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城市风光
乌鲁木齐:民族歌舞
乌鲁木齐:民族歌舞
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
乌鲁木齐:巴音布鲁克天鹅湖
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维吾尔烤肉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维吾尔抓饭

乌鲁木齐汉语拼音:wū lǔ mù qí shì;维吾尔语:ئۈرۈمچی, Ürümchi;英语:Urumqi City),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通称乌市,旧称迪化,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新疆中部,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理坐标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4°08′00″。西北部和东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东南部与吐鲁番地区交界。 面积13788平方千米。 辖7个市辖区、1个县。 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407万人。

西汉初年,汉朝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维护丝路北道安全。唐朝时期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清朝在新疆驻军开始大规模开发,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乾隆扩建筑城,改称迪化。1884年迪化为新疆省省会,从此成为全疆的政治中心。1954年迪化改称乌鲁木齐,蒙古语里意为“优美的牧场”。

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与东段的结合部,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势起伏剧烈,气候差异显著,有险峻的冰峰峡谷、出露完整的地质刻面、规模宏大的化石产地,是高山探险、滑冰滑雪、沙海猎奇、科学考察等活动的极好场所。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白杨河柴窝堡湖等水系,乌鲁木齐河自西南向北斜贯市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乌鲁木齐东有吐哈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北有准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地下煤炭储量在百亿吨以上,可采煤层总厚度80米,素有“油海上的煤城”之称。湖盐、芒硝、石膏、油页岩、铜、锰、铁矿也有很大储量。拥有耕地6.8万公顷、牧草场60万公顷、野生草原植物300余种、可养殖水面1604公顷。热力、风力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中国西部最大的风力发电厂。从巍巍天山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依次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景观、山地森林景观、山地草原景观、山麓荒漠景观、沙漠景观。千变万化的垂直自然景观为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乌鲁木齐市区有著名的红山、鉴湖、阅微草堂等“八景”,市郊有南山风景区、天山天池等旅游胜地。

乌鲁木齐是连接天山南北、勾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乌鲁木齐机场为全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乌鲁木齐火车站是全国重点铁路编组站,兰新铁路沟通国内外城市。市区道路四通八达,河滩快速路、外环路与吐乌大、乌奎高速公路衔接。312国道、北疆铁路纵贯辖区。亚洲地理中心就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30公里处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

2022年,乌鲁木齐市生产总值(GDP)完成3893亿元。

  • 邮编:830002 代码:650100 区号:0991

行政区划

辖7个市辖区、1个县。市政府驻天山区克拉玛依东路1316号

其中,新市区与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头屯河区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实行“区政合一”。

历史

  乌鲁木齐的历史可以追朔至新石器时代,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期,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分布着十余个游牧部落,史称“十三国之地”,西域都护府曾派兵屯田。而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三国时期,车师后国在今乌鲁木齐南郊(现乌拉泊水库一带)建淤赖城,为乌鲁木齐第一城。后经晋、隋两朝开辟丝绸之路新北道,乌鲁木齐处于新北道要冲之地。

  唐朝时期,公元648年(贞观22年),在天山北麓设置轮台城,隶属庭州(治所在今吉木萨尔),辖4县,今乌鲁木齐为轮台县。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即为当时轮台县。而在702年则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轮台驻军增加。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在此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乌鲁木齐大规模开发始于清朝乾隆年间。1755年乌鲁木齐筑土驻军,清政府鼓励屯垦。1758年清军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1763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乾隆帝命名曰迪化,意为对边民的“启迪教化”。1772年在迪化城西另筑新城巩宁城,于是巩宁城就成为当时乌鲁木齐的军政统治中心。1773年乌鲁木齐同知改为迪化州知州,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陕甘总督奏准将马里坤道移驻迪化州巩宁城。

  1875年收复新疆后,1884年光绪帝决定设立新疆省,定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1885年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

  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将镇迪道尹改为观察使,撤销迪化府,保留迪化县。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员会。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并同时将市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迪化县隶属迪化专员公署,辖6个乡,2个牧区及达坂城镇,区以下设保甲组织。

  1949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新疆和平解放。同年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并重新划分建立7个区,54个街公所。在郊区建立农民协会,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成立3个乡,至此,城乡各级人民政府初步建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城市的雏形

  702年,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轮台驻军增加。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轮台、伊吾屯田,禾菽相望”。在轮台生活过3年的边塞诗人岑参,写过“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轮台设置“静塞军”,驻守这一战略要地。乌鲁木齐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乌鲁木齐筑土驻军。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农业、商业、手工业一度有较快的发展,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为适应人口增长、屯垦及商业贸易的需要,清军先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之后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命名曰“迪化”。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迪化城西另筑新城巩宁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乌鲁木齐同知改为迪化州知州,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陕甘总督奏准将马里坤道移驻迪化州巩宁城。于是巩宁城也就成为当时清王朝在乌鲁木齐的军政统治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决定设立甘肃新疆省,定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增设迪化县为附郭首县。

  民国2年(1913年),将镇迪道尹改为观察使,并同时撤销迪化府,保留迪化县。民国29年(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员会。民国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同时将市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迪化县隶属迪化专员公署,辖6个乡,2个牧区及达坂城镇。区以下设保甲组织。

历史性变革

  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并入乌鲁木齐市,撤销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域面积由10900.77平方公里增至14216.3平方公里,昌吉回族自治州行政区域面积由76975.94平方公里减至73660.41平方公里,米东区行政区域为原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的行政区域,面积3407.42平方公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与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五家渠市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仍按原米泉市行政区域界线保持不变,双方跨行政区域使用的土地、草场仍按原使用习惯保持不变。

地理

乌鲁木齐: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标志塔
乌鲁木齐:天山伊连哈比尔尕山胜利达板的一号冰川

