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云南省 > 丽江市
云南丽江:丽江古城
云南丽江:丽江古城—木府
云南丽江:丽江古城—大石桥
云南丽江:丽江古城—小桥、流水、人家
云南丽江:丽江古城—玉水寨
云南丽江:丽江古城—东巴王国
云南丽江:丽江古城—白沙壁画
云南丽江:丽江古城—蓝月谷
云南丽江:扎美寺
云南丽江:宝山石头城
云南丽江:一文亭,建于清朝中叶,原建于古城木家院光碧楼前,相传是一位纳西族老太太募化铜钱,只取一文,积少成多建城此亭,故名
云南丽江:锁翠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87年),廊屋式风雨桥
云南丽江:得月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1963年重修
云南丽江: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

丽江汉语拼音:Lì Jiāng;英语:Lijiang City),中国云南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游,地跨北纬25°23′-27°56′、东经99°23′-101°31′之间。东接四川凉山州攀枝花市,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靠大理白族自治州;西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面积2.0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丽江市常住人口123.8万人。 辖1个市辖区、2个县、2个自治县。

丽江古城区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丽江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区,境内多山,主要有玉龙雪山老君山两大山脉。有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水系。海拔最高是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是七河区江边坡脚金沙江出口处,海拔1219米,形成了寒、温、热兼有的立体气候这里大多数的城镇均坐落与云南人称之坝的一种小山间盆地中,丽江古城则位于丽江坝中部的狮子山南麓。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温13.3℃,1月均温7℃,7月均温20.5℃,年降水量950毫米。矿藏有煤、金、铁、铜、铅、锌、大理石、石灰岩、石膏、花岗石等。下(关)盐(井)、石德、邓丽、祥宁、战华等公路穿境而过。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早在10万年前,丽江地区已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丽江属秦国蜀都。东汉为去南郡地。三国时为建宁郡。宋大理国时,丽江行政区划上属段氏大理国之善巨郡。明代设丽江军民府。元、明、清初,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木氏土司世袭统治。雍正元年“改土归流”,设丽江府。

丽江古城经由历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设。追溯“丽江人”的建筑史,从古代的洞穴居、树巢居、井干式的木楞房发展到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的古城民居模式。古城民居的平面特点是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组合,厦子(外廊)是纳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古城、丽江军民府(木家院),其建设别具一格,气势恢弘,是当时木氏家族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比”。

纳西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民族。从公元1253年,忽必烈驻军丽江带进了外来文化,后期受中原文化影响,如藏传佛教道教,直到20世纪初,又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加上纳西民族古老的东巴教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绘画及被称为元人遗音的纳西洞经古乐等。凡此种种,都能兼收并蓄,共存发展。这些文化影响更增添了丽江古城的内涵。

  • 邮编:674100 代码:530700 区号:0888

行政区划

辖1个市辖区、2个县、2个自治县。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丽江,人口约为23万。此外还有彝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摩梭人等民族。

历史

  丽江古城(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大研镇或大研古城)始建于南宋时期。明朝设“丽江军民府”,清朝设“丽江府”。丽江土司(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徐霞客《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宫邸“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丽江虽处边僻之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丽江境内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同时出土了一大批反映人类各个历史阶段、证明丽江悠久历史的器物。丽江古城南13公里处的漾西木家桥,先后发现三件人类股骨化石和一具少女头盖骨化石,考古学上定名为“丽江人”,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距今10至5万年。漾弓江畔同时出土28件旧石器,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和武器。与“丽江人”共同出土的还有一件鹿角器,两边穿孔,但均未穿通,它是云南迄今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唯一的角器。这些发现,对于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古代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1年,丽江文化工作者在大具虎跳峡至鸣音乡洪门口的金沙江沿岸,发现了12个古崖画点,大多在洞穴之中,总面积达456平方米,主要反映了古人类的狞猎生活场景,有的崖画点还发现了一些新石器和动物遗骸。岩画色彩以红色为主,兼有少量黄、黑和蓝色矿物质颜料;技法主要为线条勾勒,少量全身填色,笔力刚劲,层次分明,运用艺术夸张手法,属于原始绘画艺术。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初步定名为“金沙江崖画”。丽江巨甸镇境内出土了红铜斧、红铜刀,大研镇狮子山也出土了一批红铜器皿。这些红铜器与考古学界命名为“洱海区域红铜文化”同属一个时期,距今有三千多年,相当于商代晚期。1954年在永胜翠湖乡青铜器芮官山作了古基葬的清理发掘,发现剑、戈、矛等青铜兵器200多件和陶纺轮,其中青铜短剑仅长14到29厘米,与中国北方草原牧民文化有密切的关系。1979年又在宁蒗大兴镇发掘古墓葬群,出土3000余件青铜器、200多件陶器,经考证属春秋战国时代的氐羌文物。在丽江黄山长水材、拉市吉余村、石鼓、大具、红岩等地,先后出土山字格剑、青铜箭镞、青铜甲片等数十件青铜器,大都是战国到东汉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此外,1987年还在永胜军河发现了两面早期铜鼓,为云南型铜鼓北传路线的物证。这些青铜器的发现,反映出丽江古代存在一个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1982年在丽江奉科出土了“蜀郡铁锄”,这类器物为滇西首次发现,说明丽江地面早在东汉时就使用铁器从事农耕了。隋代在今丽江塔城乡的金沙江上架起一座铁链桥,史载此桥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9-640年),它虽毁于唐与吐蕃之战,但至明代其“穴石锢铁”遗址尚存。上述考古发现连成了“丽江人”的历史环链,它不仅可以证实丽江是云南古人类的摇篮之一,而且可以说明丽江历史悠久,自古和中原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前316年),秦灭巴、蜀两国,先后设置巴、蜀、汉中三郡。蜀郡太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把秦的统治势力伸入今四川盐源至云南丽江一带。战国末期,楚顷襄王派将军庄蹻率兵入滇,后庄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征发巴蜀地区士卒进军滇池地区,迫使滇国降汉。武帝封当地统治者为“滇王”,并赐滇王王印,使其“复长其民”,并设含“云南县”在内的益州郡。今丽江市当时则属越住嶲郡(首府在今凉山州西昌市),称遂久县,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统治区域。东汉永平年间(1世纪中叶),在今盐源或至丽江一带的纳西族先民“自狼”部落,曾向朝廷献歌三章,表达了向往内地之情。

