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尹像 相传伊尹发明了汤液,他既精烹调,又通医学,图片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字博物馆
伊尹 画像
伊尹像。来源:《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遗像》(Portraits de Chinois celebres),约绘制于清康熙(18世纪)以后,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伊尹汉语拼音:Yi Yin;前1648年—前1549年),名。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因为其母亲为侁民,在伊水住居,以伊为氏。伊尹为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尹是右相之意。

  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他帮助商汤统一了国家,又帮太甲中兴商朝,世人尊为元圣。伊尹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他陪嫁到商汤那里,为商汤厨师。伊尹有远大抱负,不甘作奴隶,于是利用向商汤进食机会向商汤分析天下形势。商汤很欣赏他,便取消了伊尹奴隶身份,并提拔他为宰相。前1600年,他辅助商汤灭夏朝,商朝建立。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太甲即位时昏庸无能,他软硬皆施,把太甲流放到桐达三年之久,并摄政管治国家。直到太甲后悔了,才把他迎回复辟执政,使太甲变成了一位圣君。不过,另一本史书《竹书纪年》对此却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根据出土的甲骨文显示,直至商朝末年,商朝仍然坚持对伊尹的祭祀,因此《竹书纪年》的记载有可疑之处。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余年,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前1549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虽然伊尹对商朝贡献良多,但他流放太甲的行为,却成为了后世权臣效尤的凭据。西汉时期,权臣霍光就以伊尹为先例,操纵皇帝的废立。

  伊尹生于空桑,何地人?历代以莘与空桑而来,众说纷纭,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伊尹的生地和躬耕地有八种说法:一说商代方国,今山东曹县西北,“商有先,邳”。二说西周,在陕西合阳县东南,“赞女维莘”。三说隋大业邑县置,今山东莘县。四说春秋卫地 ,今山东莘县东,“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五说春秋蔡地,“荆败蔡师于莘”。六说春秋虢地,今陕县东南,“有神降于莘”。七说春秋卫地,今邑县北,“晋侯登有莘之墟——晋师陈于莘北”。八说河南省陈留、伊川、嵩县、栾川等。

身世和著述

  伊尹,姓伊,名挚,生于夏末,活了110多岁。官阿衡,尹。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伊尹为有莘氏滕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一说伊尹是个奴隶,随有莘氏陪嫁给成汤,伊尹以怎样做饭有滋味联系到治国之道,讲与成汤听,成汤遂发现伊尹是个人才。一说伊尹是个隐士,汤武王派人以礼去迎接他,请了五次才答应出山,跟汤武王讲有关三皇五帝和夏桀的执事,于是汤武王任命他为宰相,管理朝政(参见《史记·殷本记》)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三国志·魏志·陈王植传》载:“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乃见举于汤武,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据此民间传闻,有莘氏有一女被西亳(今偃师县)成汤娶为妃子,成汤欲起事讨伐暴君夏桀,莘妃讲她的非嫡亲哥哥出生于空桑树洞,有过人之才。成汤以为奇贤,亲自骑马途径伊川、嵩县到鸾川,请伊尹出山相助。起初伊尹不愿做官,成汤连请五次,最后在鸾川的遏遇岭相遇时,因感成汤知遇之恩,终于答应出山。成汤聘伊尹为右相。

  伊尹有“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之才,辅佐商汤治理天下,使得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汤去世后,伊尹辅佐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四代六王理政,其太甲无道,不理国政,伊尹曾把他放逐到桐宫,三年后复位。后人称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元勋,因而被后世尊称为圣贤(见《史记·殷本记》)。《尚书序》说伊尹写有《伊训》、《汤誓》、《咸有一德》、《太甲》等著作。《汉书·艺文志》有《伊尹》51篇。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大帛书,有《伊尹》零篇64行。可见伊尹为推动历史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

伊尹生于伊川大莘考略

伊川的大莘店村村西有伊尹祠,伊尹墓,伊尹祠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聖人伊尹之尊位”
大莘店《伊尹故里》碑
伊川县大莘店伊尹祠,是伊川县政府确定的“伊川八大景 伊尹耕莘”景点

  洛阳南伊川县境内伊河支流“银河”与伊河交汇一带,在夏代称有莘氏,夏代末年,这里出了一位历史名人伊尹,是商成汤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饪学、中医学、药性学、丝织业创始人。又是中国美味饮食的开创者,历代餐馆、酒肆、食品、饭店、食府、调料等,均敬伊尹为圣人,盖因伊尹对饮食调味有精深的研究和论述。就是史称烹饪鼻祖、第一名相的伊尹。

伊川有莘氏女采桑得到一个婴儿 以水命名伊尹

  《孟子•万章》篇有:伊尹“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孟子这一段话,讲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成语典故:说伊尹在有莘之野这个地方“乐尧舜之道”,成汤闻听他的名声,先派使者以“禄之以天下”、“ 系马千驷”、“以币聘之”。但伊尹说,我要这些车马、钱财、禄位干什么呢?哪里胜我在乡间乐尧舜之道呀!但成汤亲自三顾其处,讲夏桀残暴害民的事情,自己决心要救大众出苦海,使普天下百姓都享尧舜之道,很想得到伊尹帮助。成汤的诚心终于感动伊尹。伊尹转念想:我个人乐尧舜之道,不如帮助成汤成为尧舜之君,使天下民众都享受尧舜之道。我自己也算是先觉者吧,我不帮民众享乐尧舜之恩泽,不是等于把他们推到沟内之中吗?于是答应辅佐成汤。所以孟子称赞伊尹是“以天下为己任”。

  夏代有莘氏就在伊川的大莘店村(今平等乡)。村西有伊尹祠,伊尹墓,伊尹祠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聖人伊尹之尊位”。

