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治洲(1882~1963)字定五。陕西凤翔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凤翔府中学堂,又经选拔入上海理化专科学堂深造。毕业后去日本留学,参加中国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冬回西安,担任陕西中等农林学堂(1912年改为三秦公学)理化教习,与井勿幕、张凤翙、胡景翼等交往甚密。1911年10月西安起义成功。11月,清军犯凤翔。凤翔兵寡弹绌,情况危急。时在凤翔八邑中学堂任教的刘治洲,被派往西安求援。与此同时,刘又与王丕卿等磋商,联络关中民军共同抗击清军。苦战三个月,清军溃退,解了凤翔之围。

  1912年冬,刘被推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13年6月袁世凯解散国会,刘离开北京去上海,进行反袁活动。1917年7月,与国会议员200余人南下广州,参加广州护法国会议员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刘任大元帅府秘书。1922年6月,应黎元洪之邀,出任北京政府农商部次长、代理部长。1924年12月初,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推刘与屈武、李仲山、寇遐、李可亭五人为代表赴天津,欢迎北上抵津的孙中山。1925年5月调任陕西省省长。1926年4月至11月,西安遭受军阀刘镇华的围攻达八个月。刘深知处境艰难,慨然以“铁肩担道义”自勉。反围城斗争期间,他一直与杨虎城、李虎臣住在一起,为他们讲《史记》《纲鉴》中的英雄事迹,讲古代兵家整饬军纪的爱民敬民的故事,鼓舞将士士气,坚定守城信心,并想尽办法筹集粮食,动员军民互助互济。西安解围后,他作为守城军民的代表,去平凉会见并迎接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冯玉祥。冯玉祥后来回忆道:“西安被围八月,始终屹然不动,定五先生的功劳实在不可泯没。”

  1927年5月,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24万人由西安出师北伐,攻克郑州、开封。刘随冯军出征,曾担任郑州市市长、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和冯的高级顾问。在郑州时,曾与中共党员共事,掩护过南汉宸、张道吾等。

  1930年春,刘以冯玉祥的总参议名义去太原,促阎锡山下决心反蒋。被阎聘为高级顾问。此后,他为反蒋抗日,奔走各地。1932年冬,协助冯玉祥筹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担任总参赞职。他在天津设置秘密联络站,负责与各地反蒋、抗日力量联系,借以筹集抗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动员正在上学的侄儿仁民,去察北抗日。1934年秋,刘作为冯的代表,冒险南下广州,与陈济棠密商联合反蒋“抗日方案”;北返途中,在滁州车站遭南京特务逮捕,扣押于南京狱中。后阎、冯等坚持向南京要人,始获释回太原家中养病。

  1935年秋,宋哲元出任平津卫戍司令,聘请刘担任高级顾问。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当局以刘为西北之宿宦,特任其为陕西省政府委员兼陕西省银行董事。到西安后,他送侄儿刘鸿志(安民)去云阳青训班学习。鸿志加入中共,在陕北工作,后被日机炸伤,刘接受中共组织安排收侄儿在西安家中治伤,痊愈后又送往延安。1944年,刘推荐中共党员张锋伯出任临潼县县长。张暗送武器和军需品支援边区,被敌特发觉,遭逮捕入狱,刘数次在省政府会议上面斥经办主管诬陷好人,并声明倘不释放将会同全陕乡绅上告。当局迫不得已,只好将张撤职释放。

  1946年秋,刘脱离陕西省府公职,1948年移居上海。1949年初赴香港,与李济深、郭沫若等同住一起;后由中共组织安排北上。同年冬,周恩来约见刘,并委托他再去香港,协助进行对台宣传工作。刘1950年春去香港,以古稀高龄,尽心为祖国统一奔波。1953年夏返回北京,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后又担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毛泽东主席曾派人慰问他,并转交赠款。刘曾将自己节省积存的1756.7元人民币捐献给凤翔县修复西宝公路北线八旗屯桥,资助家乡建设事业。1963年7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