝之国”。

  周代以前蚕桑多为自然繁殖,人们采集蚕茧为丝絮,当时称为野蚕。周代以后才逐渐发展为人工饲养。大约在西晋时代,中国的养蚕和制丝技术开始传到日本,约于隋唐时期又辗转传到欧洲。此后,意、法等欧洲国家才开始养蚕和制丝。至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发明了“共拈式直缫机”,便开始将制丝业从农村副业中分化出来,成立了专业的制丝工厂,由此丝织品得以大量生产。

大豆

  大豆种植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其中以东北大豆的产量最高,质量最好,闻名于世界,并且销售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等地区。

  大豆不仅是经济价值极高的油料作物,而且营养丰富,被人们称为“植物肉”。大豆粒中含有蛋白质40%,比牛肉、瘦猪肉、鸡蛋高两倍多。据科学鉴定,1公斤大豆所含蛋白质分别相当于2公斤的瘦猪肉、2.5公斤牛肉和3公斤鸡蛋。大豆还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赖氨酸和苯丙酸等8种氨基酸,有防止胆固醇和血管硬化的效用,是天然优质的蛋白食品。大豆是唯一能替代动物蛋白的植物蛋白食品,用大豆制作豆制的食品花样繁多,其中中国豆腐是独创的大众化营养食品。大豆还可以搾成乳白色的豆浆,历来普遍为中国人早餐时饮用,近年更成为人们的日常保健饮料,受到各国的欢迎。此外,豆浆与牛奶混合制成「豆奶」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颇受老人和儿童喜爱。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中国龙山文化地区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酒器,说明了早于公元前2800 -前2300年,酿酒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相当盛行。中国早期酿造的酒多属于黄酒

  若从生产方法分类,酒可以分为酿造酒(发酵酒)和蒸馏酒两种。酿造酒是在发酵终结时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酒度饮料酒,如葡萄酒、啤酒、黄酒、清酒等,出现时间较早。蒸馏酒是在发酵终了再经蒸馏而得的高酒度饮料酒,主要有白酒、白兰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盛行较晚。

  中国酒中,除白酒、黄酒外,果酒、露酒和药酒历史也十分悠久。其中药酒更起源于战国时期,2000年前的医学著作《内经》亦有专章记述,故此有“医源于酒”之说。明代《本草纲目》更列举出几十种药酒配方,不仅可以治病,也是养生滋补的佳品。以名贵药材配制成药酒,在世界酒林中可说是独树一帜,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1949年后,中国酿酒业的发展趋势,浓度方面逐渐由高浓度转变为低浓度,制法方面由蒸馏酒转向酿造酒,成分亦由粮食酒转变为果酒类,以满足国内市场和外贸出口的需求。

果品

  (Zizyphus vulgaris),属鼠李科,是营养价值高的滋补品,一般含糖分24%,蛋白1.2%,脂肪0.2%,还有钙、磷、铁等矿物质,维他命C含量居百果之首,每100克枣含80-600毫克维他命C,比苹果高70-80倍。红枣除了鲜吃外,还可制成干枣食用。红枣可润心肺,止咳、养胃健脾,更可以治疗高血压,保护心脏,增强心肌活动能力,属益气壮神的良药。中国出产的枣以河北沧州金丝小枣最为闻名,此枣肉厚,核小,晒干后金黄色,果肉中能拉出3尺长的细长丝,也就是闻名中外的金丝蜜枣了。山东乐陵无核小枣,枣核退化成胶质薄壳,故又称虚心枣,味甜色美。山西安邑相枣,大如鸡蛋,汁液多,过去是进贡皇帝的名贵果品。河南新郑大枣灵宝大枣也颇有盛名,北京郊区的马牙枣,加工成果脯,亦行销中外。

  枣树在百果园中,其花不美,其叶不茂,树皮龟裂,质朴无华,适应力极强,在干旱土质生长的枣子品质更优。民间说“淹不死的栗子,晒不死的枣子”,农谚有“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说明当年栽种枣子,当年就有收成。枣树寿命长,树龄有百年。中国枣树分布除西藏外,几乎遍及全国各省,主要集中在北方暖温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枣花为重要的蜜源,枣叶煎汤服用能治呕吐反胃,树皮烧灰治痢疾,枣木坚硬,是制作大车轮轴和家具、工艺品的良材。

