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英文: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英文简称为CUP),中国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研究型大学。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714人、硕士研究生5538人、博士研究生1142人、留学生663人,在校生总数15000余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北京、克拉玛依),北京昌平校区坐落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南麓,校园总面积496.5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校园占地面积7000余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起源于1952年11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建立的北京石油学院。北京石油学院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主体,于1953年10月1日正式开学。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9年11月学校迁至现山东省东营市,1970年1月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设立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2月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并在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础上成立了石油大学(北京);1997年11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2月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明确了石油大学(北京)与石油大学(华东)各自相对独立办学;2005年1月学校更改为现校名。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据ESI2015年8月更新数据表明,学校有4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分别是Chemistry(化学)、Engineering(工程学)、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学)和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构建起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实施了“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和“培育计划”,分别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石油石化优势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基础支撑学科,非常规油气、新能源、海洋油气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

  现有教职工1436人,其中教授237人,副教授3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3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选拔、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两条快速成长通道,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分室以及20个省部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和17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室。石油石化学科研究领域优势突出,在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在非常规油气、新能源等新兴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级三大科技奖共3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7项。“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20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3项;获得省部级及社会力量科技奖共240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122项。国家级奖励数在2014年、2015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均排名第10。

  学校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2013年10月,教育部与五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学校先后与116个省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特别是探索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现有近60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设置企业奖助学金;13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建立了育才厅;与25家石油石化单位签署了“订单式”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与40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在140家石油石化企业设立了研究生工作站或联合培养基地;在100家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在67家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克拉玛依市联合建立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与三大石油公司在京研究院联合建立北京工程师学院,着力实施本科卓越计划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迈出了新步伐。

  学校与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50多所高校和多家公司建立起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关系。与国外大学或公司联合建设了11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与厄瓜多尔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平均每年举办或参与近十场国际性学术会议。

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于1953年创立的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

  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

  1989年在北京恢复招收本科生。

  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

  2000年6月,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

校领导

  • 党委书记:山红红
    • 党委副书记:刚文哲、雷玉江
  • 校长:张来斌
    • 副校长:吴小林、陈大恩、徐春明、庞雄奇、张士诚
    • 副校级干部:鲍志东

院系设置

  • 地球科学学院
    • 地质学系
    • 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系
    • 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 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 石油工程学院
    • 油气井工程系
    • 油气田开发工程系
    • 海洋工程系
  • 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艺系
    • 化学工程系
    • 过程装备系
    • 环境工程系
    • 能源与催化工程系
  •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 机电工程系
    • 油气储运工程系
    • 安全工程系
    • 热能工程系
  • 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物探系
    • 测井系
    • 计算机系
    • 自动化系
    • 电子工程系
  • 理学院
    • 数学系
    • 物理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应用化学系
  • 工商管理学院
    • 财务与会计系
    • 经济与贸易系
    • 管理系
  •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系
    • 大学英语教学部
    • 研究生英语教学部
    • 亚欧语教学部
    • 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
    • MTI(翻译专业硕士)教育中心
  • 远程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学院
  • 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 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
  •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
  • 新能源研究院
  • 海洋工程研究院
  • 体育教学部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