  乌鲁木齐市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北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东经86°46'10"- 88°59'48",北纬42°54'16"- 44°58'16"。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乌鲁木齐县永丰乡的包家槽子村境内。地理座标为北纬43°40'37",东经37°19'52"。

  面积:全市面积1.3787.6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9平方公里。海拔680米~920米。自然坡度12‰~15‰。

  冰川河流 永久性积雪面积164平方千米,固定储量73.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为1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亿立方米。

  发育于乌鲁木齐天山伊连哈比尔尕山胜利达板的一号冰川三面环山,半透明的淡蓝色冰川在积雪覆盖下形如一只巨斗,是我国大陆最典型的冰斗冰川。

气候

  乌鲁木齐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气温最高47.8℃,最低-41.5℃。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每年6至10月是乌鲁木齐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

   乌鲁木齐春天来得迟,北郊一带3月26日步入春天;市区要晚两个星期,到4月8日春天来临;南郊还要迟十几天,4月20日左右山前才见绿波。每年从6月上旬起,乌鲁木齐之春自北而南相继结束。春雨占全年降水的40%左右,对春播及旱地作物十分有利。

   夏季的乌鲁木齐城郊山区山花烂漫,市区林带郁郁葱葱;北郊的夏季,从6月4日到9月21日整整90天;城区则从6月23日到8月24日,才62天;而南山牧场却没有真正的夏天,春秋相连。乌鲁木齐位于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尽管夏日炎炎,却热而不闷,而且昼夜温差大,乌鲁木齐城区夏季平均气温为23℃,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乌鲁木齐的秋天从8月24日开始。北部平原推迟10天,入秋后,天气环境比较稳定,天气不冷不热,温和宜人。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天山南北的瓜果汇集在乌鲁木齐。9月下旬以后,冷空气频频袭来,气温下降迅速。10月份昼夜温差增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民谣正是乌鲁木齐深秋气候的生动写照。

   乌鲁木齐城区的冬天,从头年11月3日到次年4月8日长达150天。乌鲁木齐市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由于天山屏障,冷空气往往滞留在盆地内,大雪飘飘,银装素裹,是乌鲁木齐冬景的一大特色,风采独具。南郊山前丘陵却有一条“暖带”,一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度。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件,适应进行大棚蔬菜生产,而且南郊积雪长达175天,极易开展高山滑雪、高山冰场速滑和雪地“叼羊”、雪地“姑娘追”等冬季运动及旅游活动。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水资源是地处内陆干旱区的乌鲁木齐最宝贵的资源。乌鲁木齐存在着冰川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不同形态的水资源,降水是水资源的补给来源,降水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变化。水资源总量为9. 96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9. 1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0. 771亿立方米。

  乌鲁木齐地表水水质较好,河流均系内陆河,河道短而分散,源于山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散失于绿洲或平原水库中。乌鲁木齐地区共有河流46条,分别属于乌鲁木齐河、头屯河、白杨河、阿拉沟、柴窝堡湖5个水系。

  乌鲁木齐地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按地质情况可划分为达坂城—柴窝堡洼地、乌鲁木齐河谷和北部倾斜平原三个区,形成地下水储存的良好环境。

  乌鲁木齐地区冰川资源丰富,冰川素有“高山固体水库”之称,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河和头屯河上游的天格尔山以及东部的博格达山,储量73. 9亿立方米,平均消融量1. 23亿立方米。

  乌鲁木齐地区湖泊有盐湖和柴窝堡湖,二湖位于东南部的柴窝堡达坂城谷地。盐湖水面总计23. 7平方公里,湖内原盐芒硝储量丰富,畅销全疆和内地省区;柴窝堡湖湖面面积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 2米,储水量1. 26亿立方米,盛产鲤鱼、鲢鱼、螃蟹等,已辟为旅游区。

土地资源

  乌鲁木齐土地总面积为1200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54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 55% ,其中水田990公顷,菜地4618公顷,水浇地面积56872公顷,山旱地2950公顷;现有园地10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 09% ;林地577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 89% ;牧草地8046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 23% ;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307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 ;水域总面积362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 07% ;未利用土地1784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 13% 。

矿产资源

  乌鲁木齐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截止目前,共发现各类矿产29种,129处矿产地,大、中型矿床30多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铜、锰、铁、黄金、石材、砂石、粘土、盐、芒硝、矿泉水等。其中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达100亿吨,约占全疆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且分布广,埋藏浅,煤层稳定,煤质优良,品种齐全,易于开采,故乌鲁木齐又被称为“煤海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雅玛里克山、水磨沟、芦草沟等地;盐储量2. 5亿吨,芒硝储量1. 1亿吨,盐和芒硝产于芒硝盐池,分东、西盐湖两部分;石灰岩储量1. 2亿吨;锰矿储量2. 2万吨。另外,柴窝堡地区石油资源有良好的前景。

森林资源

  乌鲁木齐地区的森林资源在全疆相对较优,相当于全疆平均森林覆盖率的3倍,但与全国相比差距甚大。森林资源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大类。天然林主要包括山地针叶林、河谷林和平原荒漠林;人工林主要包括以改造自然、保护农田、草场为主体的各种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和城市绿化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2477公顷,有林地面积35612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7% ;疏林地面积18362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9% ;灌木林地面积278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 ;育苗基地面积264公顷;城市园林及荒山绿化已达3226公顷。树种资源约90余种,主要有雪岭云杉、天山桦、密叶杨、白榆等。

气候资源

  乌鲁木齐深居内陆,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春秋多大风,冬季有逆温层出现;山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各地风能资源丰富。

