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乾隆帝:爱新觉罗氏,名弘历
乾隆帝:爱新觉罗氏,名弘历

  乾隆帝,即清高宗,爱新觉罗氏,名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清世宗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子时,崩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辰刻。雍正十三年(1735年)继位,乾隆六十年(1795年),因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清圣祖之誓言,故而禅位于皇十五子颙琰,即为年号嘉庆的清仁宗。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成为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共计64年),而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时间为61年。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生平

  清高宗弘历,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1711年9月25日)生于雍亲王府,是清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继位,翌年改元乾隆。在位60年,退位以后又做了3年太上皇,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终年89岁。

  弘历幼年天资聪颖,颇受皇祖康熙帝宠爱,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预军国要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世宗驾崩,清高宗继位,翌年改元乾隆。

  乾隆帝的“文治” 表现于他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和文化上的贡献。

  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

  乾隆帝儒雅风流,一生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与《全唐诗》相埒。又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巨帙《四库全书》。然而与此相悖的是他大兴文字狱,焚毁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

  乾隆帝曾六下江南,六莅五台,奠孔林等,数十次木兰秋狝,多次于避暑山庄宴见西北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这些举措对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安定边疆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乾隆帝的视角还仅限于中国本土,对同时期已经蓬勃发展的欧洲各国的科学文化尚无足够的认识。

  乾隆帝的“武功” 主要是对边疆的战事,虽有胜有负,有义与不义,然而他皆自诩为“十全武功”。在位时期,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乾隆帝执政60年后,虽内禅于皇十五子颙琰,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他不仅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皇帝,而且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久的皇帝。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帝驾崩。卒谥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裕陵。

幼年与即位

  弘历是雍正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帝与父亲喜爱。虽然祖孙相处时间并不长,但圣祖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在许多记载中也显示康熙对这个孙子十分疼爱,一些清史学家认为,正因为康熙帝认为弘历在为人处事的方式上与自己极为相像,在十数岁时就精于武术,并对艺术创作十分着迷,所以才传位于其父。

  雍正元年八月,弘历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确立为继承人。由于弘历行事恩威并施,手段宽猛相济,雍正帝时常指派他作为自己的钦差出京办事。政治上的能力,使其逐渐得到了父亲的恩宠。据传由于雍正帝并不希望其子陷入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夺储之争,将传位诏书置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后,直到自己驾崩后方可打开。

  雍正驾崩后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

盛世

  乾隆帝即位后,以“宽猛相济”理念施政,先后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在乾隆末年时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统治期间与康熙、雍正三朝合称“康雍乾盛世”(或称康乾盛世)。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令编纂《四库全书》,历时9年成书,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百科全书。乾隆为加强对汉人的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并借此焚书箝制汉人反清思想的传播。

衰落

  中年以后,乾隆帝逐渐好大喜功,不但大兴土木,又六下江南,耗用国家人力物力,整个清王朝亦在乾隆后期由盛转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爆发甘肃冒赈案可视为清朝盛世的分水岭,此案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已经发生,牵连布政使及以下各道、州、府、县官员113人,震动全国。乾隆四十六年,又有甘肃人苏四十三率回民起义。而乾隆的宠臣,既为后人所熟知的贪官和珅,在嘉庆四年正月初八,嘉庆帝下谕宣布将其革职,下狱问罪之后,抄没的家产相当于当时清王朝国库十五年收入,是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巨贪。乾隆晚年精力不济、“多从宽厚”,带头腐化,大家对腐败习以为常。乾隆帝也承认:“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不过十之二三。”

  乾隆帝在位时期,国家封闭而排斥外来文化,并持续对天主教实行禁教政策。1793年,英国乔治·马戛尔尼在中国停留的5个月内,对中国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回国后,马戛尔尼向英国议会写出报告说:“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的遇见了极为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的军事工业,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

传位、辞世和身后余波

《乾隆朝服像》,郎世宁
《乾隆朝服像》,郎世宁绘
《乾隆行乐图》,郎世宁绘

  弘历晚年对自己的功业和享国之久非常志得意满。他说:“自汉以来,帝王登古稀者惟汉武帝、梁武帝、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六帝之中,惟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年登八十。而三帝之中,惟元世祖可称贤主,然亦未能如余之五代一堂”。他自夸“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无与伦比。

