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 高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别董大二首》中的第一首,体裁为七言绝句。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别董大二首》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二人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逐句释义: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千里黄云遮天蔽日,阳光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北风劲吹,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黄云:黄色的云气。也指黄尘,沙尘。
  曛(xūn):日落时的余光;昏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
  谁人:哪个人。
  君:你(您),这里指董大。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作者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当时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千里黄云遮天蔽日,阳光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北风劲吹,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这二句,作者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而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千里黄云白日曛”一句,有人认为是:黄沙千里,遮天蔽日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使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后二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此话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别董大 题图
《别董大》瓷画,钟福洪绘


拓展阅读:

《别董大二首》

高适

其 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 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0—765年),唐代大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边塞诗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全唐诗》编其诗四卷,收录其诗作208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