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临淄

删除2,394字节2015年1月19日 (一) 19:00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文件:85105.jpg|right|thumb|280px|山东临淄:临淄齐国故城]]*'''[[后李遗址]]'''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后李官庄村西北约500米处,在淄河东岸一片呈半岛状外凸的二级台地上。*'''[[后李遗址]]''' 位于临淄区齐陵街道后李官庄村西北约500米处,在淄河东岸一片呈半岛状外凸的二级台地上。*'''[[桐林遗址]]'''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田旺村和朱台镇桐林村之间的台地上*'''[[桐林遗址]]''' 位于临淄区凤凰镇田旺村和朱台镇桐林村之间的台地上*'''[[田齐王陵]]'''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齐国故城南7.5千米处的鼎足山和牛山之东,主要在临淄区齐陵街道境内。陵墓包括二王冢、四王冢以及附近的几十座小墓冢,是目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先秦诸侯王陵古墓群,堪称战国王陵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田齐王陵]]''' 位于齐国故城南7.5千米处的鼎足山和牛山之东,主要在临淄区齐陵街道境内。陵墓包括二王冢、四王冢以及附近的几十座小墓冢,是目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先秦诸侯王陵古墓群。*'''[[西天寺造像]]''' 又名无量寿佛,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西关村北。是华东地区最大、最完整、可移动的单体石佛造像。为北魏时期遗物。 *'''[[西天寺造像]]''' 又名无量寿佛,位于临淄区齐都镇西关村北。是华东地区最大、最完整、可移动的单体石佛造像。为北魏时期遗物。 *'''[[稷下学宫]]''' 始建于田齐桓公(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时期,因其近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而得名。是战国时代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稷下学宫的创建,百家争鸣的展开,不仅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而且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稷下学宫]]''' 始建于田齐桓公(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时期,因其近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而得名。是战国时代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高阳城]]''' 位于齐国故城西北16公里,即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南高阳村西200米处。城址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650米,呈长方形,总面积约为48.75万平方米。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原,南临乌河。今高阳故城遗址,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城内耕土层下建筑遗迹甚多,并多次发现春秋战国和汉代瓦当。*'''[[高阳城]]''' 位于齐国故城西北16公里,即今临淄区朱台镇南高阳村西200米处。城址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650米,呈长方形,总面积约为48.75万平方米。*'''[[营丘城]]''' 临淄初名为营丘,古属营州,《尔雅·释地》:“齐曰营州。”营、赢、盈音同。伯益赢姓,原为东夷齐地的土著,是莒、秦、江、黄等国的祖先,曾经佐大禹平治水土,立有大功。他的裔族遍布齐地,其中临淄、益都一带曾是其聚居点之一。营州以赢、盈而得名。营丘则以营州而得名。魏晋人薛瓒曰:“营丘即临淄也”;晋人郭璞曰:“今齐之营丘,淄水过其南及东”;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得更为详尽:“淄水又北,经其城东,城临淄水,故曰临淄。……太公望,都营丘为齐。”郭沫若等也都认为营丘即临淄。*'''[[营丘城]]''' 临淄初名为营丘,古属营州。营州以赢、盈而得名。营丘则以营州而得名。*'''[[临淄城]]''' 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始建年代极早,在商代以前就称作齐邑,后来又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姜山以营丘临靠淄水而改名“临淄”。从此,“临淄”之名传称到现在,共2800余年历史。*'''[[临淄城]]''' 位于今临淄区齐都镇。始建年代极早,在商代以前就称作齐邑,后来又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姜山以营丘临靠淄水而改名“临淄”。