  三国时,云南是蜀国的一部分,称为“南中”。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亲征云南,最后“七擒七纵”孟获,完全平定南中,随即对原有郡县加以调整,从越嶲、益州、永昌郡中分出遂久等七县新设云南郡,以云南县(今祥云县)为郡治。两晋南北朝时期,丽江仍属云南郡,称遂久县。

  唐代,为打击在云南的吐蕃势力,中央王朝大力支持在今巍山的蒙舍诏(“诏”即部族之王),逐渐吞并了其余五诏,建立了以洱海为中心的南诏政权。公元738年,唐王朝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乘机向东扩张,尽有云南之地。天宝年间,唐王朝两次派兵征讨南诏,都以失败告终。唐贞元十年(794年),唐派特使袁滋到云南册封南诏异牟寻为“南诏王”,持续42年的敌对关系至此结束,南诏成为唐王朝抵御吐蕃的西南屏障。795年,南诏攻破剑共诸川(今剑川、鹤庆等地),溯金沙江北上,突袭吐蕃神川(今丽江北部)都督,夺取16城,俘虏5王,降众10余万。据唐代樊绰《云南志》等史书记载,金沙江南北在隋唐时期已有“三赕”(丽江坝)、“九赕”(巨甸)、“大匮”(大具)等众多的磨些部落,并把金沙江也称为“磨些江”。丽江的纳西首领与南诏关系密切,“磨些蛮与南诏为婚姻家”;南诏王异牟寻攻破吐蕃之后,遣使入朝,诗人白居易所写《蛮子朝》中称“蛮子”的导从是“摩娑”。近年在金沙江中甸一侧发现的东城遗址,以及丽江格子发现的南诏有字瓦,足以证明隋唐铁桥东西城之繁华。异牟寻还封丽江玉龙雪山为北岳,至今尚存的北岳庙,即为反映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历时247年的商诏灭亡。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在南诏疆域的基础上建立大理国。大理政权先后传22世,共318年。它与两宋王朝始终保持密切联系,行政区划除沿用南诏节度名称外,还设有府、郡、城、镇,其中四郡之一善巨郡、五城之一茶罕章、四镇之一成纪镇,都在今丽江 市。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大理国相国高智升使其孙高泰慧镇守善巨郡,治所在今永胜。著名的灵源箐摩岩石刻观音像,即产生于此时,为云南较古的观音造像。

  宋开禧二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北方的蒙古草原;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宋宝桔元年(1253年),蒙古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分兵三路进军云南,迂回二千余里,出奇制胜,攻灭大理政权,为南北包抄消灭南宋王朝,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东路由抄合也只烈率领,取道宜宾人滇东北,再西向大理;中路由忽必烈亲率,从今宁蒗永宁南下,到达今宁蒗拉伯乡一带乘革囊及筏渡金沙江,到了对岸的丽江县奉科乡,经宝山、大具、黑白水到丽江城;西路由兀良合台率领,取道中旬,在今巨甸、石鼓渡江;纳西族首领麦良(阿宗阿良)迎兵于刺巴江口。麦良还协助元军,攻克大理;又破铁桥城(塔城)和花马国(巨甸)。忽必烈进入纳西族地区,先后对当地部落首领授以“茶罕章管民宫”、“茶罕章宣慰司”等官职,产生了土司土官制度的雏形,促进了纳西族地区相对统一。

