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唐·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是唐代诗人崔曙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国秀集》题作《九日登望仙台仍呈刘明府容》。九日,指重阳日。望仙台,河上公曾授汉文帝以《老子》而去,失所在。后文帝于西山筑台以望之,曰望仙台。据《太平寰宇记》,台在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南。明府,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逐句释义: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汉文帝在这里筑了一座高台,今日(我)登临台上时曙色刚散开(朝日初生)。
  汉文皇帝:即汉文帝刘恒,本是英明贤主,但也崇信仙道。
  高台:指望仙台。
  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晋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延伸而去,崤山二陵那里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三晋:战国时韩、魏、赵三家分晋,号三晋。今属山西、河南、河北地。
  二陵:殽山分南北两山(二陵),相距三十五里。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西北接三门峡市陕州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当年函谷关的令尹(潜修有道)有谁知道呢,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回返。
  关门令尹谁能识:老子至关,关令尹(名喜)留老子著书,乃成书五千言,关尹也随他而去。关,指函谷关。
  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既然仙人难见)姑且就近寻找陶渊明吧,一起畅饮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彭泽宰:晋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于九月九日无酒,至宅边菊丛中久坐,逢王弘送酒至,乃醉而后归。这里暗用其“九日”事。宰,这里比刘明府。
  陶然:酣畅的样子。
  共醉:一作“一醉”。
  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作者的投赠对象。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自然,一气呵成。


  首联“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以纪事发端。交待地点和时间。地点在汉文帝修筑的望仙台,时间是九日的黎明。


  颔联“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在登台看到的景象。三晋的山峰云雾缭绕是南北走向,崤山二陵处在东来的风雨中,意境开阔,是全诗的精彩之笔。“三晋云山”的实写与“二陵风雨”的虚拟,暗传出肉眼看不见、画笔描不出的历史风云,颇有“登高壮观天地间”的苍茫气象。


  颈联“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用典,抒发感慨。像尹喜那样能看出老子将隐的人再也碰不到了,像河上公那样的仙人也一去不复返了。“河上仙翁”即河上公,传说为汉文帝讲老子,后仙去。


  尾联“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言志。以菊花杯邀刘明府共醉作结,补足题旨。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名家点评:

  明·顾麟《批点唐音》:此篇句律典重,通篇匀称,情景分明,又一意直下,固足为法。但看音律不雄浑,绝似中唐。

  明·郭浚《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慷慨写意,中唐人无此气骨。

  明·玉遮《唐诗选》:三、四即境用事,甚切。

  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曙色开”妙。一是高台久受湮没,气象忽得一开;一是登高台人久抱抑郁,情思忽得一畅(“此日”句)。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起联见题,次联写景,中联叙事,末联寓意。格法严正,风调高古,兴象玲珑,悉备此作。昔人取七言律压卷者,或以沈佺期《独不见》,或出崔颢《黄鹤楼》,然沈中二联语意微重,崔起四句非律诗正格,必求尽善,恐无过此篇也。一气舒卷,毫无痕迹。

  清·王锡等《唐七律选》:何许气象,何许神兴,千秋绝调(“三晋”二句)。一气转合,就题有法。

  清·吴煊《唐贤三昧集笺注》:堂堂正正。三、四有李、杜口吻,自是盛唐正声。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名句浑成(“二陵”句)。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形势物候俱确切,不独诗格雄健,古人学问真实如此。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宜看其兴象高华,不在追求字面。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1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2


试题精选:

  1.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 借景抒情。登上望仙台见到“曙色开”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登山的畅快之情。借“云山皆北向”“风雨白东来”,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② 借古伤今。“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 用典抒情。使用“彭泽宰”陶渊明嗜酒爱菊的典故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并向友人寄出了愿与之陶然共醉的愿望。


  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⑴希望就近寻找到“陶渊明”,与他畅饮菊花酒而酩酊共醉。⑵引用典故,既隐含着知音难遇的喟叹,也显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向往归隐的感情。⑶表达了对朋友兼知己刘容的惺惺相惜、思念之情。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这是对诗歌情感的考查。尾联往往是作者卒章显志,借以表达主旨的,所以分析诗的尾联的含意,就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回答。“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仙人难见,姑且就近找找陶渊明吧,让我们共饮菊花酒,喝他个酩配大醉”。“彭泽宰”运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渊明嗜酒而爱菊。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这里暗用其“九日”事。彭泽宰借指刘明府。这首诗前面写“九日登望仙台”所见,结尾表达“呈刘明府容”之意。尾联言志,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诗人的投赠对象。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既写出望仙台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景色,又抒写出诗人登上望仙台后舒畅的情思。

  B. 颔联所写景象开阔:三晋一带,山岭都蜿蜒北去;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方兴来。

  C. 颈联引用典故,以人世的变幻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视功名利禄为过眼云烟的感情。

  D. 全诗寓情于景,以景衬情转承流畅自然,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明白晓畅且又悠悠不尽。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明白晓畅且又悠悠不尽”分析错误。应该是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绵淼、含蓄蕴藉,而又悠悠不尽。故选D。


作者简介:

  崔曙唐朝诗人。生年不详,卒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开元二十六年登进士第,以《奉试明堂火珠》诗得名,其中“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之句颇得唐玄宗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尉。第二年病故,仅留下一女名星星,人都认为应了“曙后一星孤”之句。诗一卷。《全唐诗》收录其诗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