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视频解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封面)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标题) 写作背景
《金陵五题》这组诗,大约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

金陵是六朝故都,江东繁华之地。到刘禹锡的时代,这个城市已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了,它已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根据诗序,当时有人写了五首关于金陵的诗《金陵五题》,刘禹锡有感于这个废弃了的故都,和(hè)了这组诗。
(标题) 逐句释义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生长着野草,开着野花,乌衣巷口夕阳西下。

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南京市秦淮区。
花:开花。
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前在王导、谢安世家大族大堂前飞舞的燕子,如今飞进了平常百姓人家。

旧时:过去的时候;从前。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
燕:燕子。
寻常:平常。
(标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此诗凭吊昔日(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寓意深刻,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标题)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唐朝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进士及第。曾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任宰相时,刘禹锡随之担任监察御史。宦海沉浮,他屡遭贬谪。逝世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刘宾客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收录其诗作703首。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题与背景: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此诗凭吊昔日(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王谢子弟善著乌衣,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荒废。


  《金陵五题》包括《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和《江令宅》五首七绝。这组诗以大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之变相比衬,怀古叹今。全诗形象地表明,随着历史的演变,六朝王宫贵族的富贵荣华已成为陈迹,对于图谋权势的帝王将相的沦亡既有悲悯之情,又暗含讽喻之意。诗作借古喻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场景阔远,寓意深邃,堪称唐诗中的艺术珍品。


  这组诗大约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金陵是六朝故都,江东繁华之地。到刘禹锡的时代,这个城市已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了,它已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根据诗序,当时有人写了五首关于金陵的诗《金陵五题》,刘禹锡有感于这个废弃了的故都,和作了这组诗。


逐句释义: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丛生着野草开着野花,乌衣巷口夕阳西下。
  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南京市秦淮区。
  花:开花。
  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旧时王谢子弟善著乌衣,因而得名。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王谢旧宅,已成为寻常民居。
  旧时:过去的时候;从前。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燕:燕子。
  寻常:平常。


乌衣巷 题图
《乌衣巷》题图
今日乌衣巷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此诗凭吊昔日(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寓意深刻,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用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后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高大厅堂和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作者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名家点评:

  施补华《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9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10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试题精选:

  1.本诗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象,从诗中哪里看出?

  参考答案:黄昏时,从诗中“夕阳斜”可以看出。


  2.本诗写的是什么地点的什么景物,从诗中哪里看出?

  参考答案:朱雀桥边的野草花、乌衣巷的夕阳,从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可以看出。


  3.从诗中写的景物看,反映出当时的什么样的气氛?

  参考答案:悲凉。


  4.作者对乌衣巷的过去是通过什么景物的形象进行暗示的?从诗中什么地方看出?

  参考答案: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的飞燕形象进行暗示的,从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可以看出。


  5.从诗中“旧时”二字,说明作者赋予燕子什么身份?

  参考答案:燕子是历史的见证人,见证了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6.这首古诗作者主要感慨什么?

  参考答案:这首诗作者主要通过乌衣巷居民的变化来抒写古今盛衰的感慨。


拓展阅读:

《金陵五题》(并序)

刘禹锡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 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唐朝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进士,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友善,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杨柳枝词》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收录其诗作703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