从此,“临淄”之名传称到现在,共2800余年历史。*'''[[安平城]]''' 俗称石槽城,位于齐国故城以东3公里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皇城营村、石槽村、张家庄一带。城大体作长方形,唯东南角向内凹进,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800米,总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安平城]]''' 俗称石槽城,位于齐国故城以东3公里处,今临淄区皇城镇皇城营村、石槽村、张家庄一带。*'''[[遄台]]''' 又叫歇马台、戏马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王村南约一公里的地方,是一夯筑台基。台高5米,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台的东部已失原貌。西部仍可见明显的台阶痕迹,并有古槐数棵。*'''[[遄台]]''' 又叫歇马台、戏马台。位于临淄区齐都镇小王村南约一公里的地方,是一夯筑台基。台高5米,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雪宫]]''' 因近齐国故城大城东北门——雪门而得名,是齐都临淄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雪宫最早是春秋时期齐景公修筑的宫内建筑;战国时期,齐宣王在城外又建雪宫,作为自己的离宫别馆(所谓离宫别馆,就是指国君的休闲别墅。),并在周围设苑囿(猎场)。战国时期的雪宫台遗址位于临淄区皇城镇曹村(原名雪宫村)以东。现台高4、5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50米。 *'''[[雪宫]]''' 因近齐国故城大城东北门——雪门而得名,是齐都临淄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梧台]]''' 位于齐国故城西北10公里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西梧村北),是齐国宫台遗址中最雄伟的一座。状如山丘,现高18米,周长220米,占地16亩。台东有康浪河,自南向北流去。河边,是宋国人得燕石的地方;台南是源于齐故城西南门的系水。 *'''[[梧台]]''' 位于齐国故城西北10公里处(今临淄区凤凰镇西梧村北),是齐国宫台遗址中最雄伟的一座。状如山丘,现高18米,周长220米,占地16亩。台东有康浪河,自南向北流去。河边,是宋国人得燕石的地方;台南是源于齐故城西南门的系水。 *'''[[酅台]]''' 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石槽村中。因处在春秋时期纪国酅城(安平城的前身)内,故名酅台。相传到战国时,为看管粮仓之台,故又名“望粮台”。现台基呈椭圆形,高12米,直径15米左右,像一个高大的锥体,倒立在民居间。*'''[[酅台]]''' 位于今临淄区皇城镇石槽村中。因处在春秋时期纪国酅城(安平城的前身)内,故名酅台。相传到战国时,为看管粮仓之台,故又名“望粮台”。现台基呈椭圆形,高12米,直径15米左右,像一个高大的锥体,倒立在民居间。*'''[[三士冢]]'''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临淄故城南门外大道东,今齐都镇南关村东南的农田中,相传是春秋时期齐国三勇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之墓,一基三坟,墓封土高12米,面积8988平方米。1981年修建高2米、长422米的围墙,南开圆门,内有影壁,上刻诸葛亮的《梁父吟》和摹刻汉画“二桃杀三士”。墓西侧置张逊三书写的“三士冢”石碑。1985年重修并绿化墓冢。 *'''[[三士冢]]''' 位于临淄区临淄故城南门外大道东,今齐都镇南关村东南的农田中,相传是春秋时期齐国三勇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之墓,一基三坟,墓封土高12米,面积8988平方米。*'''[[管仲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北山西村,今管仲纪念馆院内。南依牛山,北望胶济铁路,东、西侧临沟壑。墓封土高约13米,呈圆顶形,四周平缓,面积3359.9平方米。*'''[[管仲墓]]''' 位于临淄区齐陵街道北山西村,今管仲纪念馆院内。南依牛山,北望胶济铁路,东、西侧临沟壑。墓封土高约13米,呈圆顶形,四周平缓,面积3359.9平方米。*'''[[姜太公衣冠冢]]'''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闻韶街道张家社区南,遄台路与桓公路交叉口东南侧姜太公祠院内,封土高约9米,呈圆顶形,面积约为3417平方米。1992年,依托此墓,建设了封神宫和姜太公祠,将其圈于院中,同时进行了培土和绿化,四周修筑了转台,并立碑于墓北侧。*'''[[姜太公衣冠冢]]''' 位于临淄区闻韶街道张家社区南,遄台路与桓公路交叉口东南侧姜太公祠院内,封土高约9米,呈圆顶形,面积约为3417平方米。1992年,依托此墓,建设了封神宫和姜太公祠,将其圈于院中,同时进行了培土和绿化,四周修筑了转台,并立碑于墓北侧。*'''[[高徯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村,相传是齐国上卿高傒的墓,墓高7米,南北长约39米,东西宽约45米,墓顶平坦。