皇位继承问题

  早在弘历即位之初,他曾多次焚香告天:“若蒙吴苍垂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圣祖康熙纪元六十一年之数。”这番话也多次见诸上谕。乾隆元年七月,他遵照雍正帝密建储位之法,将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第二子、七岁的永琏的名字书于密匣,藏在乾清官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立为皇太子。两年以后,永琏猝患寒疾去世。孝贤皇后又生下皇七子永琮,弘历以“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默定他日后继承大统。不幸永琮两岁时出痘死去。弘历十分悲痛,慨叹“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接着,乾隆十五年三月,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所生皇长子永璜也病死。弘历立嫡立长的愿望都没有实现。这时,他正当盛年,身体健康,又鉴于圣祖康熙末年因皇位继承引起的纷争,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考虑立储之事。直到乾隆三十八年,他才决定在仅存的四位皇子中选定皇十五子颙琰为嗣子,郑重其事地祭告苍天,又到盛京祖陵祷祝。建储的大事既定,随即在紫禁城东北修建皇极殿、宁寿官、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等一组建筑,准备自己年老退位后居住。

  乾隆六十年九月,他85岁了,恪守自己以往的誓言,下诏册立颐琰为皇太子,于次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这一天,弘历率领颞琰和王公大臣到堂子、奉先殿、寿皇殿行礼毕,升太和殿宝座,亲自将传国玉玺授予嗣皇帝。颙琰跪受,颁诏宣示中外,改元嘉庆。

  弘历退为太上皇帝后,并没有颐养南宫,优游无为,仍居住在养心殿,命宫中时宪书仍用乾隆年号,继续用起居注官撰写太上皇起居注,批阅奏章也一如既往。他自称“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即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敕 体健,躬亲指教。”嗣皇帝只能“朝夕敬聆训谕,随同学习”。每逢谒祖陵、祈雨、赐宴、在紫光阁阅觇武举骑射或是到热河行宫避暑,顺琰只是随侍在侧。每届朔望,颙琰还要去朝见太上皇。

辞世

  弘历当了三年太上皇。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病死于养心殿,终年89岁。他临终前面谕。万年以后,当以称‘宗’为是”,嘉庆帝上庙号称“高宗”。同年九月葬于河北遵化马兰峪裕陵。

  弘历登极的第七年便开始为自己营造陵墓,起初打算和他父亲雍正帝的陵墓在一起,定在河北易县西永宁山下的西陵,选好了穴位。后来为使东、西两陵“香火并续”,又改选了东陵。建陵之际,正值清王朝国力鼎盛,府库丰盈,整个工程耗银200余万两。其中地官规模浩大,仅用在汉白玉雕刻上就达八万个工。裕陵地宫是九券四门无梁柱的拱券式石结构建筑,券顶和四壁雕刻着四大金刚、五方佛、五欲供。内壁上刻有三万多字的梵文和番文经咒。地宫四道石门的八扇门上各雕刻一尊一米半高的菩萨立像;第一道门洞券里,东西两壁雕刻着四大天王座像。这些雕像刻工精细,严密得体,整个地官宛如一座辉煌富丽、工艺卓绝的雕刻艺术宝库。地官最后的堂券,即主要的墓室,正中宝床上停放弘历的金棺,东侧为两位皇后孝贤皇后和嘉庆帝的母亲孝仪皇后的棺柩,两侧为三位皇贵妃的棺柩。

  1928年,军阀孙殿英动用工兵炸开裕陵石门,进入地宫,毁坏棺木,扬弃尸骨,盗走了全部随葬的珍宝。同时被盗的还有慈禧的陵墓。这便是轰动一时的“东陵盗宝案”。

  弘历辞世以后,到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上流传许多有关清官秘事,其中有一种传说,谓乾隆帝为汉人之子。署名燕北老人的《满清十三朝官闱秘史》,自诩为“有清一代野史之总汇”的《清朝野史大观》,都言之凿凿,指称弘历系浙江海宁陈阁老之子。这个传奇性故事说:雍正帝当皇子时,与海宁陈氏相善,恰巧两家都生孩子,年、月、日、时皆同,随即命抱来看视。等送回孩子时,陈家发现已易男为女,大惊,但未敢深究,更不敢声张。以后胤禛即帝位,立刻擢拔陈氏一门数人至显要地位。弘历继位后,对海宁陈氏一门也极为优待,六次南巡,有四次亲临海宁陈家,升堂垂询家世,临行时步至中门,命即把门封了,对陈氏说:“以后除非是天子临幸,此门不要轻易开启”。还有传说清皇室暗中以男易女之后,这个女孩在陈家长成,嫁与常熟人蒋氏,“筑楼居之,后世犹谓之。公主楼”。

