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译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安家在南山边陲。

【注释】
  中岁:中年。
  颇:很;相当地。
  好(hào):喜好。
  道:这里指佛教、佛理。
  家:安家。
  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南山:即终南山。陲(chuí):靠边界的地方。

【出处】 唐·王维终南别业》,全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背景】

  《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别业:别墅。这首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之后。这首诗历来吟诵甚多,被公认为是一首禅诗。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他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对句既自然,又含隐哲理。

  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写作者信奉佛道由来已久,晚年时隐居蓝田辋川修佛学道。这两句也是对诗歌背景的描述。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是晚年。“南山”即终南山,“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终南山”在古代诗歌中,往往表现隐逸的地方。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是说,自己学道兴趣味浓,往往独来独往,而这种领悟禅宗至理的心境只可自己知道,不可与人言说。也可理解为: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作者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小解,也可大解,可知佛性不分大小,只是应用不同。“水穷处”指水源之处,这地方再往上就没有水了,讲作者领悟禅宗向上至理的情境,清净寂然,不着不染,任从世事纷纭,英雄西烟而不著不动。这一联可理解为: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这一联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诗中有画”。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则说作者不求高不求低,随遇而安,并能处处作乐的心态。这一联的字面意思是: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作者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作者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作者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作者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作者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