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支敦士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列支敦士登国旗
列支敦士登国徽
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城市风光
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风景
列支敦士登:沙恩风景
列支敦士登:自然风景 1
列支敦士登:自然风景 2

  列支敦士登德语:Liechtenstein)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小国(联合国区域集团定义为西欧国家)。面积160.5平方公里。夹在瑞士奥地利两国间,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另一个为乌兹别克斯坦)。同时该国也是唯一一个官方语言是德语但与德国没有交界的国家。这个迄今仍维持君主立宪制的山区小国,虽然土地狭小兼人口稀少,但却拥有异常高的国民所得水平,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60,000欧元,是一个以阿尔卑斯山美丽风光、避税天堂与高生活水平而著称的富裕小国。

  列支敦士登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月1.1℃,7月19.9℃。

  列支敦士登人是公元500年以后迁移到此的日尔曼民族的后裔。1719年1月23日以列支敦士登亲王之头衔建国。1806年作为主权国家加入莱茵邦联,1815年加入德意志邦联。1852年,与奥地利帝国签订关税条约,1919年,条约随奥匈帝国崩溃而终止。1923年,与瑞士签订了关税条约,两国边界开放,建立共同经济区,使用统一货币——瑞士法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均保持中立。

  列支敦士登通讯与广播系统皆是与瑞士共用。在1999年之前该国的电信系统被视为与瑞士国内同等,使用075字头的区域号码,但在之后独立改用+423的国际电话区域码。

基本国情

  国名 列支敦士登亲王国 (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由上蓝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左上角有一金色的王冠。列支敦士登为世袭君主立宪制,国旗上的蓝、红色来自公国亲王旗的颜色,蓝色象征蓝天,红色象征夜晚地面之火。旗面上的王冠是神圣罗马帝国之王冠,这是1937年添加的,以便与海地国旗区别。王冠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标志,因历史上列支敦士登曾为神圣罗马帝国王候的采邑。

  国徽 为斗篷式。斗篷上端为一顶神圣罗马帝国亲王冠,斗篷内为盾徽。盾面上有六组图案:左上角为戴头冠的鹰,象征萨克森;右上角是王冠的饰品,象征特罗泡公国;左下角为红白色的小盾,象征施伦堡男爵领土;右下角为戴头冠、化装为人面的鹰,象征猎人村公国;盾面中心的小盾由黄、红两色构成,这是亲王旗的颜色;小盾下端的蓝地上绘有筒管乐器,象征列支敦士登王室。整个盾面的图案记述了该公国王室世代相传的历史进程。

  面积 160.5平方公里。

  人口 38747人(2019年12月),其中外国人12941人,约占34.0%,主要来自瑞士、奥地利、德国和意大利。

  语言 官方语言为德语。

  宗教 天主教为国教,信奉天主教的居民约79.9%,基督教约8.5%,伊斯兰教约5.4%。

  首都 瓦杜兹(Vaduz),人口5696人(2019年)。

  国家元首 汉斯-亚当二世(Hans-Adam II)亲王。2004年8月15日起,阿洛伊斯王储摄政,代替亲王处理国内、国际事务。

  重要节日 国庆节:8月15日;圣诞节:12月25日。

历史

  列支敦士登的领土曾经是罗马帝国瑞提亚(Raetia)行省的一部分。多个世纪以来,由于这块领土地理上并不处于欧洲的战略要地,因此在欧洲历史上少有影响力。在现今这个王朝统治以前,这个地区曾是连续几位Hohenems伯爵的封地。列支敦士登人为阿勒曼尼人的后裔,是在约公元500年以后才到目前的地区定居。

  列支敦士登公国的名字来源于列支敦士登王朝,而后者来自遥远的下奥地利地区的列支敦士登城堡。列支敦士登家族至少从1140年开始即拥有此城堡直到13世纪为止,之后从1807年起又重新拥有该城堡。历经多个世纪,列支敦士登王朝夺得了大片土地,主要在摩拉维亚、下奥地利、西里西亚和施蒂利亚公国(Duchy of Styria)等地。虽然这些领土都是由其他地位更高贵的封建贵族通过采邑制分封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来自于哈布斯堡王朝,曾经有多位列支敦士登王子作为王室的亲密顾问服务于哈布斯堡王朝。但是由于没有任何一块领地是直接属于其名下,因此列支敦士登王朝也就没有资格在神圣罗马帝国的议会中拥有一席之地。

