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年轻时就有“隽朗”之誉,以雄豪著名。历任晋朝著作郎、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并州刺史、大将军、司空等职。他和好友祖逖都是性情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刘琨年轻时不但文笔好,而且喜欢练武强身,决心报效国家。

  据《世说新语》记载说: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常共被而眠,夜半闻鸡起舞,互相激励。后来祖逖被起用,领兵北伐,为晋朝收复了许多失地。刘琨见祖逖领先于他,心里十分不安。他给亲友的信中写道:“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意思是说:我经常枕着兵器睡觉,立志报国,常常担心祖逖走到我的前面。刘琨这种奋发有为的精神,一直为历代有识之士传为美谈。成语“枕戈待旦”、“闻鸡起舞”、“先吾著鞭”的典故出自此处。

  刘琨后半生大部分时间领兵打仗。一次在晋阳被匈奴军围困,刘琨乘月色登上城楼,高歌思乡之曲,子夜时又奏胡笳,拂晓又复吹之,许多匈奴军士流涕唏嘘,军心动摇,不得不撤走了重围。

  在文学上,《隋书·经籍志》载,刘琨著有《刘琨集》九卷,《别集》十二卷,都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刘中山集》,又名《刘越石集》一卷。刘琨的诗风慷慨悲壮,寄托高远,风格自有清拔之气。《文心雕龙》评论说:“刘琨雅壮而多风”。现仅存诗《扶风歌》、《答卢谌》、《重赠卢谌》、《望葛渔城寨》、《夜饮飞虹桥》五首,诗中洋溢着忧国伤时的感情,表现出对腐败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抒发了效忠国家、抗战御侮的豪迈气概和壮志未酬、英雄末路的满腔悲愤。刘琨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同当时的浮空诗歌相比更显得充实清新。因此,刘琨的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诗中写到“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