橘、柑、橙、柚

  (C.erythrosa)、(C.reticulata)、(C.sinensis)、(C.grandis)是中国特产水果,属于柑橘属芸香科植物。柑橘类品味醇厚,营养丰富,每公斤鲜果中维他命C的含量,金橘为440毫克,广橙180毫克,比梨和苹果高。据《中药大辞典》记述,柑橘类的果皮、橘络、种核和叶片均能入药,如橘皮称为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橘核理气、散结、止痛;用柑橘幼果果皮制成橘红丸,是止咳化痰的良药。

  当前柑橘家族中,优质品种很多。其中柑果较大,皮稍厚,易剥离,种子白色,胚淡绿色,有名的品种有蜜柑、蕉柑,其中广东潮汕平原所产的品质尤佳。橘果比柑小,扁形,皮薄,极易剥离,橘络明显,种子、胚都是绿色,著名的有江西南丰蜜橘,皮薄味浓,浙江黄岩蜜橘果皮金黄,汁多味甜。橙的果皮较厚,瓤不易剥离,种子和胚为白色,如重庆江津锦江橙,广东新会橙。柚的果实最大,皮浅黄,很厚,果肉白色,味道甘醇香甜,以广西沙田柚质地最好。人们除了吃柑桔类鲜果外,还会榨取果汁或把它们加工成果酱、罐头、果酒等,有的也会把果皮蜜饯制成小食品。

中华猕猴桃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野生藤本植物。据考证,猕猴桃一名,起自唐代岑参(约公元714-770年)诗“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说明了中华猕猴桃在中国最少有1200多年的栽种历史。野生中华猕猴桃遍布河南、陕西、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四川、广东和广西等地区海拔1300-2600米的山林。

  中华猕猴桃植株蔓生,叶片绿色,背面有毛,雌雄花异株,果实呈褐色,果肉黄白或绿色,柔软多汁,果肉中有众多黑色或深褐色如同芝麻般的种子颗粒,种子上有蛇纹。猕猴桃是果园中的新秀,近代传播发展很快,被视为奇珍异果。1906年新西兰最早从中国引入中华猕猴桃品种,因其果形似新西兰国鸟“基维”,取名“基维果”(Kiwi fruit),亦称“奇异果”。其后相继传入苏联美国(叫中国醋栗)、英国(叫中国鹅莓)、法国意大利印度日本(叫中国猴梨)。猕猴桃营养极为丰富,每百克鲜果中含维他命C约100-200毫克,比柑橘高5-6倍,比苹果高20-30倍。猕猴桃爽口多汁,果性甘寒,主治烦热口渴和黄疸病,并有抗癌作用。

荔枝和龙眼

  荔枝龙眼是中国南方原产常绿的珍贵果品,同属于无患子科植物。早在公元3世纪中国就栽种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据考证,到了西汉时才正式命名为荔枝。荔枝性喜高温多雨,分布于福建、广东、四川等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古代记述荔枝的著作有13部,其中尤以北宋蔡襄《荔枝谱》内容最为丰富,记载有32个品种,阐述天下荔枝唯福建、广东、南粤和巴蜀有之。荔枝被誉为果中王后,历来被视为琼浆玉果。它分为长卵形、心脏形、近圆形和圆形四大类,各具独特风味。荔枝树的寿命很长,有些达数百或千年以上。荔枝可制成干果,还可入药,有养血、止渴、健脑强身的功能。中国荔枝于公元10世纪传播到东南亚,又传播到非洲美洲,18世纪传到日本,1873年引种到夏威夷,20世纪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落户。

  龙眼(Dimocar pus longan )又叫桂圆桂元。古代文献把龙眼当药品记载,自汉代起被视为珍贵的滋补品。龙眼果实比荔枝小,果皮褐色,果肉薄,汁液甜美。它与荔枝生长的自然条件一致,故分布地带相同。宋代苏东坡将二者比喻“异出同父祖,端如柑和橘”,从现代植物分类学看,龙眼与荔枝树都是无患子科,亲缘密切,只有果实有明显区别。目前中国龙眼有400多个品种,龙眼加工制的干品比荔枝干品更为名贵,名桂圆,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之功效。龙眼木材坚硬,适宜工艺雕刻和制作家具。中国龙眼一半产在福建,一半产在广东、广西、四川、台湾。早在1000年前与荔枝同时传入印度, 18世纪传入美洲、巴西、东南亚。迄今中国龙眼仍垄断世界市场,倍受人们青睐。