  因为列支敦士登家族极为热衷于在帝国政府中的权势地位,于是就想寻找一块直属的土地,即除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之外其他封建主在这块土地上都没有任何权利。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家族终于得以从Hohenems伯爵手中购买了两块采邑-许内勒贝格庄园的贵族统治权(Schnellerberg,1699年)与瓦都茨郡的伯爵爵位(Vaduz,1712年)。面积很小的许内勒贝格与瓦杜兹恰好满足其政治地位的需要——除了他们自己的伯爵主权及宗主皇帝之外不属于其他封建贵族。

  于是在这项买卖正式生效之后,时任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六世(Karl VI)在1719年1月23日宣布将这两块领地合并,提升地位为一个独立的小型亲王国(Fürstentum),并以其最亲近的大臣安东·弗洛里安(Anton Florian of Liechtenstein)赐名为“列支敦士登”。因而在这一天列支敦士登才真正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主权成员国。为了证明之前对于列支敦士登的购买完成是出于政治地位的需要,列支敦士登亲王在之后的120多年中没有踏足一步这块属于他们的新公国。

  作为拿破仑战争的结果之一,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控制了神圣罗马帝国,他瓦解了帝国而这对列支敦士登产生了深远影响——帝国、法律及政治体系都瓦解了。国家不再对对国境之外的任何封建贵族付有责任和义务。现代出版物则普遍(虽然不正确)将这些事件赋予了列支敦士登的“主权”属性。实际上,当时列支敦士登亲王就和其他的宗主贵族一样仅仅对列支敦士登拥有宗主权。从1806年7月25日莱茵联邦成立直到1813年10月19日联邦解体为止,列支敦士登亲王都是他的“保护者”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仆臣。

  之后不久列支敦士登在1815年举行的维也纳会议后恢复独立,加入新成立的德意志邦联(Deutscher Bund,又译为日耳曼邦联,1815年6月20日-1866年8月24日,实际上由奥地利皇帝操控)。1868年德意志邦联瓦解,列支敦士登解散自己仅有的一支小型军队并且宣布该国将转为永久中立国,这中立地位让列支敦士登避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波及,一直持续到今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列支敦士登一直与奥地利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但也在战时因这关系使得该国的经济元气大损,而转而寻求与瑞士成立关税与货币同盟,1919年时更进一步将该国的对外关系(国防、外交)完全委由瑞士代理,组成一个中立联盟。与瑞士的这一联盟使列支敦士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中免受德国的侵略。

  1938年春,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之后不久,84岁的弗朗茨一世退位,提名其31岁的堂侄孙弗朗茨·约瑟夫二世担任他的继任者。虽然弗朗茨一世声称他是因年老而退位,但是据信真正的原因是他不希望德国吞并列支敦士登发生在其在位期间。而他于1929年娶的妻子是一位富有的维也纳犹太女性,本地的列支敦士登纳粹当时已经将她列为反犹太人的“目标”。虽然列支敦士登没有正式的纳粹党,但是同情纳粹的运动在其全国联盟党内已经压抑了多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支敦士登在保持中立的同时也是少数几个不承认慕尼黑协定以及第三帝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欧洲国家之一,并且在二战中始终承认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为合法政府[9],其位于战区的家族财产被带到列支敦士登(以及伦敦)妥善保管。在战争快要结束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夺取了在其认为是德国领土的地区,而剥夺了列支敦士登王朝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世袭的全部土地及所有权,而直到1938年德奥合并之前列支敦士登大公还一直居住在维也纳。列支敦士登被剥夺的主权(属于国际法庭中现代法律争议的部分)包括超过1600平方公里的农田及森林,以及许多其家族所拥有的城堡和宫殿。列支敦士登大公现在依然对这些土地提出主权要求,要求捷克和斯洛伐克归还所占领土 。也因此争议,列支敦士登公民在冷战期间被禁止进入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后,列支敦士登和它们之间依然互不承认。但最终列支敦士登分别于2009年7月13日和12月9日与捷克和斯洛伐克建立了外交关系。 列支敦士登小镇上的俄罗斯纪念碑。