  公元1258年,兀良合台率军北攻南宋,与忽必烈会师湖北,实现了南北夹击南宋的计划。元朝正式建立后,忽必烈派赛典赤治滇,在这里建立云南行中书省,并把行政中心从大理迁至中庆路(今昆明市)。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云南37路之-的丽江路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府罢,置丽江路宣抚司,辖北胜府、通安州、巨津州、宝山州、兰州、永宁州、蒗蕖州、顺州,以及临西县(属巨津州)。原属茶罕章管民宫的三赕管民官建置改为通安州。丽江路治所原在长江第一湾石鼓,后迁通安州治所大研古城。“丽江路”因金沙江三面环绕且金生丽水而得名,金沙江源于吐蕃界犁牛石下,又名犁水,故讹音异写而称“丽水”、“丽江”。元代在滇西北纳西族地区建立路府州县,任命土著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充当各级行政单位的世袭土官,改变了原来诸部族分立、不相统属的局面,把丽江的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当时的云南仍处在元朝梁王的控制之下,而以大理总管为首的各地农奴主、奴隶主亦割地自雄。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攻占云南,随即在云南设置总揽行政的“承宣布政使司”、主掌刑狱和监察的“提刑按察使司”、统辖军事的“都指挥使司”,并设置卫所军屯,加强社会治安,增加粮食生产,使社会较为稳定。明初改丽江路为丽江府,后升为丽江军民府,辖通安、巨津、宝山、兰州等四州和临西县。降北胜府为州,并设有一定任职期限的"流官"知州,再降高氏、章氏为土州同,与顺州、永宁州、蒗蕖州同属鹤庆军民府。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镇守云南的沐英以史称“北国胜门”的永胜为边疆重镇,把征南的中原军队及其家属近万人调卫北胜州,设置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辖北胜、永宁、蒗渠三州,并在原北胜州土城南新建一座砖石城,即今永胜县城。这批军户,在永胜境内的坝区成片聚居,屯田躬耕约41763亩,不仅促进了永胜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团结融合,而且朝廷“改土设流”建孔庙、办学校,开创了永胜文明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三百年的生息繁衍,汉族人口也成为永胜居民的主要成分。

  据《明史·土司传》和《木氏宦谱》载,丽江纳西首领阿宗阿良后代阿甲阿得,元末任丽江宣抚司副使,洪武十五年,明军攻克大理,首先归附。总兵管傅友德奏闻,皇帝赐以木姓,十六年开设府治,授丽江知府,并协助明军统一滇西北地区。 “九月,赴京进贡朝觐,太始嘉其伟绩,授诰命一道,任本府;世袭土官知府职事,中顺大夫,……给金花带一束,镌四字曰‘诚心报国’。 ”在明代近三百年中,丽江木氏土司,以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而闻名于世,《明史》称“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木土司从内地聘请来一批又一批的教师、画师、乐师、医师及手工业匠人,并花厚礼同当时的文化名人杨慎、徐霞客等交往。因此,在木氏贵族阶层中,出现了汉文化修养很高的木氏“六公”作家群(公、高、东、旺、青、增),有不少诗文刊印传世。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丽江古城建筑、白沙壁画和纳西古乐,就是在那时候吸收外来文化而形成的;尤其是明万历年末(1620年)由知府木增奉敕主持修建的高大石牌坊“忠义坊”,更是丽江古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珍品和智慧结晶。木氏土司大办铜矿、金矿、盐井等,《徐霞客游记》中称明代木氏“产矿独盛,富冠诸土郡”。明代,可谓丽江木氏土司发展的鼎盛时期。清朝初年,引清兵入关的明朝叛将吴三桂率军攻占云南,被顺治帝封为“平西王”,又任云贵总督,在云南实行专制统治达14年。至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又背叛清廷,挑起战乱。据《乾隆丽江府志》载,“吴三桂将叛,计由中甸外结蒙蕃,西连川陕,道必出丽江。因调董忠至省,煽诱迫胁,授以伪帅;懿坚志不从,羁省七年。辛酉大兵复滇,遣其孙尧首先投诚,随师效力,立有战功。”丽江纳西族土知府木懿,抵住了吴三桂的利用威胁,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清雍正元年(1723年),丽江在云南率先拥护并实行了改土归流政策,知府由朝廷直接委派有一定任期、不世袭的流官,降木氏土司为丽江府通判,废除奴籍500余户、2000多人,建立了封建地主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丽江木氏土司,从1253年忽必烈灭大理国至此传世22代,共470年。雍正元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共计188年间,朝廷委派流官知府75位。第一任流官知府杨馝到任后,在丽江大研古城东北面的金虹山下兴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围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土城墙,至今仍存文明坊、文庙、武庙等古迹。有好几任流官知府鼓励人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各种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发展,至民国初年,丽江纳西族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建书院、设义学,推广文化教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立了丽江府中学堂;光绪三十三年,创办了铅印《丽江白话报》,成为云南第一份宣传维新变法、富国强兵、实业救国、抵御外侮的白话文报,发行全省,颇有影响。