  乌鲁木齐地区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但各地太阳总辐射量分布不均衡。达坂城谷地最强,为574. 25千焦耳/ 平方厘米·年,全年日照时数最多,位居全疆前列,为3121. 7小时;北部平原地区次之,为540. 77千焦耳/ 平方厘米. 年,日照时数为2813. 5小时;市区较少为513. 98千焦耳/ 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2645小时;山区则因高度变化,降水量增多,太阳总辐射量减弱,日照时数最少,为2488. 8小时。乌鲁木齐地区的光能资源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目前,全市城郊利用光能资源建起冬季蔬菜温室大棚达15000余亩,冬季可生产多种新鲜蔬菜60余吨。

  乌鲁木齐地区热量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平原、谷地比较丰富,山区相对较少。北郊平原无霜冻期平均166天,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6°C,最冷月平均气温约- 14℃左右,夏热冬寒,是乌鲁木齐地区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达坂城谷地无霜冻期平均103天,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约- 10℃,夏暖冬温,属乌鲁木齐地区热量资源较丰富地区;山区无霜冻期长,平均气温低,南部山区高山带及博格达山南坡高山带全年无夏,气候寒冷。乌鲁木齐大部分地区气温日夜温差大, 平均值为10℃—13°C,夏季大于冬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的可靠无霜冻期多为3—5个月,热量条件极大地限制了光能资源的充分利用。

  乌鲁木齐地区自然降水的空间公布很不均匀,大体上由平原向山区递增,呈带状。北郊平原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南山丘陵区300- 400毫米,迎风坡达500- 800毫米。自然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田间用水主要依靠灌溉,平原农区多为人工绿洲;山地降水较多,是地表径流的主要产流区;自然降水是天然放牧的根本保证,山区草场牧草生长的唯一水源是降水,牧草的长势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多寡。北郊平原冬季降水约20毫米,地面稳定积雪10—15厘米,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北郊平原4—6月正值小麦从返青到发育成熟阶段,需水量迅速增大,同期降水量为82. 1毫米,对调节灌溉用水有一定作用。

  乌鲁木齐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市区全年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北部平原和大西沟等地全年盛行南风,达坂城谷地盛行西风,南部中低山区盛行东北风和南风。在天山影响下,山谷风也较明显,无论冬夏季节,天气稳定晴朗时,夜间均吹南风──山风,白天吹北风──谷风。大风出现时间,平原地区夜间多于白天,达坂城谷地和高山区则是白天多于夜间。乌鲁木齐春夏季的风速最大,冬季风速最小。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2—3米/ 秒。著名的乌拉泊—柴窝堡—达坂城谷地多风区,年平均风速6. 2米/ 秒,有效风能2000-3000千瓦·小时/ 平方米·年,是全市风能资源最丰富、最有利用价值的地区。现已建成的柴窝堡风力发电厂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目前装机容量为6. 65万千瓦。

野生植物资源

  乌鲁木齐位于天山以北,自然环境比较复杂,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现已查明,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食用植物约有40余种,其中野蔷薇、沙棘、野苜蓿等在国内外已被开发利用,作为饮料和保健品;野生油料植物约有50余种;野生饲用植物约有29科140多属240余种,其中如三叶草、草木樨、苜蓿、冰草、草地早熟禾、布顿大麦等世界上著名的豆科和禾木科牧草在本市均有生长,本地还有不少野生优良牧草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野生蜜源植物约有100多种;农作物野生近缘种植物约有6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约有390余种,是祖国医药宝库的一部分;野生工业用植物约有100余种。

  雪莲 是生长在高山雪线以下,海拔2500- 3500米之间的寒冻风化带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山雪莲系大苞雪莲,植株高15- 35厘米,每年七八月份开花,花的外围有十多瓣玉白色或淡绿色的半透明膜质苞片,拢着一棵紫色的半球形的花心,大如拳头,看上去象大朵荷花。雪莲是一种名贵的草药,性辛热,有“通经活血、祛风胜湿”的功能。一般可用白酒、黄酒浸泡成剂,对医治风湿性关节炎、妇女疾病等都有疗效。

  雪岭云杉 又名天山松或天山云杉。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是常绿乔木,为单一树种建群,在乌鲁木齐南山,常有天山花楸、柳树伴生。喜欢生长在气候湿润的中山带阴坡、半阴坡及山中河谷,抗寒性强,能忍受- 40℃的低温,喜酸性、较肥沃的棕褐色土壤。雪岭云杉一年四季生机昂然,生命旺盛,寿命很长,最长可达四百岁。

  苜蓿 系多年生宿根豆科草本植物。鲜草富含营养,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故有“维生素饲料”、“牧草大王”之称。苜蓿分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天蓝苜蓿,以紫花苜蓿最多、品质最佳。苜蓿产量高,根系发达,根深可达2- 3米,是抗碱、抗寒、抗旱的绿肥作物,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苜蓿还是蜜源性植物,放花季节,可供养蜂。鲜嫩的苜蓿可作蔬菜,老年人食之,对预防胆固醇过高有一定功效。

野生动物资源

  乌鲁木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为各类动物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生存条件,是动物繁衍生息的丰富资源。目前各类野生陆栖脊椎动物约212种,其中鸟兽资源丰富,约有201种。荒漠动物群分布于本市低山地荒漠和冲积平原地带,主要有沙鼠、跳鼠、鹅喉羚、沙狐、狼等动物;河流、湖沼动物群分布在本市的河流、湖泊等水域,代表种类有灰雁、绿头鸭、黑鹳等动物;森林草原动物群分布在南山山地的森林、草原,主要有马鹿、野猪、棕熊、灰旱獭、石貂、野兔等动物;高原寒漠动物群分布于南山和东山高山地带的动物,主要有北山羊、雪豹、高山雪鸡等动物。目前,乌鲁木齐分布的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24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20种。

  雪豹 又名荷叶豹,属猫科大型兽。似豹而略小,全身呈灰白色伴有黑色斑点,毛长蓬松,密而柔软,尾巴粗大。栖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冬季到低山带活动觅食,食物以北山羊、盘羊为主。雪豹在自然界中数量稀少,已处于濒危状态,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珍贵稀有动物,也是珍贵的观赏、毛皮动物,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