  《中国姓氏寻根》载:“夏末有有莘氏人伊尹,因生于伊水之旁而得氏。”《姓氏寻源》:“伊尹姓伊,以有莘氏女采桑伊川,以伊为氏。”

  捡到伊尹的采桑女有莘氏应是养母,为什么这个婴儿会以“伊”为氏,名字叫“尹”呢?洛阳龙门伊阙南有一座海峰山,峰顶有海神庙,庙神称海凸爷。从古至今传说远古时伊川盆地是内陆五洋湖海,海中岛名曰海山。山顶有泉日夜喷涌,五洋湖水从万安山大豁口溢溅出海,至今那里还称水溅口。后来天神派神龙在伊阙山开了一个口,五洋湖海水泻出,这个口人们就称为龙门。但海山山顶泉水太大,淹没良田,祸害下游,神龙命部下海凸镇守海山泉,神龙自己隐入龙渊。海凸干脆坐在海山泉口,于是流传:“海凸爷屁股下一口锅,光看不敢摸”,弄不好大水涌出会泛滥成灾。

  自从海峰山海山泉不喷涌后,伊川盆地成了“佳饶鱼苇”的宜居富庶的“伊甸园”。 海峰山南为阳,曰阳河;海峰山北为阴,曰阴河。如今阳河叫“顺阳河”,阴河叫“银河”。

  有莘氏采桑女采桑时在桑树洞中拣得一个男婴儿,献给部落君长,君长先将婴儿安排由“孚人养之”,然后调查婴儿的来历,调查结果是:“婴儿的母亲违背神的告戒,回头看洪水,化成桑树,婴儿就在桑树中了”。 婴儿是莘氏采桑女拣的,按理可随母姓“莘”, 但有莘氏采桑女可能是未婚少女,带个婴儿不便。于是有莘氏部落君长就以得婴之地在伊、银二水交汇处,以伊水之“伊”为姓,以银水之银的谐音字“尹”取名,这个桑树洞中拣得的男婴长得“五官端正”,“尹”字还有“端正”之意,故命名婴儿叫“伊尹”。

  大莘店《伊尹故里》碑文曰:“新城县南涓水东北为莘女采桑得婴处,其地乃昔之大莘。伊、银二水交汇于此,其谐音乃伊尹命名之所依也,史籍载伊尹以水命名,信然有据矣.伊银二水发洪水,伊尹母逃命中生子,情急时置婴儿于桑树空洞,母身力竭,随洪水而去,莘女采桑得婴儿,非神话也”。对伊尹出生之谜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法。

  伊尹从布衣百姓成为商朝的开国宰相,成为德高望重的贤相圣人,又是中国历史上有史料明确记载的华夏第一相,受到人们尊敬是当之无愧的。伊尹生于伊水莘地,古称“新城”。在断代史书《汉书•地理志》中,石龙所在的地名为“新城”,此地在《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水经注》、《唐书》等史书典籍中均有记载。新城古称“有莘氏”、“大莘”,“辛”应是地名的表示。《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的故里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就称为新城郡。历史上的“新城县”即现在的伊川县古城村,其南部三里地的平等乡大莘店村西附近,有伊尹祠,祠中过去有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伊尹之尊位”;祠后有“莘伯(伊尹)墓”。 伊尹祠其基址有古迹陶片等,年代久远,伊尹祠有联曰:“伊尹耕野几度鸣鹤盘桓九皋去,汤王聘贤五番玉骑奔腾龙门来”。伊尹塑像两旁原有木匾被盗走,上书:“伊水遗婴伊川伊尹成汤五聘造就华夏相,莘野慈母莘地莘氏空桑得婴养成河洛贤”。

伊尹生地,伊滨十里平原,佳饶鱼苇,史有明载

  对伊尹的出生,史料中有一些信息。《列子.天瑞》记载:“后稷生乎巨迹,伊尹生乎空桑”。《墨子.尚贤》:“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亲为庖人,汤得而举之”。《庄子.庚桑楚》:“汤以庖人笼伊尹”。《吕氏春秋.本味》记:“有莘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中,献之其君,其君令孚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伊尹生于伊川有莘氏,在伊水流域的何地?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伊水》有较详细考证:“伊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陆浑西山.其水有二源北水东流,合侯涧水,水出西北侯溪,东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迳陆浑县故城北,平王东迁,辛有适伊川.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故县氏之也.涓水东南流,左合南水,水出西山七谷.左会北水,乱流,左合禅渚水,水上承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里,佳饶鱼苇,禹父之所化。世谓此泽为慎望陂,陂水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伊水又东北过新城县南”。

  由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伊水》可知:莘女采桑得婴儿(伊尹)之地,在“陆浑县故城北”“陆浑县东”“新城县南”的有莘氏。 “陆浑故城”在今嵩县田湖镇上古城村。“新城县”在今伊川县平等乡古城村。大莘店位于嵩县田湖镇上古城以北,伊川县平等乡古城村南的大莘,有莘。附近有苇子湖,沼泽地,即“慎望陂”。这里是伊水之滨最大的一片平坦沃野,伊水支流银河注于伊水,十里平原,佳饶鱼苇,名不虚传。

  从考古材料可知,伊川大莘地区早在距今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即有高度文明发展。出土有红陶三足钵、磨制骨针、石器、有锯齿的石镰、刻划骨片等(《中国文物报》1996年3月17日一版)。这里有著名的新石器文化古城南遗址、马回营遗址和旧石器文化穆店遗址等《洛阳市文物》、《郑洛地区新时代聚落的演变》)。

