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弘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弘基(582~650年),唐初大臣。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县)人。他是李渊父子太原起兵时的主要骨干人物,和李世民一起率军进入关中,攻破长安,是唐王朝的开国元勋。

  隋时,刘弘基的父亲刘升任河州刺史,他以父官荫为右勋侍。隋炀帝大业末年,他因家贫,逃避征辽东之役,流亡到太原(今山西太原市),投奔太原留守李渊门下。当时李渊正在筹划起兵灭隋的大计,广泛网罗人才,见刘弘基豪侠义气,很有才干,便用为亲信,出入不离左右。大业十三年(617)春,李渊让刘文静伪造了个隋炀帝的敕书,扬言要为朝廷征兵,下令李世民、刘弘基等人在太原、西河(今山西汾阳)等地征集士卒,“旬月之间,众至万余人,”【注:《旧唐书》卷五十八《长孙顺德传》】为起兵进行军事准备。李渊将征集来的士卒,交刘弘基和长孙顺德分别统领,此事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怀疑。为了扫除起兵的障碍,刘弘基等又扑杀了王威和高君雅。至此,李渊便公开宣告起兵。

  李渊父子起兵后,刘弘基充当了先锋,随李世民首攻河西郡得胜,继而克河东重镇霍邑(今山西霍县),阵斩隋将宋老庄,显示了他能征善战的军事才能。当年秋天,刘弘基随李世民率先渡过黄河,攻入渭北,首克冯诩(今陕西大荔)。李渊命他“为渭北道大使、得便宜从事,”【注:《旧唐书》卷五十八《刘弘基传》】李渊渡河后进驻朝邑的长春宫,下令分兵为东路军和西路军。李世民和刘弘基统帅西路军,沿渭水北岸西进,连克泾阳、云阳(在今陕西泾阳县境)、武功、周至、户县等地,一路所向披靡,军队迅速扩大,对长安城形成合围之势。时机成熟,李渊命西路大军合攻长安。在对长安的攻坚战中,刘弘基率部当先,大败隋将卫文升,俘隋军士卒千余名,马数百匹,抢了头功。攻下长安后,论功,刘弘基名列第一。

  在李渊大军攻占长安的同时,割据陇西的薛举父子发兵东攻,抢占扶风。当年十二月,李渊命李世民、刘弘基率军西战薛举。一战告捷,赶跑了薛举,李渊以功封刘弘基为河间郡公,拜为右领军都督。次年(即618)五月,李渊正式称帝,建立唐朝,刘弘基为李唐王朝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拜为右骁卫大将军。

  武德元年(618)七月,薛举又出兵东犯岐州(治所在今凤翔县)和豳州(治所在今陕西彬县)一带,李世民率军西征,在高墌(在今陕西长武县境)扎营,刘弘基随军征战。因李世民患病,行军司马殷开山鼓动刘文静轻率出战,结果被薛举击溃,刘弘基等几位将领被俘。八月,薛举病死.其子薛仁杲又继续出兵围泾州,攻陇州(即今陕西陇县)。李世民再次出征,于十一月大败薛仁杲,刘弘基方得获释,并恢复原来官爵。

  武德二年(619)春,占据马邑(治今山西朔县)一带的地主武装刘武周,联络突厥南攻,陷太原,战晋州(今山西临汾),一直打到龙门(今山西河津)、夏县(今山西夏县),李渊的发迹之地沦于敌手。当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大军征讨刘武周,渡过黄河后,李世民命刘弘基率部屯晋州。刘武周的副将宋金刚攻城,刘弘基兵败城陷,自己也当了俘虏。他收买看守人,逃出敌营,随李世民驻屯柏壁城(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南柏壁村)。李世民命他率二千人马进军西河,以切断刘武周的退路。当宋金刚兵败逃跑时,他率骑兵追击,在介休(今山西介休县)大破宋金刚,以功被晋封为任国公。

  武德四年(621)五月,李世民俘虏了原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七月,其旧部拥刘黑闼重新起兵反唐。年底李世民领兵东征,刘弘基随军出战。双方在洛水(在今河北曲周南)展开决战,唐军大胜,刘黑闼败逃突厥。班师后,刘弘基以战功被授井钺将军。

  武德七年(624)八月,突厥出兵南攻太原,刘弘基奉命率步骑兵一万去豳州以北防御,在东起子午岭西至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一线扎营修垒布防。他在这里守卫了两年,九年(626),以功食邑九百户。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底(628),发生了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谋反事件。因刘弘基原与李孝常有交往,受株连被免官除名。一年多后,他又被起用,任易州刺史,并恢复了原来的封爵。后被召回朝拜卫尉卿。贞观九年(635)改封夔国公。后晋升辅国大将军。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亲自率军东征辽东,命刘弘基担任前军大总管,在驻跸山(今辽宁辽阳县西南首山)作战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嘉奖。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他以开国功臣再受封赏,实封累计达到1100户。当年因年老患病而卒。高宗废朝三日,为之举哀。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刘弘基虽为唐开国功臣,官高爵显,但其生活比较节俭,不好置家产。临死时,仅命给几个儿子各留5顷田产,奴婢15人,其余财产周济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