  北山羊 又名野山羊,属偶蹄目,牛科。分布于天山、昆仑山及帕米尔高原,本市艾维尔沟一带数量较多。体型大,体重可达60公斤。多在高原裸岩区险峻的峭壁乱石中活动,常出没于雪线附近,多群居活动。北山羊肉味鲜美,皮可制革,是珍贵的观赏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 又名乌鹳,分布于本市达坂城一带水域。上体黑色,大都有金属紫和绿色反光,下体和翼羽白,嘴、颊裸出部、脚和足趾为红色。黑鹳为山区大型涉禽,食物主要是鱼、蛙、蛇等,属珍贵观赏鸟,数量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棕熊 又名人熊、哈熊,属肉食目,熊科。分布于本市南山。体形大,体重可达400公斤以上,体长约2米,毛被甚密,由粗长的针毛和柔密的绒毛组成。栖息于山区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带,夏季在森林深处或海拔较高的山地活动,春秋到中低山带活动,严冬在洞穴冬眠。几乎取食所有植物的嫩芽、嫩草、野果、杂粮及虫、鱼、鸟、兽等。棕熊是利用价值较大的经济动物,皮毛可用,熊掌可以食用,熊胆、熊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是重要的观赏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雪鸡 又名暗腹雪鸡,属鸡形目雉科。分布于天山西段、昆仑山、阿尔金山、阿尔泰山南坡等地,本市分布于南山、达坂城一带。雄雪鸡体重一至二公斤,雌的稍小,毛色均灰褐色,上腹暗褐色斑纹。雪鸡不善远飞,喜欢在山坡上爬行,通常栖息在海拔2000- - 5000米左右的雪线附近或高山草甸带活动,主要食植物性食物。雪鸡肉味鲜美,被视为山珍中的上等佳肴,并具滋补和药用作用。目前雪鸡数量不断下降,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马鹿 马鹿是偶蹄目牛科食草动物,在新疆有三个亚种,分布于阿尔泰山、天山及塔里木盆地,本市分布于南山。天山马鹿毛色为较暗的灰褐色,臀部和腹部白色,雄鹿体重可达二百多公斤,肩高一点二米多,大角可长到一米以上,最多可有九叉,重达二十多公斤,配在头顶,显得非常俊美。雌鹿无角,体型稍小。马鹿以杂草、嫩树芽等植物为食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鹿茸是名贵药材,鹿血、肉及部分内脏均可入药,鹿皮可制革,肉味鲜美,是易驯养的重要经济动物。为了发展这种动物资源,现已开始人工饲养和繁殖。

经济

乌鲁木齐:亚洲地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厂

  中国第一座稀有金属锂盐冶炼厂 位于乌鲁木齐仓房沟的锂盐厂是我国第一座稀有金属锂盐冶炼厂,是我国锂盐产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生产基地,碳酸锂各项技术指标接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亚洲地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厂 乌拉泊-柴窝堡-达板城谷地百里风区,是全市风能资源最丰富、最有利用价值的地方,1998年10月建成并投产发电的现代化风力发电厂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装机容量现已达6. 65万千瓦。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达坂城蚕豆 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达坂城区所辖的东沟乡、西沟乡、阿克苏乡、达坂城镇共20个村、1个农业大队、2个牧场。

  米泉大米 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镇3个镇的49个中心村。

特产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新疆凉面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酥油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新疆手抓羊肉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油饼子,又叫“库依玛克”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锡伯族的血肠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烤骆驼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酸奶疙瘩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油塔子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回族凉皮子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烤全羊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哈萨克马肠子
乌鲁木齐民族美食:新疆大盘鸡
  • 拌面
  • 彩锦
  • 达坂城蚕豆(地理标志产品)
  • 枸杞子
  • 极品松籽
  • 烤肉
  • 米肠子
  • 米泉大米(地理标志产品)
  • 米泉酥脆烤鸽子
  • 面肺子
  • 民族茶具
  • 民族乐器
  • 民族小花帽(维吾尔语称为“朵巴”)
  • 木雕(木碗、木勺、木花瓶等)
  • 帕尔木丁
  • 葡萄干
  • 茸鞭精
  • 沙木萨
  • 头屯河葡萄
  • 维吾尔抓饭
  • 维族小花帽
  • 乌鲁木齐大盘鸡
  • 乌鲁木齐烤包子
  • 乌鲁木齐烤馕
  • 乌鲁木齐烤全羊
  • 乌鲁木齐烤羊肉串
  • 乌鲁木齐拉条子
  • 乌鲁木齐凉面
  • 乌鲁木齐纳仁
  • 乌鲁木齐奶茶
  • 乌鲁木齐帕尔木丁
  • 乌鲁木齐曲曲
  • 乌鲁木齐手抓肉
  • 乌鲁木齐羊羔肉
  • 乌鲁木齐油馓子
  • 乌鲁木齐油塔子
  • 乌鲁木齐之馕
  • 乌鲁木齐抓饭
  • 锡伯族香袋(烟袋)
  • 新疆醋柳果
  • 新疆弹布尔
  • 新疆地毯
  • 新疆都塔尔
  • 新疆烤包子
  • 新疆罗布麻花茶
  • 新疆葡萄干
  • 新疆野西瓜
  • 熏马肠
  • 羊角鞭
  • 异叶青兰
  • 英吉沙小刀
  • 油馓子

文化

十二木卡姆

  新疆最负盛名的维吾尔大型音乐套曲是“十二木卡姆”,它既是一部完整的维吾尔音乐史诗,又是一部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乌鲁木齐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团是新疆唯一研究十二木卡姆的专业团体。

主要世居民族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13个。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翰尔族。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51个。