  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 (释文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记载:郭店一号楚墓出土战国时期竹简有《子羔》篇,《子羔》11号简上段说禹之母“观于伊而得之”,伊正与有莘氏有关。《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得伊尹于空桑的故事,说伊尹之母居伊水之上,故有“伊尹”之名,伊尹后为有侁氏媵臣以归汤。“有侁”,即“有莘”,“侁”“莘”字通。《史记·殷本纪》等也说伊尹为有莘氏媵臣。《孟子·万章上》又说“伊尹耕于有莘之野”。皆可证。由此看来,上述文中的“有侁氏”,非常可能原作“有莘氏”。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张国硕教授,在(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一书中写到:“伊尹在商受到诸商王最降重的祭祀,甲骨文中许多祭祀伊尹的卜辞,其地位几乎比于先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长孟世凯先生著《夏商史话》记述:“伊尹出生在伊水边(有说在今河南伊川)”

  伊川大莘店把伊尹称有莘氏聖人,辛字的演变很有意思,从甲骨文字中可看到不少信息: 伊尹是辅佐成汤开创商王朝五百多年基业的功臣。伊尹是莘(辛)地人,当了官,戴上官帽,成为宰相,宰相的“宰”字即是辛上加官帽。伊尹为商的开国元勋,功劳“格于皇天”,死后葬以帝王天子之礼,“帝”即辛字加上衣袖、袍子。伊尹为国政,他的话即为章法政令,“章”字是辛曰合写,意思是辛氏伊尹说的话。伊尹是庖人养大,庖人即厨子,天天拿着厨刀割肉切菜,辛字加上人为亲,拿着刀(斤)为新,即成汤聘任的新国政,是辛地人,当过厨子。伊尹生地古代叫新城,今名伊川。现今我国的版图上,称为“辛”的地名多不胜数,但伊尹故里有莘氏(新城),在先秦文献中即明确记载、并历代延续至今,现在称作“大莘”,新城故城遗址是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古遗址。

伊尹生于栾川考

历代史籍,散见伊尹身世记述

  春秋时《左传·庄州》记载:“有神降于莘”。《孙子兵法》曰:“伊尹名挚”。战国时《孟子·万章上》说:“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韩非子·难言篇》:“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十七说而不受”。《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有莘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孚养子,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 ,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莘氏,有莘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莘氏喜,以伊尹为媵送女”。《山海经,》:“三出空桑”,即太行、辉县、鲁地,无言此者。其《中次二经》说:“记栾川山者,从东往西 、有鲜山、鲜水、阳山、阳水、jian山、jian水,蔓渠之山,伊水出焉。”

  汉代《史记·殷本记》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 ,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

  南北朝《水经注·洛水·伊水篇》载:“阳水出阳山溪,世人谓之太阳谷,水亦取名焉。东流入伊水,伊水又东北鲜水入焉,水出鲜出北流,注于伊伊水……流入于伊”。

  唐代崔融《启母石碑》云:“涿水之滨男生破竹,鸾川之上母变空桑。”《括地志》:“伊尹墓在偃师北八里,非商邱西北15里之伊尹墓”。

  宋朝《路史》记:“共工振滔洪水,以簿空桑,其地在莘、陕之间,伊尹,莘人。故《吕氏春秋》、《古史考》俱言尹产空桑”。

  明朝《袁了凡纲鉴》载:“夏朝最的一个皇帝履癸三十有七岁 ,商汤遣使以帑聘伊尹于有莘。”

  清朝毕沅曰:“(伊尹)以其生于伊,故名曰:‘伊’”。还有吴乘权的《纲鉴易知录》载:“夏朝最后一个皇帝履癸三十有七岁,商汤遣使以帑聘伊尹于有莘。”

  现代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录》说“(伊尹)孕,伊水之宾”,“耕有莘之野”。

伊尹生地,志书记载,考辩清晰

  清光绪十九年《重修卢氏县志》,张月桂《伊尹考》曰:“按《吕氏春秋》伊尹母居伊水上,梦神云云及身化空桑,有莘氏女采桑得儿空桑 ,其说怪诞不可信,要之尹之生,必近伊水为是。皇甫谧云:‘伊尹力牧之后’,《罗氏路史》尧之后也”。又云:“伊炎帝上世所国,今洛之伊阳县,伊川尧母家,伊侯国”。《杂书》“伊尹生于空桑”,盖地名。今按嵩县有空桑涧,陈留亦有空桑城,陕州乡贤又载伊尹第一。然则尹果何地人?《孟子》云:“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卢氏称古有莘,陈留亦有莘城,陕州又以莘原为莘野”。据《春秋》说:“晋救宋战于城濮”。《左氏》:“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杜元凯注:“城濮卫地有莘故国名。宋今归德商邱县”。陈留莘城即晋侯观师之墟,尹所躬耕当在此。卢氏去宋千里中隔,周郑晋救宋与楚战无由及至千里之远。《吕氏》云:“有莘女,有莘当姓氏”。《邑志》因谓卢氏有莘不知非也。陕州西虢地 ,莘原即《左传》曰:“神降于莘之处,若以莘原为莘野,则山东有莘县文王母家,莘在今陕西合阝阳县”。《左传》荆败蔡师于莘,在今汝宁府,其地皆可云莘野呼?上古有空桑氏,《帝王世纪》:“陈留县南一十五里有空桑城,即空桑氏所都”。伊尹亦生于此?陈留援伊尹正据此说,不知世纪亦袭,《吕氏》立言,而变空桑为地,以示可信。陈留、伊水相距千里,谓尹生空桑城,则可谓陈留,即伊水可呼?嵩县为伊水经过之地, 然空桑涧不概见于他书,当属附会不得据以为信。然则尹果何地人?按唐崔融《启母石碑》:“涿水之滨,男生破竹,鸾川之上母变空桑”。是尹之生乃在鸾川,非凡地有名莘及有空桑者,皆可云伊生处也。《郦道元·水经注》:“伊水自熊耳东北流经鸾川亭,jian水出jian山,北流际其城东,而北人伊,世人谓伊水为鸾水, 水为交水 ,故名斯川为鸾川。”崔融所云:“鸾川即卢氏东南百八十里之鸾川,非卢至偃。凡伊水经过之地皆可名鸾川也。然则伊尹为卢氏人,不与嵩、陕、陈留相涉明矣!今嵩、陕、陈留皆借尹自重,卢氏虽称有莘,自来无言尹为邑人。而仅以鸾川县城名为伊尹城岂不陋哉!”此志书还载:“伊尹城在鸾川县伊水滨,即伊尹耕莘处,旧址犹存,卢号莘川本此”。

