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Ren),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给仁下的定义是仁者“爱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孝、弟等诸多内容,其核心是爱人、利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把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提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是孔子对人类文明和情操的一大贡献。他还提出“为仁由己”的思想,认为每个人只要主观努力,都可以达到仁的道德境界。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汉代董仲舒进一步推衍孔孟的思想,提出“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明确把仁和义分别为对己和对人两个方面;他还把仁与智结合在一起,对仁作了新的诠释。宋代的程颢把仁同天地万物混为一体,近代谭嗣同的《仁学》把仁视为天地万物的本原。这些论述已离开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本意。

(忎 忈) 【异体 古文】

拼音:rén  部首:  总笔画:4  部外笔画:2  结构:左右  五笔:WFG  倉頡:OMM  常用字 

基本释义:

  • rén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 姓。

便捷查询:

”字书法
作者:颜真卿
”字书法
作者:王羲之
”字书法
作者:孙过庭

仁 rén

  1. <本义> 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仁义丨仁爱丨仁义礼智。
  3. 旧指有仁德的人:仁者(有德行的人)丨仁士丨仁人。
  4. 敬辞。旧时常用于书信中:仁台丨仁兄。
  5.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果仁丨桃仁丨杏仁丨核桃仁。
  6. 类似果仁的东西:瓜子仁。
  7. 姓。

《康熙字典》释义

  【子集中】【人字部】

  〔古文〕忎??【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書】手足痿??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 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说文解字》释义

  【卷八】【人部】 编号:4927   仁,[如鄰切 ],親也。从人从二。臣鉉等曰:仁者兼愛,故从二。   古文仁从千、心。   古文仁或从尸。

首字为“仁”的词语


首字为“仁”的成语


  仁人君子  仁人志士  仁义道德  仁义之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至义尽  仁民爱物  仁人义士

  仁柔寡断  仁同一视  仁言利博  仁言利溥  仁者能仁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