  列支敦士登在二战快要结束时,曾拒绝苏联的遣返要求而为大约500名俄罗斯解放军士兵(一支编入德意志国防军的俄罗斯投敌部队)提供政治庇护;为纪念这一事件在靠近奥地利边境的后许内勒贝格(Hinterschellenberg)树立了一块俄罗斯纪念碑,同时在该国的旅行地图上也有标明。当时作出给予政治庇护的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列支敦士登自身仍很贫困,为这群难民提供生活所需十分困难,而苏联的声势正如日中天。最终,阿根廷同意这些避难者前往永久定居。相比之下,英美等战胜国在奥地利执行了“严责行动”(Operation Keelhaul),将在战时曾经协助德国的苏联民众遣返母国,之后遣返对象甚至扩及为了逃离共产党掌政而离开苏联的东欧难民。被遣返的难民有极高比例是在古拉格的营区中被肃清。 由于战后严峻的财政困境,列支敦士登王朝经常通过出售家族所拥有的艺术珍品来缓解,例如其中就包括了美国国家美术馆于1967年购得的达芬奇名画《吉内薇拉·德·班琪》(Ginevra de' Benci)。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因为其境内的低税率环境、永久中立地位与完美的居中地理位置,吸引许多欧洲企业成为避税天堂,列支敦士登变得逐渐繁荣。观光业(主要是冬季时往阿尔卑斯山区的滑雪人潮)与金融服务业的发达,支撑起该国绝大部分的经济收入。

  列支敦士登亲王是世上第六富有的国家元首,据信其财产为40亿美元。今日列支敦士登人民过着世界顶级水准的生活。

  1990年列支敦士登加入联合国。1991年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95年加入欧洲经济区和世界贸易组织。

地理

  列支敦士登是一个内陆国家,与乌兹别克并列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

  列支敦士登坐落于欧洲阿尔卑斯山地的莱因河谷,其西边是以莱因河作为边界与瑞士相邻,东侧则是以属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岭地带与奥地利为界。全国只有西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位在平坦的河谷里,其余地区大都属于山地。

  列支敦士登唯一的天然湖是Gampriner Seele湖,是由于1927年水浸的莱茵河侵蚀造成的。

  该国境内唯一的可耕地集中在莱因河沿岸的冲积平原,曾经一度满是沼泽的此地区经过人工的抽干后变成农地,除了少数的农耕活动外,列国境内的农业还是以畜牧为主,主要农业区,是周围的莱茵河谷,种植玉米、马铃薯、大麦、小麦和蔬菜。首都瓦杜兹座落于一块可以俯视莱因河谷的高地上。

  虽然是在阿尔卑斯山区,但由于有意大利半岛吹拂而来南风,列支敦士登仍属较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时其东部与南部山区的坡面则非常适合从事滑雪等山地活动。列支敦士登夏季气温在20℃-28℃之间,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5℃。7月和8月雨量最多可达130-150毫米,而12月和1月降雨量最少为30-50毫米。

  境南的雷堤康阿尔卑斯山脉(Rätikon Alps)坡度陡峭,境内最高峰为属于三姊妹山脉(Drei Schwestern)之一的灰尖峰(Grauspitz),海拔2499米,是列支敦士登与奥地利的分界。全国海拔最高的城市是Triesenberg,在886米以上。全国边境和瑞士接壤长41.2公里,对奥地利则是36.7公里。