  汉族 人口2331654人(摘自2010乌鲁木齐统计年鉴) 早在公元1世纪后,汉朝政府设在西域地区的军政管理机构都护府,先派遣汉族田卒垦民,来到乌鲁木齐大草原上垦荒务农,开辟了“丝绸之路”新北道。唐朝政府为了促进新北道的繁荣和发展,公元640年在乌鲁木齐东部的达坂城地区建立西海县。公元648年又在乌鲁木齐东南部的平原地区建立轮台县,公元702年,在乌鲁木齐西部九家湾地区移民屯田,明清以后,从内地各省来此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及文化事业逐渐增多。清乾隆年间,汉族人民除随征士兵驻守乌鲁木齐屯田外,还有大批陆续从内地移来垦荒务农。光绪初期,左宗棠、刘锦棠率师击溃阿古柏的入侵,其部下多是湖南、湖北、四川等人,事平后其中一部分留居乌鲁木齐;还有随军做生意的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人也成批而来,民国初期,陕西、甘肃两省的贫苦人民陆续来新疆谋生,其中部分落户于乌鲁木齐。民国22年2月,东北抗日义勇军的6000余人绕道苏联抵达乌鲁木齐,这批人后来大部分定居于此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乌鲁木齐的汉族人口增长较快,除自然增长外,多为进疆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由内地调来的干部、工人、科技人员以及多年来由国家统一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大都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1958年──1963年,上海、北京、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市的汉族青壮年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支援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有2万余人分三批先后迁来乌鲁木齐。兰新铁路通车后,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河南等各省的汉族人民纷纷自发来乌鲁木齐从事生产经营等建设性劳动。纵观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生息繁衍在乌鲁木齐这块美丽土地上的汉族人民与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支援,为乌鲁木齐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维吾尔族 人口309853人(摘自2010乌鲁木齐统计年鉴) 维吾尔族是乌鲁木齐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不同历史时期,汉文书籍曾有“袁讫”、“韦讫”、“回讫”、“回鹘”、“畏兀儿”等不同音译。维吾尔族在乌鲁木齐有其悠久的历史。解放前市区内的维吾尔人多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维吾尔族的职业结构产生很大变化。如今,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随处可见。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套曲。“麦西来甫”(聚会)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群众性娱乐活动。维吾尔族的民族建筑、民族医术都以独有的民族特色而闻名。维吾尔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婚俗一般经过恋爱、相亲、订婚然后结婚,丧葬按伊斯兰教教规实行土葬。维吾尔人禁忌吃猪肉、驴肉。主要节日有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

  回族 人口243213人(摘自2010年统计年鉴) 乌鲁木齐市的回族在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上仅次于维吾尔族位居第二,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县及天山区、沙区、头屯河区。乌鲁木齐的回族使用汉语汉文。信仰伊斯兰教。回族的婚姻现在已废除了包办买卖婚姻,但形式上还保留了一些传统婚姻习俗。成年男女自由恋爱,仍要通过媒人提亲,送上“开口礼”。丧葬按伊斯兰教教规实行土葬、葬礼简朴。市区的回族戴白色小帽、穿白布衬衫、黑坎肩、饮食一般恪守伊斯兰教的戒律规定,回族风味小吃拌面、炒面、烩面、油糕、凉粉、凉皮子和羊肉泡馍深受各族人民喜爱。主要传统节日是“大尔吉”(又称“开斋节”即“肉孜节”)和“小尔吉”(又称“宰牲节”即“古尔邦节”)

  哈萨克族 人口67483人(摘自2010年统计年鉴) 乌鲁木齐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县南山、东山等牧区。哈萨克族牧民,每年在春、夏、秋三季都住在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内,冬天搬到山顶土房和木房里,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及独特的民族工艺美术制品,不论男女都擅长骑马。有叼羊、赛马、姑娘追、摔跤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葬礼除按伊斯兰教规举行外,还有较独特的习俗,死者埋葬后,亲友要给死者家里送食物、白布和牲畜,以示慰问。第七、第四十天都要宰牲祭祀。死者生前骑乘的马在主人死后要剪去尾巴,任何人不能再用。年纪大一点或社会影响较大的人,在葬后一周年时,要杀掉生前乘马,将马头放在树上或高崖上表示敬重,马皮割成若干条块分给大家。饮食以肉食和奶制品为主食,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满族 大部分居住在市区,通用汉语汉文,他们是在清代被调派新疆驻防的八旗官兵后代,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内地迁入的。在早先,长幼男女都有严格的界限,父子不同席、婆媳不同桌,结婚分定亲和完婚二个阶段,完婚时先娶新娘后接喜客。在当代婚姻自由的社会时代里,这种旧的婚姻形式已不多见。满族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死人入棺后由窗户抬出,一般实行土葬。现在除土葬外其它习俗已废弃了。满族十分重礼节,晚辈对长辈很尊敬,子女们早上起的很早,先烧水泡茶,然后向长辈请安问好。

  蒙古族 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喇嘛教,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蒙古族的歌舞带有浓郁的草原文化特色。马头琴是蒙古族代表性的乐器。蒙古族人民的“那达幕”大会在每年7- 8月间举行。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蒙古族同姓不通婚,丧葬有土葬、火葬、天葬三种形式。50年代后,一般都实行土葬。传统服装很有特色。男女老少都爱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市区蒙古族人的饮食变化很大,都以粮食蔬菜为主,辅以牛羊肉和奶制品,喜喝奶茶。

  锡伯族 绝大多数居住在市区内从事各业。锡伯族兼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语。锡伯文是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延用至今。锡伯族妇女喜穿旗袍,男子穿对襟短衫。以面、米为主食,喜喝奶茶,食酥油、奶油等乳制品,忌食驴、马、狗肉。锡伯族妇女擅长剪纸和纸糊。射箭是锡伯族人喜爱的传统项目。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是锡伯族西迁与父母兄弟姐妹分别的纪念日。锡伯族人也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生活在乌鲁木齐市的锡伯族在居住、家庭婚姻方面现在已与汉族基本相同,过去信仰多神教,还有信奉萨满教、喇嘛教的,普遍重视祭祖扫墓。

