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凉山州德昌县: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搭织布架
四川凉山州德昌县: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织布用的麻线和火草线

  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四川省德昌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德昌傈僳族深居大山,火草遍山皆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勤劳聪明的傈僳族先辈们很早就发明了精湛的火草织布技艺,并在本民族内相传至今。傈僳族自织的布俗称“火草布”,系将于山坡采来的火草叶撕下背部的膜,把火麻杆剥下皮后,分别捻成线,再用织布架自织成布。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十分独特,编织时有两梭,一梭为火草线,一梭为麻线,然后交织而成。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采、撕、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20多道加工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是靠她们的双手亲自来完成。织一件衣服,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德昌傈僳人是自明代洪武年间开始,因不堪官兵和土司欺压之苦,陆续从川滇结合部的金沙江、雅砻江流域迁徙至德昌,而火草织布技艺随之带入到德昌,并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德昌傈僳人因居住深山,延续用火草和火麻捻成线后,混合纺成布制作女性衣裙、男性衣裤和挎包等。

  火草织布技艺是德昌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艺术结晶,是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的瑰宝,是傈僳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2010年8月德昌县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应凉山州文化局邀请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2011年5月29日至6月11日,德昌县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应邀参加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演,受到了众多中外游客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