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井勿幕(1888~1918)原名泉,字文渊,后通用勿幕。陕西蒲城人。四岁丧父,由长他10岁的胞兄井岳秀抚养成人,供其读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家作为生计来源的“义源永”杂货店破产,井为摆脱债务跑到重庆,得父亲的朋友张铎帮助,入重庆正蒙公塾读书,结识了杨庶堪、朱之洪、熊克武等进步青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他不顾张铎反对,东渡日本,先后入东京大成中学及经纬学堂求学。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井即加入。同年冬,奉孙中山命回陕西建立同盟会组织。他奔走西安及渭北各县,数月之间,就发展会员30多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井在三原北极宫召开中国同盟会陕西会员全体会议,提出并讨论了联络会党、刀客等反清力量,迅速扩大组织等问题。因同盟会员多系读书人,对会党持有偏见,使他联络会党的意见未被采纳。会后,他带领同盟会骨干邹子良、王守身等赴宜君、中部(今黄陵)等地勘察地形,筹备建立根据地,并指示负责当地实际工作的同盟会员注意“与一般工农人联络”。同年夏二次赴日本,和赵世钰等人积极活动,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秋,陕西分会在东京成立,白毓庚、杨铭源为正副会长。年底前又经朝鲜回国,针对陕西同盟会多系文人、缺乏武装力量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孙中山、黄兴联络会党的经验,决心联合会党和刀客。他经同盟会员高又明介绍,结识了会党首领吴虚白;结合陕西实际,把会党的某些组织形式用于同盟会员中。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九(1908年10月3日;一说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九,即1907年10月15日)与吴虚白等20余人赴中部(今黄陵)祭祀轩辕黄帝。他们在祭文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的奋斗纲领。不久,井第三次赴日本。

  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两三年间,由于孙中山和黄兴不常在日本,中国同盟会总部一度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井和吴玉章等经常联系,不断集会,坚持工作。同时,井还学制炸药,为在国内进行武装斗争做准备。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陕西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井是主要负责人之一,曾以“侠魔”的笔名发表文章多篇,揭露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在《夏声》的第三号和第七号上,连续发表了他署名“侠魔”的长文《二十世纪之新思潮》。对犹如“冲滔天之大浪而来”的社会主义思潮作了热情的介绍。他认为“专制制度之思想,早已一落千丈”,法国工业革命后兴起的“自由制度亦成晚照斜阳”,“而黑云蔽空,冲滔天之大浪而来者,即此社会主义之新思潮也。”文章在逐一剖析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等众多社会主义流派的同时,介绍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说:“损富益贫,夺强济弱,取社会现存财富,均分之以享同等快乐,是谓共产主义。”这种主义的要旨,“在全废私有财产,为人民全体共有财产,协力一致,从事生业,天下一家,四海同胞,大义昭然,泯绝偏弊。”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也由于当时——公元1908年——人类还没有出现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的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如何在中国“全废私有”制,靠什么阶级、什么政党来领导“全废私有”制,用什么手段去“全废私有”制等这些重大问题还不可能有科学的阐释,但他寄希望于社会主义救中国的思想,则十分明晰:“今欲去弱肉强食之禽兽世界,而抵平和幸福之文明世界,非采社会主义,绝不能达此目的。”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介绍还处于零星、片断的阶段,井能有此见解,实属难能可贵。孙中山和黄兴对井十分器重,“呼为后起之英”,“招为指臂之助”,“蔚为西北革命之先觉”(焦子静等:《井先生纪念碑铭》)。

  光绪三十四年九月(1908年10月),井由日本回国,参加完黄陵祭祖活动后,立即投入并领导了因“蒲案”而引发的席卷全省的反清学生运动;还组织中国同盟会陕西会员多次集会,学习讨论同盟会的纲领,肃清康、梁君主立宪主张的影响,使会员的思想认识逐渐统一。冬,同盟会陕西会员在西安开元寺开会,正式成立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并通过了联合哥老会、刀客和新军中的进步力量,共同进行反清斗争的决议。因井奔走各地,行踪不定,故选李异材(仲特)为分会会长。

  清宣统二年(1910)春,井奉孙中山令从上海回陕,在泾阳柏氏花园召集同盟会领导人和哥老会、刀客代表会议,传达总部对陕西起义的指示,讨论在陕西起义的进行方法,历时20余天。会后,立即紧张行动,购置军火,制造炸弹,并扩大与哥老会、刀客的联络。六月初三(7月9日),井与钱鼎等同盟会领导人和哥老会首领张云山、万炳南等30余人,在西安大雁塔歃血结盟。从此,陕西同盟会员和哥老会的全面联合正式形成,使同盟会领导的反清斗争走上新的阶段。为了更好地联络哥老会,井加入了哥老会。同年秋,井和吴玉章、熊克武等人赴香港,与黄兴共同筹划广州起义。