  清代初期,升北胜州为永北府,澜沧卫屯田的军户改为民户。世袭永宁土府、北胜土知州、蒗蕖土州、鹤庆府所属顺州等,均属永北府,辖地即今永胜、华坪、宁蒗三县区域。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永北府为永北直隶厅,辖区未变。1821年在旧衙坪(今华坪县城)设流官经历署,1890年在华荣庄设流官经历署,1908年两经历署合并成立华坪县,仍属永北直隶厅。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l931年在今丽江范围设丽江、永北和华坪三县,永北县辖宁蒗、金江、仁里县佐(分县)。1934年永北县改名永胜县,1936年宁蒗县佐改为设治局(指在土司制度仍然存在的地方设置的机构),均直接由省领导,后又在省与县之间增设了行政督察区。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先后经过云南,其中红二方面军于1936年4月25日从鹤庆县城进入丽江县城。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各族儿女组编成第六十军,由卢汉任军长,开赴抗日前线。仅在1938年3月该军参加的台儿庄战役中,就有纳西族官兵和世鸿等110人为国捐躯。1940年8月丽江地方政府为抗日阵亡将士祭奠亡灵时,共有烈士280名之多。解放战争期间,丽江先后有三千多名各族英雄儿女,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七支队及地方武装。

  1949年7月1日,丽江县在全省较早实现解放。随后,永胜、宁蒗、华坪三县亦相继获得解放。丽江各族人民分别从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49年12月28日,成立丽江人民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4月改为丽江专员公署,专署驻丽江县。辖丽江(驻大研镇)、永胜、鹤庆、剑川、兰坪、维西、中甸、华坪等8县及宁蒗(驻大村街)、碧江、福贡、贡山、德钦5设治局。1952年原宁蒗设治局改设宁蒗县;碧江设治局改设碧江县傈僳族自治区;福贡设治局改设福贡县傈僳族自治区;贡山设治局改设贡山县傈僳族自治区;德钦设治局改设德钦县藏族自治区;丽江专区辖9县、4自治区。1953年底,泸水县由保山专区划归丽江地区。

  1954年碧江县傈僳族自治区改设碧江县;福贡县傈僳族自治区改设福贡县;贡山县傈僳族自治区改设贡山县。1954年8月,泸水、碧江、福贡、贡山4县划出,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丽江专区辖9县、1自治区。1956年德钦藏族自治区改为德钦县;将兰坪县划归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白族自治州。1956年9月19日,宁蒗县改设宁蒗彝族自治县(驻大村街);丽江专区辖6县、1自治县。1957年将中甸、维西、德钦3县划归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专区除代管的怒江、迪庆两个自治州的8个县外,辖丽江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4县(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从成立到1973年8月,由丽江专区代管;1973年8月,怒江、迪庆两州直属省管)。

  1961年4月10日丽江县改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驻大研镇)。丽江专区辖2县、2自治县。1970年,丽江专区改称丽江地区,地区驻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驻大研镇)、宁蒗彝族自治县(驻大兴镇)2自治县及华坪(驻中心镇)、永胜2县。1990年,全区辖4个县69个乡镇(11镇、58个乡),其中丽江县24个乡镇(3个镇、21个乡);永胜18个乡镇(5个镇、13个乡);华坪11个乡镇(2个镇、9个乡);宁蒗16个乡镇(1个镇、15个乡)。

  1996年,丽江地区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4县,共69个乡(镇),445个行政村(办事处)。全区幅员面积20600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06.92万人,有纳西、彝、傈僳、白、普米等22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60.95万人,占总人口的57%。主要少数民族有:纳西22.67万人,彝19.32万人,傈僳10.42万人,白4.43万人,普米1.48万人。

  1997年,丽江地区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四个县,69个乡(镇),446个行政村(办事处)。总人口为107.8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61.50万人,占总人口的57.3%。主要少数民族有:纳西族22.85万人,彝族19.54万人,傈僳族10.47万人,白族4.47万人,普米族1.49万人。

  1998年,丽江地区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有69个乡(镇),446个行政村(办事处),幅员面积2.0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08.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02万人,占全区人口的88.4%。全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2%,其中:纳西族23.06万人,彝族19.82万人,傈僳族10.55万人,白族4.47万人,普米族1.51万人。

