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伤痕文学(trauma literature),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思潮。因主要存在于小说领域,又被称作“伤痕小说”。出现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主要内容为揭露和控诉林彪、“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倒行逆施及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和心灵创伤。

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为1977年11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得名于1978年8月11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代表作品还有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宗璞《我是谁》、《三生石》、《弦上的梦》,王亚平《神圣的使命》,陈国凯《代价》、《我应该怎么办》,张弦《记忆》,郑义《枫》,莫应丰《将军吟》,金河《重逢》,冯骥才《铺花的歧路》,竹林《生活的路》,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等。伤痕文学恢复和确立了“人”在文学中的地位,在突破思想禁区和展示历史创伤的同时呼唤人道主义的回归,恢复和发扬了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为新时期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有些作品艺术上尚嫌粗糙,大部分作品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未能进入更为深入的理性思考。80年代以后,作为创作思潮的伤痕文学不复存在,伤痕文学的作家均先后转向其他方面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