  俄罗斯族 绝大多数居住在市区里,多数信仰东正教,每当传统节日“复活节”、“圣诞节”之际,男女老幼欢歌起舞是俄罗斯族的特点。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喜用三弦琴和手风琴等乐器。在婚姻方面禁忌叔伯姑表近亲结婚,但对与其他民族通婚不加限制。俄罗斯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住宅整洁,注意饮食卫生。一般家庭主妇都会制做各种花色的主食品和奶制品。在服饰方面,传统的服装是男人穿西装,妇女穿花色连衣裙,尤其喜欢戴色泽鲜艳的方头巾。

  乌孜别克族 大部分居住在市区,从事文教卫生工作和商业、手工业。乌孜别克族名称,来源于14世纪时的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乌孜别克意思是“自己的领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衣食起居和维吾尔族大致相同。乌孜别克族人能歌善舞,民族乐器有都它尔和弹拨尔。传统服饰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风味食品有“库尔达克”(洋芋炖肉)“那仁”(熟羊肉块和面条葱头、酸奶搅拌在一起,浇肉汁,加上佐料用手抓食)。乌孜别克族的剌绣工艺精美、“派提努斯”花盘深受喜爱。

  柯尔克孜族 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喇嘛教。儿子结婚后与父母不分居,家庭成员一般包括三代直系亲属。传统服装是男子常戴用皮子或毡子制作的高顶方形卷沿帽和两侧有突出护耳式的帽子,穿无领长衣“裕禅”,内着绣花边的圆筒皮靴。饮食主要有烤馕、面条、包子及马、牛、羊肉,喜吃圆白菜、洋葱、土豆等,爱喝马奶、酸牛奶和奶茶。民间乐器有“考姆孜”(三弦琴)和“克雅克“。

  塔塔尔族 散居各区和乌鲁木齐县。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酷爱戏剧、音乐和歌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此外还过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撒班节”,也叫犁头节或春耕节。塔塔尔族的服装很别致。男子在冬季喜戴黑色毛皮帽,夏季喜戴绣花小帽,穿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背心或黑色长衫,裤子一段为黑色;女子戴镶有珠子的小花帽,外面再罩上一块大纱巾,穿黄、白、紫红色连衣裙。塔塔尔族特色食品有“古拜底埃”(大米加奶酪酥油,再加杏干烤制的一种饼)、“伊特伯里西”(做法同上,材料以南瓜为主,再加大米和肉)、油煎肉等。

  达斡尔族 大多是清乾隆年间被征调从军来疆的达斡尔族的后代,多居住在市区内从事各业。乌鲁木齐市的达斡尔族人由于长期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和劳动,相当一部分兼通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等语言。清代借用满文,辛亥革命后普遍用汉文。服饰近似蒙古族,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肉、奶。达斡尔族同姓禁止通婚,男女缔结婚姻,要经过订婚、过礼,迎娶三个阶段。丧俗实行棺殓土葬。过去曾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最大的节日是春节。正月十六是“黑灰节”,人人都往脸上抹黑,据说要是不往脸上抹黑,这一年就不吉利。

  塔吉克族 有自己的语言,由于民族交往频繁,乌鲁木齐市许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维吾尔族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族文。塔吉克族能歌善舞。舞蹈多模拟雄鹰展翅、飞翔回旋的动作。在民间古老的传说中,鹰是英雄的象征。主要乐器有“那伊”(短笛),是用鹰的翅膀骨做的。信仰伊斯兰教伊斯玛依派。主要节日除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以外,还有每年3月的“迄脱乞迪尔节”(春节)和斋月前的“巴罗提”节。塔吉克族的服饰以帽子最具特色,男子一般戴黑绒圆顶帽,女子戴圆顶绣花圆帽,缀有后帘可保暖,男女都喜欢穿红色的长筒尖头软底靴。最佳饮食为牛奶煮米饭、牛奶煮烤饼和手抓羊肉。

民族宗教

  历史上的新疆一直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至20世纪中期,新疆共有6种宗教,即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东正教。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等7个民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汉、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中的一些人信仰佛教(包括藏传佛教),汉族中的一些人信仰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信仰东正教的主要是俄罗斯族。另外,还有一些民族如满族、锡伯族中的一些人信仰萨满教。当时,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最多

  目前,新疆各族信教群众及宗教界人士充分享受到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主要表现在:批准设立适量的宗教活动场所与教职人员,以适应各族信教群众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全疆已批准的各类宗教活动场所2.41万座,其中伊斯兰教活动场所2.39万座,还有喇嘛庙、汉传佛教寺院、基督教堂、东正教堂等。政府还出资整修喀什艾提尕尔大清真寺等著名宗教场所(“艾提尕尔”是“节日,欢乐的广场”的意思。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穆斯林做礼拜的“叩拜之处。 艾提尕尔寺地位的显要还不在其规模,而是它是全疆穆斯林“聚礼”之地。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一天会做五次礼拜,即晨礼、晌礼、午礼、昏礼、宵礼,每次做十五分钟,周五是一个半小时。穆斯林在礼拜前,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大净”和“小净”--即沐浴。逢礼拜过节过年,整个艾提尕尔清真寺连同中心广场都跪满人,最多的时候可达到十万人,他们一起聆听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阿訇讲经。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已达2-3千人,星期五“居玛日”下午,远近的男穆斯林都要到此作一周之内最庄重的礼拜,这时人数约有6-7千人。到了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来,加上本地的,大礼拜人数可达2-3万人。大礼拜之后,大寺内外游乐的人摩肩接踵,欢快的鼓乐奏鸣。穆斯林合着节拍,跳起了“萨满舞”(女性不能参加),狂欢至通宵达旦)。共有各教教职人员2.9万人,其中伊玛目(伊玛目本来是领拜人,要负责带领穆斯林大众做礼拜。礼拜的时候,所有参加者必须遵守伊玛目的领导,必须跟随做礼拜。具体而言,不能先于伊玛目作出动作,比如:抬头,必须在伊马目抬头之后才可以抬头,否则就是有罪。