  本世纪30年代,还有人撰述《乾隆与海宁陈阁老》一文,坚持乾隆帝为海宁陈氏子之说,并力图证明常熟蒋氏与这位沦落民间的公主婚配。

  清史研究的开拓者、史学家孟森曾撰《海宁陈氏》一文,当代史学家郑天挺在他的论著《探微集》中,都详加辨析,否定这一传说。揆诸常理,此事也根本不可能。因为在弘历出生之前,胤禛的另一侧福晋李氏齐妃已生子弘时,无须去换取别人家的孩子;弘历出生时,胤禛年34岁,也没有必要去做这种混乱帝系血统的事。至于海宁陈氏,清初就是名门望族,以科第论,康熙时,陈家两度出现兄弟子侄三人同榜,实为罕见;以后陈诜、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都位极人臣,显赫一时。雍正初年,大举修建浙江海塘,这是关系到钱塘江下游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大事,弘历也非常重视这项工程,四次亲临踏勘。既到海宁,总要有个合适的地方驻跸,陈氏是康、雍、乾三朝宰辅,其家园为海宁名胜,当然可以接驾。弘历将这座本名“隅园”的园子改名“安澜园”,寓意也是防止海潮的危害,而不是其他原因。至于公主下嫁常熟蒋氏,有人调查,常熟本地人也不知有此事。当地确曾流传有位闻名的“蒋二奶奶”,但对其身世都语焉不详。分析所以产生这些传说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辛亥革命时期的反满思潮,汉族以传统的“夷夏观”痛诋腐朽的清朝皇室,一些文人墨客以此迎合中下层读者街谈巷议的需要。

家族

后妃

  弘历的后妃众多,在清代皇帝中仅次于康熙帝。葬在清东陵的后妃有41人和弘历柑葬裕陵的有皇后2,皇贵妃3;葬裕妃园寝的有皇后1,皇贵妃2,贵妃5,妃6,嫔6,贵人12,常在12。

皇后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乾隆十三年,崩,年三十七。

  纯帝继皇后,乌喇那拉氏,佐领那尔布之女,乾隆二年,封娴妃,乾隆十年,晋贵妃。孝贤皇后崩后,晋皇贵妃,主后宫事,乾隆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一年七月崩,乾隆命丧葬仪式等同于皇贵妃。生有二子,永璂、永璟,一女,夭折。

  孝仪纯皇后,令皇贵妃魏佳氏,内管领魏清泰之女。生四子,永璐夭折,嘉庆帝、永璘,还有一个未曾命名已夭折,二女,分别下嫁拉旺多尔济、札兰泰。原追封为令懿皇贵妃,嘉庆即位后,追封为孝仪皇后。

皇贵妃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之女。当乾隆还是太子时,是侧福晋。乾隆初封为皇贵妃,薨,谥为慧贤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乾隆为太子时,就已在服侍乾隆。乾隆皇帝即位后,封纯嫔,累进纯皇贵妃。薨,谥纯慧皇贵妃。生一子,永瑢。一女,下嫁福隆安。

  庆恭皇贵妃,陆氏,初封庆嫔,累晋庆贵妃。薨。嘉庆曾经被她抚育过,被嘉庆帝追尊为庆恭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雍正十三年,薨,被乾隆追封为哲妃,晋皇贵妃。一子,永璜,为高宗的长子,一女,殇。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为皇子时,就已嫁给他,乾隆初,封嘉妃,晋嘉贵妃。四子,永珹、永璇、永瑆,还有一个未曾命名已殇。

贵妃

  婉贵妃,陈氏,乾隆为皇子时已嫁给他,乾隆间,自贵人累晋婉妃。嘉庆间,尊为婉贵太妃。薨,年九十二。

  颖贵妃,巴林氏,自贵人累晋颖贵妃,尊为太妃,薨,年七十。

  忻贵妃,戴佳氏,总督那苏图之女,生二女,皆殇。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一子,永琪。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