  1999年,丽江地区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四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行政村(办事处),幅员面积20600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09252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其中人口较多的有:纳西族23.13万人,彝族19.92万人,傈僳族10.29万人,白族4.55万人,普米族1.52万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丽江地区常住总人口1126646人,其中:丽江纳西族自治县366705人,永胜县375769人,华坪县154968人,宁蒗彝族自治县229204人。

  2002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22号):(1)撤销丽江地区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设立地级丽江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古城区福慧路。(2)丽江市设立古城区。古城区辖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大研镇、龙山乡、七河乡、大东乡、金山白族乡、金江白族乡。区人民政府驻大研镇福慧路。(3)设立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辖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黄山镇、石鼓镇、巨甸镇、白沙乡、拉市乡、太安乡、龙蟠乡、金庄乡、鲁甸乡、塔城乡、大具乡、宝山乡、奉科乡、鸣音乡、石头白族乡、仁和傈僳族、黎明傈僳族乡、九河白族乡。县人民政府驻黄山镇。(4)丽江市辖原丽江地区的永胜县、华坪县、宁蒗黎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2005年,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永胜县金官镇和梁官镇,合并设立三川镇,镇政府驻原金官镇政府驻地;撤销永胜县板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顺州乡,顺州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永胜县太极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涛源乡,涛源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华坪县龙洞傈僳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中心镇,中心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华坪县温泉彝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荣将镇,荣将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华坪县文乐傈僳族乡和大兴镇,合并设立兴泉镇,新设立的兴泉镇政府驻原大兴镇政府驻地。撤销玉龙县仁和傈僳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石鼓镇,石鼓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玉龙县金庄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黎明傈僳族乡,乡政府驻原金庄乡政府驻地。撤销宁蒗县红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兴镇,大兴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6年末,丽江市总人口120.26万人(2006年)。辖1个市辖区、2个县、2个自治县: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4个街道、12个镇、29个乡、18个民族乡;36个居委会、417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丽江市常住总人口1244769人,其中:古城区211151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214697人,永胜县392024人,华坪县168028人,宁蒗彝族自治县258869人。

  2014年,古城区七河镇,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永胜县期纳镇、三川镇,华坪县兴泉镇共5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地理

  丽江处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衔接地段。丽江兼有两种高原地形特征,地貌多样,有雪山、草甸等自然景观,气候变化显著。

  丽江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古城坐落在丽江坝中部。海拔2400余米。附近有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有虎跳峡。

气候

  由于高原地形,丽江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属亚热带高原型气候(柯本 Cwb)。气候特点为:冬无严寒、晴朗,夏无酷暑、潮湿、相当阴沉。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0℃,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18.4℃。

河流

  全区境内大小河流共91条,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厂条,分属两个流域三个水系。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控制全区面积的 80.4%,计16 566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雅砻江水系控制全区面积门.6%,计 3 625.6平方公里,澜沧江流域澜沧江水系控制面积2%,计408.4平方公里。

