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公孙弘(前200~前121),中国汉代武帝时丞相。淄川薛(今山东滕州南)人,出身贫寒。早年为狱吏,有罪免职,以牧豕为生,40余岁始学《春秋》杂说。汉武帝征召贤良文学,公孙弘被淄川国推举,以贤良征为博士。后因使匈奴忤旨,称病免归。元光五年(前130)再度应征贤良文学,因对策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公孙弘熟悉法律政事,并以儒术加以文饰。每逢朝会,善于体察武帝心意,提出各种意见以供选择,如不合旨意,也不坚持己见,因此博得武帝的欢心。元朔三年(前126)迁御史大夫,五年为丞相。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是第一个以布衣擢居相位的人。为此,武帝特地下诏封其为平津侯,丞相封侯遂成定例。公孙弘为人忌刻,外宽内深,睚眦必报。但他生活节俭,虽位居三公,俸禄丰厚,盖的依然是布被,吃的也是普通饭菜,俸禄都用来供养故人宾客。淮南王、衡山王谋反后,公孙弘自以奉职不称,上书归侯辞职,武帝不许。元狩二年(前121)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