  芳妃,陈氏(?-1801),陈延纶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四日。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为明常在,四十年为明贵人;后升芳嫔。嘉庆三年十月,嘉庆帝奉太上皇敕旨,尊芳嫔为芳妃。嘉庆六年芳妃薨,十一月二十七日葬裕陵妃园寝。

  晋妃 ,富察氏,主事德克精额之女,生年不详。初入宫为贵人,嘉庆年间尊为晋妃。道光二年十二月初八晋妃薨,道光皇帝尊为皇祖晋太妃,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入葬,为乾隆所有妃嫔中最后一位入葬裕陵妃园寝者。

  容妃,和卓氏,回族人,初入宫,封贵人,累进为妃,薨。

  舒妃,叶赫那拉氏,生一子,殇。

  豫妃,博尔锦吉特氏(1730-1774),塞桑根敦之女。入宫为多贵人,时年已有三十岁。后为豫嫔,晋豫妃。葬裕陵妃园寝。

  惇妃,汪氏,生一女,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仪嫔,黄氏,雍正时为高宗藩邸格格,乾隆元年九月封黄氏格格为仪嫔,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首批葬入裕妃园寝。

  怡嫔,柏氏(?-1757),柏士彩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四月初六日。乾隆六年十一月册封贵人柏氏为怡嫔。二十二年薨,同年十一月初二日葬入裕妃园寝。

  恂嫔,霍硕特氏,亦作郭氏,台吉乌巴什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十二月二十四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新封郭常在,二十五年晋郭贵人,二十六年八月扈从木兰,八月二十七日突发急病,薨于行在。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与纯惠皇贵妃一同葬入园寝。二十七年五月追封恂嫔,同年九月十三日收回其遗物。

  诚嫔,钮祜禄氏(?-1784前),二等侍卫兼佐领穆克登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九日。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初九进宫,新封兰贵人。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封诚嫔,四十二年因孝圣皇太后丧,未举行册封礼。四十四年补行册封礼。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葬入裕妃园寝。

  慎嫔,拜尔葛斯氏(?-1765),德穆齐塞音察克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四月十一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新封伊贵人,二十七年五月册封为慎嫔。二十九年薨;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敬事房呈览慎嫔遗物。乾隆三十年葬入裕妃园寝。

  恭嫔,林氏(?-1805),拜唐阿佛音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十二月二十六日。初封林常在,乾隆十六年六月赐号林贵人。五十九年十二月,林贵人册封为嫔,所拟的字样有“恭、肃、雍”三字,乾隆帝从中选择了恭字,林贵人由是成为恭嫔。嘉庆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薨,年七十余;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三葬入裕妃园寝。

贵人

  关于贵人这一称号,《称谓录》卷十载:“东汉定制,皇后以下,即贵人也。本朝(清)贵人,位在妃嫔之下;而贵人之下,即为常在、答应。同此一称,而位只尊卑与东汉时易矣。”裕妃园寝所葬贵人,生年不详者占绝大多数,惟有一位顺贵人生卒年清楚。

  白贵人,某氏(?-1805前)生年不详,生辰为六月十七日。乾隆十五年时为白常在,至五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封为白贵人,嘉庆十年三月十七日葬入裕妃园寝。

  金贵人,某氏(?-约1778)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十一日。乾隆四十一年与循嫔一同入宫,五月初八新封金常在;四十二年九月十一日封金贵人。四十三年九月初九葬入裕妃园寝,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呈览金贵人遗物。

  慎贵人,某氏(?-约1781)生年不详,生辰为十月十八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新封武常在,四十五年为慎贵人。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收慎贵人遗物,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新贵人,某氏(?-约1775) 生年不详,生辰为八月初八日。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新封新常在,四十年闰四月初九日新贵人遗物交上,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慎贵人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瑞贵人,索绰罗氏(?-约1766)礼部尚书德保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正月十九日,乾隆二十多年时为贵人;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收瑞贵人遗物,九月二十八日葬裕妃园寝。

  福贵人,某氏(?-1765),生年不详,生辰为正月十九日,与瑞贵人同。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新封福常在,二十九年八月初五日福贵人发病死于承德;十一月二十六日收福贵人遗物,三十年闰二月初二葬入裕妃园寝。