  • 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
    • 巨甸河:在丽江县境内,左支新主河,发源于革尼瓦山、接纳古山。右支鲁甸河,发源于拉美荣诸山及栗地坪大山,两支在露西汇合后称巨甸河,东流至巨甸小河口人金沙江,主河道长36.乃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469亿立方米,枯季流量2.87秒立方米,集水面积395.l平方公里,年产水量0.63亿方。
    • 金庄河:在丽江县境内,左支发源于杵峰美念不大山称美乐河,右支发源于玉屏山称黎明河,两支在金庄汇合称金庄河(桥头河),向东流至中兴人金沙江,主河道长50.92公里,年平均径流量 4.577亿立方米,平均枯季流量 3.14秒立方米,集水面积 932石平方公里,年产水量4.58亿方。
    • 冲江河:在丽江县境内,左文发源于金丝厂山,右支发源于老君山,于石头汇合,总称冲江河,向东流至石鼓汇入金沙江,主河道长引.45公里,年平均径流量 4.05亿立方米,平均枯季流量195秒立方米,集水面积995平方公里,年产水量4.60亿方。
    • 漾弓江:在丽江县境内,发源于玉龙雪山山下的玉湖,集丽江坝子大小河流而成,流经丽江坝上河坝,向南流人鹤庆县境,境内流长51.45公里,年平均径流量2.41 4亿立方米,集水面集574平方公里,年产水量1.24亿方。
    • 大具河:在丽江县境内,发源于丽江本音山,流经大具乡岩汇人金沙江,主河道长18公里,年平均径流量0.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枯季流量0.24秒立方米,集水面积224.4平方公里。
    • 黑白水河:在丽江县境内,发源于玉龙雪山东麓,向东流至大东热水塘汇人金沙江,河长 23.8公里,年平均流量为 13.0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 1576.2毫米,年产水量为4.109亿方,集水面积260.7平方公里。
    • 五郎河:在永胜县西北,发源于宁蒗县战河乡,上游称战河,向西流人永胜县境,纳观音箐河,坝箐河、清水河等诸水,注人金沙江,主河道长80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5秒立方米,年最大流量 77.6秒立方米,最小流量1.5秒立方米,集水面积 2451平方公里。
    • 仁里河:又名马过河,在永胜县东南,发源于宁蒗县与永胜县交界的他尔布子峰,向南流,纳杨柳河、出鱼河。鱼察河、笔峰河诸水,汇人金沙江,主河道长69.2公里,流域面积 1372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3.183亿方,最大流量每秒50.7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25立方米。
    • 片角河(达旦河):在永胜县南部,发源于宾川县宾居区,古名桑园河。六溪河、纳六河向北流人金沙江,全长*公里,集水面积1567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576亿立方米。
    • 枯木河:在永胜县南部,由大理州鹤庆县黄坪人境,经上六在昌蒲塘汇人金沙江。河长50公里,在永胜县境10公里,集水面积829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367亿立方米。
    • 新庄河:在华坪县境内,发源于西部与永胜县交界山区,汇集通达河、良马河。哲里河。鲤鱼河、大兴河由西向东南穿过华坪县境中南大部分地区后注人金沙江,全长59.5公里,流域面积1192.55平方公里,最大流量117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6立方米/秒,年产水量7.56亿立方米。
    • 碧源河:发源于宁蒗县境内大火山,经宁蒗县的战河、松树、碧源人永胜县境内的五郎河再转流人金沙江,主河道长45公里,集水面积123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66亿立方米。
    • 出鱼河:发源于塔尔波忍西部山麓,流径宁蒗县南部昔腊坪、永宁坪、抓马坪等流人永胜县马过河汇人金沙江,河长ZI公里,集水面积237.35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总量1.59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的主要支流除上述的以外,还有陀巴河、银河、文化河、花衣河、扳山河、坝青河、杨柳河、双河、皮拉河、中所河。团山河、温泉河、上下孟良河、托甸河、拉伯河。东坡甸河、翠依河、金棉河、库脚河、子补河等流域面积在 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

  • 长江流域雅砻江水系
    • 永宁河(开基河):发源于宁蒗县石佛山北侧大岩房,流径宁蒗县的永宁区,由永宁区温泉出境进人四川省盐源县后称大湾河,注人雅砻江,主河道长42公里,集水面积729.83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92亿立方米。
    • 宁蒗河:在宁蒗县境内,有三个主要源头,一为拉巴河,发源于光马山东面,一为拉都河,发源于药山东面,一为树落河,发源于新营盘区烂泥箐。流径大兴镇、新营盘自采坝人四川省盐源县、木里等地注人雅砻江,主河道长57公里,集水面积1499.15平方公里,年水量约5.7亿方。年径流总量为8.42亿立方米。
    • 拉伯坝河:流径宁蒗县东部,为华坪县乌木河河源,由乌木河汇人雅砻江,主河道长25.5公里,集水面积255.13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l.07亿方。
    • 乌木河:发源于宁蒗县东南部战河、跑马坪二区山岭中,汇集李子河、母子河、鱼必河、帕帕河等,由西北向东流经华坪县境北部地区,进人四川省盐边县注人雅著江,境内流程56.4公里,集水面积80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80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2 45立方米/秒。年产水量7亿方。
  • 澜沧江流域澜沧江水系
    • 九河:在丽江县境内,发源于老君山南麓的罗凤山及铁甲山,是澜沧江水系黑穗河的源头,流经白汉场、九河坝,在甸尾坪流人剑川县。境内流程20公里,集水面积22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50亿立米。
    • 螳螂河:发源于汝寒坪、天红、高山脚,流经汝南、红麦,在松坡山附近流人剑川县,境内流程15公里,集水面积127.4平方公里。
    • 和园河,汇人剑川县境的黑惠江。

湖泊

  境内主要有程海、泸沽湖。拉市海、文海、文笔海、九子海、中济海等大小数十个高原湖泊。其中集水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个。