敬仲镇和白兔丘村,就是为纪念高傒而命名的。 *'''[[高徯墓]]''' 位于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村,相传是齐国上卿高傒的墓,墓高7米,南北长约39米,东西宽约45米,墓顶平坦。敬仲镇和白兔丘村,就是为纪念高傒而命名的。 *'''[[黔敖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刘家营村西,前李村东约60米处有一古墓,相传为黔敖墓。墓高12米,周长60米。墓为土墓,西坡陡峭。 *'''[[黔敖墓]]''' 位于临淄区齐陵街道刘家营村西,前李村东约60米处有一古墓,相传为黔敖墓。墓高12米,周长60米。墓为土墓,西坡陡峭。 *'''[[杞梁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郎家村东约600米处,其封土于1967年因整地夷平,但遗址尚存。 *'''[[杞梁墓]]''' 位于临淄区齐都镇郎家村东约600米处,其封土于1967年因整地夷平,但遗址尚存。 *'''[[公冶长墓]]''' 在山东省淄博市乌河西岸,济青公路北侧的凤凰镇小张王村南约100米处,墓冢高约5米,周长约60米。 *'''[[公冶长墓]]''' 在乌河西岸,济青公路北侧的凤凰镇小张王村南约100米处,墓冢高约5米,周长约60米。 *'''[[黔娄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北金召村东南约100米处。封土已平,但遗址尚存。*'''[[黔娄墓]]''' 位于临淄区凤凰镇北金召村东南约100米处。封土已平,但遗址尚存。*'''[[王蠋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东召口村南60米处,墓高4.5米,直径15米。现保存基本完好,墓前原有碑碣两方:一为古碑;一为民国初年所立,今俱损毁。今有淄博市人民政府立“王蠋墓”石碑一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淄墓群中的一座。 *'''[[王蠋墓]]''' 位于临淄区凤凰镇东召口村南60米处,墓高4.5米,直径15米。现保存基本完好,墓前原有碑碣两方:一为古碑;一为民国初年所立,今俱损毁。今有淄博市人民政府立“王蠋墓”石碑一方。 *'''[[晏婴冢]]'''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永顺庄东南350米处,墓高11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43米。*'''[[晏婴冢]]''' 位于临淄区齐都镇永顺庄东南350米处,墓高11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43米。*'''[[田穰苴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尹家村南250米处。墓高约10米,南北长25米,东西长约38米。*'''[[田穰苴墓]]''' 位于临淄区齐都镇尹家村南250米处。墓高约10米,南北长25米,东西长约38米。*'''[[田单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安平城中,今皇城镇皇城营村东南约700米,石槽村西约500米处。墓高约7米,南北长约26米,东西长约25米。因农民种田,劈为方形。*'''[[田单墓]]''' 位于临淄区安平城中,今皇城镇皇城营村东南约700米,石槽村西约500米处。墓高约7米,南北长约26米,东西长约25米。因农民种田,劈为方形。*'''[[蒯通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五路口村东约500米处,南北32米,东西40米,高9米,封土保存完整。 *'''[[蒯通墓]]''' 位于临淄区皇城镇五路口村东约500米处,南北32米,东西40米,高9米,封土保存完整。 *'''[[终军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梁家终村以东约400米处。墓高约9米,周长约60米。南近稷山,东依牛山,墓上苍松翠柏。*'''[[终军墓]]''' 位于临淄区齐陵街道梁家终村以东约400米处。墓高约9米,周长约60米。南近稷山,东依牛山,墓上苍松翠柏。*'''[[孔融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范家村北半里许,济青公路北侧,墓高约12米,南北长约13米,东西长约18米。墓壁削为陡峭,已失其原貌。*'''[[孔融墓]]''' 位于临淄区稷下街道范家村北半里许,济青公路北侧,墓高约12米,南北长约13米,东西长约18米。墓壁削为陡峭,已失其原貌。*'''[[窝托西汉齐王墓]]''' 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窝托村南,北近民宅约24米。原称淳于髡墓,群众惯以“窝托冢”“驸马冢”“相公冢”称之。并认为墓主是齐上大夫稷下先生淳于髡。后来省考古所认定,这是一座西汉齐王墓。 *'''[[窝托西汉齐王墓]]''' 位于临淄区辛店街道窝托村南,北近民宅约24米。原称淳于髡墓,群众惯以“窝托冢”“驸马冢”“相公冢”称之。并认为墓主是齐上大夫稷下先生淳于髡。后来省考古所认定,这是一座西汉齐王墓。 *'''[[金岭东汉齐王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岭镇以南的齐鲁乙烯厂区内。*'''[[金岭东汉齐王墓]]''' 位于临淄区金岭镇以南的齐鲁乙烯厂区内。
52,141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