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伊宁市
伊犁河旅游风景区(俯瞰)
伊宁市巴彦岱镇阿勒玛滑雪场
拜都拉清真寺(也称麦的里斯),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
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

  伊宁市汉语拼音:Yīníng Shì;维吾尔语:غۇلجا, 拉丁维文:Ghulja;英语:Gulja City),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县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古称宁远,始建于1762年,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曾为伊犁将军驻地。195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四师的师部所在地。位于新疆西北部,是伊犁河谷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工业中心。

  汉代时,这里位于北丝绸之路上,为乌孙国领土,归西域都护府指挥。后属西突厥,并臣从于唐北庭都护府。南宋时属西辽元代察合台汗国,清初属准噶尔汗国乾隆年间清军征服准噶尔,在此设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1871年,当阿古柏喀什宣布独立时,俄国占领了固勒扎(Ghulja,宁远城)和整个伊犁河谷。1881年,清朝通过谈判收回伊犁。光绪年间新疆设省,在此设宁远县,1913年更名为伊宁县。1944年爆发“三区革命”时,伊宁成为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首都,但经过谈判和调停后,最终复归中国。1952年由伊宁县析置伊宁市。1954年成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东连伊宁县,西接霍城县,南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隔河相望,北靠天山支脉科古尔琴山,是新亚欧大陆桥中西部的主要窗口。伊宁市现辖8个街道办事、8乡、1镇、2场,总面积729.89平方千米,总人口52万人(2012年)。

  伊宁目前所属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了新疆西北部的伊犁、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三地区,是中国唯一的副省级自治州。伊宁是其直属的县市之一,并为首府所在地。全市人口中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较多,另有锡伯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风情浓郁,其中维吾尔、回、哈萨克等民族的人口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而生活在伊利的锡伯族,系清乾隆年间从中国东北西迁而来。

  伊宁地处伊犁河谷中部的绿洲内,地处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理坐标为北纬43°50′~44°09′、东经80°04′~81°29′之间。全境地势平缓,年平均气温8.4℃,降水量262毫米。城区内绿树成荫,绿化率达40%以上,有“塞外江南”之称。主要种植小麦、亚麻、甜菜、烟草等作物,以及苹果、西瓜、甜瓜等各类瓜果。境内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工业有采矿、纺织、食品、皮革、建材等。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通过临近的霍尔果斯口岸,伊宁与哈萨克斯坦中亚各国的贸易增长较快。218国道横穿市境,东与217国道相交,西与312国道相连,有机场定期通乌鲁木齐。名胜古迹有金顶寺(固尔扎庙)遗址、惠宁城遗址、陕西大寺、拜图拉大寺、林则徐纪念馆、汉家公主纪念馆、火龙洞等。

  • 邮编:835000 代码:654002 区号:0999

行政区划

  全市共辖:8个街道办事、8乡、1镇、2场,下辖54个行政村,98个社区居委会。

  • 街道:萨依布依街道、墩买里街道、伊犁河路街道、喀赞其街道、都来提巴格街道、琼科瑞克街道、艾兰木巴格街道、解放路街道
  • :巴彦岱镇
  • :英也尔乡、汉宾乡、塔什科瑞克乡、喀尔墩乡、托格拉克乡、克伯克于孜乡、潘津乡、达达木图乡

  设有: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

历史

  伊宁旧名固尔扎,系蒙古语“大头羊”之意。

  两汉时为乌孙、匈奴地。隋唐为西突厥及回鹘地,隶属北庭大都护府。元为蒙古诸王封地,明代为东察合台汗国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伊犁将军,筑宁远城。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宁远县,隶属伊犁府。民国3年(1914年),因与湖南省宁远县重名,取伊犁与宁远两地名的首字,改称伊宁县。

  伊宁,清代称固勒扎。战国至秦、汉初年,曾为塞人居地。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汉朝中央政府设西域都护府,西域归属中国版图。嗣后至唐朝初年平定东、西突厥后,曾先后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北宋年间,属喀喇汗王朝;南宋时,属西辽王朝。成吉思汗西征后分封诸子,属察合台汗国。明末清初,蒙古准噶尔部称雄漠西,将其政治中心转移到伊犁河谷,伊宁成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4部会宗之地。

  18世纪初,伊犁成为天山南北政治、经济中心,“西陲一大都会”。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策妄阿拉布坦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纲(金顶寺),故伊宁又称“固勒扎”。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在惠远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1762~1780年在固勒扎先后修筑宁远城、惠宁城和熙春城。清同治十年(1871),宁远被沙俄侵占,于光绪七年(1881)回归祖国。光绪十四年(1888),设宁远县,光绪二十二年(1896),为伊塔道台驻地。1913年置伊宁县,取伊犁、宁远首字得名。1917年为伊犁道台驻地,1934年为伊犁屯垦使公署驻地,1944年11月,为伊犁三区革命临时政府驻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为中共伊犁地委和伊犁专员公署驻地,1952年5月23日,从伊宁县析置伊宁市,伊宁市为中共伊犁区党委、伊犁地委和伊犁专员公署驻地,1953年7月31日,伊宁市为新疆省直辖市,1955年7月,改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

  1975年,州、地分设,伊犁州党政机关迁往奎屯市,伊宁市隶属伊犁地区管辖,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伊犁州党、政机关迁回伊宁市,伊犁地区建制撤销,伊宁市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1985年1月,恢复伊犁地区建制,伊宁市又归属伊犁地区管辖,2001年3月,伊犁地区建制再次撤销,伊宁市再次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伊宁市为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州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伊犁军分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司令部等中央及自治区单位驻地。

  2003年,伊宁市总面积629.44平方千米,总人口373097人,辖1镇8乡:巴彦岱镇、英也尔乡、克伯克于孜乡、汉宾乡、塔什库勒克乡、托格拉克乡、喀尔墩乡、达达木图乡、潘津乡。市政府驻市区解放路。