汤王三聘伊尹出始鸾川的路线

  从有关资料可以看出伊尹的得名是与伊水有关。《帝王世纪辑存》曰:“伊尹为莘氏媵臣”。又谓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汤闻以帑聘,有莘之君留而不进,汤乃求婚于有莘之君,有莘之君遂嫁女于汤。以挚按《孙子兵法》曰:“伊名挚以为媵臣,至亳,乃负鼎抱俎见汤。”又曰:“伊尹居莘野,汤闻其贤,聘以为相”。从以上材料看,伊尹母居伊水,伊尹又耕于有莘之野。根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此说明伊尹母居伊水上游,而不是伊水上面而生伊尹。伊水上游,正有今之栾川县,而伊尹耕于有莘地,在栾川城西南2华里处,还有“耕莘古地”,由此看来伊尹生地应有今之栾川。

  由于栾川居伊水上游,当时商都西亳正在今偃师。近年来偃师发现商城遗址,尽管历史学界、考古学界意见不一致,但大多数认为是商都西亳。可以说汤求贤伊尹居偃师是可能的。现偃师商城附近有伊尹墓,可以佐证。如果从偃师出发求贤伊尹于有莘,正好经过伊川、嵩县,所以这两个县内现在有汤王庙。至于说有莘国在陈留,那是以后商的势力向东发展,为纪念其先祖,在一些地名上也出现相同的现象,这种地名搬家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伊尹生于伊源,躬耕于栾川

  夏商考古记载:“偃师位于偃师县城西测,1983年夏季发现的。就偃师商城规模之大和城内已发现的宫城和其它建筑遗存来看,它决不是商代早期的一般城址,而可能是商代早期的都城所在地。”。《汉书·地理志》载:“河南偃师县尸乡条。班固自注:尸乡,成汤所都”。晋《太康地理志》与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记述汤都西亳的地理位置,正和偃师商城所在地理位置相吻合,特别在偃师商城的中部还发现了尸乡沟遗址,因而发掘者认为偃师商城有可能是汤都西亳的都城遗址。所以成汤三聘伊尹始从汤都西亳出发于鸾川是可能的了。”

  河南省栾川县城西南2公里处,有一块台地叫漫子头。漫子头位于伊水(即鸾水)之南,这块台地群众称“莘原”,遐迩闻名的“耕莘古地”就在这里,碑碣犹存。世传周初贤相伊尹生于鸾水之上,躬耕于此。皇甫谧曰:“伊尹力牧之后,生于空桑”。口碑传闻,伊源东10公里的桑窝,就是有莘之女采桑得伊尹的地方。《吕氏春秋》载:“有莘氏采桑得婴儿于空桑,母居伊水,名曰:‘伊尹’,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伊尹之得名与伊水有关。

  伊水何在?《书经》云:“伊、洛、缠、涧既入于河,禹凿龙门,劈伊阙治四水,以伊为先。”《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今按伊水发源于闷屯岭,为熊耳山之支山,则蔓渠之山即闷屯岭之异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伊水出南阳县蔓渠山,水自熊耻,东北经鸾川亭,世人谓伊水为鸾水,故名斯川为鸾川水也。”《山海经·地理志》曰:“水自熊耳,东北经鸾川亭,jian水出jian山,北流际其城东,而北入伊水,世人谓伊水为鸾水,jian水为交水,故名斯川为鸾川也”。《水经注》云:“鸾水之上,母变空桑”,郑注:“鸾或为栾,鸾川即栾川”。由上可知伊水即鸾水,鸾川即栾川。如实,伊尹生于今日的栾川,是有据可考的。世人相传,伊尹自幼聪慧,智力过人,不但善农桑,且效仿尧舜之德治理乡郡,使得伊源人民安居乐业,呈现 一派升平景象。那时,夏桀当政,横征暴敛,残酷压榨,百姓叫苦连天,成汤是夏桀部族的一个诸候,他为了拯救黎民于火热,四处招贤纳士,听说伊尹有治天下之才,使人帑聘,可伊尹不愿做官,避而不见。成汤礼贤下士,不辞劳苦,就亲自求贤,在今栾川县赤土店乡与冷水乡交界处和伊尹相见,故地名曰:“遏遇岭”。伊尹感其至诚,就顺从成汤,出谋划策,发展生产,屯兵训练,终于打败夏桀,建立了商王朝,他官拜“阿衡”之职。汤去世后伊尹辅佐外丙、仲壬、太甲三代治理天下。道光六年(1826),栾川属卢氏管辖,朱阳巡检张懋忠,受陕州巡官问之伊尹,其不晓,受斥后,在莘原立石,名曰:“耕莘古地”,石碑犹存。碑下刻道光已酉冬十一月谷旦,署名:“知卢氏县事刘应元书”,“朱阳巡检张懋忠立石”。

  1962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栾川考察,发现漫子头(伊尹耕莘古地)耕土层中有泥质红陶片、彩陶片、残石刀、石斧、黑陶片和石箭头等,陶器纹饰以条纹和方格纹为主,属龙山晚期文化。其年代与伊尹在此躬耕年代相接近,可为“耕莘古地”之佐证。1987年漫子头(耕莘古地)经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以上史籍、碑刻和出土文物佐证 ,伊尹既生于栾川的伊水之上,又躬耕于有莘,是有据可考的了。

