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互助土族自治县

添加15,233字节2018年1月18日 (四) 04:22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三级导航|0级=[[中华人民共和国]]|1级=[[青海省]]|2级=[[海东市]]|3级='''互助土族自治县'''}}[[文件:994059.jpg|right|thumb|260px|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田园风光]][[文件:994058.jpg|right|thumb|260px|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浪士当景区]][[文件:994057.jpg|right|thumb|260px|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青稞酒文化广场]][[文件:994056.jpg|right|thumb|260px|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风光]][[文件:994055.jpg|right|thumb|260px|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景区药水泉瀑布]][[文件:994054.jpg|right|thumb|260px|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山风景区]][[文件:994048.jpg|right|thumb|220px|土族“轮子秋”]]  '''互助土族自治县'''([[汉语拼音]]:Hùzhù Tǔzú Zìzhìxiàn;[[英文]]:Huzhu Tu Autonomous County),[[中国]][[青海省]][[海东市]]辖民族自治县,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位于省境东部、市境北部,地理坐标介北纬36°30′~37°9′和东经101°46′~102°45′之间。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区]]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区]]相望,西靠[[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64千米。总面积3321平方千米(一说3423.9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400042万人(2014年),是[[土族]]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以[[汉族]]为主,土族约占总人口的17%,还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辖8个镇、11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  互助土族自治县(汉语拼音:Hùzhù Tǔzú Zìzhìxiàn;英文:Huzhu Tu Autonomous County),[[中国]][[青海省]][[海东市]]所辖的一个民族自治县,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位于省境东部、市境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区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64千米。总面积3321平方千米(一说,3423.9平方千米)。  从互助县境内发现地大量历史文物及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互助地区就已经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古为羌地,从西汉至清代,历属临羌、西都、鄯城、西宁等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从西宁县析置互助县。古迹有卡约文化遗址、汉代墓群、宋代白马寺迹址、明代建筑钟鼓楼、佑宁寺建筑群、五峰寺等。景点有北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全县总人口38万人(2010年)。辖8个镇、11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威远镇、丹麻镇、高寨镇、南门峡镇、加定镇、塘川镇、五十镇、五峰镇、台子乡、西山乡、红崖子沟乡、巴扎藏族乡、哈拉直沟乡、松多藏族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蔡家堡乡。县政府驻威远镇。(原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代码:632126)  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和大通谷地西南侧山地、沟谷地,湟水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南,大通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东部。矿产有黏土、石灰石、白云石、硭硝、煤、硫铁矿。兰(州)青(海)铁路横穿境南,西宁飞机场在县境南部。古迹有卡约文化遗址、汉代墓群、宋代白马寺迹址、明代建筑钟鼓楼、佑宁寺建筑群、五峰寺等。景点有北山国家地质公园等。  互助土族自治县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和大通谷地西南侧山地、沟谷地,湟水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南,大通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东部。矿产资源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40个矿种,139处矿床点,其中:金属矿种有铁、锰、铜等7种;建材及非金属居多,主要有:煤碳、芒硝、硫铁、岩金、石膏、磷、白云岩、粘土、石灰岩、红柱石、玄武岩等29种;燃料矿种有煤、油页岩及其它矿种。有6大农作物,即小麦、青裸、蚕豆、豌豆、洋芋、油菜。 兰(州)青(海)铁路横穿境南,西宁飞机场在县境南部。 *邮编:810500 区号:0972  邮编:810500 区号:0972  全县辖8个镇、11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威远镇、丹麻镇、高寨镇、南门峡镇、加定镇、塘川镇、五十镇、五峰镇、台子乡、西山乡、红崖子沟乡、巴扎藏族乡、哈拉直沟乡、松多藏族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蔡家堡乡。县政府驻威远镇。  全县辖8个镇、11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县政府驻威远镇。 *'''镇''':威远镇、丹麻镇、高寨镇、南门峡镇、加定镇、五十镇、五峰镇、塘川镇*'''乡''':红崖子沟乡、哈拉直沟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台子乡、西山乡、蔡家堡乡*'''民族乡''':松多藏族乡、巴扎藏族乡古为羌地,从西汉至清代,历属临羌、西都、鄯城、西宁等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从西宁县析置互助县。1949年仍设互助县属省直辖。1953年改设互助土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县,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2年复归省直辖,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2013年属地级海东市管辖。  