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白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大白

  刘大白(1880—1932年),原名金棪,字伯桢,后复刘姓,名靖裔,字大白,号白屋,浙江绍兴平水人。五四运动期间是“浙江四杰”(经亨颐、刘大白、陈望道夏丏尊)之一,积极鼓吹新文学,力主使用“人话文”(白话文), 与郭沫若等同为新体诗倡导者,并以其大量诗作声蜚诗坛。他曾在绍兴、杭州、上海等地编辑过报刊,又先后在山阴县学堂、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杭州安定中学、上虞春晖中学、浙江省立第五中学(今绍兴一中)、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执教十余年。1927年由邵力子叶楚伧推荐,任中央政治会议上海分会教育委员,翌年任第三中山大学( 后改浙江大学)秘书长,1929年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政务次长, 在任不到两年去职。1932年2月病逝于杭州。有新诗集《旧梦》、《邮吻》,诗话《白屋说诗》,论著《文字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等。

  他的新诗面向人生和社会,有以工人生活为主题的《劳动节歌》、《五一运动歌》;有以描写农民在封建压迫下痛苦哀啼的《田主来》,和描写农村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贫穷破产的《卖布谣》等。他侧重对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反映,给予同情而未能有力地写出他们的觉醒和斗争,但他敢于表现当时社会的矛盾,强烈要求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却是十分突出的。他的新诗,显示了由旧诗蜕化而来的特点,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课题和鲜明的乡土色彩,在“五四”时期的诗坛上别具一格。后来当革命形势向前发展时,他渐趋消沉,作品的社会意义也随之减弱。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刘大白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