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一心想替君王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自己)已成了白发人。


【注释】
  了(liǎo)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可叹。


【出处】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全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背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诗题又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陈同甫: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一作同父),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市)人,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作者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句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作者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将士们正在沙场点兵。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该词基调雄壮高昂,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夜醉入梦,梦醒似乎犹闻连营吹角之声。以下即借梦境而写理想之境。梦回:梦醒。按:一说“梦中回到”,似与诗词习惯用法不合。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工对。承“吹角连营”,写奏乐啖肉、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駮(“駮”同“驳”,花牛)”。王济与王恺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于是杀牛作炙。事见《世说新语·汰侈篇》。苏轼《约(李)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dàn,吃)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分:分享。麾(hūi)下:部下。炙(zhì):烤肉。五十弦:指瑟,古瑟用五十弦。此泛指军中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雄浑悲壮的军乐。

  “沙场秋点兵”是说,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写鏖战场景。作:像。的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危,所骑的卢“一跃三丈”,因而脱险。见《三国志·蜀声·先主传》注引《世语》。霹雳:雷声,此喻射箭时的弓弦声。《南史·曹景宗传》说,曹在乡里“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抒发宏伟抱负。天下事:指恢复中原。赢得:博得。

  “可怜白发生”句:叹壮志未酬,白发先生。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按:如此词亦定于淳熙十六年,则陈亮四十七岁,稼轩五十岁。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