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中国

添加32,737字节2013年10月31日 (四) 15:03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bHkAqi  <a href="http://xxfwcucrerel.com/">xxfwcucrerel</a>, [url=http://zibxhafkktby.com/]zibxhafkktby[/url], [link=http://fxwlufyfkouq.com/]fxwlufyfkouq[/link], http://ijwqmweanxbr.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http://viagratabs.ca/ viagr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7月14日-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发表征求启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199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You will probably be unable to take this drug as the same reaction is likely to occur again. http://cigarettes-n-cigars.com/ e-cigarette reviews ; if you have a history of suicidal thoughts, kidney or liver disease, addiction to alcohol or drugs, eye or breathing problems, report them to your docto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文件:315.png|right|thumb|180px|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6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同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1991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原为上海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它一经诞生,迅即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高昂的战歌,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万众一心、团结御侮的新的长城。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关于国歌的决议案,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部分歌词作了修改后,确定为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庄严通过现行宪法的同时,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具有同样的宪法地位。 == 概况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件:314.png|right|thumb|300px|1954年1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于1949年9月29日颁布。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实际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文件:99329.jpg|right|thumb|400p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省|吉林]]  [[黑龙江省|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在历史上和习惯上,各省级行政区都有简称。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此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可根据需要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 人口 ===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台湾地区的人口数为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1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 民族 ===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夏朝|夏]]、[[商朝|商]]、[[周朝|周]]至[[秦朝|秦]][[汉朝|汉]]时期,当汉族的先民华夏族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先民也同时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生活在东北的[[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北部的[[俨狁]]、[[狄(古代民族)|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西域的[[龟兹]]、[[于阗]]、[[鄯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西北部的[[戎(古代民族)|戎]]、[[羌(古代民族)|羌]]、[[氐(古代民族)氐|氐(古代民族)氐]]等族在今藏、青地区,南部的[[苗族|苗]]、[[濮(古代民族)|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东南部的[[百越]]等南蛮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港、澳地区,等等。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在55个少数民族中:   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8个民族,他们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等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00多万人。   人口在百万人以下10万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他们是:[[傈僳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仡佬族]]、[[锡伯族]]等族。   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15个少数民族,他们是:[[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基诺族]]等族。   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有7个民族,他们是:[[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按实地普查区域的人数计算)等民族。   另外,还有未被确定的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万多人。 === 宗教 ===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   '''佛教'''  在中国已有2000年历史。现在中国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约12万人,活佛1700余人,寺院3000余座;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人,寺院1600余座。   '''道教'''  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国现有道教宫观1500余座,乾道、坤道2.5万余人。   '''伊斯兰教'''  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为中国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群众所信仰。这些少数民族总人口约1800万,现有清真寺3万余座,伊玛目、阿訇4万余人。   '''天主教'''  自公元7世纪起几度传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天主教徒约400万人,教职人员约4000人,教堂、会所4600余座。   '''基督教'''(新教)  于公元19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在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基督徒约1000万人,教牧传道人员1.8万余人,教堂1.2万余座,简易活动场所(聚会点)2.5万余处。   在中国,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在国民教育中,不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各宗教组织开办的宗教院校中,根据各教需要进行宗教专业教育。宗教教职人员履行的正常教务活动,受法律保护。中国政府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尊重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 === 语言文字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约30种[[文字]]。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汉语]]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之分。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汉语方言通常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从语言的系属来看,中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朝鲜语和京语的系属尚未确定。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山顶洞人]]已经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传说中,[[黄帝]]是大约4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联盟逐步强大。他曾率领部落打败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成分。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在位时,被[[商汤]]率兵灭亡。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较发达,青铜冶炼和铸造有很高水平。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纣王]]统治时,[[周武王]]兴兵伐纣,商亡。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和[[井田制]]。[[周厉王]]统治时,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跑,政权由周、召二公执掌。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灭亡。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了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汉武帝]]时国力达到空前强盛。东汉初期[[光武帝]]调整了统治政策,使社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社会黑暗,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   从公元220年[[曹丕]]建[[曹魏|魏]],到公元589年[[隋朝|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基本上统一北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孙权]]、[[刘备]]的地位得到巩固。220年,曹丕称帝建魏;221年,刘备称帝建[[蜀汉|蜀]];222年,孙权称王建[[东吴|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时期,各国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三国后期,魏国的力量日益强大。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东吴|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西晋的统一是短期的,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内迁的少数民族和各地流民不断起义、反抗,终于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称[[十六国]]。383年,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和东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取得了胜利,不久,前秦瓦解,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方,东晋之后,经历了[[南朝宋|宋]]、[[南朝齐|齐]]、[[南朝梁|梁]]、[[南朝陈|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史称[[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南北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在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隋朝实现了统一。当隋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时,[[李渊]]起兵攻占[[长安]],并在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得到新的发展。[[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导致了农民战争爆发,唐朝迅速瓦解。   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五代十国后期,[[后周]]逐渐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封建经济得到继续发展。北宋末,政治腐朽,防备空虚,金兵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1127年,[[南宋]]的统治开始。南宋与[[金朝|金]]对峙,南北经济都有新的发展。北宋时,同其并立的主要少数民族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朝|辽]],有取代辽的[[女真族]]建立的金,还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夏]]。各民族政权间不断进行战争,同时也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后被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元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全国。   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止,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时期。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后期,封建专制统治非常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明朝的统治被推翻。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女真族的政权[[后金]]。[[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于1636年称帝,并改金为清。明清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这些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清政府粉碎[[噶尔丹]]的分裂活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 近代史 ===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改变贸易入超的状况,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英]]、[[法国|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美国|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从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83年和1894年,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发动政变,使维新变法归于失败。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出现了[[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著名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相继建立起来。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萍浏醴、广州黄花岗等一系列起义,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12年3月,[[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临时政府正式迁京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袁世凯对内镇压[[中国国民党|国民党]],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二次革命]]”发生了。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力量强大,“二次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孙中山再次组织武力讨袁,[[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徐州军阀[[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进北京拥戴[[溥仪]]复辟,但复辟丑剧只持续了短短的12天。[[段祺瑞]]再次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倡导了[[护法运动]],但不久也失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短暂的发展。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从而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激起中国人民强烈义愤。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成为新思潮的主流。1920年,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相继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各地工人纷纷罢工,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国民政府开始了北伐。[[北伐军]]胜利进军,不到半年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不久,国民政府举行“北伐”,占领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到关外。[[张学良]]“[[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1927年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亡。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皇帝,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1932年,日本又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取得了日军驻留上海的权利。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1935年《[[何梅协定]]》的签订和“华北五省自治”,使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由此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由此揭开。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被迫对日作战。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很大胜利。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经过八年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从1946年夏到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国性的反攻。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战役|辽沈]]、[[淮海战役|淮海]]、[[平津战役|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23日解放南京。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现代史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中,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以毛泽东为核心,邓小平是其重要成员),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接着,中国共产党相继决定对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进一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兴办经济特区之后,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