有关伊尹出生地其他说法的研究

  尽管史料文献和考古材料以及地理环境条件都肯定伊川大莘是伊尹生地,但由于伊尹是历史名人,历代各地的官吏出于对伊尹的景仰之情,在当地为伊尹立祠纪念,符合情理。目前有几个地方也称是伊尹生地,列举如下:

伊尹生于陈留说

  《孟子正义》注:“有莘,国名。伊尹初隐之时,耕于有莘之国,正义引《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吕氏春秋本味篇:‘有侁氏采得婴儿于空桑,后居伊水,命曰伊尹’。《元和郡县志》:‘汴州陈留县故莘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古莘国地’此即汤妃所生之国,伊尹耕于是野者也”。

  异议:此说立论错误,在引证《吕氏春秋.本味篇》时将原著中“(伊尹)其母居伊水之上”篡改为“后居伊水”。“居”与“后居”,一字之差谬误千里。何况汴州陈留根本不在伊水,故不可能是伊尹生地。

伊尹生于杞县说

  宋《太平寰宇记》记:“空桑在雍丘(后改为杞县)”。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杞县志》载:“空桑又名伊尹村”,其《北辕录》中有“自杞西行二十里过空桑伊尹所生之地”。清《重修伊尹庙碑》云“莘野封壤,与空桑实为接邻,则杞乃伊尹自出之乡”。杞县葛岗乡空桑村有“伊尹庙”,为杞县文物保护单位。

  异议:杞县说的论据与陈留说同出一源,两地相距较近,其误在忽视了伊尹之名是因伊水而命名的。史籍文献载伊尹“母居伊水”“孕于伊水之滨”,陈留、杞县与伊水相去甚远,说伊尹出生于此,显系附会之语。

伊尹生于山东莘县说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续修莘县志》载:“莘之北门外曰伊尹田,伊尹田北八里,古有莘亭。世传伊尹躬耕处也。”又载:清康熙五十五年,东昌府知府程光珠访求古迹,亲书“莘亭伊尹耕处”6个大字,题曰:“尧舜之道,畎亩之中,圣作物睹,龙虎云风。”令知县刘萧勒石立碑,以永志之。其碑今在莘县城北单庙乡大里王村西,碑文大部清晰可辨。另在莘县有伊尹庙,又称任圣祠。考之史料典籍,在清代之前并没有伊尹生于山东莘县的记载。

伊尹生于嵩县说

  嵩县纸坊乡的“伊尹祠”以及饭坡乡的“尹姑冢”,在明代以前的史料文献中没有记载。这一带原有古迹为“昆仑祠”.据《水经注.伊水》记载:“伊水又东北径伏流岭,东岭上有昆仑祠,民犹祈焉。刘澄之《永初记》称,陆浑县西有伏流坂者也。今山在县南,崖北二十里许,西则非也,北与温泉水会,水出新城县之狼皋山西南阜下,西南流会于伊水”。

  文中“北与温泉水会”明确了“昆仑祠”的方位,因为温泉即嵩县陆浑水库东北方的曲里温泉,正在九皋山西南,北魏时此地昆仑祠,民犹祈焉。如果温泉西南的“昆仑祠”是伊尹祠,《水经注》决不会混淆或不记。什么人把与伊尹无关的“昆仑祠”改变为“伊尹祠”?嵩县的“元圣祠”“伊尹祠”、“尹姑冢”是后人所立纪念物,不能作为伊尹生地的依据。明宣德二年(1427年),礼部尚书胡滢曾立有“题伊尹祠碑”。据清光绪(1875—1908)《嵩县志》记述:“明知府陈宣记伊尹古圣人也,由商至今,庸人、孺子无不景仰而乐道之.嵩县南有空桑涧,世传为伊尹所生之地,历代祠祀礼也。明尚书胡滢即其地重建祠,明正统年间知县何新重修。明弘治年间,知府陈宣重修。明崇祯年间,邑人屈动重修”。明代已经误导了,把与伊尹无关的“昆仑祠”改变为“伊尹祠”,名不正,言不顺,嵩县目前的“伊尹祠”现状破败不堪没人管,还不如仍按史料原来的《水经注.伊水》记载还叫“昆仑祠”:

  嵩县在宋属伊阳县,1139年改为顺州,金皇统元年(1141年)更名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为县,始名嵩县。伊川大莘店古属伊侯国,秦、汉置新城(此地自古为有莘氏故地)。东魏改新城为伊川郡,唐改为伊阙,宋熙宁时并入伊阳,随伊阳的变迁而属嵩县。所以就有了“伊尹生于嵩县”之说。从字面上看并无不对,明代官吏出于对伊尹的景仰之情,在嵩县县城附近为伊尹立祠纪念,符合情理。

  伊川大莘店在1927年由国民政府置平等县,从嵩县分出,1932年平等、自由两县合并重置伊川县,辖区基本上是古代新城伊川的范围。近年来,在史载伊尹诞生之地发现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尤其是二里头夏文化遗存。这里有“拜尹台”,有商周车马坑大墓等与伊尹同时代的遗物遗迹,尤其是大莘店是伊河与银河(因其水色呈银白色)相交汇的地点,特别是《水经注.伊水》明确记载伊尹生地方位在“陆浑县故城北....陆浑县东....新城县南”,其地正是古有莘氏部落和伊水、银水交会地,也是伊尹命名的重要依据。这里又是古籍文献所载的秦楚、秦郑、晋楚、洛嵩古道的交汇处,伊尹从小在这里长大,又当过厨师,有充分的条件接触天下四面八方的地理物产特产,为他日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积累了丰厚的知识基础,如果在山乡僻壤,孤陋寡闻,如何能做到“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呢?。