行政区划

  列支敦士登境内拥有11个区(复数:Gemeinden,单数:Gemeinde),其中大部分的区其实都只是包含了一个单独的城镇而已。

  1. 瓦杜兹(Vaduz) - 瓦杜兹位在全国正中央,依傍莱因河河岸,是列支敦士登的首都和主要人口中心。瓦杜兹是列支敦士登大公的故乡。
  2. 沙恩(Schaan) - 境内人口最多的一区,紧靠首都北方。
  3. 巴尔采斯(Balzers)- 位在国土最南端的一区。
  4. 特里森(Triesen)
  5. 埃申(Eschen)
  6. 毛伦(Mauren)
  7. 特里森贝格(Triesenberg)
  8. 儒格尔(Ruggell)- 位在国土最北端。
  9. 甘普林(Gamprin)
  10. 许内勒贝格(Schellenberg)- 北方区之一,名称承自当初组成列支敦士登的两个封邑之一。
  11. 伯朗肯(Planken)- 北方区,也是境内最小的一个行政区。

政治

列支敦士登是一个君主立宪国家,且与欧洲其他仅具象征意义却没有政治实权的王室不同,列支敦士登的王族拥有相当程度的实际权力。该国的元首称为亲王(Fürst),

1862年时首度颁布宪法组成国会(Diet,或德文里称为Landtag),今日的列支登斯敦国会是由25个依照区域人口比例,由人民直选的代表所组成,并由多数党的领袖出任阁揆。除此之外国家的行政体系实际上是由一个五人内阁负责,阁员名单是由国会指定,交由元首批准后正式上任。

列支敦士登的王室有个特殊之处,由于当初该国就是由奥地利的贵族为了要能够拥有一块位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属地,而另行购买土地设立,长期以来该国的统治者就一直居于国外,如维也纳的列支敦士登宫。直到1938年在其家族失去在捷克的领地(1919年)多年以后才搬到瓦杜兹。现任元首汉斯-亚当二世是第一位居住在国境之内的列支敦士登统治者,2003年3月16日举行的一场全民公投中,他以投票不通过他就要举家迁移到奥地利居住作为要胁,得到国内大部分人民的同意(通过比例64.3%)通过一项进一步扩张列支敦士登王权的法案。此法案授权赋予统治者必要时得以解散国会,以及拥有国家人事与法案最后通过权的至高力量,相对于大部分只是形式上有王权的君主立宪国家,列支敦士登是非常少见的特例。

【政体】 实行议会民主的君主立宪制,公爵拥有最高权力。人民通过选举议员或提出倡议、参加公民投票行使政治权利。2017年新一届政府成立,由激进公民党和祖国联盟联合组成,未来四年的政策基于两党的合作协定。

【宪法】 宪法规定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世袭。旧宪法于1921年10月5日制定。亲王与议会自1995年9月起就亲王、政府及议会间权力分配问题进行修宪谈判,经过艰难讨价还价,2003年3月,公民投票通过汉斯-亚当二世提出的修宪案。2003年8月14日新宪法正式生效。

【议会】 实行一院制。人民直接选举议会,议长是人民最高代表,议会参与立法和缔结国家条约、掌管财政,监督政府。议会任期4年。议长每年改选一次。议长及议员均为兼职。本届议会2017年3月产生,有25名议员,激进公民党9席,祖国联盟8席,独立党5席,自由名单3席。

【政府】 由5名成员组成,由亲王根据议会的建议任命,任期4年。本届政府2017年3月组成。首相兼财政部长阿德里安·哈斯勒(Adrian Hasler,男),副首相兼基础设施、经济和体育部长丹尼尔·里施(Daniel Risch,男),政府委员兼社会部长毛罗·佩德拉茨尼(Mauro Pedrazzini,男),政府委员兼外交、司法和文化部长奥雷莉亚·弗里克(Aurelia Frick,女),政府委员兼内政、教育、环境部长多米尼克·哈斯勒(Dominique Hasler,女)。

【司法机构】 法院分三级:地方法院、中级法院和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共有5名法官,由公爵根据议会的推举任命,任期5年,院长胡贝图斯·舒马赫(Hubertus Schumacher,至2022年)。

【政党】 现有4个主要政党:

1.激进公民党(Fortschrittliche Bürgerpartei),1918年成立。主席马库斯·福特(Marcus Vogt)。

2.祖国联盟(Vaterländische Union),1936年成立。主席君特·弗里茨(Günther Fritz)。

3.自由名单(Freie Liste),1986年成立,成员为青年知识分子、环保主义者。1993年首次进入议会。联合主席派伯·弗里克(Pepo Frick)和科尼·布依舍尔·布吕维勒(Conny Büchel Brühwiler)。

4.独立党(Die Unabhängigen),为参加2013年大选成立,由10名独立竞选人组成,首次进入议会即获4席。党主席哈利·克瓦德勒(Harry Quaderer)。

重要人物

汉斯-亚当二世:国家元首。1945年2月14日生于瑞士苏黎世。曾在维也纳和瑞士圣加仑学习并在伦敦一家银行受过职业培训。获经济学士学位。1984年8月其父弗朗茨·约瑟夫二世将大部分权力授予他,由他负责政府事务。1989年11月13日约瑟夫二世逝世,同日,汉斯-亚当宣布继位,定名汉斯-亚当二世。在金融和经济方面有专长,主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其执政后,列支敦士登先后加入联合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欧洲经济区。已婚,有4个子女。

阿洛伊斯王储:1968年6月11日生于苏黎世。1987年赴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曾在香港和伦敦服役。获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至1996年,在伦敦一家经济评估公司工作。1990年8月15日,宣誓为公爵继承人。2004年8月15日起摄政。已婚,有三子一女。

经济

列支敦士登原是贫穷的农业国,大多数人从事畜牧业,只有小规模的纺织和陶瓷等工业。战后逐步发展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业产品95%以上供出口。低税收政策和银行保密法促进了金融业发展,但同时使列成为“逃税天堂”。有15家银行。1912年开始发行邮票,列国邮票闻名遐迩,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 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 国内生产总值:67亿瑞郎(2018年)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0万瑞郎(2017年)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2%(2018年)
    • 货币名称: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100生丁
    • 汇率:1美元=0.97瑞郎
    • 通货膨胀率:0.4%(2019年)
    • 失业率:1.5%(2019年)

【资源】 有大理石矿。森林面积6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

【工业】 工业发达,主要有金属加工、机械、仪表制造、陶瓷、化工、医药、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等。真空镀膜产品、用于造船工业和建筑业的射钉枪、钻孔机以及假牙产品享有国际声誉。工业产品质量高,有竞争力,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2017年,全国有工业企业604家,从业人员14481人,占总从业人口的37.5%。2019年,全国有工业企业625家,从业人员14815人,占总从业人口的36.5%。

【农业】 截至2016年,农业用地面积35.9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2.4%。以种植土豆、玉米、葡萄为主。45%的农业毛产值来自牛奶产业,2015年牛奶产量13340吨。2017年,农业从业人员249人,占总从业人口0.6%。

【服务业】 服务业发达,主要包括旅游业、金融和保险业。2017年从业人员23931人,占总从业人口的61.9%。2019年从业人员25545人,占总从业人口的62.9%。

【旅游业】 地处欧洲南北交通要道,绮丽的自然风光,“袖珍国家”所独有的魅力以及王室藏画展和高山滑雪场等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2015年,列共有35家旅馆,912张床位,2017年旅馆过夜127232人次。2019年,列共有30家旅馆,1357张床位,接待过夜游客149598人次。

【交通运输】 以公路运输为主,境内无高速公路和铁路。

【对外贸易】 2017年进出口总额为53.74亿瑞郎(不包含对瑞士贸易),其中进口额20.02亿瑞郎,同比增长1.1%,出口额33.72亿瑞郎,同比增长1.0%。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56.76亿瑞郎(不包含对瑞士贸易),其中进口额19.78亿瑞郎,同比下降1.8%,出口额36.98亿瑞郎,同比增长1.1%。主要贸易伙伴是瑞士、德国、美国。

军事

1868年废除军队。根据宪法规定,紧急情况下,“每个有持械能力”的公民(60岁以下)都有义务保卫祖国。1933年成立“列支敦士登安全团”,现有警察120余人。

文化

  由于国家很小,来自其他国家的外部影响对列支敦士登造成很大影响。列支敦士登是个太过迷你的国家,以致于无法在境内产生出自有的文化特色,最著名的古迹是瓦杜兹城堡,而博物馆里面展示的,则是富有的王族长久以来所收集到的皇家收藏。各类艺文活动在此地也非常兴盛。

