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若耶溪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4月11日 (六) 16:47大猫咪组18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入若耶溪

南朝梁·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诗题与背景:

  《入若耶溪》是南朝梁王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寓含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诗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鉴湖。早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

《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上面提到的“籍”,即王籍。

《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 上面提到的“籍”,即王籍。

《梁书·文学传》载:“ (籍) 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常游之,或累月不返,至若耶溪,赋诗,其略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绝唱。”


此诗之后,描写若耶溪的诗作不断涌现,而且或多或少受了它的影响。如崔颢《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挠向馀景。”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挠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逐句释义: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小船畅行在若耶溪的溪水中,远远看去像是要与天际相接。
  艅艎(yú huáng):船名,小舟。《抱朴子·博喻》:“艅艎,涉川之良器也。”
  泛泛:飘浮的样子,《楚辞·卜居》:“将泛泛若水之凫乎?”一解为:指的是舟行水上畅通无阻的样子。
  空:指天空。
  水:指若耶溪。
  悠悠:指白云游荡、溪水流动的样子。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远处的山峰北面生出层层云霞,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阴霞:山北面的云霞。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作者溯流而上,故曰“阴霞”。
  远岫: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何山、陶晏岭、日铸山等隐现的高山。岫(xiù):山或山峰。
  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
  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一解为:曲折的溪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蝉:通称“知了”,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噪:虫或鸟叫。
  逾:同“愈”,更加。
  幽:幽静。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归念:归隐的念头。
  长年悲倦游: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入若耶溪》诗意参考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一首写景抒情诗,体裁为五言古诗。描写作者泛舟若耶溪所见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继而触景生情。诗开头两句写作者乘小船入溪,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最后两句写面对若耶溪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全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其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写静景的名句,对于后人影响至为深远。

开头两句“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写船入若耶溪,起笔入题。意思是:小船行进得多么轻快! 溪水映着蓝天,水天一色,水远天长,舟行其中,多么自在。“艅艎”,小舟。《抱朴子·博喻》:“艅艎,涉川之良器也。”泛泛: 飘浮的样子,《楚辞·卜居》:“将泛泛若水之凫乎?”“空”指的是晴空,“水”指的是若耶溪的溪水。行舟若耶溪之感受,令人不禁联想陶潜《归去来辞》:“舟摇摇以轻颺”情景,字里行间,饱含畅游之勃兴及愉悦之心情。

三四句“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山北面的云霞从远处的峰峦上升起,太阳在溪水中的影子追逐着回流。若耶溪的流向是自南向北,作者是溯流而上,所以这里说“阴霞”、“回流”。“阴霞”指的是山北面的云霞,“远岫”指的是远方的山峰。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好像从远处山里生长出来。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用“阴霞”、“远岫”、“阳景”和“回流”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结合的山水图。作者俯仰舟中,望远天近水,悠闲自得之神情可见。

五六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以动写静的手法,继续描写若耶溪四周的自然景物。上两句写景由远及景,从远方的峰峦云霞写到近处的日影流水。这两句则由点及面,山林中传出蝉鸣和鸟叫的声音,但是对于泛舟溪上的人而言,“蝉噪”反而显得林子当中越发寂静,“鸟鸣”反而衬得山中越发幽静。这里显示出以动显静、相反相成的美学原理,表现出作者不平凡的艺术感受力与才华,富于情趣。遂成千古名句。钱钟书云:“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管锥编》) 正可说明这个道理。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舟摇摇以轻颺, 风飘飘而吹衣。”这种轻松自在、幽静美好的境界,是不能以“诗中有画”等语所能形容得了的,只有陶渊明《归去来辞》堪与媲美。故末二句云:“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此地,即夕阳西下的若耶山溪,这里没有宦海的浮沉,没有世俗的尘嚣,有的是长天碧水,有的是“云无心以出岫”、“夕阳无限好”,有的是“鸟倦飞而知还”、“深林人不知”。沉浸其中,形释神凝,有如归化。不禁产生了远离官场、结束长年倦游生活的悲伤、返回大自然的渴望。这优美的山林牵动诗人早已潜伏的归隐之情,可见其魅力之大了。

最后两句“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写作者泛舟若耶溪上,触景生情,若耶溪这样幽静的境界,激起我回乡隐居的情思,使我为长期在外做官感到伤悲。“此地”一顿,将上述描写和感情作一汇总,转入对今后生活的打算,自然贴切,“动”字下得传神,这是其一。景色宜人,却使作者引出悲绪,实际上这是从反面着笔,说明若耶溪美景给人以喜情,只是没有点明“喜”字罢了,这是其二。作者游若耶溪的目的在赏心悦目,孰料却激起归隐若耶溪的念头,说明作者长年在外做官并不得意,故“游”前着一“倦”字,这是其三。

此后,描写若耶溪的诗作不断涌现,而且或多或少受了它的影响。如崔颢《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挠向馀景。”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挠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综观王籍的这首诗,它所描写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若耶溪,美得令人心醉。它所创造的以有声写无声,以喧闹写幽静的艺术手法,惊艳古今。所以,即便他一生仅传下两首诗,这一首《入若耶溪》便让他名垂千古。


试题精选: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蝉噪”“鸟鸣”与“林静”“山幽”矛盾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不矛盾,这里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渲染山林的幽静。单一的声声蝉鸣,更加衬托出林间的静谧。幽深的山谷里,偶然传来一两声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叫,更显得空旷幽静。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分点概括。(3分)

参考答案:表达的情感有:①对若耶溪美丽风光的喜爱,(1分)②对仕途官场的厌倦,(1分)③对归隐田园的向往。(1分)


3.“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两句中,各有哪一个字用得妙?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生“与“逐”。(1分)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云霞和阳光对若耶溪的柔情蜜意,以突出自己的喜爱之情。(2分)


4.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境遇与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概括。(5分)

参考答案:诗人在前三联中描写了小舟泛溪、水天一色、云霞出岫、阳光逐流、蝉鸟和鸣等景色,刻画出一个幽静的艺术境界,(2分)继而第四联直抒胸臆,诗人因“悲倦游”而“动归念”,表达了对幽静恬淡的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3分)


5.若耶溪具有怎样的环境特点?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突出了若耶溪环境清幽、宁静的特点。(2分)水天共色,云霞生岫,清流曲折,表现了山水的清幽;“蝉噪”“鸟鸣”之声反衬了山林的宁静。(2分)尾联表达了诗人厌倦漂泊,希望辞官归隐的情感。(2分)


6.颈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颈联妙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平静的丛林中传来一阵蝉虫无拘无束的嘶叫,幽静的远山中也响起几声逍遥自在的鸟鸣,这听觉之静在上联视觉之静的基础上继续动中取静,一环紧扣一环,一个画面连着一个画面,动态的绝佳描写把若耶溪的幽静推向了极致。


7.幽静的若耶溪为什么使作者产生了“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的情怀?

参考答案:①幽静的若耶溪反衬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溪愈幽静,人的归念和悲愁反而愈强烈,极幽静的自然风光与极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在此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静极生动,乐极生悲,因而产生了“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的情怀。②借景抒情,借若耶溪幽静之景言自己自己想过拥有平静内心的生活。幽静深远意境创设的另一面是诗人内心感情酝酿、激荡的过程,溪愈静、情愈烈。幽静之极正是感情潮水喷涌的触发点,诗作从这里完成了由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的转换。(意对即可)


作者简介: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