从互助县境内发现地大量历史文物及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互助地区就已经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古为羌地,从西汉至清代,历属临羌、西都、鄯城、西宁等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从西宁县析置互助县。1949年9月12日,互助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互助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从这时起至1951年元月,全县设5个区、32个乡(镇)。1951年元月29日,划为8个区、49个乡(镇)。1952年划为12个区69个乡(镇)。1955年2月,全县12个区统一更换名称:第一区为却藏滩区;第二区为五峰寺区;第三区为双树区;第四区为沙塘川区;第五区为哈拉直沟区;第六区为红崖子沟区;第七区为丹麻区;第八区为威远堡区;第九区为塘巴区;第十区为贺尔川区;第十一区为李二家堡区;第十二区为北山藏族自治区。 1956年10月18日,撤区并乡,全县原属的12个区、69个乡(镇)合并成为29个乡(镇)。1958年5月17日,全县由29个乡(镇)缩编为12个乡(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这个时期,现今的西宁、乐都、大通、湟中、门源、互助等地区,统称为湟中地。(根据《政区大典》整理,1996年左右资料)全县面积3380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以汉族为多,土族占总人口的17%,还有藏族、回族等。辖1个镇、20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威远镇、西山乡、蔡家堡乡、五峰乡、双树乡、沙塘川乡、东山乡、哈拉直沟乡、红崖子沟乡、五十乡、丹麻乡、东沟乡、东和乡、林川乡、台子乡、边滩乡、南门峡乡、松多藏族乡、加定藏族乡、巴扎藏族乡、高寨回族乡。县政府驻威远镇。(共有294个行政村) 1999年末,互助土族自治县面积3320平方千米,人口368106人(根据青海省志),辖1个镇和20个乡。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打通西域通道,进入湟水流域。在今西宁附近筑西平亭(原址相当于今西宁城垣),设置临羌县(先湟源,后在湟中)。互助地区隶属于临羌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互助土族自治县总人口357089人,其中:威远镇51318人、双树乡18264人、沙塘川乡19293人、高寨回族乡12170人、红崖子沟乡17909人、五十乡17527人、哈拉直沟乡14657人、松多藏族乡6837人、东山乡11328人、丹麻乡21033人、东和乡17478人、东沟乡20186人、林川乡12579人、边滩乡13538人、南门峡乡19993人、台子乡21690人、五峰乡22511人、西山乡18036人、蔡家堡乡8214人、加定藏族乡7426人、巴扎藏族乡5102人。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高寨回族乡、加定藏族乡、南门峡乡和丹麻乡,分别设立高寨镇、加定镇、南门峡镇和丹麻镇。  公元210元左右,东汉设置西平郡(今西宁市)。三国时期,魏国继续以西平郡管辖临羌等县。2001年末,互助土族自治县辖5个镇、1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威远镇、丹麻镇、高寨镇、南门峡镇、加定镇、双树乡、沙塘川乡、红崖子沟乡、五十乡、哈拉直沟乡、松多藏族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边滩乡、台子乡、五峰乡、西山乡、蔡家堡乡、巴扎藏族乡。共有2个社区、295个行政村。 2006年8月,互助县撤销边滩乡,并入林川乡;撤销五十乡,设立五十镇;撤销五峰乡,设立五峰镇;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塘川镇(镇政府驻原沙塘川乡驻地)。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1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威远镇、丹麻镇、高寨镇、南门峡镇、加定镇、五十镇、五峰镇、塘川镇、红崖子沟乡、哈拉直沟乡、松多藏族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台子乡、西山乡、蔡家堡乡、巴扎藏族乡。  西晋时仍以西平郡管辖临羌等县。南北朝时改西平郡为鄯州,废弃临羌等县。   隋时又恢复西平郡,互助地区属西平郡管辖。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唐设置鄯州都督府。互助地区由鄯州督都府管辖。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改鄯州为西宁州。互助地区归属西宁州。   元时,互助地区仍属西宁州管辖。   明时,改西宁州为西宁卫。互助地区隶属西宁卫。   清时,西宁卫改为西宁府。   民国二年(1913年),互助地区属甘肃行省西宁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1日,青海正式建省,互助地区隶属西宁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29日,互助正式建县,县治威远堡。隶属青海省政府。   1949年9月12日,互助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互助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从这时起至1951年元月,全县设5个区、32个乡(镇)。1951年元月29日,划为8个区、49个乡(镇)。1952年划为12个区69个乡(镇)。1955年2月,全县12个区统一更换名称:第一区为却藏滩区;第二区为五峰寺区;第三区为双树区;第四区为沙塘川区;第五区为哈拉直沟区;第六区为红崖子沟区;第七区为丹麻区;第八区为威远堡区;第九区为塘巴区;第十区为贺尔川区;第十一区为李二家堡区;第十二区为北山藏族自治区。   1956年10月18日,撤区并乡,全县原属的12个区、69个乡(镇)合并成为29个乡(镇)。1958年5月17日,全县由29个乡(镇)缩编为12个乡(镇)。   1999年末,互助土族自治县面积3320平方千米,人口368106人(根据青海省志),辖1个镇和20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互助土族自治县总人口357089人,其中:威远镇51318人、双树乡18264人、沙塘川乡19293人、高寨回族乡12170人、红崖子沟乡17909人、五十乡17527人、哈拉直沟乡14657人、松多藏族乡6837人、东山乡11328人、丹麻乡21033人、东和乡17478人、东沟乡20186人、林川乡12579人、边滩乡13538人、南门峡乡19993人、台子乡21690人、五峰乡22511人、西山乡18036人、蔡家堡乡8214人、加定藏族乡7426人、巴扎藏族乡5102人。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高寨回族乡、加定藏族乡、南门峡乡和丹麻乡,分别设立高寨镇、加定镇、南门峡镇和丹麻镇。   2001年末,互助土族自治县辖5个镇、1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威远镇、丹麻镇、高寨镇、南门峡镇、加定镇、双树乡、沙塘川乡、红崖子沟乡、五十乡、哈拉直沟乡、松多藏族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边滩乡、台子乡、五峰乡、西山乡、蔡家堡乡、巴扎藏族乡。