  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次日失败,死难80余人。井在同盟会总部的会议上沉痛地说:“吾党精英,损失殆尽。若不迅图急进,将来更不易举。”(《陕西民国人物[1]》第5页)四月返回陕西,他就立即布置陕西同盟会员分头准备起义。他将家中珍藏的名人字画挑出两箱交给张奚若带到日本购买军火,并与杨叔吉等赴西安满城侦察敌情、地形。不久,得到同盟会总部关于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在全国各地同时起义的通知,遂决定由省城的同盟会员联合新军、哥老会在西安起义,渭北各县响应。因陕西军政当局得到武昌起义消息防范甚严,又改定由井勿幕、胡景翼率刀客在渭北发难,钱鼎等策动新军在西安响应。井遂赶赴渭北部署,并在黄龙山组训骑兵。八月底,钱鼎等获知陕西抚署和西安将军府下令将两队新军调往外县,同盟会员、哥老会与新军乃决定于九月初一(10月22日)提前起义。井在渭北得到消息,即赴三原召集武装十余营响应。西安光复后,他被任命为陕西北路宣慰安抚招讨使,负责渭北各县军务。12月,他奉陕西军政府命令率部赴山西增援,攻克安邑运城,解山西革命军之围。陕西西路告急,又率部回陕增援西路;并和宋向辰、王一山等组织炸弹队,在西路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民国建立后,井支持陕西都督张凤翙剪除哥老会的做法,曾于1912年2月致函黄兴和黎元洪,请求湖北派兵来陕驱除哥老会势力,因湖北无兵可派而未实现。袁世凯取得大总统职位后,张凤翙向北京政府妥协,打击革命派势力。1912年4月,井所部军队绝大部分被解散,其余改为水利军赴黄龙山屯垦。6月,同盟会陕西分会改为陕西支部,井被推举为支部长;同月,张凤翙、陈树藩等在西安成立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8月,中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联合组成中国国民党。同月,井在西安湖广会馆召开会议,决定同盟会陕西支部与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合并成立中国国民党秦支部,井被选为支部长。但因张凤翙阻挠,遂改张为支部长,井为副支部长。不久,陕西国民党内部分裂,井与曹印侯等被迫离开陕西,井赴上海随章太炎研习古文。“二次革命”爆发,井约刘允丞赴汉口和曹印侯共谋讨袁,因曹被捕入狱,计划未能实现。“二次革命”失败后,井避居日本。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井在上海和康宝忠、李根源、但懋辛等密谋反袁。11月,井和熊克武等人经越南到云南参加护国反袁斗争,先后任护国军第一梯团司令刘一峰部参谋和川、滇护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部参谋长,奔走于蔡锷和熊克武军之间。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再称大总统。井又联合民党进步人士,以19省公民名义发表宣言,反对袁世凯再称总统。

  袁世凯死后,陕西督军陈树藩竟称其为“不兆之祖,共戴之尊”,激起陕人公愤。井转赴北京,与革命党人促成李根源于1916年7月出任陕西省省长。李力请井协助,井遂于次年3月回陕就任关中道道尹。任职期间,以禁烟闻名于军民,对财政、教育各端屡有建议,但均因陈树藩阻挠而难以实施。5月,李根源被迫辞职,8月,井亦去职,被陈软禁于西安。

  1917年12月,郭坚、耿直等在周至成立陕西靖国军,通电全国,反段(祺瑞)倒陈(树藩)。1918年1月,张义安、董振五、邓宝珊等在三原起义讨陈,亦树靖国军旗帜。10月,叶荃率云南靖国第八军援陕进抵凤翔、陇县。陈树藩大为惊慌,一面向北京政府请援,一面于11月派井去三原,欲借井的威望统驭陕西靖国军,以孤立、抵御云南靖国军。因井在陕西民党中素孚众望,他一到三原,即被推举为陕西靖国军总指挥,陈树藩的阴谋破产。井就职后,即着手整饬部队。12月中旬,率岳维峻、董振五部西行,慰劳云南靖国军援陕部队和陕西靖国军第一路部队。在第一路司令郭坚举行的宴会上,井批评郭部纪律松弛,劝郭加紧整顿。事毕返回三原,途中部署随行部队进攻占据兴平县城的叛军贾福堂部,战数日不得克。此时,接郭坚公函,约他十一月二十一日(12月23日)到县城西南15里的南仁堡李栋材营防地,商讨攻打兴平和进攻西安事宜。随行的岳维峻、董振五等都认为不必前往,井开始也同意不去。但他为人一贯坦荡无私,以为自己是众将领推举的总指挥,又与郭坚、李栋材是蒲城乡党,不会发生危险,而且正好借此机会说服他们把部队整顿好,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去。行前,他给好友熊克武写信,吐露了心曲:“很多人都反对我前往,以为有危险。其实,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的。”23日那天,他只带四名护兵,到南仁堡后,被李栋材的部下从背后连开两枪,当即牺牲。“李栋材者,陈之部下,叶军至陇州,李以力不敌诈降,而潜以密章上陈氏,必欲以民党要人之首,表明其心。”(《陕西靖国军》第339页)李见井中弹倒地,立即割下井的首级,带到西安向陈树藩表忠心;井的尸身,由随行护兵背回泾阳。泾阳驻军团长田玉洁几次赴省与陈交涉,才索回井的头颅,与其尸身一起草葬蒲城。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含泪握笔,将井“奔走南北者十余年,经营蜀秦者百余战”的事迹,呈文上报广州革命政府,广州革命政府决定由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为井立传,1943年8月14日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追赠陆军上将。陕西军民为怀念井的不朽功勋,曾将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即今小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