  2004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伊宁县达达木图乡和潘津乡划归伊宁市管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伊宁市常住总人口515082人,其中:萨依布依街道57706人,墩买里街道29089人,伊犁河路街道21692人,喀赞其街道28178人,都来提巴格街道21343人,琼科瑞克街道43572人,艾兰木巴格街道66128人,解放路街道42141人,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38140人,巴彦岱镇33131人,英也尔乡16038人,汉宾乡10407人,塔什科瑞克乡17015人,喀尔墩乡10232人,托格拉克乡8086人,克伯克圩孜乡6972人,达达木图乡36572人,潘津乡25307人,伊犁州农业良种2011人,伊宁市园艺场1322人。

  2011年6月伊犁州奶牛场行政区域整体建制交由伊宁市管理。截至年底,全市共有萨依布依街道、墩买里街道、伊犁河路街道、喀赞其街道、都来提巴格街道、琼科瑞克街道、艾兰木巴格街道、解放路街道等8个街道办事处和巴彦岱镇、英也尔乡、汉宾乡、塔什科瑞克乡、喀尔墩乡、托格拉克乡、克伯克于孜乡、潘津乡、达达木图乡、园艺场等8乡1镇2场,下辖54个行政村,98个社区居委会。

地理

  伊宁市位于祖国新疆西北边陲,地处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理坐标为北纬43°50′~44°09′、东经80°04′~81°29′之间。东连伊宁县,西邻霍城县,南濒伊犁河与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隔河相望,北依天山支脉科古尔琴山。距乌鲁木齐市航空里程509千米,铁路里程614千米,公路里程702千米。东北至塔城市公路里程830千米,至阿勒泰市公路里程989千米。市中心海拔639米。全市总面积761.34平方千米,南北长52.08千米,东西宽35.5千米。

河流

  地表水径流主要有伊犁河、人民渠、北支干渠、团结渠、吉尔格朗沟、皮里其沟、铁厂沟、诺改土沟及泉水等。伊犁河从本市南由东向西蜿蜒流过,在本市流程35.3千米,集水面积5.8万多平方千米。

气候

  伊宁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气温9.2℃,1月最冷年均-12℃,7月最热年均22.8℃,年均降水量235毫米,无霜期178天,年均日照3 014小时,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冬季市区一般年份最低温度≤-30℃。海拔850~1 500米的地带属内暖带(逆温层),其中以海拔900~1 200米的浅山地带最明显,1月平均温度较平原地区高4℃以上,一般在11月初形成,次年3月上旬结束。春季气温上升快,但不稳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频繁,易使上升的温度又急剧下降,倒春寒每两年1次。夏季炎热,最高温度36.2℃,但有稳定的炎热期,最热7月,平均温度在22℃~23℃。秋季温度下降快,由于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于9月上旬出现寒潮和霜冻,农作物易受害。

地缘

  伊宁市早在汉代,就已形成了一条古丝绸通道,沟通中亚各地和西亚,许多支线联接南亚和欧洲各地,历史上伊宁是中国西部的繁华商埠。1989年1月,伊宁市被国务院定为开放城市,1992年6月被确定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在市区设立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伊宁市是伊犁河谷的物资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连接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3个口岸的中心城市。

资源物产

土地资源

  伊宁市的土壤主要类型是潮土、灌耕土,其他还有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土壤类型。其中潮土及灌耕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绝大部分。伊宁市土壤类型众多,不同的土壤与土地利用是不尽相同的,因而为伊宁市农牧业生产提供多宜性,为土地合理利用和改良措施提供多样性。灰钙土分布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较长,宜于种植多种作物,宜于冬麦区复播早熟作物;黑钙土肥力高,属温凉地带,宜于发展油料生产;栗钙土处于两个土壤类型之间。半荒漠、草原灰钙土构成伊宁市春秋草场,亚高山草甸土构成了夏草地,是牲畜度夏长膘的夏草场。伊宁市草原植被主要有温带半荒漠草原植被、亚高山草甸植被和隐域植被。土地热量和水资源条件较为优越,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玉米、油菜、蔬菜、瓜果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水利资源

  伊宁市的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地表水可分为人民渠水系、北山沟泉水水系两大水系。北支干渠和人民渠为伊宁市主要的两条灌渠。人民渠引喀什河水,在市区北部5千米处,由东向西流过,在伊宁市境内流程24.8千米,进入市区流量14~15立方米/秒,出境流量9~10立方米/秒,改建后进入市区流量25~30立方米/秒,流出流量20~25立方米/秒。人民渠及北支干渠灌溉面积9 333.33公顷,占全市灌溉面积的70%,其余30%的耕地由团结渠水和泉水灌溉。市内泉水较为丰富,从东至西有泉水10多处,这些泉水流向南北,水量大小不等,平均流量6.85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16亿立方米,4~9月径流量1.2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0.9亿立方米。北山沟的地表水年径流量3.55亿立方米,渗漏的年径流量1.88亿立方米,补给地下水;人民渠、北支干渠等灌溉渠道渗漏的年径流量0.7亿立方米,补给地下水;以泉水形成的溢出带地表水年径流量2.16亿立方米,其余0.4亿立方米渗入伊犁河排走。泉水利用率20%。

矿产资源

  伊宁市境内主要有煤、石油、金、银、铜、铁、镍、铅、锰、铀、云母、水晶、石棉、石膏等。

农业资源

  伊宁市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伊宁市全年日照时数4 443小时。生产季节4~9月,白昼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 509小时,对长日照作物非常有利,特别是6~8月,各月日照时数300小时,为喜温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太阳辐射全年总量为134.5千卡/平方厘米,80%生产季节热量均在127.5千卡/平方厘米,温度≥O℃期间为112.44千卡/平方厘米,≥5℃期间为103.2千卡/平方厘米,≥10℃期间为9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总辐射量以生长季节最丰富。全年生理辐射量为64.6千卡/平方厘米。伊宁市是伊犁河谷热量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巴彦岱至界梁子牧场一带最丰富,全年农区平均温度7.7℃~8.7℃,气温年变化十分明显,以1月最冷,7月最热,冬季最长,春长于秋,夏季最短。

草场资源

  2013年,伊宁市草场总面积8.53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8.13万公顷。其中夏草场2.65万公顷,产草量12.75万吨,冬草场1.64万公顷,产草量1.72万吨,春秋草场4.23万公顷,产草量5.7万吨。市境内春秋草场分布在海拔700~3 500米之间,春秋场载畜量9.9万只标准畜,其中夏草场12.24万标准畜,冬草场3.9万只标准畜,利用率88%。草场类型主要有半荒漠草原草地、草原草甸草地。