共有2个社区、295个行政村。   2006年8月,互助县撤销边滩乡,并入林川乡;撤销五十乡,设立五十镇;撤销五峰乡,设立五峰镇;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塘川镇(镇政府驻原沙塘川乡驻地)。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1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威远镇、丹麻镇、高寨镇、南门峡镇、加定镇、五十镇、五峰镇、塘川镇、红崖子沟乡、哈拉直沟乡、松多藏族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台子乡、西山乡、蔡家堡乡、巴扎藏族乡。 == 地理 ==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县境北依祁连山支脉达板山, 与海北州门源县相接;东北部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河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西宁市相连。地理坐标介北纬36°30′~37°9′和东经101°46′~102°45′之间。县城威远镇距西宁市40公里,县境南北宽约64公里,东西长86公里,,总面积3423.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县境内无湖泊,有大小天然河流8条,均属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大板山脉的青石岭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把全县自然地分为两大地形单元,人们一般习惯地称巴扎和加定藏族乡为北山或后山;把青石岭西南部分统称为前山。县境南端是海拔2100 多米的湟水河谷盆地,向北是海拔2400—3500米的丘陵、中高山,中北部是海拔4242—4374米高矗的龙王山、仙米达坂山和东砚山,高差达2274米。   全县的地形地貌分为:   (1)北中部高山区,其海拔为3300 米,面积为2178.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3%;   (2)脑山滩地区,属海拔为3000米左右的中高山及山间盆地,面积为25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3%;   (3)浅山丘陵区(中山及高丘陵),其海拔多在2200—2700米左右,面积约7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7%;   (4)川水河谷地,属县境南部川地,面积约243.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 '''气候'''   本县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季风和寒流影响,夏季受东南沿海台风影响。2002年平均气温为5.8℃,极端最高气温为30.3℃,极端最低气温为-26.9℃;年日照时数为2581.7小时,无霜期114天,年降水量477.4毫米,年蒸发量1198.3毫米,年相对湿度63%,年平均风速0.9米/秒,雷暴日数39天。 '''土壤'''   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土类、土种共有11个土类,3个亚类,35个土属,73个土种。11个土类即: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灰褐土、黑钙土、粟钙土、灰钙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盐碱土。耕地中绝大部分为壤土,占全县土壤的67.2%,粘土比例较小,在河流两岸也分布有极少量的砂土。全县绝大部分土壤为石质性土壤,占88.9%,以轻石质、中石质为主。 == 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   全县总面积3423.9平方公里,合5135万亩。在总面积中, 农业用地371.9万亩,占总面积的72.4%。其中林业用地158.4万亩,占总面积的30.8%;牧业用地(草场)103万亩,占总面积的 20.1%。特别用地11.6万亩,占总面积的2.3%;暂不用地130万亩,占总面积的25.3%。全县有耕地97.82万亩,人均耕地2.82 亩。耕地中水浇地12.35万亩。浅山地57.24万亩,脑山地28.23 万亩。其中坡度在15°以下,适宜机耕面积约41.3万亩,占总耕地的41%。县境内土壤资源丰富,土类、土种繁多,共有11个土类,3个亚类,35个土属,73个土种。11个土类即: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灰褐土、黑钙土、粟钙土、灰钙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盐碱土。耕地中绝大部分为壤土,占全县土壤的67.2%,粘土比例较小,在河流两岸也分布有极少量的砂土。全县绝大部分土壤为石质性土壤, 占88.9%,以轻石质、中石质为主。 '''水资源'''   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除流经的湟水与大通河外,其它河流短而小,流量不大,全县地表水总径流量2亿立方米(不含湟水和大通河)。境内河川污染较少,水质良好,酸碱度均在7.5—8.6之间。境内水资源受自然降水控制,植被覆盖度低,自然调蓄能力较差,地表水实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冬春季为枯水期,春灌用水较紧张;夏秋季为丰水期,降水集中,会出现洪水灾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共1.06亿立方米。总储量3.6亿立方米,可利用最0.77亿立方米,保证率为20%的年开发利用量0.042亿立方米,利用系数5.4%。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40个矿种,139处矿床点,其中:金属矿种有铁、锰、铜等7种;建材及非金属居多,主要有:煤碳、芒硝、硫铁、岩金、石膏、磷、白云岩、粘土、石灰岩、红柱石、玄武岩等29种;燃料矿种有煤、油页岩及其它矿种。目前,正在开采的有煤、硫铁、石灰岩、石膏等,其中石膏的探明储量达1.3亿吨,硫酸钙含量为98%;石灰石的探明储量为1.7亿吨,氧化钙含量54.85%左右;芒硝的探明储量为6亿多吨,硫酸钠含量32.9%左右;石英矿储量为1068万吨,二氧化硅含量98%左右;白云岩储量有1218万吨,氧化镁含量26%左右。 '''生物资源'''   兽类有石羊、鹿、猞猁、獐、 旱獭、獾猪、狼、狐狸、豺狗、野兔等;禽类有雀、鹊、鸽、鹰、燕、啄木鸟、野鸡、嘎拉鸡、鹌鹑、乌鸦、猫头鹰、马鸡、雪鸡、水鸭等;虫类有蝴蝶、蜘蛛、蛾、蜻蜒、蚱蜢、蚯蚓、虻、蛴曹、蚂蚁、蛀、萤、蝇、蚊、网虫、班蟊、蚜虫、黑毛虫、草兵、金龟、蝉、吸浆虫、臭虫、跳蚤、蚧壳虫、透翅蛾等;爬行、节肢两极类有蜈蚣、青蛙、蛇、蝎、蜥蜴、蜗牛。    植物种类繁多,有药材、野菜、菌类、天然灌木丛林、花类。药材有柴胡、猪苓、大黄、羌活、赤勺、黄芪、贝母、党参、野艾、薄荷、甘草、车前子、荨麻、当归、狼毒、麻黄、茵陈、秦艽等;野菜有野葱、野蒜、猪耳朵、苦苦菜、马齿苋、蕨麻、黄花、苦芝弯、厥菜、莴菊菜、柳花菜、鹿角菜等:菌类有磨菇、地衣、发菜等:天然灌木丛林有扬、柳、 槐、榆、桑、松、柏、桦、杉、黑剌、边麻、白腊、缠条、浪麻、杜鹊、沙柳、红皮柳、黄花柳、山柳、旱柳等;花类有芍药、牡丹、菊花、大丽花、紫檀、山丹花、红花、紫丁香、风仙花、荷包花、玫瑰等。 '''主要物产'''   本县有6大农作物,即小麦、青裸、蚕豆、豌豆、洋芋、油菜。 土族波波会 土族语“波波”意为法师作道场。俗称跳神。青海省互助县土族不仅信仰藏传佛教,而且信仰从汉地直接传入的神(礻氏).供奉神(礻氏)的寺庙每年都要举行酬神祭祀活动,一些地方没有固定寺庙,也要搭起帐篷神庙进行祭祀,届时要清"波"来作道场。  [[土族]]是[[青海高原]]上最古老民族之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土族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以淳朴、善良、好客闻名远近。土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能歌善舞;土族妇女心灵手巧,擅长刺绣;土族有自己的节目一安召纳顿节,每逢节日,土族人民举行跳安召舞、玩轮子秋、赛马、唱花儿等传统活动;土族有自己独特的庄院—四合院,居室以土木结构为主;土族有自己的文学艺术,故事众多,歌谣丰富,叙事诗、婚礼歌,宴席曲等各有韵味;土族的婚丧嫁娶也别具特色。土族民俗属大型人文风景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已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  "波波会"的主要仪式有:竖幡、跳神、招魂、放幡、卡卦等。在神殿前竖高10米的幡杆,埋地60厘米深,寓意为三十三天界和十八层地狱。用黄表和彩纸剪贴的云纹、水浪、万字纹、连环套等花样长幡和长线,挂在杆头,垂落于地,幡杆顶端横置两齿叉,叉尖各戳一个大馒头。因幡绳端拴着包有五色粮食、红枣、花生、水果糖、硬币等物的"粮蛋子"。"波波会"的高潮是最后一天,作道场时把所有供品拿到广场上,煨桑、上香、点灯、磕头祷祝.然后由大法师领班,其余法师随其后,手举法鼓,身穿法衣,头戴法冠,齐敲鼓点,高颂祷词,左族右转,前移后挪,还做各种动作。法师跳神一般约二三小时左右。随后大法师还要做法招魂,把一小瓷瓶勾倒,意为勾来一童男魂酬神.所以每到"波波会"时节,群众都给男孩佩戴一个装有蒜、五色粮、五色布的小红布袋,以免被勾掉魂。放幡时,众人围观抢"粮蛋子"和杆头馒头,得馒头者生"状元郎",得"粮蛋子"者可攘灾避祸。人们还撕一点幡纸,作为孩子冲邪时用。  '''[[拉仁布与吉门索]]''',土族民间长诗。是土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优秀民间叙事诗,堪称土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叙事诗长达300多行,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它用土族口语创作并演唱,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群众中相沿传袭,至今仍为活态的口头文学形式。这部民间文学作品用生动的形象、深沉悲壮的语言及讲唱的形式记述了穷人拉仁布和牧主的妹妹吉门索的爱情悲剧。长诗以深沉悲壮的曲调,优美感人的诗句,道出了拉仁布与吉门索纯贞的爱情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向万恶的封建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2006年5月20日,拉仁布与吉门索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何全梅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波波会"是土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日子,青海互助县的许多土族乡村都要举行"波波会",时至今日,每年的"波波会"仍香火旺盛,法鼓不停。  '''[[丹麻花儿会]]''',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传统集会,集戏曲表演、花儿演唱、商品贸易为一体,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日举行,会期为五天,一年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祁家延西]]''',是土族民间文学中的长篇叙事诗,记载了土族历史上第十一代祁土司祁延西不顾年迈体衰,毅然率领子弟抗击入侵之敌,英勇献身的事迹,歌颂了土族的民族英雄,表现了土族人民深明大义,维护国家统一的大无畏精神。整诗节奏整齐,旋律有力,基调沉郁悲壮,呈现了土族农耕生活的广阔画卷,反映出土族人民的民族精神与独特的审美情趣,富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学和艺术价值,是研究明末清初土族的社会状况及其历史沿革的重要参考资料。  '''互助社火''',表演别具特色,像“土族花儿”等艺术形式一样,也是在高原上流传了千百年的艺术奇葩。它在延续过程中,糅合了一些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且独具高原特色的社火艺术,有舞龙、舞狮、高台、高跷等数十种表演形式,以及脍炙人口的社火小调。这些表演形式和演唱小调在互助各民族中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年正月,在“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锣鼓不响,庄稼不长”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各乡镇的社火演出队浩浩荡荡,将欢腾的正月气氛渲染得异常热闹红火,一般是从农历正月初十前后开始,由各乡镇组织的农民社火队到各单位演出;在正月十五这天,调集优秀社火到威远镇巡演,依次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沿主街道边行边舞,敲锣打鼓,非常壮观。[[文件:994050.jpg|right|thumb|200px|土族—安昭舞(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 旅游 ==  '''[[安昭舞]]''',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人们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上跳安昭舞。舞蹈时,男女相见排成一圆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高手领唱领舞,后面跟随的人伴歌伴舞,一唱众和,气氛和谐而热烈。舞蹈动作:先向下弯腰,两臂左右摆动数次,然后高跳一步向右转一圈,转圈时两臂上举。动作周而复始。舞步轻盈优美,风格独特。安昭舞种类较多,主要有《兴马老》、《召引召》、《拉热拉莫》、《索罗罗》等。  '''[[轮子秋]]''',是土族民间一种传统的集体育和舞蹈一体的表演项目。飞旋的轮子上,参加表演的土族阿姑和小伙子以矫健的身手俯仰自如,并做出“寒鹊探梅”、“金鸡独立”、“雄鹰展翅”等优美惊险的动作,令观者怦然心动,拍手叫绝。1995年,土族“轮子秋”走出土乡,代表土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首次登台亮相,从一开始,土族阿姑和小伙子们精湛的表演就赢得了全场观众的一致赞叹,从而也获得了表演项目一等奖的殊荣。从此,轮子秋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代表土族的风采上北京、赴香港频频参加各项民族歌舞汇演。互助土族故土园[[文件:96647.jpg|right|thumb|200px|土族刺绣]]互助土族故土园.JPG  '''[[土族刺绣]]''' 土族妇女擅长刺绣。姑娘长到七八岁,就在母亲、姐姐们的启迪下,开始拿针弄线,学做绣花。经过几年的苦练,掌握了民间剌绣的基本功,从简单的针扎、荷包、衣领、围兜、腰带,到大型的人物、山水、佛像等都能刺绣。如果谁家的女孩子会做鞋袜会绣花,就夸她聪明,是个有出息的好姑娘,将来一定是个好媳妇,反之就被人嫌弃,甚至说她是个“笨女”、“女木匠”等。土族民间刺绣种类较多,彩线的运用,颜色的搭配,都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一般比较普遍的有盘线、拉线、堆绣等。不同的针法,是根据不同的衣服的需要而定的。“胸花”一般用盘线绣太极图、八卦图等,颜色娇嫩、鲜活、栩栩如生。