  这也从另一方面佐证《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此言不虚。

  另外,嵩县、栾川、陈留、杞县、虞城、山东省莘县、曹县,陕西合阳等处的 “伊尹”,从不引用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伊水》,因为该地理历史名著对伊尹的出生地记述的太详细、明确。由此也证实伊川县大莘店(平等乡)作为烹饪鼻祖、第一名相伊尹的出生地是较为可信的。

嵩县“伊尹诞生”的传说

  三千多年前的嵩州大地产生了伊尹这位出类拔萃、震古烁今、功德盖世而又泽被万代的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是人类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伊尹故里嵩县人民的骄傲。

  伊尹降生,耕莘乐道,三聘赴商,佐汤伐桀,放逐太甲等等,都是经上千年人们的口耳相传,才被记载在典籍里。这就难免有些神话色彩,有些飘飘忽忽,离离奇奇,神神秘秘,每想到此,常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远古,地处中原的嵩县,正处于“五阳江”的腹地。相传洛阳龙门以南,栾川潭头镇以北,古代为一大湖,名“五阳江”,其时正是“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一眼望去,一片汪洋。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积水东泻,山川岭原,始现端霓。

  经考古发现及地球气候变化,3600年前,伊尹降生前后,中原地区是一片绿色海洋;古木参天,榛莽遍地,禽兽成群,虫蛇出没。清泉飞瀑,溪流潺谖,水丰草美。伊尹就降生在这个草木葱茏、山川秀美的伊水之滨。但伊尹的出生,文字记载很少,都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水经注·伊水》。《吕氏春秋·本味》云:“有莘氏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字(通“庖”)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神人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勿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名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相传,夏朝末年,伊水两岸,绿树青山,溪水纵横,蓝天白云,群鸟翻飞;民风淳朴,夜不闭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个“有莘国”的女子在陌上采桑饲蚕。她在一棵古老的空桑树洞中,拾到了一个男婴。后来得知这个男婴的母亲在伊水边上怀孕。临产前,晚间梦见神人告诉他说,天亮后若发现你家的石臼中出了水,就是厄运降临的先兆。你必须向东方出逃,并且不能回头看。天亮后,她发现石臼中果然出了水,于是她先告诉了左邻右舍,立即只身向东方逃去。当她东行十里左右,便不由自主地回望家乡,只见波涛汹涌,洪水滔天,转瞬之间,已成一片汪洋。这时,这个临产的妇女,俄然化作了一棵中空的桑树,男婴即在此树洞中。采桑女发现了啼哭的婴儿,就抱回去献给有莘国的国君。国君让其厨师养了起来。长大后,成为有尧舜治国之才的贤士,被商汤聘为官尹,故名曰“伊尹”。

  然而,关于伊尹的降生,数千年来,民间却另有一种说法,神话色彩更为浓郁;在今天嵩县老城西数里的伊水岸边的泥河村,一个未出嫁的闺女(下称“伊姑”),在伊水边洗衣,捡吃了上游漂下来的一个“仙桃”,便身怀有孕。家人责备她败坏了门风,竟在临产前的黑夜里把她赶出了家门。她无奈就涉伊河东行,来到了今纸房乡的沙沟(古桑涧沟,空桑涧)古伊尹祠附近的“红土坡”,男婴伊尹便呱呱坠地。传说“红土坡”的土呈红色,便是伊姑产时失血所致。因此,“红土坡”又名“血腥坡”;“红土坡”附近有个“洗婴潭”,潭水呈浅血色,据传说,曾在此潭擦洗过婴儿伊尹,当地百姓有个俗称,叫“洗娃子潭”;在“洗娃子潭”左方,由于伊尹的外祖母得知女儿生产,曾从伊河北岸的泥河村淌水过伊河,给女儿“送米面”,因路途坎坷,米面抛撒而使土变成了白色,该村称为白土园;在桑涧沟伊尹祠的对面,有两个数米高的连山石柱,便是伊尹降生时其外祖母来“侍侯”女儿,做饭用的“支锅石”。

  伊姑产下婴儿,但被赶出家后的羞愧与恐惧心理未曾消减,而怜子之心更油然而生,经过思想斗争,只好痛下决心,丢下亲生骨肉毅然顺沟向东走去。一路羞愧、恐惧与难舍亲生骨肉的思想折磨得她痛不欲生。她极力支撑着产后虚弱的身体,踽踽东行,不时痛苦地回头观望,她多么难舍自己的亲生骨肉啊!然而她必须舍弃,羞耻与恐惧的心理主宰着她,折磨着她,艰难地走到距婴儿十里之遥的一个台地时,怜子之心使她频频回头观望,她多么想再看一眼自己的亲生儿子啊!这个台地尚有“望子台”留传至今。后人在此处曾修庙数间,立碑数通,以资纪念。据传,伊姑念子心虽切,但心情焦急而又绝望中,只好扬长而去,故至今在附近还留有“焦沟”、“念子沟”、“扬长沟”等地名。可见人民对她的同情与怀念,是多么地殷切。

  后来伊姑身体极度虚弱,经不起翻山越岭,上高岗,涉深潭,长途跋涉,直至精疲力尽。到何处去呢?何处是自己的归宿呢?想到此,更加肝肠寸断。然而,祸不单行,突然天色陡变,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伊姑被风沙掩埋在距伊尹降生地红土坡以东20里许的“落沟”(洛沟)之中,形成了一个至今仍巍峨屹立的巨冢——伊姑冢。在伊姑冢两侧尚有四个左右对称的“丫环冢”,以示其伺奉圣母之意。