  伊斯兰教禁止修行,要求有经济能力且身心健康的青年男女适龄必须正常婚姻,要求人们尽可能依靠生产性的体力、脑力劳动收入而生活。因此,从伊斯兰昌盛时代伊始,伊斯兰社会就不设专职的宗教职务,伊玛目就是义工,不是宗教职务,此项工作没有收入,只有付出。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根据伊斯兰社会立法原则,各历史阶段、各地区会根据不同情况通过民主讨论作出合适的、互相有差异的决定。比如:有的地区,穆斯林大众的组织内部,就会适当给与伊玛目一些物质补偿。伊玛目的地位,来自文化学识、道德威望、政绩功勋。因此,不论肤色、民族、家庭背景,早在穆罕默德宣传伊斯兰思想的时期,明确规定,即使伊玛目是被解放的奴隶,也要被尊敬。) 以上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有2.85万人。

  恢复和建立各级宗教团体。全疆各级宗教团体已经达到88个,其中自治区级2个(伊斯兰教协会与佛教协会各1个),地、州、市级17个(伊斯兰教协会13个、佛教协会3个、基督教“两会”1个),县市级69个。(3)宗教界人士享有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的权利,一些爱国宗教人士在国家和地方的各级政协、人大中担任领导职务,不少人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对一些生活困难的宗教人士,政府适当发放生活补助费。全疆领取定期、不定期生活补助费的约5 000人,全年生活补助费300万元。(4)为了满足信教群众学习宗教经典和宗教知识的需要,新疆还出版、发行维吾尔、哈萨克、汉等多种文字和版本的《古兰经》、《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新旧约全书》等宗教典籍。为方便信教群众,各地还批准建立了一些专营宗教书刊的销售点。  积极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交往活动。除接待来访人士名,全疆每年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都在数千人左右,并多次派人参加国际性宗教学术活动。  宗教界人士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目前,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担任职务的新疆宗教界人士有1800多人,代表信教群众积极参政议政,并对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进行监督。1982年以来,全区共恢复和新建宗教团体88个。为保证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1987年新疆成立了伊斯兰教经学院,1999年成立了经文学校,专门培养伊斯兰教高级教职人员。自治区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并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民族风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西服、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沿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统皮靴。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旅游者目不暇接。

  饮食习俗 饮食习惯西域香味浓烈,各种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风靡全国,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少数民族最喜欢的食品,也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馕、烤包子、拉面、油馓子、油塔子 、薄皮包子、奶茶,则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牧区的少数民族能将牛奶、羊奶加工成八九种奶制品,或香或甜或酸,都带有浓郁的奶味,营养丰富,可饱口福。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微喷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肺。隆冬时节、寒风刺骨,但你可以看到街头不少人身披雪花,围着火炉在吃西瓜,这是最富有西域风情的饮食习俗。

节日庆典

  新疆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维吾尔族男性合着纳合拉鼓和唢呐的强烈节奏,要炽烈地跳萨玛舞。各兄弟民族还有一些自己特有的节日和庆典,如哈萨克族每年在春分时节要过“那吾鲁孜”节;蒙族每年7、8月间举行的“那达慕”大会;锡伯族一年一度的“四·一八”西迁纪念日和农历正月十六的“抹黑节”;塔吉克人每年春播时要过“播种节”,每年斋月前一个月,还要过两天“巴罗提节”(灯节);“撒班节”又叫“梨头节”