药材

当归

  当归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特产药材。它具有调气养血,促进新陈代谢,调经镇痛,润肠通便之疗效。秦岭以北所产当归以甘肃天水、陕西西安为集散地的称为西当归;产于甘肃东部,陕西西部当归称为秦归;秦岭以南由碧口运到重庆的又称为川归;产于云南西部、四川西部的则统称为云归

  中国当归中以秦归产量最丰。当归产量90%以上集中产在甘肃岷县,岩昌、漳县、渭源县的高寒阴湿地区。甘肃当归个头大,碴口色白,质地致密结实,含油质足,驰名于世。云南所产当归香味浓烈,油性重,头大个圆,光滑,故亦名滑头归,是当归中之上品。中国种植当归有2000年历史,久盛不衰,在国际市场上是独树一帜的良好药材,被誉为妇科百宝良药。

党参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是中国名贵的中草药,其根部有养阴、清肺热、益胃生津、止咳祛痰和滋阴补气之妙用。党参茎长约 1.5米,根肉质肥大,呈长圆柱形,全株有乳汁及特殊气味。叶子对生或互生,卵形至广卵形,被毛。夏秋开花,花冠钟状,淡黄绿色,有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党参喜温和凉爽气候,适于含腐植质较多、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栽培。

  山西著名的五台山产的党参叫台参,是党参珍品。甘肃文县产的纹党全身披挂横纹,粗壮结实。质量最好的要数四川成都青白江区云顶山的明参,不仅个头大,颜色黄白,还具有独特的菊花心断面。此外山东莱阳五龙河沿岸,由于土质疏松,盛产沙参,是一种色白、粉性足而品质极佳的上等党参。

三七

  三七(notoginseng)又名田七,属五加科。因它生长二年以上的植株中有3片复叶,每片复叶有小叶7枚,故名。三七能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治吐血、尿血及跌打损伤和妇科等疾病,内服外敷都有止血功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它为“金不换”。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称道:“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珍贵者。”

  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三七对冠心病、心绞痛皆有疗效。产于云南、广西、以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最集中,尤其是砚山西畴两县产量最多。广西百色地区也是历史悠久的田七产区。用云南三七加工生产的云南白药,亦是中国独有的特产药品,为治疗外伤出血及排脓驱毒的伤科圣药,公认为家庭日用常备药品。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是一种昆虫的幼虫 (蝙蝠蛾的幼虫)与寄生真菌的结合体。当真菌在幼虫寄生的土块中长出芽管,钻进幼虫体内,吸收营养萌发成菌丝。冬天似春蚕般爬行的小虫,至夏天长出菌类小芽如同小草,人们叫它冬虫夏草。这种中药与人参、鹿茸齐名,属高级滋补品。虫草味甘,性湿、气香,具有益精补肾,止血化痰,提高人体免疫力,降血压、血脂,镇静催眠和抗癌的作用。野生冬虫夏草产在青藏高原,其中居首位的青海地区占60%,质量亦佳,色泽光亮,菌丝粗壮,个体丰满,被视为珍品,其次是西藏那曲地区,冬虫夏草产量亦丰。

菜点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传统名菜。创始于清朝同治初年(1874年),原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个陈兴盛小餐馆,掌灶主厨师是位脸上有几颗麻点的老板娘陈刘氏,她烹制的豆腐以麻、辣、嫩见称,本为脚夫价廉的普通菜,可是传颂开来广受欢迎。因陈刘氏脸上有些麻子,故名为陈麻婆豆腐,历经100多年,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菜。此种菜制作主料选用豆腐与四川郫县豆瓣及牛肉末烧制成,先将嫩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块,入沸水煮2分钟捞起沥干,把牛肉切成细末,青蒜苗切小颗粒。炒锅火旺放菜油,先放牛肉末煸炒,加适量辣椒粉、豆瓣酱和豆豉茸以炒香,再加豆腐、盐和酱油,放汤烧开,改用中火烧豆腐入味,后加青蒜苗,并加上水淀粉使汤汁变稠,盛入盘中,略撒花椒粉。此盘豆腐形整不碎,吃起来麻辣可口,牛肉末酥鲜,令人在辛辣之中胃口大开。