  列支敦士登的历史协会,在保存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

  列支敦士登国家艺术博物馆位于瓦杜兹市中心,外形为黑色立方体十分醒目,该馆收藏瓦杜兹境内和世界现代及当代艺术品,以及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的艺术品。

新闻出版

有3家报纸:《列支敦士登人民报》,创刊于1878年,是列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日发行量9000份(2017年),每周四为大版,发行量21000份(2017年);《列支敦士登祖国报》,日发行量8600份(2020年);《列支敦士登周报》,每周日出版,发行量47000份(2020年)。1955年建立第一家私营广播电台。1998年3月批准成立第一家私营电视台。

教育

幼儿园2年,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4年。中学毕业生大多到瑞士和奥地利上大学。2000年,列第一所高等院校—列支敦士登人文科学大学正式建立,设有心理学和神经学两门学科。与瑞士开展职业教育合作。有一所音乐学校。2018/2019年度,列在校大学生约1184人,中小学及“特殊学校”在校生总数为4736人,教师约866名。

进修与研究

  虽然大部分的列支敦士登学生都是在国外完成学业,但在该国境内还是有一些进阶的高等教育学校可以就读,其种类包括了列支敦士登文理高中(Liechtensteinisches Gymnasium)、职业训练学校(die Berufsmittelschule,主要是提供给学徒结业后再就读的学校),以及其他的高等教育学校(Hochschule)。不过,列支敦士登境内并无大学(Universität)等级的学校存在,有志就读大学的该国学生都需以留学国外的方式完成学业。

  由于在列支敦士登国内并无提供相关的进修课程,若以学徒的身分学习完成后想继续进修,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前往瑞士的圣加仑州(Kanton St. Gallen)完成学业。

体育

  由于本国无联赛,列支敦士登足球队参与的是瑞士足球联盟的比赛。列支敦士登杯赛产生一支队伍的名额能够参加欧洲联盟杯;参加 瑞士足球挑战联赛(瑞士足球第二级别)比赛的瓦杜兹队(FC Vaduz),是杯赛中最成功的俱乐部队之一,曾在1996年的欧洲优胜者杯上拿下该队最成功的战绩,当时他们以1–1和4–2的比分击败拉脱维亚的里加大学足球俱乐部(FC Universitate Riga),接下来一场奖金很高的比赛对手是巴黎圣日耳曼足球队,结果他们以0–4及0–3败北。

  作为一个位于阿尔卑斯地区的国家,列支敦士登较具有竞争力的主要冬季运动项目是高山滑雪(downhill skiing):该国的唯一滑雪场所是玛埠(Malbun)。汉尼·文策尔(Hanni Wenzel)曾在1980年于美国宁静湖(Lake Placid)举行的冬季奥运中一人就摘得两金一银,她个人也是1976年冬季奥运会的高山滑雪女子回转铜牌得主。而她的弟弟安德列亚斯·文采尔(Andreas Wenzel)则在1980年冬季奥运上夺得男子大回转银牌,之后又在1984年冬季奥运会上夺得该项目铜牌,而凭借文采尔斯姐弟的两金两银,在1980年冬季奥运会上,列支敦士登超过挪威、德国、意大利等传统强国,进入奖牌榜前六名。列支敦士登总共夺得9枚奖牌(都是高山滑雪项目),使得该国成为世上“人均”获得最多奥运奖牌的国家[来源请求]。该国也是奥运史上(包括冬奥会和夏奥会)曾拥有获奖纪录的国家中面积最小者。其他著名的列支敦士登滑雪运动员包括Marco Büchel、Willi Frommelt、Paul Frommelt和Ursula Konzett。

  列支敦士登正考虑由瓦杜兹申办2018年冬奥会或2022年冬奥会。

外交

永久中立、依附瑞士、根据可能和本国利益积极参与国际活动是列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列是联合国、欧洲委员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欧洲经济区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