乌鲁木齐:叼羊
  • 节庆娱乐
    • 赛马 新疆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和维吾尔等民族,都喜爱赛马,尤其是哈萨克牧民。赛马和兵役制度相结合,成为元、明、清时国家的一项制度。那时的赛马运动还是贵族的娱乐项目之一,一般在节庆日举行。之后,这项娱乐活动有了很大发展,盛大节日里,常举行群众性的赛马大会。优胜的马匹被誉为“拜盖阿特”(最好的马),优秀的骑手则受到奖赏。近年来,赛马又增添许多新项目:障碍赛马、越野赛马、马球、马上射击、劈剌、盛装舞步赛以及马车驾驭赛等。
    • 叼羊 叼羊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族的牧民群众更擅长这种对抗性强、争夺剧烈的运动。叼羊有分队和不分队两种方式。主持人把一只割去头的羊放在指定处,叼到羊先到达终点的为胜方。获胜者按照当地的习俗,将羊烤熟,请众骑手共享,称为“幸福肉”。
    • 姑娘追 “姑娘追”哈萨克语称“克孜库瓦尔”,它是哈萨克青年们最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白爱情的方式,在夏秋季节举行。活动开始一对对未婚青年男女向指定地点并排慢行。去时,小伙子可向姑娘任意笑谑或求爱,姑娘只能默默倾听,不能生气;返程,小伙子必须策马急驰,姑娘则在后挥鞭追打。姑娘若追上小伙子可任意鞭打。如果姑娘对小伙有情,则会鞭下留情,只见鞭子在小伙子头上转圈虚晃,却不见鞭梢落身,或故意将鞭抽打到小伙子坐骑的马屁股上。
    • 达瓦孜 达瓦孜是维吾尔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达瓦孜起源于神话传说,现在的高空走绳,已兼有体育和杂技的双重特点。表演者手持长杆,不系保险带,在唢呐、羯鼓声中表演,做侧身走绳、蒙眼走绳、倒立走绳、踩碟走绳、飞身跳绳等惊险动作。1997年6月22日,第六代达瓦孜传人阿迪力成功地在钢丝绳上走过三峡,打破了科克伦创造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 歌舞
乌鲁木齐:民族歌舞
    • 阿肯弹唱 哈萨克族人每年夏秋季节举办阿肯弹唱会。阿肯弹唱有两种形式:一是阿肯怀抱冬不拉自弹自唱,这种弹唱多是演唱传统的叙事长诗和民歌;二是对唱,有两人对唱,也有多人对唱。对唱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具有赛歌的性质,把雄辨和唱诗结合在一起,既富生活气息,又生动活泼。内容大致可分为颂歌、哀怨歌、情歌、习俗歌、诙谐歌五大类。阿肯的主要才华表现在即兴创作上。一般能够触景生情、出口成章,表达哈萨克人的豪迈性格。
    • 麦西来甫 维吾尔族以歌舞和民间娱乐融为一体的娱乐形式称“麦西来甫”。参加麦西来甫的人数不限,人们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表演杂技魔术,跳舞娱乐。麦西来甫因地区不同,举行的内容、形式和规模都有差异。喀什、伊犁地区有同行间轮流的麦西来甫、季节性野游麦西来甫、少女少妇举行的麦西来甫等。麦盖提县还有节日麦西来甫、婚娶麦西来甫、邀请麦西来甫、道歉麦西来甫。
    • 木卡姆 渊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沙塔尔、弹拨尔、热瓦甫、手鼓、都他尔等。十二木卡姆的源流,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一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这种时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织渗透,浑然一体。十二木卡姆还有一些地域性变体,其中比较有名且具一定特色的属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
    • 刀郎舞 刀郎舞是一种以狩猎活动贯穿始终、迥异于其他舞蹈的大型民间舞蹈。分且克提卖(跟踪猎物)、塞乃姆(围猎搏斗)、塞尼开斯提(狩猎告捷)、色里玛(喜庆胜利)四大段,表现古代刀郎人在原始森林中与大自然抗争的智慧和勇敢。
  • 节庆日
    • 古尔邦节 又叫宰牲节,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举行,是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宰牲,它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
    • 肉孜节 也叫斋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回、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节日。伊斯兰教历10月1日举行。伊斯兰教规定每个成年穆斯林在斋月(伊斯兰教历)必须封斋一个月。封斋期间每日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节日清晨在清真寺做礼拜,礼拜后去墓地悼念亡故的亲人。
    • 纳吾鲁孜节 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 圣纪节 是纪念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举行尔麦里会(善事宴会)。 
    • 那达慕大会 是蒙古族的节庆。那达慕意为娱乐或游戏。每年7、8月举行摔跤是那达慕大会的主要活动,还有赛马、射箭、歌舞等娱乐活动。大型那达慕大会有数万人参加,现在那达慕大会还增加物资交流、贸易等内容。
    • 抹黑节 是锡伯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清晨,人们用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保佑百姓平安。见到老年人要先请安,后跪施礼,再向老人额头上抹一小点黑,被抹上黑是吉祥的象征。
    • 西迁节 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也叫“四一八节”,又叫怀亲节。要在寺庙内供灶、杀猪、蒸高梁米饭,每户当家人去聚餐。
    • 巴罗提灯节 是塔吉克族的传统节日。巴罗提在伊斯兰历8月的头两天举行。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
    • 添仓节 是满族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家家讲究煮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二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教育

大学

旅游

乌鲁木齐:苜蓿台景区
乌鲁木齐:南山牧场
乌鲁木齐:西白杨沟风景区

  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邻终年积雪的博格达峰,南依风景优美的天山林带,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又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中国西部的“桥头堡”,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物流、金融、交通、信息的中心,是中亚、西亚和俄罗斯游客到中国旅游购物的重要聚集地。乌鲁木齐旅游资源丰富,总量大、类型多、层次高、品质优、开发条件好,其基本类型占全国68个基本类型的46%,占新疆56个基本类型的55%。全疆50%以上的国际、国内游客都要经过乌鲁木齐市中转,使乌鲁木齐成为新疆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2010年,全市有旅游景区(点)52处。A级景区为24家,其中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7家,2A级景区8家,A级景区4家。乌鲁木齐市主要名胜古迹、游览胜地有:南山自然风景带、柴窝堡湖、盐湖、水磨沟、一号冰川、文庙、自治区博物馆、八路军驻疆办事处旧址等。

A级景区名录

  • 乌鲁木齐AAAA级景区:红山景区、水磨沟风景区(公园)、苜蓿台生态公园、新疆盐湖城景区、
  • 乌鲁木齐AAA级景区:儿童公园、人民公园、雅玛里克山旅游景区、东白杨沟景区(绿野山庄)、植物园、白水涧古城
  • 乌鲁木齐AA级景区:水上乐园、燕儿窝古树林风景区、银都度假村、天牧农业园、新兴华联农业科技示范园、绿昆度假村、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青格达湖生态观光园、徽庄水乡
  • 乌鲁木齐A级景区:徐氏桃园度假村、雷鸣山庄

乌鲁木齐市农业旅游示范点

  • 新疆卓沣生态农业园
  • 新疆绿昆度假村
  • 乌鲁木齐县青格达湖村
  • 乌鲁木齐新兴华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天牧玫瑰园

乌鲁木齐市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 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工业旅游景点
  • 新疆盐湖城景区

乌鲁木齐S级滑雪场

  • SSSSS级滑雪场: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
  • SSSS级滑雪场:白云国际滑雪场、雪莲山灯光滑雪场
  • SSS级滑雪场:维斯特灯光滑雪场、阳光滑雪场
  • SS级滑雪场:五棵松滑雪场、银峰滑雪场
  • S级滑雪场:蓝天滑雪场

图集

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2023年1月23日。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在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市民和游客观赏庆新春歌舞表演,2023年1月23日。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