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斗米道汉语拼音:Wudoumidao;英语:Taoism of Five Bushels of Rice),道教早期教派。东汉顺帝时(126~144),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自称太上老君降命授其为天师,造作道经《天官章本》、《正一经》等及符书二十四篇,以教百姓。入其道者出米五斗,故世称五斗米道,简称米道。又称天师道

  其道信奉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经;以诚信为善、奉道守戒、济世度人、长生成仙为宗旨;以符咒召神劾鬼、祈禳驱邪为主要道术;以设立二十八个教区(即二十八治),祭酒分领其治为组织系统;以阳平治都功印、三五斩邪雌雄剑为掌教信物和传承法器。陵死,其子张衡、孙张鲁相继嗣教而行其道。

  汉灵帝光和(178~183)时,巴郡巫人张修,在巴郡、汉中地区传播五斗米道,亦以符水为人治病,愈者以五斗米为酬,故号为五斗米师。其法基本承袭张陵之法,设立奸令、祭酒等神职官员负责教授《老子五千文》,令民诵习。教民诚信,不欺诈。增设靖室(或曰净室),信徒、病人处其中自首其过,自行忏悔。设鬼吏,专为病人请祷鬼神,祈祷禳灾,书写三官(天官、地官、水官)手书,解厄赦罪。

  献帝初平二年(191),益州牧刘焉派遣张鲁张修出兵攻据汉中。张鲁袭杀张修而夺其众,又出兵袭取巴郡,遂割据巴、汉。张鲁在辖区不置长吏,以道区祭酒为治。鲁自号师君,以“鬼道”教民。其初来学道者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者号曰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号为治头大祭酒。其教法承袭张修,又广置“义舍”于各祭酒统辖区,内置米肉供给行路者。犯法者先赦免三次,然后行刑。有小过者罚修路百步以抵其罪。张鲁在当地建立政教合一的统治政权达30年之久,据称当地各族民众“皆信向之”。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蜀,张鲁投降,被封阆中侯、镇南将军。大量道徒随之北迁至中原地区,五斗米道亦向北方传扩,随后更向东南传播。

  魏晋之时,五斗米道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入道者除下层民众外,亦有不少上层门阀士族,如大士族王羲之家族,即“世事张氏五斗米道”。至东晋,五斗米道首领孙恩卢循曾利用五斗米道组织发动起义,转战12年,有众数十万人。

  南北朝时道教发生了改革,在北方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之命,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创立“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的新天师道,此后五斗米道改称北天师道。在南方,庐山道士陆修静整理道经,编撰系统的教仪、教戒、科法,史称南天师道。唐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净明等诸道派逐渐融合,至宋,仅存其某些道法,已无天师道之称。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张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受封为“正一教主”,统领江南三山(茅山、皂山、龙虎山)符箓,是为江南各符箓道派之正宗。从此正一道上承五斗米道三张世系的符咒道法,成为官方承认的正统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