动物资源

  牲畜种类有马、驴、牛、绵羊、山羊、猪等,家禽有鸡、鸭、鹅等,经济动物有天山马鹿、水貂、大白兔、麝鼠、旱獭等。

林业资源

  伊宁市森林资源由平原人工林和伊犁河谷次生林构成。2013年,伊宁市平原林地总面积4 387.9公顷,其中人工林3 438.23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78%,国家公益林959.67公顷,占22%。人工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以灌溉为主的人工绿洲区,河谷次生林主要分布在伊犁河两岸滩涂地。林种类型有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一般用材林、果树林、其他经济林等 种类型。经济林均为平原人工林。果树林优势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桃、红枣、杏、李子、葡萄、酸酶,其他经济林有桑树。主要木材种类有杨树、榆树、柳树、果木等。林产品加工业主要有果制品(果脯、果酱、罐头、果汁、饮料等),木材加工主要有板材、胶合板、刨花扳、木制家具等,苗圃地有 公顷,培育苗木种类有杨树、柳树、苹果树、杏树、桃树、槐树、杉树、松树、柏树等,观赏树种主要有榆叶梅、贴根海棠、丁香、枫树等,苗木种源有乡土树种、内地及南方高档观赏树种,常规造林苗林自给自足。

经济

伊宁市经济合作区

  2013年,伊宁市实现生产总值1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同比下降1.1%,第二产业增加值44.8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110.9亿元,增长1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43.2%、57.1%,拉动GDP总量分别增长0个百分点、6.9个百分点、9.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4.6::26.6:68.8” 变为2013年的“4.3:27.6:68.2”。其中: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型发展态势。按全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1554元(折合5175美元),比上年增长13%。伊宁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3.5 ,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市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2,下降1.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3.5,与上年持平。

农业

  2013年,伊宁市实现地方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3亿元,下降0.92%。实现农业增加值6.83亿元,下降1.1%。全市以城郊型农业为着力点,发展设施农业,扩大特色作物种植规模。种植业产值70 255万元,比上年下降5.5%,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1.54万吨,油料0.15万吨,甜菜1.15万吨,瓜果类2.05万吨,蔬菜21.49万吨。全市拥有大棚面积1 335.4公顷。全市林业完成植树造林面积772公顷,增长35.7%。其中经济林72公顷,下降51.7%;防护林700公顷,增长35.7%。全市牲畜年末存栏总头数23.71万头,增长2.6%,牲畜繁殖成活率98.7 %,牲畜出栏率104.8%,提高5个百分点。全市畜牧业产值4.7亿元,增长5.8 %。水产养殖有所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 300吨,增长13.8%。渔业产值2 079万元,增长13.8%。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17万千瓦,增长7.1%。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 199台,增长5.5%,小型拖拉机1 206台, 增长 0.3%。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11 369元,增加1 212元。其中一产、二产和三产的收入分别为4 269元、1 442元和5 658元,分别较上年增加312元、90元和810元。农村劳动力输出总人数6.16万人次,实现转移收入4.41亿元。

工业

  2013年,伊宁市实现地方工业总产值68.68亿元,增长24.1%。其中乡级以上工业总产值60.3亿元,增长25.9%,轻工业产值20.52亿元,下降2.7%,重工业产值39.77亿元,增长34.7%;合作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1.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6.4%,较去年提高7.8个百分点。全年发电量379 430.36万千瓦时,供热773.22万百万千焦;小麦粉11.46万吨、食用植物油1.93万吨、配混合饲料3.21万吨;自来水3 917.55万立方米、饮料酒38 492.82千升。全市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9.5 %,比上年增长22.7﹪。总资产贡献率11.9%,比上年增长1.5%;资本保值增值率130.5%,资产负债率65.8%,增长5.7%;成本费用利润率7.8 %,增长1.1%;工业产销率98.7%。从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产值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6.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增长12.7%,酒、饮料和精致茶制造业下降19.2%;食品制造业下降21%;纺织业下降21.1%;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9%;医药制造业下降1.6%。全市地方实现工业增加值21.26亿元,增长24.1%。合作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32.3%。

商业贸易

  2013年,伊宁市全年辖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1.6亿元,增长14.7%。其中地方消费品零售额58.7亿元,增长14.6%。在地方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零售额57.5亿元,增长14.8%,农村零售额 1.3亿元,增长9.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49.1亿元,增长15.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6亿元,增长11.3%。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25亿元,增长6%,其中批发额88.9亿元,占71.1%。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4 200万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32 111万美元,增长4.4%,进口680万美元,增长1.3%。全市签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8亿元,增长21.4%,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95.3亿元,增长73.6%。全市个体工商户21 001户,增长8.8%,从业人员37 864人,增长6.1%,注册资金1 079 547万元,增长 64.1%;私营企业3 495户,增长17.7%,从业人员17 741人,增长64.1%,注册资金64 028万元,增长7.9%。

