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鹍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鹍书(1880-1957),字翼儒,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城内村人,教育家。祖父、伯父、父亲皆读书科第世身,嗜学,以教书为业,以束修余资,维持家计。其父中年病逝,家道中落,赖母亲抚养、祖父教育成人。刘鹍书自幼勤苦求学,立志上进。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入直隶师范学堂史地科学习,毕业后在保定充实中学、正定师范学校任教。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进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文科深造,毕业后相继在京师第四中学、京师师范学校、京师女子师范学校、京师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执教。期间积极倡导军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撰《实行军国民教育为根本救国之策》和《京师地方宜多设职业补习学校,以维市民生计》两篇文章,均载于《都市教育》刊首。民国7年(公元1918)在全国中等学校校长代表会上提出“文实(理)分科”议题。民国8年(公元1919)赴日本考察军国民教育,回国后撰文《自卫的军国民教育》,呼吁教育救国的主张。民国18年(公元1929)任河北省教育厅视学。民国19年(公元1930)春调任安次县县长,因不恭媚上,降为通县政府秘书兼《通县志略》总纂。民国21年(公元1932)后相继在中法大学附设银行专修科、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保定师范学校)、省立第二女子学校(今保定第十七中学)任教。1953年受北京市政府之聘,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整理和撰写文史资料。1957年病逝。

  刘鹍书诗词造诣颇深。“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感时愤世,忧国忧民,填词《感时调寄满江红》,抒发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另有《壬申元月书怀》、《丙寅冬感时述怀》、《感时》、《即事感赋》等。主要著作有《学事文牍要刊》2册、《公余漫吟录》、《教育刍言》,《从政管窥》、《遁庐诗稿》5集、《蓬庐吟稿》19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