国家4A级景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境内交通便利,距西宁飞机场50公里,青藏铁路、兰西高速公路穿越高寨镇而过,平大公路、威北公路、宁互公路连接境内主要景点。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  '''[[土族服饰]]''',土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式样别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各地不尽相同。[[互助县]]、[[乐都区]]、[[大通县]]一带的土族服饰,仍保持传统习俗,但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民和]]地区已基本汉化,[[同仁]]地区则已基本藏化。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 土族之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 土族之乡 便是互助县,土族民族风情又是青海省最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因而将互助的整个旅游景区统称为互助土族故土园。  '''[[土族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隆重热烈,自始至终都是在载歌载舞中进行。土族婚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更多地表现出其具有的艺术性。土族婚礼融进了各种艺术活动,如要唱“道拉”、哭嫁歌、迎娶歌、要跳按昭舞,要对歌等。在中国各民族婚礼中,土族婚礼的表现形式最有艺术特点,被誉为“歌舞剧”式的婚礼。 景区内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极具特色土族民族文化,发育完好的高原生态系统,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青稞酒文化构成了互助旅游的四大品牌。土族是世居于青海的古老民族之一,因其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条件,而形成的青海土族文化艺术,又以其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宗教信仰等诸因素的独特而增添几分神秘。同时,以 二月二擂台会 、 六月六花儿会 、 丹麻会 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和观经会、庙会等吸引着大量游客。  '''土族波波会''' 是土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日子,青海互助县的许多土族乡村都要举行“波波会”。土族语“波波”意为法师作道场。俗称跳神。青海省互助县土族不仅信仰藏传佛教,而且信仰从汉地直接传入的神祇,供奉神祇的寺庙每年都要举行酬神祭祀活动,一些地方没有固定寺庙,也要搭起帐篷神庙进行祭祀,届时要清“波”来作道场。波波会的主要仪式有:竖幡、跳神、招魂、放幡、卡卦等。在神殿前竖高10米的幡杆,埋地60厘米深,寓意为三十三天界和十八层地狱。用黄表和彩纸剪贴的云纹、水浪、万字纹、连环套等花样长幡和长线,挂在杆头,垂落于地,幡杆顶端横置两齿叉,叉尖各戳一个大馒头。因幡绳端拴着包有五色粮食、红枣、花生、水果糖、硬币等物的"粮蛋子"。"波波会"的高潮是最后一天,作道场时把所有供品拿到广场上,煨桑、上香、点灯、磕头祷祝.然后由大法师领班,其余法师随其后,手举法鼓,身穿法衣,头戴法冠,齐敲鼓点,高颂祷词,左族右转,前移后挪,还做各种动作。法师跳神一般约二三小时左右。随后大法师还要做法招魂,把一小瓷瓶勾倒,意为勾来一童男魂酬神.所以每到"波波会"时节,群众都给男孩佩戴一个装有蒜、五色粮、五色布的小红布袋,以免被勾掉魂。放幡时,众人围观抢"粮蛋子"和杆头馒头,得馒头者生"状元郎",得"粮蛋子"者可攘灾避祸。人们还撕一点幡纸,作为孩子冲邪时用。土族民俗:以威远镇古城村的小庄,东沟乡的大庄、姚马等自然村为代表,主要从事民俗旅游接待。开辟出土族服饰、土族刺绣、 安召舞 、 轮子秋 、土族花儿、土族婚俗、青稞酒文化等项目。青稞酒生产基地:青稞酒厂已有三百多年的酿酒历史,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生产的 互助牌 青稞酒有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明鼓楼:位于威远镇中心什字,始建于公元1624年( 明天启四年),高18.9米,三层,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雍容大方。== 旅游 == ===文物古迹===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威远镇78公里、省会西宁110公里。是集自然生态、地貌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公园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海拔2100—4308米,森林覆盖率64.3%,森林蓄积量428.86万立方米。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的 动植物王国 。林区山川壮丽、峡谷幽深、两岸陡峭、险峰耸立、岭谷相间、谷底流水湍急。此景观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形成的山高谷深的山体地貌。森林公园境内群峰巍峨,山青水秀,高原特色突出,是旅游避署、疗养度假、科普考察的胜地,是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也是青海省唯一的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公园。景区内天然林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带,针叶林、阔叶林、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是青海省内自然生态系统最完好的区域之一。山体成为干旱区的绿岛、湿岛和凉岛,境内植被茂盛,享有 青海江南、绿色海洋 的美称。景区向社会开放后,先后建成了宾馆、药水泉、停车场、游步道、浪士当和扎龙沟瀑布等项目,吸引着各地游客。主要景观有:大通河 三峡 、 黄垭豁 、 龙尾观云 、 青岗松涛 、 摩崖石刻 、 十二生肖弯 、 玉兔窟 、 擎天一柱 、 药水泉 、 阎王砭子 、 密林仙踪 等等。浪士当沟:位于公园中部,总面积5700 公顷,是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最大的一条沟,已成为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黄金旅游地带。元甫达坂:位于公园西南部,总面积700公顷,登上达坂山顶可观赏林区全景。元甫沟溪流淙淙,地势开阔,是理想的野生动物繁衍之地。卡素峡:位于公园北部的大通河谷,面积500公顷,峡长300米,两岸石峰高耸,地势奇险,峡内涛声如雷。 古城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古城村,宁互公路穿境而过。距青海省会西宁28公里。是互助县集农业观光、土族民俗、历史古迹为一体的旅游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旅游业,现已建成土族民俗接待点26处,风情园5处,种植各种作物3870亩。景区集农业观光、土族歌舞、土族服饰、土族花儿、轮子秋、土族婚俗等为一体,是土族民俗文化较集中典型的民族文化村。景区主要以土族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淳朴、善良、好客闻名远近,土族民俗风情已成为青海省最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土族有自己的语言、能歌善舞,土族姑娘心灵手巧,擅长刺绣、盘绣工艺举世独有。