交通

  • 伊犁河大桥 位于伊宁市城南伊犁河上,连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975年10月建成通车,是伊犁河上最早建成的大型桥梁。承载面空腹式钢筋混凝双曲拱桥,混凝土实体桥墩。全长316米,面宽9.4米,9孔,跨径90米。按百年一遇洪水频率设计,两侧为人行道和图案式水泥护栏。通行载重量20吨。2007年6月维修,2008年9月通车。
  • 苏拉宫大桥 位于伊宁市潘津乡机关驻地西南2.5千米处,南距市区11千米,因横跨皮里其河连接苏拉宫村而得名,建成于1979年,是伊宁市北郊重要的桥梁,桥长38米,宽6米,高20米,3孔,卵石桥墩,混凝土拱板桥结构,通行载重量15吨。
伊犁河二桥
  • 伊犁河大桥(二桥) 位于伊宁市区南伊犁河大桥下游3.5千米处,2006年10月建成。全长1 820.5米,宽27米,包括66米的过渡段2处。主跨5个,每跨120米,引桥部分27跨,每跨40米,双向四车道。钢筋混凝土结构,横跨伊犁河,是新疆最大最长一级公路桥和伊犁河上新辟的快速、安全、经济、美观的运输大通道。通行载重量60吨。
  • 伊宁立交桥 位于国道218线进入伊宁市解放西路与北环路交叉处,2005年9月建成通车。双车道,一级路面,全长312.12米,桥面宽10米,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桥墩,通行载重量100吨,是进入伊宁市的第一座互通式立交桥。
  • 伊宁火车站 位于伊宁市西北,是集伊犁地方特色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于一身的标志性建筑,距市中心6千米。占地面积280公顷,其中站房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站前广场2万平方米。由货场、站房、综合维修中心、机务段、客车技术整备所、站修所等部分组成;预留集装箱货场、站场,设8条股道,4条货场装车线。旅客吞吐量1 500人/天,属中型铁路旅客车站。
  • 伊宁机场 位于伊宁市北郊3.5千米处,有花园机场美誉。始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4 354公顷,其中候机楼面积5 470平方米,是可供B737、B757等中型飞机全天起降的3C级民用机场。拥有DME瞬时测距系统、仪表着陆通信导航系统、气象卫星云图和自动观测系统、自动离港系统、自动监控和助航灯光系统等一系列设备,每天有7个航班穿梭于伊宁至乌鲁木齐,为国内外乘客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
  • 伊犁州客运中心 位于伊宁市区主干道解放西路伊犁师范学院西侧,2004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8公顷,旅客服务设施建筑面积2 355平方米,停车场可容纳120辆大型客车,是伊犁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多、服务设施最全的客运中心。下设3个分站,共有区间线路86条,跨区线路24条。日发客车760班次,输送旅客1~3万人次。按照交通部对客运站的建设标准,实行微机售票和航空港式管理,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是伊犁州对外开放,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先后获自治区精神文明示范窗口和国家工商局质量管理信誉双优示范单位称号。

文化

伊宁市:六星街全貌

历史文化街区:六星街

  六星街(今黎光街)位于伊宁市解放路以南,北经原农机厂到环城公路,穿过工人街,呈南北走向,长达1000米,宽7米,大小巷11条。

  六星街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1934~1936年),由德国工程师瓦斯里规划设计。其理念见端于当时新疆省政府推行的“反帝、亲苏、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当时这一街区60%以上的居民是俄罗斯人,而今已成为多民族的聚居区。除此外,街区内带有田园风格的伊斯兰、维吾尔族和俄罗斯等各式庭院民居随处可见,东正教堂以及他们的仙逝坟地无不透着历史的痕迹,不同的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息繁衍,演绎着古老和现代文明不同的风情 。

  伊宁市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六星街则见证了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结合的奇特的文化共生现象。这个由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把街区分成六个扇形地区的设计思路采用西方传统的放射性路网格局,不仅在新疆,而且在全国也属罕见。

  2009年,伊宁市委、市人民政府在保护六星街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投资4440万元进行更新改造,在第六轮城市总规修编中对此街区特色资源加以保护,并将着力通过旅游观光经济,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以旅游观光为主的第三产业,把六星街打造成包括特色街巷观光、文化展示、庭院旅游、特色餐饮娱乐、工艺品加工与零售等在内为一体的环境优美、安定和谐、充满活力的大型人文旅游景区。2010年2月1日,六星街已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准命名为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麻扎

  麻扎是阿拉伯文的Mazar的音,意为“圣地”、“圣徒墓”。

  巴彦岱麻扎 巴彦岱镇巴彦岱村南约2千米,伊犁河北岸的河谷平原上,形成于清代1774年左右,到1814年形成“拱北”(麻扎)。据传墓主是从阿拉伯来的传教士加拉依丁•巴格达提。爱国将领、原伊宁陕西大寺的亚古尔阿訇也埋在其中。麻扎呈方形,砖混结构,座西向东,面积约20平方米。巴彦岱麻扎是目前伊宁市境内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处麻扎,它对弘扬爱国主义,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研究伊斯兰教在伊犁的传播及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保存较好,门口立有伊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并设有有专人看管。1994年2月24日公布为伊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8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实地调查并建档。

  铁热克麻扎 明~清。艾拉依丁•巴格达提传教士约公元1360年左右从巴格达来伊犁传播伊斯兰教,死后葬于此地。“铁热克”意为树林,麻扎尔意为“墓地”,维吾尔语。1800年,夏迪•艾吾力亚(职位较高的宗教人士,人们称之为圣人)来到伊犁亲自考察了铁热克麻扎后,确认墓中死者为著名传教士艾拉依丁•巴格达提,并就此公布于世。1823-1840年,此墓地朝拜趋胜,著名工匠都来提任“谢依合长老”(清真寺的司政管理)时,修建了约70平方米的圆塔形凉亭,在其后修建了一座清真寺和圆顶型大门,沿街修建了栏杆式围墙,寺院广场,使整个墓地及环境大为改观。现存建筑加院落长10米,宽3米,麻扎房高约3.2米。保存较好,现存建筑修缮一新,围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麻扎边的墙上立有汉文、英文和维文关于铁热克麻扎的介绍。1994年2月20日公布为伊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津麻扎 潘津麻扎建于1464年,于2004年进行大维修,此处现在为现代公墓。哈西噶尔统治被推翻后,阿那也提都拉、长白都拉、衣带都拉等兄弟逃生到潘津布拉克居住,后来在与蒙古人争夺土地中有五人死亡,这五人葬于潘津麻扎哈里卡,当时公墓的面积是50亩。麻扎较完好,直径约8米,高0.8米, 此麻扎周围由于现在己成为潘津乡人的墓地,所以保存比较完好,四周的围墙因为年久失修,有些破损。1989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调查并建档。2004年,对麻扎进行了维修。2008年12月10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实地调查并建档。

