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良哈三卫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兀良哈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兀良哈三卫,中国明人对东蒙古的称呼。又名朵颜三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太祖朱元璋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因朵颜卫地险而强,且为兀良哈人,故以兀良哈概括三卫。

泰宁卫的蒙古语名“罔流”(或往流),即翁牛特部,首领系辽王脱脱(成吉思汗末弟铁木哥斡赤斤四世孙)之后;

福余卫自称我着(或我著),女真语密林之义,也惠宁王之后,科尔沁等部渊源于此;

朵颜卫曰五两案,兀良哈异译,创始者脱儿豁察儿乃成吉思汗功臣折里走之后,为喀喇沁、东土默特二部的始祖。

三部明初归附明廷,洪武二十二年就其地设泰宁、朵颜、福余三卫,安置降人。三卫游牧之地最初远离明境,泰宁卫在元泰宁路(今吉林洮儿河一带),朵颜卫在今内蒙古东部扎赉特旗北绰尔河一带,福余卫在乌裕尔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带),三卫所活动区域大致以嫩江为中心,东起乌裕尔河,西至洮尔、淖尔两河流域。

永乐初大宁等卫内撤以后,宣德年间开始三卫逐渐南下,正统初年三卫驻牧明蓟辽边外的潢河(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一带。天顺、成化年间三卫游牧地已固定在蓟辽边外,嘉靖重修《辽东志》:“自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颜,自锦义历广宁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皆逐水草无恒居,部落以千计,而强则朵颜为最焉。”

朵颜卫分布广阔,东自大碱场(今辽宁喀左),北至西拉木伦河,西迄延庆州四海台(今北京延庆东),南达宽城(今属河北);福余、泰宁二卫的居地,东达辽河中下游,最南端可至海城一带,东北一部分至松花江流域,西南至小兴州(今属河北滦平)与朵颜卫一些部落参错居住。

明朝授三卫首领以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等官,决定其更袭和升迁,并颁给敕书,以凭朝贡。规定三卫每年两贡,每次各百人,由喜峰口出入,贡物有马驼等物。永乐初,还在辽东开原和广宁(今辽宁北镇)等地设立马市,与三卫市易马匹。尽管三卫时而寇掠明之边地,但总的来说,他们尚能接受明朝中央政府的管辖。由于三卫屏捍,自立三卫至嘉靖年间的一百五六十年中,平滦诸州未遭蒙古侵扰之祸。成化、正德年间北元达延汗统一蒙古后,三卫成其属部。

弘治年开始朵颜卫首领与大汗家族联姻,成为三卫中首领。

嘉靖以后三卫为蒙古各部所瓜分。明清战争中,前后服属于清,被编入察哈尔、喀喇沁、土默特等蒙古八旗。

此外,明人也称唐努山等地的乌梁海为兀良哈(又名之曰“黄毛”),名同实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