  • 程海:位于永胜县中部,梁官。星湖区之间,是云南省八大湖泊之一。呈长椭圆形,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20公里,水面面积78.8平方公里,集水面积318.3平方公里,蓄水量22.2亿立方米,水深35米,平均水深25.7米,湖面水温门.6T-27.ST,湖面海拔高程1503米,水质无污染,湖内水草和水生动物资源丰富。盛产鲤鱼、抗浪鱼等13种鱼类,年产鲜鱼60一乃万公斤,此外还盛产世界稀有藻类食物——蓝藻。
  • 泸沽湖:位于宁蒗县永宁与四川省盐源县左所交界处,为两省共有,湖面海拔为 2 685米,集水面积门.4平方公里(宁蒗为87.35平方公里),湖长9.5公里,平均宽5.2公里,湖岸长44公里,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是中国第三深水湖泊,湖面积48.45平方公里(宁蒗县部份30.3平方公里)总容水量19.53亿立方米。湖水多年平均总收人量为 1.10亿立方米,动储量仅占湖容量的 5.6%,湖水水质优良,终年不结冰。能见度 4.5米,湖水PH值8.5,总硬度5.29,属软水淡水湖泊,湖内水生植物丰富,盛产裂腹鱼。
  • 拉市海:位于丽江县拉市坝中部,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6公里,面积58平方公里,海拔2 450米,集水面积265.6平方公里,水深一般保持2.5米一4.5米,常年海水淹没面积(湖面)在7 000-14 000亩。相对容积380-1840万立米,历史上(1937年)最高洪迹8.5米,水面 17 000亩,淹没 25 530亩,相对容积达 7 250万立方米。湖水由指云寺暗河排泄,洪水期流量2-4立方米/秒。
  • 文海:位于丽江县白沙乡文海村,海拔3100米,为较古老的冰蚀湖,水域2 400亩,集水面积 23.3平方公里,流量 115.5升/秒。

冰川

  玉龙雪山 5 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的冰川山体面积达22.5平方公里。据有关部门研究,每平方公里约有 5 000万立方米固体水,共约有冰);D固态水 11二3亿立方米,每年盛夏,部份固体水融化,是玉龙雪山周围河流泉潭主要水源。

泉潭

  丽江地区泉水丰富出露大的地方有几百处,是灌溉农田及人畜饮水的一大源泉。其中较有名的有丽江县黑龙潭、玉湖、龙泉、火山、三思水、青龙河、腊巴课、恩列龙山、清水河、西关大龙潭、鸿文、新尚、中和、大具岩瓦、大具金江、石拿河、宝山、格子五队。华坪县的新泉龙洞河、天星大龙潭、左岔观音岩龙洞、良马烂滩龙潭。永胜县的城内龙井、大甸尾管、丰年寺泉、小甸尾箐、泉塘、涛源龙潭、片角水冲箐、船山龙潭、底当龙洞泉。宁蒗县的红旗小龙洞、永宁拖支龙洞。

自然资源

  丽江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地跨北纬25°23′-27°56′,东经99°23′-101°31′之间,东西最大横距21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13.5公里。东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鹤庆、宾川三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永仁两县,西、北分别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毗邻。全市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92.3%,高原坝区占7.7%。全市现有纳西、彝、傈僳、白、普米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2个世居民族。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6.2万人。

  全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最低点华坪县石龙坝乡塘坝河口,海拔1015米,最大高差4581米。玉龙山以西为横断山脉切割山地峡谷区的高山峡谷亚区,山高谷深,山势陡峻挺拔,河流深切其间。玉龙山以东属滇东盆地山原区的滇西北中山山原亚区,海拔较高,山势也较浑厚。在主山脉两侧又广泛发育着东西向的沟谷,形成错综复杂的地块地貌景观,地势起伏,海拔悬殊极大。有111个大小坝子星罗棋布于山岭之间,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其中丽江坝最大,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466米。

  流经全市的金沙江以及两岸拔地而起的属云岭的老君山、玉龙山、绵绵山(俗称小凉山)三大山系,构成了丽江市地形的基本经脉和骨架。老君山从北到南如屏障横列在西边,成为丽江县与维西县、兰坪县的界山。老君山主峰海拔4247.4米。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市府所在地15公里处,发育着高山冰川地貌,终年白雪皑皑,13座山峰首尾相连,直指云天。东部为绵绵山。全市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有12座。海拔2500-3500米的中山各县均有分布。尤以丽江、宁蒗、永胜为多,海拔2500米以下山地广泛分布于东南部和南部。

  全市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从南亚热带至高寒带气候均有分布,四季变化不大,干湿季节分明,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兼具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特征。东南、西南的迎风斜面是多雨区,背风坡面是相对干燥的少雨区,金沙江河谷干燥少雨。全市年平均气温12.6~19.9°C之间,全年无霜期为191~310天;年均降雨量为910~1040毫米,雨季集中在6~9月;年日照时数在2321~2554小时。

  全市境内河流分属两大流域、三大水系,即长江流域的金沙江水系和雅砻江水系、澜沧江流域的黑惠江水系。其中,长江流域面积20799km2,占总面积的98%;澜沧江流域面积420km2,占总面积的2%。全市共有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的二级及其以上支流9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0km2及其以上的河流有21条。全市水资源总量499.85亿m3。