佛跳墙

中国名物特产:佛跳墙

  佛跳墙,是福建居首位的传统名菜。据说是清代道光年间福州某钱庄的老板娘所创,因品尝过此菜,清代福州有位布政史周莲于是命役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以海鲜为主料改进工艺,使此菜更为鲜美可口。其后郑春发在福州开办聚春园名菜馆,将此菜命名为“福寿全”。有一次文人聚餐时,他呈上此菜,筵席开始的时候,浓香飘溢,文士雅客群起叫好,当场有位名士即兴赋诗云:“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乘兴齐呼此菜名为“佛跳墙”。闽(福建的别称)菜中的佛跳墙,用海参、鲍鱼、干贝、鱼翅、鸡、鸭、猪蹄筋、羊肘、鸽蛋等18种原料,用坛煨制而成,制作工艺精良,汤料鲜美,用荷叶封盖坛口,倒扣一只小碗,装配料后将酒坛置放于木炭炉上,需微火煨制2小时,启盖迅速将刺参、猪蹄筋、鱼唇、镐鱼肚放进坛内,再煨1小时。此菜味道鲜醇软滑,入口即化,老少皆喜食。

汽锅鸡

  汽锅鸡,是云南传统名菜,它以鸡块滋嫩、汤汁鲜美、富于营养和风味别树一格而广为流传。相传,早于清乾隆年间,汽锅鸡已在滇南地区民间流传,不过起初是以厨师为名,称“杨沥锅”,继后又在杨沥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把用火烧煮改为以蒸气蒸。滇南建水县所产陶器历史悠久,其中有一种陶器蒸锅,式样古朴特殊,外形扁圆,锅中心有一个空心管子。这道菜特别之法是把盛载佐料及鲜鸡块的汽锅,放在一口盛满水的汤锅上,水沸后,蒸气从空心管子冲入汽锅,经过锅盖冷却滴入锅内,熬成鲜美的鸡汤,蒸约4-5小时待鸡肉酥烂后,鸡块便可食用。此菜汤汁清亮,肉嫩味香,四季皆受欢迎,云南家庭主妇举行家宴款待亲友时,皆以之为家常特菜享用。

点心

  点心,原意是指饿时略为进食,后来演变为“略进食物”之意。点心早于2500年前的《楚辞》中已有记载,从一些诗歌或历代生活纪录中得知,现今我们吃的点心不少是从古时的小吃演变而来,不过当时使用的名称并不是现代人所熟悉的。点心虽然不是广东人发明,但把它发扬光大的必定是广东人。直至20世纪初,才是点心真正的蓬勃时期,这与满清贵族后人闲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贵族旗人,终日流连饮食场所,以致酒楼茶室数目激增,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大茶室及酒楼均各自推出不同的点心、糕点,令本来已是种类繁多的点心、糕点更见多变。那时民间更出现有“标准点心馅料分配”的说法,以“虾饺”为例,原来最初的虾饺馅料分量是“三成生虾肉,两成熟虾肉,配合两成半肥猪肉粒,两成半荀丝”,配以薄皮包裹,当然还要“即蒸即食”才能称得上是上品。另一款点心“山竹牛肉”,则要用“一斤碎牛肉配二两碎肥猪肉,加入陈皮丝、生姜茸、胡椒粉、荸荠粉”,搓成牛肉球来做,要蒸熟时无汁、陈皮味浓又爽口才为佳品。不过现代人什么都要吃好的,所以虾饺早已改用原只鲜虾了。

手工艺品

瓷器

  瓷器是中国古代发明之一。中国是首先发明以高岭土烧制成日用品和工艺品的民族。早在8000年前,中国先民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瓷器是在制陶工艺发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至唐宋两代兴盛,生产出驰名的青瓷、白瓷和彩瓷,明代以后,江西景德镇成为瓷器中心,其中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和成化年间(1465-487年),中国青花瓷更进入鼎盛期,大量出口到日本、朝鲜、东南亚、欧洲,甚至非洲。至今,在欧洲和西亚的博物馆,仍藏有不少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瓷器,仅德黑兰博物馆就有805件珍品。中国瓷器表面光洁细腻,晶莹而带光泽,结构紧密,外有瓷釉,绘有艺术图案。国瓷器生产分布广,高级日用瓷器集中于江西、湖南、广东、河北、山东、福建、辽宁、四川。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广东佛山和山东淄博等,都是著名的瓷器之乡。