  在伊姑割爱东去,即被风沙掩埋后的数天之中,命大得离奇的弃儿伊尹不但没有死,还有老虎跑来喂奶,老鹰飞来为他打扇,使伊尹意外地活了下来。后被人抱走,经“念子沟”,被送到“有莘之野”的一家中抚养。

以滋味说汤,由厨师到商的开国宰相

  史料典籍对伊尹的功德多有记载。《尚书·君奭》记载:“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孟子》记载:“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论语》曰:“汤臣大贤,唯有伊尹”(唐,孔颍达《十三经疏注》)。《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

  《吕氏春秋·本味》记载:“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为汤说美味。”成汤聘请伊尹,在宗庙里举行祈福的祭祀,在朝堂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伊尹。伊尹向成汤讲述天下美味的精妙,他说,“肉类:水中的有腥味,食肉动物肉臊,食草动物肉膻,要使这些肉成为美味,水是第一重要,其次用甜、酸、苦、辣、咸,臭的、恶的、莸草、甘草五种味道多种调料,谁先加谁后加,谁多谁少,很有讲究。火候很关键,快慢缓急掌握好,能很好去除腥味,去掉臊味,减少膻味。美味全由鼎中精妙的变化而产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象射箭驾马,阴阳变化,四季规律那样,须花费时间,多多实践,细心观察体会。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制出的肉就会熟而不烂、香而不薄、肥而不腻,五味恰到好处”。

  成汤听了伊尹的论述很高兴,说“你能做吗?”伊尹回答说“我先给你讲一讲天下的美味特产吧:最美味的肉有:猩猩的唇,熊獾的掌,燕雀的尾肉、述荡的蹄筋,旄象的腰,流沙之西、丹山之南凤鸟的蛋。美味的鱼有:洞庭鳆鱼、东海鲕鱼、醴水的朱鳖、灌水的鳐鱼。菜中的美味有:昆仑山上的灵芝,寿木的花。指姑东边中容国红木、黑木的叶子。南极石崖上青色的嘉树菜。阳华山的芸菜,云梦泽的芹菜,具区泽的菁,浸渊的土英。调和味道的美味调料有:阳朴的姜,招摇的桂,越骆的菌,膻鱼的酱,大夏的盐,泽揭的露,长泽的玉卵石。做美味饭食的粮食有:玄山的禾麦,不周山的小米,阳山的黄黍,南海的黑米。最好的水有:三危山的露水,昆仑山的井水,沮江丘陵的摇水,曰山的水。冀州高泉山的涌泉。美味的水果有:沙棠的果。常山之北投渊的上游的百果、箕山东边的甘甜栌,江浦的桔子,云梦的柚子,汉水的石耳。以上这些美味特产,要想置办到,必须用“青龙”,“遗风”等快马,如果你打下江山成为天子,很容易全部得到。但成为天下之主,必须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懂得古往今来治国之道,实行尧舜之道,天下人都享乐了尧舜之道,也就成就了你自己的王者之道,那么天下任何地方什么样的美味都很容易得到啊!”

  伊尹以谈天下特产美味,联系治国之道的精采论述,深深打动了成汤,成汤认为伊尹是个难得奇才,于是破格任用他主持国家政务。《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

中华厨祖:伊尹

   “伊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贤相,而且是烹饪界的鼻祖,被尊为‘厨圣’”。伊尹,又名伊挚,夏朝有莘国(今山东省曹县)人,出身奴隶,曾辅佐商汤起兵伐桀,建立了商朝,成为一位奴隶出身的宰相。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

  据《史记》记载,伊尹是个聪明勤恳且有心计的人,虽然身为奴隶,地位卑贱,可他胸怀大志,注意研究尧舜和大禹等英明君主的施政之道,对当时社会有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后来汤为得到他,与莘氏通婚,伊尹作为有莘氏的陪嫁奴隶到商做厨师。

  伊尹的烹调技术高超,做出的饭菜味道极好,汤吃后赞不绝口,就问厨师是谁?下人告知是陪嫁奴隶伊尹,汤就召见伊尹询问做饭菜的技巧。伊尹就以烹调为例,向汤阐明自己的治国主张,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驰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十分佩服伊尹的道理,认定伊尹是个治国安邦之才,正式拜为右相授以国政。(资料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山东曹县:孕育厨师鼻祖伊尹

  山东曹县,夏朝前属东夷之地,境内有许多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遗迹,为尧舜禹活动之地,商汤在此建立商代第一个都城,史称"华夏第一都",春秋战国之世诸侯争霸会盟多在次地,有"天下之中"之誉,刘邦、项羽合力征秦创业于此。就在这片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位被誉为中国食祖的圣人——伊尹。

  伊尹,名阿蘅,莘(今曹县莘冢集一带)人,生于夏朝末年,卒于商代沃丁朝,享年百岁,是我国有史记载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开国贤相,他出身卑微,而以其聪敏好学和勇于实践终成一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伊尹出身隶徒,跟随一名有莘氏的厨师长大,学得了一手烧菜做汤的好手艺,在烧菜做汤的过程中,为提高菜和汤的风味,精心研究佐料的运用,对各种佐料的性能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故又被后人称为厨师的鼻祖。

  有莘氏女嫁商国国君成汤为妃,伊尹为媵臣,以男仆身份陪嫁到商都亳(今曹县闫店楼镇土山集附近),以厨艺进见汤王,纵论治国之道,深得汤王赏识。于是汤王从隶徒中将其简拔出来,授以官职,让其辅理朝政。因见夏朝君主桀残暴不仁,百姓颠沛流离,困苦不堪,于是离开汤王,投奔夏桀,欲规劝夏王桀施行王道,广布仁义。然谏不见从,言不听用,乃返归汤王。后又奔桀,再归汤,终至五返,有唐代文学大家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赞》为证。最后见夏桀已无可救药,乃专心辅佐汤王,汤王命其为令尹,即宰相,让其主理朝政,因莘人口语习惯在语首加助词伊,故人称其为伊尹。

