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师范大学校徽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风光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寓和运动场
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石
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北京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高师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原辅仁大学主楼
北京师范大学:老主楼
北京师范大学:新主楼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拼音:Beijing Shifan Daxue;英语: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办学渊源可追溯到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本部(北太平庄校区)占地面积1048亩,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约23800人,其中:本科生约9200人、研究生约12800人、长期留学生约1800人。现设1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37 个研究院。馆藏文献420余万册,数字资源量约30600GB,其中电子图书约1580GB。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6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5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8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现有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

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校本部(北太平庄校区)占地面积1048亩,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约23800人,其中:本科生约9200人、研究生约12800人、长期留学生约1800人。现设1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37 个研究院。馆藏文献420余万册,数字资源量约30600GB,其中电子图书约1580GB。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6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5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8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现有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2年一级学科评估(第三轮)结果,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系统科学3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二,共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前五,17个一级学科排名前十,24个一级学科排名前二十。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3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我校排名第252位,在大陆地区高校中排名第8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联合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北京市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16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学校同时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校本部教职工近33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100人,具有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居于中国高校前位。现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2人,荣誉教授2人、资深教授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2人、讲座教授3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34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16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154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3个。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加拿大等国家的50多所大学有交换留学生项目的合作。学校先后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加拿大道森学院和舍布鲁克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大学合作建立了7所孔子学院。长短期留学生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秋季在学长期留学生近1800人,其中学历生占74%。


校领导

  • 党委书记:程建平
    • 党委副书记:董奇、孙红培、田辉、刘利、李晓兵
    • 党委常委:程建平、董奇、史培军、陈光巨、孙红培、田辉、郝芳华、刘利、张凯、周作宇、陈丽、李晓兵
  • 校长:董奇
    • 常务副校长:史培军
    • 副校长:陈光巨、葛剑平、郝芳华、张凯、周作宇、陈丽
    • 校长助理:涂清云、张强

历任校长

  •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 张百熙 管学大臣 1902.12 — 1904.05  
  • 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
    • 张百熙 管学大臣 1904.05 — 1908.05  
  •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
  • 国立京师大学校师范部
  • 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张贻惠 校长 1929.08 — 1930.02  
    • 李煜瀛 校长 1930.02 — 1930.12 未到任由李蒸代理
    • 徐炳昶 校长 1931.02 — 1932.05  
    • 李蒸  校长 1932.07 — 1937.09  
  •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教育学院
    • 李蒸  院长 1937.10 — 1938.06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 李蒸  院长 1938.07 — 1939.07  
    •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 李蒸  院长 1939.08 — 1945.08  
    • 黎锦熙 院长 1945.08 — 1946.06  
  • 国立北平师范学院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北平师范大学
    • 汤璪真 代理校长 1949.01 — 1949.05  
    • 黎锦熙 校务委员会主席 1949.05 — 1950.02  
  • 北京师范大学
    • 林砺儒 校长 1950.02 — 1952.10  
    • 陈垣  校长 1952.10 — 1971.06  
    • 王梓坤 校长 1984.05 — 1989.05  
    • 方福康 校长 1989.05 — 1995.05  
    • 陆善镇 校长 1995.05 — 1999.07  
    • 袁贵仁 校长 1999.07 — 2001.04  
    • 钟秉林 校长 2001.04 — 2012.07  
    • 董奇  校长 2012.07 — 至今

历任书记

著名学者

世纪名人

院系设置

  • 学院、系
    • 教育学部
    •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汉语文化学院
    • 文学院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化学学院
    • 政府管理学院
    • 数学科学学院
    • 环境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法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系
    • 生命科学学院
    •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 天文系
    • 资源学院
    •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 体育与运动学院
    • 心理学院
    • 系统科学学院
    • 历史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院、所、中心
    •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 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
    • 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
    • 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 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 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
    • 水科学研究院
    • 医学研究院
    • 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
    •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 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 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究院
    •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 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
    • 分析测试中心
    •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 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 文艺学研究中心
    • 北京京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
    •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 出版科学研究院
    •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 国民核算研究院
    • 汉语国际推广新师资培养基地
    •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
    • 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
    • 麦戈文脑研究院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
    • 国际写作中心

历史发展

  其前身是1902年12月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西迁,与北平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在西安组成了临时大学,后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在北平(今北京)复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学校正式命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时,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等校的教育系科和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1984 年,经国务院批准 ,确定北京师范大学为全国重点投资建设的10所大学之一 。1985 年,先后成立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学院、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和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中心。

校徽校训

  校徽

  北师大校徽标志物为“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是以一直作为北师大的校徽标志物。“木铎金声一百年”,2002年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迎来百年华诞。

  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此为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乃师大启功先生所拟。启功先生曾如是说:“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习校训,理解如此”。

  北师大校训不但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作学问与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师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八个字,生动地、带有诗意地道出师范院校办学的深刻理念,使这一校训亦具备了大师级的品格气度和人文精神。可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就是启功先生从老校长等老一辈优秀教育工作者身上总结、提炼出来的。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薪火相传,接过老一辈交过来的接力棒,永远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永远让北师大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永远让“木铎长鸣,千秋万代”!

校况综述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着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黄现璠、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受教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校本部(北太平庄校区)占地面积1048亩,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8700余人、研究生10000余人、长期留学生1800余人。现设1个学部、22个学院、2个系、26个研究院。馆藏文献近400万册,数字资源量近14400 GB,其中电子图书677.51 GB。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11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现有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2009年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学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3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15个学科排名全国前十。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1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师范大学入选300强,在亚洲大学中排名第64位,在大陆地区高校中排名第8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联合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15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同时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校本部教职工304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2人,高级职称人数占71%,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4%,具有海外学历的占12%,比例居中国高校前位。现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1人,荣誉教授2人、资深教授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人、讲座教授3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34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16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137人次,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3个。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加拿大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有交换留学生项目的合作。学校先后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加拿大道森学院和舍布鲁克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合作建立了6所孔子学院。长短期留学生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秋季在学长期留学生1800余人,其中学历生占66%。

  经过110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各项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在发展目标上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跻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行列;到21世纪中叶,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校实现"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学校部署实施20项重大行动计划,努力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不断为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