  墩买里麻扎 墩买里麻扎位于伊宁市新华西路,建于清代。麻扎,阿拉伯语,意为陵墓。墩买里麻扎,是一处典型中原风格的亭阁式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一、二层为方形,三层是六角形,建筑面积38平方米。麻扎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细致精巧。麻扎陵主为宗教名人努尔斯依提,努尔斯依提宗教知识渊博,曾在拜吐拉清真寺进行讲经传教活动,深受当地各族宗教人士的尊敬,威望很高。他死后,当地政府出资为他修建了麻扎。墩买里麻扎是研究清代伊犁乃至新疆的宗教活动和当时实行民族宗教政策的实物见证。主体结构保持原貌,木结构保存较好,屋面瓦件破碎,油漆彩绘脱落严重。2008年12月13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实地调查并建档。

  苏拉宫麻扎 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后,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筑惠宁城,为伊犁九城之一,俗称老满营。目前残存有五段夯土城墙。残留城墙总长约有2000余米,最长的北城墙约有1500米,西城墙800余米,南城墙断断续续约有130米,东城墙大部分遭到破坏;城墙最高处有5米,最低处1.5米,顶部最宽处达4米,最窄处有2.5米;城墙为黄土夯筑,夯层厚约10厘米,土质纯净。目前仅残存5处城墙,且大都残破不堪,有的地方已看不出完整的城墙形态,整个城址内外均被开垦为耕地或果园,城址附近还建有养牛场,挖有水渠,并修建有公路。2008年12月12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实地调查并建档。

旧居

  吐达洪巴依旧居 建造者吐达洪巴依据传因沙俄统治被推翻,于20世纪20年代从俄国来到伊宁市,约在1931年左右建造了该民居。吐达洪巴依曾是伊犁地区专员,后来为盛世才迫害致死。民居是庭院式建筑,目前仅存平房3座:正屋和雇工住房基本是一字型座北朝南排列,布置在庭院北侧沿街的一面,另一座房屋座东向西,位于庭院的东侧。三座房屋排列成L形,均是土木结构。正屋长34.5米,宽11.5米,高约6米多,屋顶为梯形,带通风口;屋内有俄罗斯风格的壁炉,有11间房,西侧5间房相通;雇工住房为平顶,分东西两部分,总长45米,宽9.5米,高约4.6米;另一座房屋为人字屋顶,屋内也带有壁炉。房屋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维吾尔建筑、俄罗斯建筑风格,独具特色。门、窗均是两层,内扇为玻璃,外扇是木制护板。整体房屋建筑线条整齐,轮廓简洁,繁简有致,墙面基本平直无装饰,但在门眉、护门板、窗眉、护窗板、檐口线、廊柱的柱根及托梁等地方雕凿有特色的装饰花纹,带有一定伊斯兰风格。不合理的利用,加上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有的已成危房。庭院南墙已不存,院内被人为分隔,横布后来修建的残墙和房屋。正屋临街北墙西头房檐处的装饰花纹已经脱落;雇工住屋已经废弃空置,屋内房梁已有塌陷。2008年2月伊宁市文物局实地调查。2008年4月6日公布为伊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13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实地调查并建档。

  亚库甫江旧居 亚库甫江旧居据说为商人亚库甫江于1860年前后建造。该房屋坐西向东,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南北23.4,东西5.2,高6.35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一层原是回廊,在中间和北边分别有两处楼梯。二层布局对称,南北两头有两间房屋,中部为长6.5、宽5米的平台,共有7根民族特色的廊柱,廊柱托梁处有木质拱形装饰。二层走廊外有围栏,高约0.9米。门为单层,窗有单、双层两种,双层窗内扇为玻璃,外扇为木制护板。房屋线条整齐,轮廓简洁。墙面基本平直无装饰,门眉、窗眉、护窗板、檐口线、楼梯扶手、廊柱的柱根等处均雕刻有特色的装饰花纹,保持了维吾尔族建筑的传统风貌。因为兄弟分家,将原来的大院子分隔,又根据各自需要加盖了土墙房屋,破坏了原建筑风貌。加之年久失修,原房屋损坏严重,有些围栏处的木头已经缺失。2008年2月,伊宁市文管所实地调查。2008年4月,公布为伊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14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调查并建档。

  塔西买买提巴依旧居 位于伊宁市胜利路三巷8号,民居由塔西买买提巴依于1932年修建。塔西买买提巴依(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开明人土,曾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是一个牧场主,1944年为盛世才所害。民居为庭院式建筑,现在庭院大门保持原风格,正门门眉上刻有建设年代。房屋为组团式建筑,土木结构平房,北墙临街,南北长约19.8米,高约5.6米。屋宇高大,外观豪华气派,东面有走廊。有东南西北四个门,均带有门廊,东门为正门,正门门廊柱柱头的装饰独具特色,明显带有欧洲某些古老建筑的柱头做法。木地板,门、窗均是两层,内扇为玻璃,外扇是木制护板。房屋线条整齐,轮廓简洁,繁简有致,墙面基本平直无装饰,但在门眉、护门板、窗眉、护窗板、檐口线、门廊柱、廊柱的柱根及托梁等地方雕凿有特色的装饰花纹。该住宅还采用了在同一建筑上两种檐头处理的做法,因为西、北两面原来都是沿街的,主人特地改变手法,把檐头做得比其他两面更加复杂。这座民居保存一般。民居院落空间狭窄,房屋走廊间堆满杂物,主体建筑房屋内部也被人为改造严重。原本相通的房间已被人为的隔离,房间内的很多房门被堵封堵,内部空间已被改变。外观上,各个廊柱、门柱上也有多处裂缝。但北面临街的房墙粉刷为艳丽的蓝色。2008年2月,伊宁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实地调查。2008年4月,公布为伊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13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实地调查并建档。

  卡森木阿吉旧居 卡森木阿吉旧居位于伊宁市前进街七巷6号,建于1918年。建造者卡森阿吉以前是商人,牧业大户。民居为庭院式建筑,大门朝北开,院内有葡萄架及花园。房屋呈曲尺形,座北向南布置于院落的北面(临街)和东面。墙体为艳丽的蓝色,屋高5米。带走廊,走廊宽2.56米,走廊东头被玻璃隔断隔出一间小厨房。室内为木地板,门、窗均是两层,内扇为玻璃,外扇是木制护板。房屋线条整齐,轮廓简洁,繁简有致,墙面基本平直无装饰,为蓝色,但在门眉、护门板、窗眉、护窗板、檐口线、廊柱的托梁等地方雕凿有特色的装饰花纹。房屋整体建筑保存较好,走廊一头被玻璃隔断隔出一间小屋作为厨房,院落整洁。2008年4月6日,公布为伊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14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实地调查并建档。