  秀贵人,某氏 (?-1745),乾隆十年十月十四日薨,次年十月二十七日与仪嫔等首批葬入裕妃园寝。

  寿贵人,柏氏(?-1809),生年不详,生辰为八月二十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日新封那常在,五十九年晋寿贵人。嘉庆时,仁宗嘉庆帝尊为寿太贵人。嘉庆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薨,三月十八日葬入裕妃园寝。

  顺贵人,钮祜禄氏(1748-1788),总督爱必达之女,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进宫初封常贵人。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册封为顺嫔,四十一年六月诏晋顺妃,四十二年因孝圣宪皇后(乾隆帝母)丧,未举行册封礼,四十四年与循妃、诚嫔一齐补行册封礼。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顺妃四十千秋。次年正月二十九日降顺妃为顺贵人,原因不明。不久后抑郁而终,年四十一。同年十二月十八日葬纯惠皇贵妃园寝(即裕妃园寝)。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1808)巡抚鄂乐舜之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三月二十四日。乾隆十五年为鄂常在,五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封为鄂贵人。嘉庆时,仁宗嘉庆帝尊为鄂太贵人。嘉庆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薨。次年三月十八日与寿贵人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武贵人,某氏(?-约1781)生年不详,生辰为十月十八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封为武常在;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收武贵人遗下物品,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慎贵人、新贵人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陆贵人,某氏(?-1788前),亦称禄贵人,与芳妃陈氏同为来自江南的汉族女子。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三日。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新封禄常在,四十年为禄贵人,五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与顺贵人一同入葬裕妃园寝。

常在

  张常在,张氏(?-1745),乾隆十年十月十八日薨,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首批葬入裕妃园寝。

  宁常在,某氏(?-1781前),生年不详,生辰为十一月十四日。乾隆二十八年新封宁常在,曾与乾隆一道南巡。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收宁常在遗物,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慎贵人、新贵人、武贵人等一同葬入裕妃园寝。

  揆常在,揆氏(?-1757前),生年不详,生辰为七月初十日。乾隆十五年时立为常在,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葬入裕妃园寝。

  平常在,某氏(?-1778前),生年不详,为七月十二日生辰。乾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新封平常在,四十三年九月初九与金贵人一道葬入裕妃园寝。

子女

  乾隆生有17子10女:

    • 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 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 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 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 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 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 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 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 未命名,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 未命名,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 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 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 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 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 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即位后,改「永」字为「颙」字。
    • 未命名,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 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 皇长女(1728-1729年),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 皇二女(1731年),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年),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年),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 皇五女(1753-1755年),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 皇六女(1755-1758年),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年),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 皇八女(1757-1767年),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 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年),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 爱新觉罗·和孝(1775-1823年),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 养女 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

传说

出生血统

  坊间野史指乾隆之母为汉人,甚至有出自汉人之家(海宁陈家),并非雍正帝亲生子之说,故认为乾隆带有汉族血统,但未被完全证实。乾隆帝的六次南巡亦被认为是去浙江海宁探望亲生父母陈世倌夫妇。其中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正是以此传说为蓝本而书写。

  另外,关于乾隆出生之处也有争议,一说在雍亲王府(雍和宫),另一说则是在承德避暑山庄,这也是野史会传出乾隆是由避暑山庄汉人宫女所生的原因。

风流天子

  在各种民间传说中,乾隆帝被描绘成风流天子。民国初年,就盛行香妃的传说。而福康安亦被演绎成其与傅恒夫人所生的私生子。

做诗

  乾隆一生酷爱作诗于他人成名作品上,到处留诗搞破坏,保留至今的超过四万首,比南宋诗人陆游还多。然而乾隆一生所“做”诗词很多由其御用团队作刀而成且诗作的质量不敢恭维,即使一些突出者也经过其文臣润色与加工。乾隆自己也说:“风昔典学所心得,不忍弃置。后虽有作,或出词臣之手,真赝各半。”乾隆的御用团队中比较突出的有大学士沈德潜,生前受到乾隆的宠爱;然而沈德潜死后遭文字狱牵连;民间传说是因为其门生将他为乾隆所做的作品也编入其个人诗集之中。乾隆恼羞成怒之余下令抄家并将沈德潜的尸骨挖出来鞭打。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