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拼音:zhī  部首:  总笔画:3  部外笔画:2  结构:独体字  五笔:PP  倉頡:INO  常用字 

基本释义:

  •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便捷查询:

”字书法
作者:苏轼
”字书法
作者:颜真卿
”字书法
作者:文徵明
”字书法
作者:王羲之

之 zhī

  1. <本义> 出,生出,滋长。
  2.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之如(前往)丨之往(去,到)丨之适(前往)丨由京之沪丨吾欲之南海。
  3. <代词> ①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较之中学时代丨之所以如此丨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②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取而代之丨战而胜之丨与之见面丨为之感叹丨使之顺利发展。③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丨逃之夭夭丨行之有效丨总而言之。
  4. <助词> 的。①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赤子之心丨钟鼓之声丨缓兵之计丨不速之客丨莫逆之交丨一家之长丨原因之一。②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战斗之激烈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康熙字典》释义

  【子集上】【丿字部】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考證:〔【禮·文王世子】冬亦如之。〕 謹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说文解字》释义

  【卷六】【之部】 编号:3841   之,[止而切 ],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首字为“之”的词语


首字为“之”的成语


  之乎也者  之乎者也  之死不渝  之死靡二  之死靡他  之死靡它  之子于归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