刺绣

  刺绣是用针将丝线或其它纤维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布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中国刺绣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称“纹绣”,至三国东吴丞相之妹首创画绣,揭开中国进入艺术绣的序幕。明代画绣艺术又登上一层楼,明末清初沈寿利用西洋画明暗采光的原理,开创富有立体感的美术绣,享誉中外。中国刺绣之乡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和广东等各有特色,苏绣(江苏)以生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用通经断纬技法,达到图案正反如一,有多层次立体感的精、奇、美效果,故以色彩鲜艳、造形逼真见称,素以小猫、金鱼为代表作。湘绣则以风格豪放、神态逼真,善于表现景物与动物,并继承中国画艺术风格为著名;蜀绣素以针法严谨细致,内紧外松,线路分明和光亮平整驰名中外。粤绣(泛指广东潮州与佛山的刺绣)的纹路明快清晰,色彩浓郁,富丽堂皇闻名遐迩。

蜡染

  蜡染古代称为“蜡缬”,这种传统工艺技术起源自西南少数民族,秦汉时代向中原传播,隋唐时代发展,染丝绸布匹流行全国,甚至成为馈赠友邦的名贵礼品。其后因蜡染只适宜常温染色,色谱有一定局限,于是中原的蜡染自宋代起逐渐被印花工艺替代。而西南少数民族因聚居区贵州、广西、云南等蜡资源丰富的地区,交通不便,乃流行不衰,苗、瑶和布依族妇女喜欢具有简洁明快、古朴野趣的蜡染布制衣裙。

  蜡染的程序主要是先将蜜蜡熔化,再用蜡刀蘸上蜡液在平整织物上绘出图案。当蜡冷凝后,浸入染液中上色,用沸水除蜡留本色花,其他经绉折裂纹,呈现独特古朴的饰纹。贵州安顺是中国蜡染之乡,所产真蜡花布、台布、壁挂、旅游包等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情,远销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诸国。

杨柳青木刻年画

  杨柳青木刻年画,主要是指发祥地为天津市西的杨柳青及附近30多个村庄的民间年画品种。杨柳青明代称古柳口,因交通方便,为明清北方著名的市镇。杨柳青年画约始于明代后期,现知最早的画店为戴莲增、齐健隆。他们最初可能是画工,以后两家后代又另外开了不少画店。杨柳青年画在清代达到极盛,产品行销中国北方及东北各省,仅戴莲增一家每年即印制年画数百万张。至清代后期,民生凋敝,加之石印年画兴起,使杨柳青年画逐渐衰微,画店相继倒闭。至近数十年,杨柳青年画的发展才得以逐步恢复。

  杨柳青是民间美术发达和人才荟萃的地区,大部分居民以绘制年画为生,于是成为“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的画乡。杨柳青木刻年画分为中堂、四扇屏、喜寿民间、门画和灯纸花等,画作绘制工整,墨线鲜明,色彩柔和,形象生动,有中国传统文化寓意和浪漫结合的手法,多表达扬善除恶的主题,代表作有《鲤鱼献宝》、《芙蓉莲余》、《万事如意》、《麟吐玉书》等。

