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阔时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凉山州德昌县:傈僳族阔时节—祭祀家神

  傈僳族阔时节四川省德昌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傈僳族传统节日。傈僳族语音译,意为新年歌舞节、年节或春节。但是各地节期不一,云南省华坪县等众多傈僳族聚居地的阔拾节是公历12月20日起的半个月,而四川省德昌县傈僳族的阔拾节由于封闭,又少受外界影响,仍保留着正月初一至十五这个时间,节期与汉族的春节统一,习俗极传统。腊月十五之后,各家各户一般按测算好的吉日开始扫尘,砍几株株木树枝叶,把屋里屋外扫得干干净净。而房屋周围的坝子、苞谷楼下则二十九日下午必须将垃圾扫成堆。腊月的三十这一天一早,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弥漫在烟雾里,人们都在烧扫尘堆积物。据说这个时候的烟雾会熏瞎老鹰的眼,新的一年家里的鸡不遭老鹰袭击。

  节前必须把衣服洗完,于是在腊月里,村寨旁的沟溪里便到处是洗衣的傈家女,只见她们用脚踩着衣裙,虽洗衣却仿佛在跳舞,双脚有节奏地舞着,而旁边木栅栏、树枝、石上则晾晒着五彩缤纷的衣物,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年三十这一天衣物不能晾在自家房前屋后,意为新的一年鸡不被老鹰叼,人一年四季不得病。不洗衣被认为不吉利。小孩子年三十前则到山坡上去采摘松毛,要选黄绿色长得好的松针,越好表示来年庄稼越好。年三十祭祀活动极为复杂,白天要上山寻一树,在树下杀公鸡祭神,若离家远,则一般要在树下将鸡煮好背回让全家团年时吃。

  饭前用猪头祭祀,饭后再烧猪头炖。之后贴专门制作的有孔的红纸祭祀,先天地、再家神、老人、门神、灶神、羊圈、苞谷楼、蜂桶、柴堆……祭祀完毕,收拾屋里屋外,特别要将乱绳理顺,意为新的一年里免遇蛇。晚上准备好松明、松毛、水之后,人们就可串门聊天闲耍了。初一早上,天不亮大人就悄悄收拾起床,不惊动他人。先在屋顶上撒松毛,再烙糯米粑,在老人灵位上放上糯米粑,然后鸣枪、放鞭炮,迎接去世的老人回家,在屋外烧香纸祭族中死去的孤寡老人。傈僳族是狩猎民族,尊崇猎狗(他们称为“撵山狗”),饭前要先喂猎狗,喂时放上糯米粑、肉、大米饭,看猎狗吃啥就表示新的一年主人家里的这一物丰富,吃不完。之后,人才开始以地上的松毛为桌开始吃饭,要长辈先吃,吃饭必须先加三次饭后才能泡汤,据说不然出门遭雨淋。这一天是傈寨中最热闹的,女子早上就举行梳头比赛,之后就织布比赛;男子则撵山(狩猎)比赛,由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的实施,今天撵山比赛没有了,可男子仍多要举行打靶比赛;小孩则以打弹弓、做游戏为乐。初二一早,村寨里到处可见背背篼的人,他们背着糯米粑、腊肉等去拜年,拜年对象主要是女方娘家父母和东巴先生等。初二至初六是傈僳族走亲访友的日子。

  刺绣、纺织、跳舞也是这段时间的重要内容。初六白天洗衣、找柴,晚上烧猪脚,祭祖先。初七也很热闹,开展的活动基本与初一相似,不过这一天太阳未出来时要举行送神活动,要祭锄、刀等生产工具,祭后才开始使用。正月十五,祭献猪项圈,祭献家神大地等,阔拾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