  苏力堂阿洪旧居 位于前进街七巷10号,建于1920年前后,苏力堂阿洪旧居,建造者苏力堂阿洪,以前是县长,后来被盛世才关押并遭迫害。民居为庭院式建筑,房屋呈曲尺形排列在院子北面和东面。主体房屋座北向南,北墙临街。房屋为土木结构,东西长15.1米,南北最宽处为12.58米,高4.8米。北墙中部有一带门廊的门,宽2米。北墙每个窗户下都有一个通风口。室内为木地板,门、窗均是两层,内扇为玻璃,外扇是木制护板。房屋线条整齐,轮廓简洁,繁简有致,墙面基本平直无装饰,为艳丽的蓝色,但在门眉、护门板、窗眉、护窗板、檐口线、廊柱的柱根及托梁等地方雕凿有特色的装饰花纹。2008年4月6日,公布为伊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15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实地调查并建档。

  三区革命政府旧址 解放路北侧伊犁军分区院内,三区革命政府旧址始建于清代末年,1937年伊犁屯垦使公署从惠远城迁至伊宁县城内,这里便成为盛世才岳父邱宗溶屯垦使的司令部驻地。1944-1949年为三区革命政府办公地点。旧址建筑现存四座,座北向南,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偏东的一座为三区革命政府主席办公用房;第二座为司令部;第三座是监察院;最西的一座为法院。目前该旧址属军分区管辖,年久失修和其他人为因素。房顶破损严重,己成危房,目前无人使用。1989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调查并建档。1990年12月9日公布为自治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17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实地调查并建档。

  塔塔尔学校旧址 塔塔尔学校旧址位于伊宁市斯大林街四巷3号。始建于1927年,最初为伊犁女子学府“曙光学校”的小学部。1931至1935年,塔塔尔学校扩建校舍,使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350平方米,其中教室12间、办公室4间,还有一个可容纳500人左右的俱乐部﹙大礼堂﹚。学校正式定名为“伊犁塔塔尔学校”,分小学、初中两部,学制均为四年,实行男女合校,学校师资主要是外聘喀山、乌法等地的教师。学校的教材主要从喀山购置。塔塔尔学校在促进伊犁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塔塔尔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做出过积极的贡献。保存较好,校舍内外都经过重新粉刷修整,但部分墙体仍有脱落的现象。2008年4月6日,公布为伊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16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调查并建档。

  中苏民航飞行员培训教导总队旧址 位于飞机场路南端,伊宁机场内 ,飞机场路南端,伊宁机场内中苏民航飞行员培训教导总队旧址位于新疆伊宁机场内。1936年4月,伊犁当地政府在伊宁县征召300多名民工,在干涸的天然河床上稍加平整碾压成一块长950米、宽750米的飞行场地,供载客3-5人的蓉客斯型飞机起降。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助中国抗日的飞机要经新疆前往内地,伊犁机场成为中转站,负责过往飞机的接待工作,并由苏方人员在伊犁机场帮助中国训练飞行人员,因此添建了一些房屋和设备,修建了1幢土木结构苏式房屋。该建筑总面积为667平方米,外高6.56米,内高3.8米。长29.5米,宽19.85米。内有一走廊,该走廊宽4.21米,长29.5米。在走廊两侧分别设有五个房间,每个房间长6.3米宽5.2米。该建筑是供苏联飞行教官指挥训练及办公所用。后改为招待所和单,身宿舍,它见证了伊宁机场的历史进程。外观陈旧,墙皮脱落,现已废弃。2008年12月17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调查并建档。

  苏联驻伊领事馆旧址 位于迎宾路伊犁宾馆内,建于1881年。领事馆旧址现存四栋俄式建筑,分别为领事及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住宅。领事办公室(一号旧址)座北朝南,大门两侧立有两尊石狮,南20米处有一座列宁的半身铜像。房内有九间房,带俄式壁炉、木地板。领事办公室北30米处为一座水塔,水塔为六角形,高20米,当时用于调配全院的用水,塔内有木楼梯。领事办公室北侧为其他三栋建筑:西侧的建筑(四号旧址)座北向南,有六间房,门口有二个石狮子;北侧的建筑(三号建筑)座南向北,有四间房,这两处建筑是工作人员办公用房。东侧的建筑(二号建筑)座西向东,有五间房,屋内设施齐全,是副领事住宅用房。领事馆旧址内有数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房屋因为用作办公地点,里面改造加了暖气管,墙面和窗户也做了粉刷,房顶做了修缮,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原貌 。

  阿合买提江新华西路旧居 位于新华西路州党校院内,阿合买提江旧居是1948年三区革命时期为阿合买提江建同志修建的住宅。后因阿合买提江去世,没有居住。该建筑为苏式风格,人字顶,内有木地板。东侧为正门,西侧还有一个门,二层有阁楼。最初归属农建校,1957年农建校和干部培训学校合并为州党校,一直作为党校办公用房。2005年维修了一次,现在未使用。楼上的阁楼破旧不堪,楼上的木制栏杆因为年久失修大多数己断裂,房里己被改造了暖气管道,地面和墙也被维修过。2008年12月14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伊犁州直工作队实地调查并建档。

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坐落在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总面积7 725平方米,建筑面积1 000平方米。1991年10月,在伊犁举办的纪念林则徐遣戍新疆15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国内与会者和港台同胞代表一致呼吁要求在伊犁建立林则徐纪念馆。为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指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充分运用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对各族人民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1992年1月,中共伊犁地区委员会、伊犁行政公署决定,建立林则徐纪念馆。同年8月27日,林则徐纪念馆举行奠基式,正式破土动工。1994年8月18日,纪念馆落成并正式开馆展出。纪念馆展厅面积800多平方米,展厅前立有林公塑像一尊(玻璃钢仿青铜),由厦门大学教授李维祀先生塑制;展厅正中,悬挂一幅林则徐画像。陈列展品共分步入仕途、禁烟抗英、遣戍新疆和永垂千古等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部分 步入仕途:青少年时代、步入仕途、勤于政事;