珍稀动物

大熊猫

  大熊猫(Ailuropda melanoleuca)属哺乳纲猫熊科,俗称熊猫。熊猫性情温顺,头圆尾短,体态肥胖,有漂亮的黑白两色皮毛。白脸膛、黑耳朵,面孔涂上两个“八”字形黑眼圈。全身大部分乳白色,四肢黑色,黑色的前肢与肩部中央相连接,形成一条黑色的环带。大熊猫的历史非常悠久,约早于60万年前,它们已与剑牙齿象和巨猿经常生活在一起,在中国南方形成了典型的动物群。第四纪冰川来临,气候骤冷,生存环境恶化,大熊猫生活区逐步缩小,只限于中国横断山区、四川西北部、甘肃和陕西狭小地带等地区。大熊猫不仅分布地区狭隘偏僻,并受到食物来源的制约。它们栖息在海拔 2600-3500米的山区,气候温润,冬不冷夏不热的高山密林之中。熊猫的食物主要是竹类。竹类的分布和数量可以说直接影响着熊猫的分布与存活。一般竹林分布是孤立分散,倘若竹林的生长突然发生较大的变故,如数年前我国箭竹大量开花枯死,就会断绝熊猫的食物来源,造成熊猫的大批死亡或迁移。加上熊猫独来独往,求偶机会少,性成熟又晚,一般6-7岁才动情,发情期短,常错过「美好姻缘」,故繁衍子孙少,成活率低,近年人工饲养才取得可喜的成果。

金丝猴

  中国国产有18种猿猴,其中6种为中国所独有,当中以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尤为珍贵,名声仅次于熊猫。金丝猴是一种群居性动物。由群中最壮实的大公猴担任猴王,发号施令,统率并保卫猴群。金丝猴体型粗壮,鼻孔朝天,脸相呈天蓝色,肩背部披着金黄色长毛,有一条长尾巴,四肢灵活,喜欢在树上攀爬嬉戏。白天在树上摘野果、松籽、嫩树叶,以素食为主,夜间则相依相偎在树叉上蹲坐着睡觉。金丝猴主要聚居于2000-3500米高的原始密林中,现在多分布在四川岷山和邛崃山,陕西秦岭、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摩天岭及湖北的大小神农架。

  中国古代对金丝猴早有记载,在《山海经》和《尔雅》中称之为。金丝猴生育率低,春季母猴发情交配,一般要怀孕5-6个月,只产下一胎,难怪母猴那么爱护犊子。除了金丝猴以外,尚有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bre lichi )和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ieti),前者分布在贵州省梵净山原始森林,仅存300-500只,是世界上数量最少的一种灵长动物;后者则主要栖息在云南省北部云岭山脉的高山峡谷,连同金丝猴在内,它们通称为“金丝猴三兄弟”,同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鳍豚

  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为中国独有的一种小型齿鲸淡水豚类。古书《尔雅》对这种江中豚曾有详细的描写,可见古人对它的形态已有所观察。因白鳍豚善潜泳,古人鉴于它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姿,称它为“长江神女白骥”。清代文人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白秋练》,正是从“白骥”引出来的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近代科学考察,白鳍豚是长江一种珍贵水兽,简称白鱀或白旗。体形似鱼,却无鳃,靠肺呼吸,嘴巴像鸭子。嘴里有130多个圆椎形锋利的牙齿,却是囫囵 吞食,不能咀嚼食物。眼睛小,像两颗绿豆镶在额头两侧,背鳍呈三角形,两片胸鳍呈掌形,圆而小的鼻子长在头顶上,每10-13秒伸出水面换气。一般三五成群在江中觅食,有时也成双成对。配偶期为冬末春初,孕期有一年,每胎只产一小豚,幼儿靠吸食乳汁长大,繁殖率低。白鳍豚的耳朵和眼晴虽已退化,体内却有雷达般的声纳系统,可以识别物体,探测食物,联系伙伴,趋敌避害。大脑比大猩猩和黑猩猩发达,属聪明伶俐的水兽。白鳍豚原来分布很广,主要活跃于长江,在洞庭湖、鄱阳湖和钱塘江也有它的踪迹,可惜常被机动船的螺旋桨击伤而致死,近年只在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看到它的身影。

麋鹿

  中国是世界上产鹿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有17属,38种,其中有一半(10属、18种)能在中国找到。如身世不凡的四不像、青藏高原的白唇鹿和海南岛坡鹿等。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中国特产鹿类。由于它的尾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颈似骆驼非骆驼,所以俗名叫“四不像”。此种鹿体长约两米,肩高1米多,雄鹿较大,体重可达200公斤。毛皮灰棕,雄鹿有角,雌鹿无角,四肢粗壮有力,主蹄宽大而且能分开,跑起来有声响。古代中国麋鹿广布大江南北,历代视之为狩猎对象或供皇家、贵族游猎之用,至清代野生麋鹿开始绝迹,只有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为惟一的人工饲养地。19世纪中叶,列强入侵,“四不像”流落国外 ,繁衍子孙,20世纪中期才重返中国定居。大概因为鹿茸可以入药,属优质上乘的药材,中国有不少珍贵的鹿类因而给长期猎射滥杀,就如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4000米高山地带的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和角上有一个大而弯的眉杈、仅余数十只的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

