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中国科举制度

删除6字节2022年8月11日 (四) 05:16
/* 武举 */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唐代的科举仍然留有一定的察举制影子。例如:[[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名流能向主考推荐。叫作“行卷”。除了武则天主政的一段时间外,唐代的科举没有糊名(弥封)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这样做的原意跟举察一样,是希望可以兼顾人材在试场外的表现。但同时这亦无可避免造成了不公平,出现士子与考官之间的利益瓜葛。到了唐末吏治败坏时,弊病更甚。唐代的科举仍然留有一定的察举制影子。例如:[[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名流能向主考推荐。叫作“行卷”。除了武则天主政的一段时间外,唐代的科举没有糊名(弥封)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这样做的原意跟举察一样,是希望可以兼顾人材在试场外的表现。但同时这亦无可避免造成了不公平,出现士子与考官之间的利益瓜葛。到了唐末吏治败坏时,弊病更甚。[[File:明清科举各级考试名称.png|center|thumb|600px|明清科举各级考试名称]][[File:明清科举各级考试名称.png|center|thumb|500px|明清科举各级考试名称]][[File:科举放榜时的情景.jpg|thumb|200px|right|科举放榜时的情景,仇英绘]][[File:科举放榜时的情景.jpg|thumb|300px|right|科举放榜时的情景,仇英绘]][[File:Militärexamen.jpg|300px|thumb|武举考试]][[File:武举考试.jpg|300px|thumb|武举考试]]
1,550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