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中国画

添加3,371字节2020年8月21日 (五) 10:07
/* 造型特征和表现方法 */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文件:993602 800.jpg|right|1120px]]  '''中国画'''([[汉语拼音]]:Zhongguo Hua),[[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汉语拼音]]:Zhongguo Hua),[[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历史发展'''===历史===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相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相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20世纪20~30年代,画家们对中国 画的革新与发展,展开了论争。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粟提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和意义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纾则反对革新,号召人们鄙弃“外洋新学”,唯以“古意为宗”;金城则极力主张:“宣圣明训,不率不忘,衍由旧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们围绕着素描是否可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以及如何看待笔墨技巧、看待各种新国画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80年代中期,又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革新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20世纪20~30年代,画家们对中国画的革新与发展,展开了论争。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粟提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和意义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纾]]则反对革新,号召人们鄙弃“外洋新学”,唯以“古意为宗”;金城则极力主张:“宣圣明训,不率不忘,衍由旧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们围绕着素描是否可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以及如何看待笔墨技巧、看待各种新国画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80年代中期,又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革新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造型特征和表现方法'''===造型特征和表现方法===  *[[包栋]]、[[边寿民]]*[[吴镇]]*[[陈师曾]]、[[陈少梅]]、[[程十发]]*[[董其昌]]*[[范宽]]*[[黄公望]]*[[倪瓒]]*[[仇英]]*[[钱选]][[Category:中文词典]]== 参考条目 ==[[Category:Z音词条]]*'''[[中国美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国十大传世吉庆名画]]'''*[[清明上河图]]*[[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春风图]]*[[桂花紫薇]]*[[榴花小景]]*[[花篮]]*[[瑞莲图]]*[[白梅]]*[[春祺集锦]]*[[芙蓉(宋人集绘册)]]*[[牡丹(恽寿平作)]]*'''[[牡丹图]]'''*[[画牡丹]]*[[画罂粟]]*[[水仙(恽寿平作)]]*[[玉兰(沈周作)]]*[[杜鹃(蒋廷锡作)]]*[[梅竹双清]]*[[牡丹(传綮作)]]*[[牡丹(恽寿平作2)]]*[[画瓶花(郎世宁作)]]*[[岁朝丽景]]*[[古梅(陈洪绶作)]]*[[梅花图]]*[[兰竹(文徵明作)]]*[[鸡冠花(沈周作)]]*[[乾隆大阅图(郎世宁作)]]*[[蜂猴图(沈铨作)]]*[[洛神赋图]]*[[丁观鹏 摹顾恺之洛神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高逸图]]*[[富春山居图]]*[[南游图]]*[[王蜀宫妓图]]*[[梦仙草堂图]]*[[陶榖弱兰图]]*[[牡丹仕女图]]*[[秋风纨扇图]]*[[吹箫图]]*[[嫦娥执桂图]]*[[杏花仕女图]]*[[溪山渔隐图卷]]*[[悟阳子养性图]]*[[守耕图]]*[[事茗图]]*[[山路松声图]]*[[杏花茅屋图]]*[[松溪访隐图‎]]*[[松林扬鞭图]]*[[春山伴侣图]]*[[高山奇树图]]*[[步溪图]]*[[落霞孤鹜图]]*[[骑驴归思图]]*[[草屋蒲团图]]*[[东篱赏菊图]]*[[柴门掩雪图]]*[[虚阁晚凉图]]*[[江南农事图]]*[[西洲话旧图]]*[[溪竹风柯图]]*[[钱塘景物图]]*[[古木幽篁图]]*[[湖山一览图]]*[[沛台实景图]]*[[山水八段卷]]*[[西山草堂画卷]]*[[金昌送别图]]*[[水村行旅图]]*[[陶榖赠词图]]*[[唐人宫乐图]]*[[层岩丛树图]]*[[溪山行旅图]]*[[山鹧棘雀图]]*[[双喜图]]*'''[[秋庭戏婴图]]'''*'''[[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万壑松风图]]*[[画罗汉]]*[[溪山清远图]]*[[秉烛夜游图]]*[[雪滩双鹭图]]*[[泼墨仙人图]]*[[赤壁图]]*[[鹊华秋色图]]*[[富春山居图]]*[[双松图]]*[[元世祖出猎图]]*[[庐山高图]]*[[古木寒泉图]]*[[具区林屋图]]*[[容膝斋图]]*[[霜浦归渔图]]*[[汉宫春晓图]]*[[花竹图]]*[[荷渚睡凫图]]*[[夏木垂阴图]]*[[春游晚归图]]*[[玩古图]]*[[梅花山鸟图]]*[[桃花渔艇图]]*[[云白山青图]]*'''[[牡丹图]]'''*[[百骏图]]*[[仿王维江山雪霁图]]*[[仿王蒙夏日山居图]]*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长江万里图(张大千作)]]*[[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流民图(蒋兆和作)]]*[[]]*[[奔马图]]*[[田横五百士]]*[[]]*[[]]*[[]]*[[]]*[[开国大典(董希文作)]]*'''[[婴戏图]]'''[[Category:美术]][[Category:美术史]][[Category:美术理论]][[Category:绘画艺术]][[Category:中国美术]][[Category:中国绘画]][[Category:文化]][[Category:艺术]][[Category:艺术学]]
703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