珍稀植物

水杉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doides)被称为中国的“活化石”。于1948年正式公布于世,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重大的发现,震动了整个植物界。原来水杉在1亿多年前曾遍布欧、亚与北美洲,可是在300万年第三期冰川来临后,巨大的冰川吞没了性喜温暖湿润的水杉,使它在地球上几乎绝灭,只有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

  水杉是高大落叶乔木,属于杉科水杉属。树高达35-40米左右,树干笔直圆满,大枝不规则轮生,横展叶交叉对生,叶子呈羽状。水杉由于枝叶密茂,树姿优美;春来嫩绿,夏至青葱,秋季金黄,临冬转红,四季色泽变化多端,成为优美的观赏植物。中国原有的野生水杉仅分布在湖北利川、重庆石柱和湖南龙山等少数弹丸之地,但由于水杉适应性强,除观赏价值,又是木质致密的良材,所以目前除西藏外,各地均引种栽培。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向中国索取水杉树苗,已传播到欧、美、亚、非等约50个国家和地区。

人参

  人参(Panax ginseng )是中国特产的贵重药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人参的国家。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五加科,植株有30-60厘米高,主根粗壮,呈纺锤形或圆柱形,下部有分枝,外皮是浅黄色。叶子的形状呈掌形,称为轮生掌状复叶,通常于第三年开花,花呈淡黄绿色,果实形核果,扁球形,成熟时是鲜红色。人参多分布于海拔数百米高的针叶、阔叶林的背阴山坡的环境。野生人参原产地是山西上党地区,故称为“上党人参”。后因森林滥伐,破坏了人参的生态环境,该地区的人参几近绝迹。因吉林长白山和黑龙江小兴安岭红松林的丘陵阴坡和灌木丛下有深厚的腐植质土壤,适宜野生人参生长,故现今野生人参的主要生产地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河北北部等地区。人参因其名贵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著名的人参之乡是吉林省抚松县,则以人工栽培的手法培植,质素优良,行销国内外。

桫椤

  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又名树蕨,属蕨类植物桫椤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亦是惟一幸存下来的木本蕨类植物。桫椤的乔木树干高3-8米,茎如柱直立向,叶柄长,呈暗紫色,长着浓密小刺,叶片阔大,长约1-2米,宽有1米,三回羽状深裂,小羽片线状披针形,宛如一把羽毛大伞撑开。茎干可作中药,称为「龙骨风」,有驱风散湿和强壮筋骨的功效。

  桫椤与恐龙同期,属罕见的古森林遗迹,对于古地质、古地理和土壤植被的进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因桫椤特别需要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而近年许多森林树木被砍伐,失去了高大林木的遮蔽,其栖息地变得越来越干燥,使桫椤难以生存下去,数量日渐减少。桫椤分布于台湾、广东、贵州和四川海拔 1000米的林木和溪边阴潮地上,现为中国一级保护植物。

望天树

  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又名擎天树,顾名思义,树木参天,形如大伞,故又叫伞树。一般高60米,有的更高达80米,约有20层楼房那么高。树干修长通直,气魄雄伟。望天树属龙脑香科,是常绿巨形乔木,枝叶都生长在树干的上半部分,下面没有任何分枝,果实为卵状椭圆形坚果,外被茸毛,果翅五枚,是由缩存花萼增大而成,每年5月开花,9月果熟。 望天树1975年由我国林业科学家首次发现,属中国特有的树种,亦是当前亚洲最高的树种之一。望天树只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猛腊县南腊河上游热带北缘的湿性季雨林区,一般生长在700-1100米低山山谷和沟谷地带。这森林巨人的脚下是4-6条大板根,像是大伞似的托把。每当秋季来临,老叶子脱落,新叶随即发嫩芽,黄白色的花绽放而出,永远是常青大伞。


中国地标产品目录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东地区


中部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