  金沙江流经全市615km,多年平均流量1541.9m3/s,年过境水量416.3亿m3。不计金沙江过境流量,全市水资源年径流总量(自产水量)83.55亿m3,其中:地表径流量55.41亿m3,地下水总量28.14亿m3。

  境内有泸沽湖、程海及拉市海三个天然湖泊。程海位于永胜县中部的程海镇,属内陆断陷型偏碱性深水湖泊。流域面积318.3平方公里,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20公里。1981年年平均水位1518.26米,相对水面面积77平方公里,蓄水量19万立方米。程海渔业资源丰富,有鱼类29个品种,隶属9科12属,土著鱼类17种,即杞麓鲤,西昌白鱼,蒙古红,中华倒刺鲅,圆吻鲴,高背鲫等。年渔业产量2200吨。

  泸沽湖在宁蒗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是我省目前还保持着国家Ⅰ类水质标准的高原淡水湖泊,也是我国第二水深的湖泊之一。当地摩梭人称为“谢纳米”,意为母亲湖泊或女神湖。湖长9.5km,宽6.5km.湖区集水面积224平方公里,湖泊水面面积51.8平方公里,当湖泊水位在2690米时,容积达20.72亿立方米。湖内有土著鱼类小裂腹鱼,川滇裂腹鱼,重唇裂腹鱼等,年渔业产量400-1000吨。

  拉市海位于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距丽江古城区8km。拉市海于1998年建立了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拉市海是一四周为高山封闭的古老的冰蚀湖,湖区是略呈椭圆形的构造盆地。东北高西南低,南北长约12km,东西宽约6km,湖底高程实测2437m,流域集水面积241.1km2(包括吉子水库径流区25.1km2),多年平均产水量7789.4万km2。正常蓄水位2440.75m,其水面面积为9.33km2,相应容积1840万m3。即将进行的调蓄水工程使库容扩至4000万m3。

  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439万kw,占全省的11%,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309.3万kw。其中:在金沙江流经丽江的河段上,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058万kw;除金沙江外,丽江境内的93条较大河流上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2.5万kw,可开发65万kw,装机容量在1万kw及其以上的河流有26条。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规划方案,金沙江流经丽江境内河段规划有“一库八级”大型水电站建设方案(即:虎跳峡水库、虎跳峡水电站、两家人水电站、梨园水电站、阿海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鲁地拉水电站、观音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83亿千瓦时,是我国规划中最大的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丽江市具有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多种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矿产,矿产资源具有地区特色。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经发现30多种矿产,350多个矿产地,天然气产地一处,几十处地热产地。其中煤、铜、砂金及其建筑材料(大理石、石灰石、石灰角砾岩、瓷土、滑石)等矿种具备一定的优势。

  丽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成为我国著名的植物保护基地之一。境内有植物1.3万多种,仅种子植物就多达2988种,热带、温带、寒带植物均有分布,有许多树种属国家珍稀植物。

  动物资源丰富。共有兽类8目21科83种,占云南兽类种数的30%;有鸟类17目46科290多种,占云南鸟类种数的37.6%。还有大量的珍贵蝴蝶资源。

文化

丽江十三大寺(滇西北十三大寺)

旅游

  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山川壮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最具代表性的有: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冰川,景区面积263平方公里,13座雪峰一字排开,宛如利剑直插云霄,冰清玉洁,雄奇壮观,风景如画。有著名的阳春白雪、绿雪冰川奇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旅游开发区。区内有冰川公园、云杉坪、甘海子、牦牛坪、玉峰寺万朵茶花树等景点。老君山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名,被历代史家称为“滇省众山之祖”。景区面积710多平方公里,以杜鹃王国、丹霞地貌以及99个龙潭等景观闻名于世。有众多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一城”即丽江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800余年历史,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江”即金沙江,以惊险、雄奇、壮美的虎跳峡景观为代表,还有“长江第一湾”、石鼓镇、宝山石头城等景点。“一湖”即被誉为“高原明珠”、“东方第一奇景”的泸沽湖风景名胜区。“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蜚声中外的纳西古乐和东巴绘画以及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东巴古籍文献已于2003年8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一风情”即泸沽湖“女儿国”摩梭人风情。其婚姻家庭仍保存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为人类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最后领地,被称为“人类母系文化最后一片净土”。此外,以丽江为主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景区,已于2003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丽江市孕育了丰富多彩、神奇灿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生育、节庆、饮食、服饰、待客、礼仪、娱乐活动以及心理素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多姿多彩的风格。各民族有众多的特有节日,如纳西族的正月十五棒棒节、三朵节,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阔时节,普米族的吾昔节,摩梭人的转山节和他留人的粑粑节等。这些旅游资源开发后,是丽江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支撑点。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