  第二部分 禁烟抗英:鸦片输入、查禁鸦片、虎门销烟、领导抗英;

  第三部分 遣戍新疆:赴戍途中、清代中期伊犁状况、林则徐在伊犁参与垦地、兴修水利、林则徐关心边防、林则徐在伊犁的交游与生活、林则徐履堪南疆和东疆、关于林则徐在新疆的传说;

  第四部分 永垂千古:辞官回乡与逝世、永恒的纪念、林则徐的著述、林则徐的手迹与书法作品、关于林则徐的传记和研究。

  陈列展品中,共有林氏世系表、林则徐生平简表等10份,鸦片战争形势图、清代中期新疆地图、林则徐故居图等图12份、创作画8幅、复制件52份、照片73幅、拓片1份、实物7件、《林则徐集•日记》、《林则徐•公牍》等28种,以及研究林则徐在伊犁的论文等。

民族风情

伊宁美食:一把抓
伊宁美食:馓子
伊宁美食:抓饭
伊宁美食:油塔子
伊宁美食:面肺子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何时迁入境内,无文字可考。塔吉克有自己的口头语言而无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塔吉克语中主要有色勒库尔方言和瓦罕方言,现伊宁市的塔吉克族通用维吾尔文。塔吉克族是我国惟一信仰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的民族,饮食、风俗习惯大体同维吾尔族一致。除过肉孜节、古尔邦节外,还有“肖公巴哈尔节”(农历3月21日)。

达斡尔族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春,第一批换防达斡尔官兵500人由东北驻防伊犁。后又选派500名官兵携家眷迁入伊犁,编为索伦营牧耕驻防,现居住在伊宁市达斡尔族即是他们的后代。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齐齐哈尔、海拉尔和塔城四种方言。无本民族文字,清代使用满文,现使用汉文,部分人通晓哈萨克语、哈萨克文。

  婚姻 达斡尔实行一夫一妻制,“哈拉”(部族)内禁止通婚。不同辈分的人不能成婚。

  饮食 达斡尔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牛羊肉和乳制品为副。喜欢吃烤饼、饺子、面条和手抓肉。在新疆因长期与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居住在一起,猪肉虽不在禁忌之列,但也很少食用,与东北地区达斡尔族大相径庭。

  节日 达斡尔人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等。他们的节日曾和汉族相同,但过节的方式略有不同。另外,达斡尔人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还过抹黑节。

满族

  伊犁的满族主要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从东北进驻伊犁满营旗人的后裔。清代,满族实行八旗制,主要执行军事任务,享有优惠的待遇。嘉庆年间,给一部分闲散满人拨给地亩耕种,谓之“旗屯”,旗屯主要集中在惠宁城(今巴彦岱)和苏拉宫一带。1990年全市满族人有1129人,2010年全市有满族人。

  婚俗 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清代初期和中期,满族严格遵守“满汉不交产,满汉不通婚”的规定,婚姻只在本民族间进行,至同治战乱后,始于汉族通婚。婚嫁仪式繁琐,须经过订婚、迎娶、合卺几个程序。婚后七日,有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拜望,称“回门”。一个月后,回娘家住一个月,叫“主对月”。至此,婚礼才算全部完毕。现满族男女青年都经过自由恋爱结婚,婚嫁仪式从简。

  饮食 以面食为主,兼食杂粮。饮食主要有打糕、三样饺子、双合饼子、“饽饽”(豆包)、萨其玛、葫芦油果等。

  文化 满族崇拜乌鸦、鹄和狗,不吃狗肉,不穿戴狗皮制作的衣饰。

  节日 满族人过春节、中秋节和“颁金节”。颁金节(农历十月十三日)是满族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满族的命名纪念日。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来源于14世纪时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分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的乌兹别克汗,在元史上称为“月即别”或“月祖伯”。15世纪钦察汗国瓦解,部分居民迁到楚河流域,后来被称为哈萨克族;留在这一地区各种来源不同的牧民被泛称乌兹别克人。18世纪初,大批经商者来辖区经商,还有部分农牧民,贫民、宗教人士自流入境谋生。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文字。一般都通晓两种以上的语言。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婚丧礼、节日等均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类似。

  饮食 以面食为主,有抓饭、馕、汤面、拉条子、薄皮包子、那仁等。乌孜别克族的抓饭名闻遐迩。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多吃牛、羊、马肉及其乳制品,日常食品是使和奶茶,喜欢吃库尔达克(上豆炖肉)和蜂蜜、糖浆。“纳仁”是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饮食习惯与新疆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禁酒和忌食猪、狗、驴、骡、肉,喜食牛、羊、马肉及乳制品

  节日 乌孜别克族的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等。

  婚俗 乌孜别克人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不和非穆斯林民族联姻。按照传统的习惯,兄弟姐妹之间,哥哥未婚前,妹妹不能出嫁,姐姐未婚前,弟弟不能娶妻。婚礼热烈隆重。

  乌孜别克的丧葬仪式,一般按伊斯兰教规举行。行土葬。

俄罗斯族

  伊犁的俄罗斯族主要是从沙俄、原苏联迁徙来的。在民国年间,被称为归化族,新中国建立以后,恢复了俄罗斯族名称,清同治十年(1871)沙俄侵占伊犁时,俄罗斯族成批迁居伊犁。清宣统元年(1908),宁远县共有俄籍外侨1244户,3479人。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一部分白俄败军溃退伊犁,被新疆省政府缴掉武器,其中不少俄罗斯士兵散居伊犁各地为民。民国20至27年(1931-1938),有一批华侨和东北军绕道苏联回到伊犁,很多人带有俄罗斯妻子。伊犁的俄罗斯人一般经营商业、修理、手工业和理发、洗涤等服务行业。20世纪初到50年代初期,伊宁市西沙河子斯大林街的不少店铺是俄罗斯人经营。