  伊尹当政后,力劝农桑,并劝汤王广施仁政,推行王道,使国力逐渐强盛起来,百姓信赖,诸侯归服。这时的夏王桀更是变本加厉,沉缅酒色,荒淫无道,百姓流离失所,朝不夕保,诸侯怨声载道,分崩离析。为救民于水火,伊尹就及时劝汤王积蓄国力,并帮助汤王策划伐桀灭夏大计。为有效打击夏朝有生力量,削弱夏朝势力,在伊尹的辅佐下,汤王首先以不祀祖先,不敬鬼神为名,出兵攻打夏的重要盟国葛(在商都亳南部,今曹县邵庄乡与河南宁陵县北部商丘西北部地区),执葛伯,葛灭。

  由于成汤的广施仁义,再加上国力的日益强盛,许多诸侯、方国纷纷归顺了商,这引起了夏桀的极席恐慌,于是召汤入朝,囚汤于夏台(今河南禹县境内)。伊尹闻讯便投其所好,搜集珍宝、美女以献,遂得汤归。汤归国后,进一步积蓄力量,在伊尹的策划协助下,再次出兵灭掉了韦(河南滑县东北一带)、顾(今山东鄄城一带)两个诸侯国。翌年,又借另一诸侯国昆吾(今河南濮阳附近)作乱之机,出兵讨伐,杀昆吾侯夏伯,灭昆吾。从而打通了征讨夏桀的通道。

  帝癸二十八年(公元前1600年)伊尹辅佐成汤会盟诸侯于景薄,正式开始灭夏战争,与夏军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大败夏军,桀逃死南巢(今安徽巢县东南),夏遂灭。班师归毫后,伊尹向汤王汇报诸侯全部归附,汤王于是即天子位。伊尹负责主持占卜和祭祀,作《咸有一德》以勉君臣。

  成汤逝世后,太子太丁未立而卒,在伊尹的主持下,立太丁之弟外丙为帝,外丙即位三年而崩,又立外丙之弟中壬为帝,中壬在位四年而崩,伊尹就又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作《伊训》、《肆命》、《徂后》以规诫太甲。然而太甲为帝三年,昏暗不明,暴虐无常,不遵法度,乱德败行,伊尹果断决定,流放太甲于桐宫(今曹县闫店楼镇土山集汤陵),自代国政。

  太甲居桐宫三年,在伊尹的教导下,悔过自责,努力向善,于是伊尹又亲自迎太甲还朝,归还国政,并作《太甲训》三篇以勉。太甲帝在伊尹的帮助下,修德励行,终致诸侯归服,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太平。太甲死后,他的儿子沃丁继位。沃丁朝,一代伟人伊尹谢世,沃丁以天子礼葬伊尹于亳境内(今曹县大集乡殷庙村西)。

  伊尹一生始终心系社稷,关心黎民,深得人民的景仰和爱戴,于是在其死后,人们为其建立生祠,四时供享,三、四千年来一直香火不绝。

出自伊尹的成语典故

  “以天下为己任”、“任人唯贤”、“以德治国”、“政令如一,与时俱进”五个成语典故出自伊尹。

  孟子讲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成语典故:说伊尹在有莘之野这个地方“乐尧舜之道”,成汤的诚心终于感动伊尹。伊尹转念想:我个人乐尧舜之道,不如帮助成汤成为尧舜之君,使天下民众都享受尧舜之道。孟子称赞伊尹是“以天下为己任”。

  伊尹先后辅佐过五位天子,辅佐君王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无人能出其右。成汤之孙太甲不遵汤法,伊尹将太甲“放”到成汤墓地桐官,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治国方略让太甲习读。他强调主政者“任官惟贤材”,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用现代话就是“任人唯贤”、“以德治国、政令如一,与时俱进”。伊尹告诫太甲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太甲学习伊尹的训词,终于反省自己失政的大错,认识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逃)”。 太甲悔过,“处仁迁义”。于是伊尹便亲自到桐宫迎太甲回宫,将王权交给他,仍继续辅佐他继承成汤之政“勤政修德”。《史记》记载:“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2011:第六届伊尹祭拜大典在安阳举办

  2011年10月,第六届伊尹祭拜大典在河南省安阳市盛德利高品质快捷酒店广场举行,本届大典的主题是“伊尹祭拜暨豫菜基地揭牌仪式”,祭拜被奉为“厨师之祖”的伊尹,同时为安阳盛德利被列为“豫菜基地”揭牌。据悉,一年一度的伊尹祭拜大典加强了安阳与河南各地、乃至全国的餐饮同行之间的联系,促进了餐饮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恢复和保护了传统文化,提升了安阳餐饮的文化内涵;推动了安阳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安阳城市形象做出了贡献。据史料,伊尹,夏末商初人,今洛阳伊川县大莘店村(今平等乡),村西有伊尹祠、伊尹墓,伊尹祠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圣人伊尹之尊位”。曾辅佐商汤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是历史上第一个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

参考文献

  • 《史记.殷本纪》:“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迺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 洪頣煊注《广弘明集》十一引《汲冢书》云:“伊尹自篡立,后太甲潜出,亲杀伊尹而用其子。”
  • 田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资治通鉴》卷二四)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传统历史家把霍光比作伊尹、周公”。《三国演义》描写董卓废帝时便引用“尹伊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
  • 翟智高《伊尹生于伊川大莘考略》
  • 李恒雀《元圣伊尹》
  • 《山东曹县:孕育厨师鼻祖伊尹》,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