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俳句拼音:pái jù),日本诗歌形式。由俳谐连歌(连句)演变而来,即其发句(起句)加季题(表示季节的词)和切字(用以断句的词),定型为五七五的十七音(另有不合定型的)。现代一般称江户时代以前的为俳谐(诽谐),明治时代以后的为俳句。室町时代的名俳谐家为荒木田守武。江户时代初期的俳谐诗人有松永贞德(贞门)和西山宗因(谈林),而被称为俳圣的松尾芭蕉则堪称贞门和谈林之集大成者,其后的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也各有千秋。进入明治时代以后,正冈子规大力倡导俳句革新运动,使俳句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诗歌形式。俳句以短小为特色,所以内容必须简明,语言必须精练,能够引人深思,发人联想。

标准说法是,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以十七个音组成一首诗。 诗的首句五个音(上五),中句七个音(中七),末句五个音(下五)。 故俳句又称俳谐、十七音诗。

汉俳又称俳句或俳律,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创作的韵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

1980年5月,日本俳人代表团来华,同中国诗人交流时,赵朴初先生依照日本俳句的形式,按五七五分三行写了如下的汉文俳句:

绿荫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

“汉俳”一词,便由此起源。后来汉俳已为中日诗人和学术界认 同,日本有出版《现代俳句·汉俳作品选集》收录汉俳作品。中国《诗 刊》也公开发表汉俳。1982年5月9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赵朴 初、钟敬文等人的汉徘,引起当时的中国诗坛注目。

汉俳诗在体式上分为五七五式和三五三式两种,但三五三式 较为少见。例如日本松尾芭蕉的《青蛙》:

闲寂古池旁,青蛙跳入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这便是五七五式汉俳,又如黄淮《紧箍咒》:

念三遍,猴王满地转,不服管?

这是三五三式汉俳,因为过于短小,又称小俳。

汉俳的押韵分为正体(押平声韵)和变格(押仄声韵或平仄混 押);其韵式分为三韵式(又称排韵式,即AAA式)和两韵式(BAA 式或ABA式)。例如:

荒草几时藏,忽如一夜换新妆,嫩绿掩枯黄。

此体为正体,押平韵,排韵式,且平仄无误,为格律汉俳。

2005年3月23日,中国汉俳学会成立,而汉俳相关出版物亦 日渐增多,例如发表汉俳作品以及研究汉俳的刊物《汉俳诗人》,此 外也有汉俳专集出版。近年来网络的普及,一些同时喜欢日本文化 和中国文学的年轻华人亦有不少加入创作行列,令汉俳成为网络 文学受欢迎的体裁之一。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