  婚俗 俄罗斯不限制与其他民族通婚。俄罗斯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俄罗斯实行婚姻自主,但须征得父母同意,必须有媒人提亲,不要彩礼,禁止近亲结婚。现在,俄罗斯族青年男女往往是经过恋爱组成家庭的,男方家长青媒人把“面包和盐”送到女方家去。姑娘如果不接受“面包和盐”,那就是拒绝这门亲事,如果亲手切开面包就表示同意。迎亲时,小伙子将马车、拖拉机或汽车装饰一新,满载亲朋好友,拉着手风琴,纵情歌唱着到女方家门口,女方按照习惯要将新郎和亲友拒之门外,有人讲述起家长如何不容易把女孩养大,这是男方要散发红包才进门。婚后的纪念日有1周年(称“花布婚”)5周年(称“木婚”、7周年称“钢婚”、17周年(称“福婚”)。年轻夫妻生下孩子,按照俄罗斯族东正教的信仰风俗,第8天或第40天要为婴儿举行施洗仪式,因为这种仪式是信仰东正教的标志。施洗的那天是命名日,施洗同时要给婴儿命名。

  丧葬 俄罗斯实行土葬。人死后,须即刻沐浴全身,将其穿戴整齐,然后在尸体旁点燃蜡烛,亲友们向尸体告别。停尸3天后入殓,棺木暂不钉盖,用白布带系好,再移往墓地,入葬前让亲友向遗体作最后告别,然后钉好棺盖,埋入墓穴。葬式为头东脚西,面对日出的方向,墓前树立十字架,上刻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埋葬后,亲人定期举行悼念仪式,对亡人的悼念不少于两次或不多于4次,悼念分别在第3天、第九天、第12天、第40天举行,以读圣诗为主,在家和墓地两处悼念。

  饮食 俄罗斯族饮食以小麦面为主食,多加工成烤制品,一般家庭主妇都会制作面包,饼干等食品,喜食奶制品。俄罗斯的“比瓦酿造技艺”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 俄罗斯人的节日主要有圣诞节和巴斯喀节(复活节)。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主要是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陆续从俄国迁徙而来。塔塔尔族史称“达旦”“鞑靼”“达怛”等,“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在西至多瑙河下游,东达额尔斯河,南抵高加索,北止保加尔(含独联体辖境内)的广大地区,建立金帐汗国。15世纪时,金帐汗国趋向衰落,在汗国所辖的伏尔加河中游及卡玛河一带,出现了喀山汗国。喀山汗国统治者为了显示威武,自称为蒙古人的后代塔塔尔人。自此,“塔塔尔”逐渐成为喀山汗国和其附近部落居民的名称。随着历史的发展,共同经济生活的形成,使这些有着共同文化及历史的保加尔人、奇卜察克人、突厥化的蒙古人等,经过长期的历史融合与繁衍,逐步形成为今天的塔塔尔族。塔塔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由于长期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共处,因而这两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也逐渐成为塔塔尔族的日常用语和通用文字。塔塔尔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早,19世纪末20年代初,塔塔尔族的宗教人士就在伊宁开办了以宗教教育为主的学校,课程内容除了古兰经、伊斯兰教史、伊斯兰教规外,还有一些算术、语文等文化课,早在1941年伊宁市的塔塔尔学校就是新疆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新型学校之一。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

  婚姻 塔塔尔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子女结婚后就与父母分居,但仍赡养父母,养老送终,对长者十分敬重。青年大多自由恋爱,订婚后一般不能反悔,订婚一、二个星期后便举行婚礼。举行婚礼时,都要请阿訇念“尼卡”即结婚证词,结婚仪式接伊斯兰教规在女方家举行。,新郎住在岳父家等第一个孩子出世后方可回家。小孩出生后也有各种礼仪。三天命名,多取伊斯兰教经,习惯在成年后将父亲姓名或祖父的名字放在自己名字后面,还有的在父名之后再加上自己的名字,这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姓名。七朝举行摇篮礼,由外祖母赠以摇篮、衣物等,尔后还有“四十份水礼”,就是小孩出生四十天从四十个地方取水给小孩洗澡,寓意孩子沐浴四方净水,祝愿孩子健康成长。

  丧葬 塔塔尔族的丧葬风俗是按伊斯兰教规要求形成的,遗体一般在当天或第二天、最多为第三天埋葬。坟地都是公用的。习惯用土葬,不用棺材。人死后的第三天、第七天要举行三天祭、七天祭。塔塔尔族带孝的方法是,男子头戴黑布,或者是左臂戴黑布;女子头戴白纱布。服孝期间不做饭,由邻居送给他们吃。人死后及埋葬时都要念经。此后,还要举行40天祭和周年大祭,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塔塔尔的周年祭祀活动比较隆重。除了修整死者的坟墓外,还要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祭祀活动。

  食俗 塔塔尔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中午为正餐,早晚为茶点,日常饮食离不开面、肉和奶,也食用一些大米,但均制做成特殊食品。塔塔尔族妇女素以烹调技艺高超著称,善于制作各种糕点,如用面粉、大米加奶酪、鸡蛋、奶油、葡萄干、杏干烤制的“古拜底埃”,其外部酥脆,内层松软,风味驰名新疆;也有将肉和大米混合烤成名为“伊特白西”的点心,还擅长用鸡蛋、奶油、砂糖、鲜奶、可可粉、苏打和面粉制成精美可口的馕。日常主食除肉、卡特力特(用牛肉、土豆、大米、鸡蛋、盐、胡椒粉作原料制成,类似于抓饭)、馕和拌面之外,还有帕拉马西(馅饼)、饺子、油煎饼(带土豆)等。塔塔尔族喜欢的风味饮料有:类似于啤酒的“克儿西麻”,是用蜂蜜发酵制成的,还有用野葡萄、砂糖和淀粉制成的“克赛勒”等。

  节日 节庆同当地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相似。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是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多在春天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有歌舞,还有摔跤、拨河、赛马等集体活动。最受欢迎的是“赛跳跑”。每个参加者将一个鸡蛋放在匙中衔于口内,鸡蛋不能落地,最先跑到者胜。塔塔尔族的“撒班节”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食

  • 一把抓
  • 馓子
  • 纳仁
  • 抓饭
  • 薄皮包子
  • 油塔子
  • 伊犁格瓦斯
  • 蜜蜂和蜂蜜
  • 面肺子
  • 米肠子
  • “索古姆”——熏肉、马肠子

参考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