土族有自已的节日—纳顿节,每逢节日土族人民身着盛装,跳 安召舞 、转 轮子秋 、赛马、唱花儿等。此外,土族民居、婚丧嫁娶习俗独具特色,土族婚礼十分有趣,整个婚礼在歌舞中进行。还有土族服饰,配以七彩颜色,艳丽无比。土族有自己的文学艺术,故事众多、歌谣丰富,叙事诗、婚礼歌、宴席曲等各有韵味。[[文件:994099.jpg|right|thumb|260px|青海省海东市:佑宁寺]]威远镇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265米,南北宽253米,残高8米。设有瓮城,东西长20米,南北宽18米,高6米。  '''[[佑宁寺]]''',全称“郭隆贤巴林”,藏族称郭隆尼勒寺,简称“郭隆寺”,清朝雍正皇帝赐名“佑宁寺”,沿用至今,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寺滩村,距县城35公里。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在明末清初之际,达到鼎盛时期。寺院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成为俱备了显宗学院、密宗学院、医明学院和时轮学院以及法舞院的宗教圣地,驻寺僧侣达到7000之众。寺院规模曾一度超过塔尔寺,成为湟水流域和祁连山东段的最大寺院,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佛殿依山修筑,精妙庄严,气势恢宏。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团结的结晶和象征,也是土族男女老幼喜闻乐见并踊跃开展的传统活动。  佑宁寺寺规严格,学经成风,名僧辈出,广弘佛法,有大小活佛二十多位。章嘉活佛,土观活佛,松布活佛,却藏活佛和王活佛在清朝受封“呼图克图”,尤其章嘉活佛、土观活佛为驻京“呼图克图”,在京城、内蒙、甘青、西藏和新疆的藏传佛教界和信教群众中影响很大。特别是章嘉活佛系统在清一代和中华民国时期历任“大国师”,主持京城、内蒙等地宗教事务和全国蒙藏事务,与达赖喇嘛、班禅博克多和蒙古国的哲布尊丹巴活佛并称“黄教四圣”。 土族婚俗: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隆重热烈,自始至终都在载歌载舞中进行。  '''[[却藏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藏语原称意为“却藏具喜不变洲”,后易名“佛教宏扬洲”。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南门峡镇所在的却藏滩(亦称本隆扎喜塘),距县城约20公里。寺院东西二山环抱,右若盘龙绕卧,左似凤凰展翅,山上松柏苍翠,呈龙凤朝阳之状。横卧在前面的青狮(南山)、白象山(平顶山)似屏障,拱卫着佛地,气势巍峨壮观,环境肃穆幽静。寺院所在的却藏滩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也是活佛的摇篮。明、清以来名僧辈出,曾出过章嘉等四十八位大活佛。1981年6月6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开放却藏寺,恢复了宗教活动。1998年12月3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却藏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却藏寺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寺  却藏寺由一世却藏南杰班觉始建于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雍正元年因为罗卜藏丹津事件被毁坏,以后又重建。1985年常住寺僧150余人。寺院有大小经堂和千佛殿,并有却藏、章嘉、赛赤、归化、莲花、阿群、夏日等活佛的“拉让”(活佛住的地方)。建筑宏伟,主要建筑物释迦千佛殿高三层,九十九间。全寺有显宗、时轮学院,采用哲蚌寺郭莽扎仓教程,并在扎仓内设有本寺“却藏康村”。现在的主持是六世活佛罗桑丹贝旺秀。 白马寺.jpg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白马寺村,寺院建在红崖子沟沟口东侧的半崖上,隔湟水河与平安镇相望,平大公路入境而过。距西宁市25公里,是互助县旅游景区中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白马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末(藏传佛教后弘期),又名金刚崖寺,因山崖有一尊金刚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藏语称 玛藏观 ,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寺总面积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经堂、僧舍、石窟、金刚佛像、和大佛塔组成。 白马寺 的来历传说较多,明万历十二年(1584),第三世达赖去佑宁寺等地途经此地,传说坐骑死去,遂塑白马于寺,故名 白马寺 者为一种;该寺为安多地区首建的佛寺,类似河南的白马寺,故名者为一种。该寺佛在山崖下的金刚雕像,背依险峰、面向湟水、目视前方、左手托钵、右手前伸,似推湟水,故称 金刚窟寺 。白马寺又称 觉化寺 ,取之于西藏佛教后弘鼻祖喇勤·贡巴饶赛于此地 自觉 化众 ,开启后弘法道,直到圆寂。由于白马寺历史悠久,素享盛名。后经清代、民国、文革三次被毁。1980年8月17日该重新得以开放,陆续修建了经堂、僧舍,吸引着很多各地的香客和游客。主要景观有大经堂、金刚亭、金刚崖、金刚佛像、湟水河风光等等。  '''[[白马寺(互助县)|白马寺]]''',古称金刚崖寺,因山崖有一尊金刚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土族、藏族称为“玛尔藏日观”。是青海地区最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城东南55公里的红崖子沟口北岸白马寺村,与湟水南岸的平安驿相望。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末(藏传佛教后弘期),寺院依山而建、凿孔架梁,似凌空而起。主大殿分为三层,上为佛堂、中为经堂、下为僧舍,殿西石窟,窟内有金刚佛石雕像。白马寺虽然规模不大,但因为是佛教“后宏期”的圣地之一,在藏传佛教传播地区颇负盛名。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经堂:三层砖木结构房屋,一层有白马奔驰壁画,二层有观音菩萨塑像,三层有喇勤·贡巴饶赛塑像。  此外,互助境内还有天门寺、馒头寺、甘冲寺、扎隆寺、花园寺、松番寺等宗教历史悠久的旅游景点。金刚亭:位于大经堂左下方,为批檐歇山顶。  '''鼓楼''' 位于威远古镇中心,始建于公元1624年( 明天启四年),高18.9米,三层,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雍容大方。四角悬挂风铃,脊上饰以琉璃走兽,蔚为壮观。一九八八年对鼓楼进行了整体修善、描绘和油漆。面积比解放前扩大了二十多倍,现已成为互助的古老象征。金刚石雕像:5岁身量,为坐状,通高3.7米,佛座宽2.35米,雕像古朴浑厚、轮廓粗犷、左手托钵、右手做推移状。===风景名胜===[[文件:994060.jpg|right|thumb|200px|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风景]][[文件:994051.jpg|right|thumb|200px|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元甫达坂景区—达坂红叶]]南门峡风景区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海拔2100—4308米,公园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4.3%,森林蓄积量428.86万立方米。公园交通便利,距兰州市220公里、西宁市110公里、县城78公里。境内群峰巍峨,山青水秀,天高云淡,空气洁净,高原特色突出,是旅游避署、疗养度假、科普考察的胜地,是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也是青海省唯一的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公园,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   '''[[浪士当景区]]''',是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中心景区,集森林,奇峰,飞瀑,寺院于一体。此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海拔2200米,气候宜人,是甘青罕见地风景区之一。它开发最早,投资最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总面积57平方公里。景区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林海茫茫,绿茵如织,细水长流,环境幽雅,景色秀丽。主要景点有胡勒天池、神龙潭瀑布、红桦林、白桦林、门岗瀑布、胡勒瀑布等。 南门峡.jpg  '''扎龙沟景区''',以风景奇异而闻名,顺流而上,总长2000米的山间踏步穿行林间,直通药水泉瀑布,沿途而上,寒潭碧水,曲径通幽,熊抱山惟妙惟肖,母子拜佛庄严肃穆,采药老人妙景天成,卧牛石栩栩如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生花妙笔的完美结合,会使你心旷神怡,联想万千。#'''药水泉瀑布''' 由108眼喷涌而出的泉水汇集而成,总流量194.60L/S,落差达40余米,宽约50米,据说能医治108种疾病。#'''冉布奘岭''' 位于加塘,华锐神山,山巅常积雪。#'''擎天一柱''' 高约30余米,雄伟壮观。由白系砂砾岩组成,是一个普通的丹霞石柱。#'''采药老人''' 是可溶岩地层中的岩溶石柱,柱高约10米,上小、中、下粗,状似满载而归的采药老人,经构造作用和节理裂隙,切割、崩落逐步形成孤峰。南门峡风景区,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西北15公里处。距西宁市45公里。景区主要由南门峡水库和却藏寺构成。水库始建于1973年开工兴建,1985年建成,历时12年,蓄水1800万立方米。是集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风景游览景区。库区周围风景优美,东西两山对峙,绝壁千丈,峥嵘俊秀。峡口架设东干渠拱形桥,气势磅礴,十分壮观。却藏寺由一世却藏南杰班觉始建于清朝顺治六年即公元1649年。清朝雍正元年因为罗卜藏丹津事件被毁坏,以后又重建。1985年常住寺僧150余人。寺院有大小经堂和千佛殿,并有却藏、章嘉、赛赤、归化、莲花、阿群、夏日等活佛的 拉让 (活佛住的地方)建筑宏伟,主要建筑物释迦千佛殿高三层,九十九间。全寺有显宗、时轮学院,采用哲蚌寺郭莽扎仓教程,并在扎仓内设有本寺 却藏康村 。现在的主持是六世活佛罗桑丹贝旺秀。  '''元甫达坂景区''',有险峻的十二盘坡(又称十二生肖弯),有令人陶醉的达坂红叶,有青草茂盛的高山牧场。景区内有观赏停3座,水面平如明镜,碧波荡漾,游艇穿梭,水鸟翔集,鱼儿跳跃,环境幽静,享有 高峡平湖 之美称。却藏寺周围四面大山环抱。整个山势,就像盘龙绕卧。左有凤凰山,前有狮子山,山上松柏苍翠,寺前良田千亩一片翠绿。每到盛夏时,前来这里度假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南门峡风景区景点众多,主要景点有拱形桥、石天门、二郎栓马桩、啸天犬铁索槽、二郎神抵锅石、二郎盔甲、却藏寺等。#'''十二盘坡''' 犹如一条青龙蜿蜒盘卧在达坂山上。起初设计施工时,为了减缓坡度,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这十二盘又借喻为十二生肖弯,每一个盘路代表一种生肖。石天门:相传是二郎神用箭射击妖龙时,箭簇穿东山巅而形成。#'''大阪红叶''' 北山的秋天有满山满坡火红的不知名的荆棘灌木,山梁宛如罩上了一条巨大的红毯。铁索槽:相传啸天犬在追随负伤妖龙时,被脖子上的铁索拉出的深沟。#'''高山牧场'''抵锅石:相传是二郎神及梅山七兄弟安营扎寨、野炊时放锅之处。近有一石壁,壁上有一缝隙,则是二郎神降妖后存放盔甲之处,如今称 二郎甲盔 。所有这些美丽的传说,形象逼真,令人浮想连翩,乐而忘返,是消夏踏青旅游的绝好去处。位于互助县18公里处,距青海省会西宁48公里。里面有一石柱为二神郎栓马桩。五峰寺 五峰寺.jpg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互助县威远镇西北15公里处的五峰乡白多脑村的五峰山上,距省会西宁45公里。四面五峰林立状如手掌而被称为五峰山,山上有寺院故称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属于道教寺观,是中国古典式庙宇建筑。清朝时就被称为 湟中八景 之一。现在仍然是青海省有名的旅游风景区,是互助县4Α级土族故土园五大景区之一。五峰寺现有建筑均系1978年后陆续修建的,有菩萨殿、无量庙、八卦亭、玉皇庙、三清宫、黑虎洞、澄华泉西牌楼、六角亭、香公楼等,于1986年5月27日被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寺翠峰青恋、雾披云裹,泉水潺潺、风景十分优美,山间泉水汩汩流淌,四季不断,澄澄清亮,碧蓝如玉。夏季这里百花争艳,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五峰寺举行传统朝山庙会,土、汉、藏、回等族民众登山对歌。这一天,四面八方的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纷纷前来游览、赛歌,从清晨到傍晚,游客与香客络绎不绝。已成为消夏踏青的旅游胜地。主要景点有三林、三洞、三泉。  '''卡索峡景区''',以险峻著称,峡谷两侧绝壁千仞,危岩凌空,如刀削斧劈。绝笔之上有奇松俏立,临风而动。#'''白雕山''' 相传很多年前西域有一神雕,体大如鹏。一日飞至达坂,发现此处山水灵秀,景色宜人,便落下来欣赏美景,不料山河迸落,将神雕左翅冲断,从此神雕再也无法飞回故乡,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迸落的天河,便是今天人人皆知的大通河。#'''加羌仙境''' 据说,加羌仙境是祁连山众神聚会闲谈、饮酒赋诗的圣地,众神为加羌美景所题诗词至今在加羌绝笔上依稀可见。三林:杨树林,松树林、桦树林;  '''[[互助土族故土园]]''',国家4A级景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土族是世居于青海的古老民族之一,因其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条件,而形成的青海土族文化艺术,又以其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宗教信仰等诸因素的独特而增添几分神秘。景区内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极具特色土族民族文化,发育完好的高原生态系统,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青稞酒文化构成了互助旅游的四大品牌。同时,以二月二擂台会、六月六花儿会、丹麻会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和观经会、庙会等吸引着大量游客。三洞:无量洞、黑虎洞、三清洞;[[文件:994061.jpg|right|thumb|260px|青海省海东市:彩虹部落土族园]]三泉:澄花泉、隐泉、裂口泉。  '''[[彩虹部落土族园]]''',是一座大型[[土族]]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坐落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西南部,是[[互助土族故土园]]国家AAAA级景区的核心景点,也是环夏都西宁旅游圈中的一个重要景点。园区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是全部以青砖青瓦、生土土坯、砖雕木刻等形式建造的大型土族民俗文化古建筑群。彩虹部落土族园集中展示了土族的历史、民俗文化、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建筑风格和土族生产生活习俗等。开发了一系列土族民俗风情和土乡文化方面的旅游项目,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彩虹部落土族园主要旅游项目有;百年老油坊、世义德酒坊、马术俱乐部、射箭场、活佛院、安召广场、土司府、庄廓院、生产生活展示馆、土族服饰展示馆、土族祭坛、宗教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土族大牌坊、彩虹门、十八坊商业街及吐谷浑大营。   '''[[纳顿庄园]]''',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小庄村。庄园内设土族最原始、最古老的传统手工酿造酒坊,浓缩土族饮食文化精髓的“圈圈席”,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的土司楼,农家四合院,集民俗展览、演艺为一体的多功能七彩苑。庄园占地34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2005年被评定为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点”。 佑宁寺 佑宁寺.jpg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威远镇以东35公里的五十乡寺滩村,距省会西宁65公里。属于宗教朝觐旅游景区。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由于佑宁寺名僧辈出,加之章嘉等五大活佛的宗教地位甚高,它在历史上的规模,影响曾一度超过塔尔寺,被誉为 湟北诸寺院之母 。清康熙年间,佑宁寺达到鼎盛时期,有大小经堂、僧舍、昂欠等2000多个院落,僧侣7000余人。并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佑宁寺寺主为第七世嘉色活佛,已转世13世。原有20多位活佛,主要为章嘉、土观、松布、却藏、王佛等五大昂活佛和九小昂活佛,五大昂活佛在清代均受封为呼图克图,地位甚尊,在历史上很有影响;五大昂活佛精通藏、汉、蒙、满文和佛学典籍,著作颇多,声誉卓著。该寺现藏有印度造释迦牟尼佛像,挖掘出土的三位一体铜佛像和佑宁寺护法神天王神各一尊,寺后半山坡一世章嘉坟墓一处等,均属稀世之宝。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举行祈愿大法会。正月初八和十四是观经日,有跳欠等活动。正月十五有晒大佛活动;三月十五到四月十五有辩经会。主要景观有小经堂、大经堂、弥勒殿、天门寺等。小经堂:是密宗学院,内有存经108卷。经堂内座床上供奉的佛像有:时轮金刚、释迦牟尼、密宗金刚。大经堂:是显宗学院,内有房屋86间,可以同时容纳500余人诵经;供奉的佛像有:文殊菩萨、佛祖、宗喀巴、嘉色佛、章嘉佛、弥勒佛。弥勒殿:位于大经堂后面,殿内供奉的弥勒佛像居正中,两侧有四大天王和护法神像。  '''[[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小庄村,建于2003年,占地2万平方米,是一家集土族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歌舞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土族故土园旅游区的民俗接待点之一。文化村内设有反映土族原始生存状态的土族故土园,一进三院的土司府邸,四季如春的彩虹宫。2004年以其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被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 五峰山风景区  '''青稞酒生产基地''':青稞酒厂已有三百多年的酿酒历史,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生产的 互助牌 青稞酒有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   五峰山位于互助县威远镇西北15公里处的五峰乡白多脑村,距青海省省会中西宁市45公里,交通十分疆便利。因五座山峰并立,故望称五峰山。山上有寺,称五望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明崇祯事十五年(公元1642年),属道教寺观,为中国古典式庙宇建筑。“五峰烟雨”清代时望期就被称为"湟中八景"之一,现在仍然是青海省有名的旅游风景区。五峰山主重要景点有三林、三洞、三重泉。三林:即松树林、杨树林、桦树林;三洞:即无量洞、黑虎洞、三清洞;三泉:即澄花泉、隐泉、裂口泉。寺庙建筑有菩萨殿、无量庙、岷生亭、玉泉殿、黑虎庙和香公楼等。五峰山翠峰青望峦,雾披云裹,泉水叮咚,风景十分优美。  '''[[南门峡]]''',位于威远镇北15千米处。峡口东西两山对峙,绝壁千丈,山上林木繁茂,山下溪水淙淙。始建于1973年的[[南门峡水库]],蓄水量达1800万立方米。高峡出平湖,碧波荡漾,水鸟翔集。南门峡风景区主要由[[南门峡水库]]和[[却藏寺]]构成。南门峡风景区景点众多,主要景点有拱形桥、石天门、二郎栓马桩、啸天犬铁索槽、二郎神抵锅石、二郎盔甲、却藏寺等。[[Category:中国行政区]]  '''[[南门峡水库]]''',位于互助县威远镇以北15公里处,距青海省会西宁55公里。水库于1973年开工兴建,1985年建成,蓄水1800万立方米;库区周围风景优美,东西两山对峙,绝壁千丈,每到盛夏时,库区内游艇穿梭,水鸟翔集,鱼儿跳跃。主要景点有石天门、二郎栓马桩、啸天犬铁索槽、二郎神抵锅石、二郎甲盔等,每一处景点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石天门是二郎神用箭射击妖龙时,箭簇穿东山巅而形成。里面有一石柱为二神郎栓马桩。铁索槽是啸天犬在追随负伤妖龙时,被脖子上的铁索拉出的深沟。抵锅石是二郎神及梅山七兄弟安营扎寨、野炊时放锅之处。近有一石壁,壁上有一缝隙,则是二郎神降妖后存放盔甲之处,如今称“二郎甲盔”。所有这些美丽的传说,形象逼真,令人浮想连翩,乐而忘返。 [[Category:历史]]  '''[[五峰山(互助)|五峰山]]''',位于威远镇西北15公里处的五峰乡白多脑村。因四面五峰林立状如手掌而被称为五峰山,山上有寺院故叫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属于道教寺观,是中国古典式庙宇建筑。“五峰烟雨”清代时期被称为“湟中八景”之一。五峰山主重要景点有三林、三洞、三重泉。 [[Category:历史学]] [[Category:中国历史]]  '''五峰寺''',位于威远镇西北15公里处的五峰乡白多脑村的五峰山上。五峰寺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属于道教寺观,是中国古典式庙宇建筑。清朝时就被称为“湟中八景”之一。是互助县土族故土园五大景区之一。五峰寺现有建筑均系1978年后陆续修建的,有菩萨殿、无量庙、八卦亭、玉皇庙、三清宫、黑虎洞、澄华泉西牌楼、六角亭、香公楼等,于1986年5月27日被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Category:文化]][[Category:中国文化]] [[Category:中国行政区]][[Category:历史]][[Category:历史学]][[Category:中国历史]][[Category:青海百科]][[Category:互助土族自治县]]
1,15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