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理工大学校徽
北京理工大学 学校标志
北京理工大学中英文校名,中文校名由赵朴初题写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校门

  北京理工大学英文: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缩写:BIT),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学校法定注册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办学场所包括北京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西山实验区,河北秦皇岛校区,广东珠海校区等。设有19个专业学院和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珠海学院。

  1942年秋,毛泽东亲自为自然科学院题写了校名。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1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52年,学校的航空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冶金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采矿系及专修科被抽调参与组建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历经多年发展,如今的北京理工大学已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居于国内研究型大学前列,跻身于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2012年,学校首次进入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100强”和“世界大学500强”,在入选的19所中国高校中名列第13位(并列)。

  学校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与教育发展前沿,大力实施“强地、扬信、拓天”的学科特色发展战略,形成了理工并重,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9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材料、化学、物理、数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2个工程研究中心,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等。学校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学校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30个方阵中,参与了22个方阵的装备设计和研制,参与数量和深度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学校研发的多项技术均有优异表现。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高新工程”和“科技奥运”,十一五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5项,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领军人才培养和国防武器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

  学校以“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国防特色优势,积极为国家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在建校以来的20多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1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等35位院士;有声名卓著的专家学者,有成就斐然的企业家,以及航天、兵器、电子、信息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

  学校已经与6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并先后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40多所合作院校签订学生交换协议,形成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全球性网络。学校积极与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特别是与军工企事业系统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共建的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已开工建设。

学校文化

  • 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2010年8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的意见基础上,确定了学校的校训。这就是“德以明理 学以精工”。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这一校训既是建校70年来我校几代师生员工崇德尚行、学术报国的真实写照,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
  • 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2010年8月26日学校党委决定,把“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确定为校风。
  • 学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2010年8月26日学校党委决定,将“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确定为学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老院长徐特立的思想。1942年4月1日,徐特立在担任我校前身——自然科学院院长期间,组织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教育方针大讨论,并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再论我们怎样学习》一文,提出了“实事求是”,不要“自以为是”的思想。1949年10月,徐特立为《河北教育》创刊号题写了“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九个字,并说明这是学风中最重要的。

北京理工大学标志及释义

  校徽周围标明了由赵朴初题字的“北京理工大学”中文字体及英文翻译。

  校徽中心的标志以“培养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时表现青青校园的人文气息。标志根植于中国教育的传统文化,整体造型为顶天立地的大树形,以“树人”表达教育的理念,同时寓意栋梁之材。

  发展国防科技是学校的使命,也是学校的特色,发展国防科技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和平。标志最下方是勇猛的鹰,展翅高飞,到顶端演变成口衔橄榄枝的白鸽,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基础上,热爱和平是学校永恒的追求 。

  标志以大树和白鸽为显形,标志主色为绿色,突出表现学校的人文气息,而冲天白鸽的昂扬气势,象征学校不断进取,不断发展。

  标志下方的宝塔山和延河大桥以及1940的字样,表示北京理工大学源自1940年由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

育人目标

  2009年11月,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高远的理想 精深的学术 强健的体魄 恬美的心境”的育人目标。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这四者间辩证统一,体现了做人与做事、身与心等方面的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对高校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给予了新的注解。

  理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掌握精深的学术才能服务社会,强健的体魄是完成学业的基础,恬美的心境是幸福生活的保证。

  高远的理想——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是青年大学生应有的人生态度,是引导一个人锲而不舍、不断追求,不断攀登的引擎,是人生的动力。高远的理想应该与祖国和社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要与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以及自己的特点、长处、兴趣结合。

  精深的学术——是宽厚基础与精专技能的有机组合,是每位大学生立身社会、服务社会之本,需要大学生具有乐于求知、敢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要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要有勇于“质疑”和“创新”的科学精神,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新知识。

  强健的体魄——是大学生完成学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重要基础,也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发挥能力、展现才华的根本。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强身健体运动,磨练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培养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要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恬美的心境——是大学生茁壮成长、快乐学习、幸福工作和生活的源泉。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不断陶冶情操,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要培养宽广的胸怀、宽容的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主动适应社会。

历史沿革

北京理工大学历史:自然科学院远景
北京理工大学历史:1940初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伯渠-右一率人勘察延安自然科学院校址留影,右三为陈康白副院长
北京理工大学历史:华北大学工学院旧址(邢台)
北京理工大学历史:六十年代,学校在车道沟校区时期的大门
北京理工大学历史:七、八十年代,学校中关村校区校门风貌

  1939年,为促进陕甘宁边区工业生产和保证抗战胜利,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春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图1、图2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和学生上实验课的照片。

  1946年1月,延安自然科学院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辗转华北办学。图3、图4为察冀工专旧址和工专宣传队演出照片。

  1946年4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北方大学工学院在晋冀鲁边区成立。1948年10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培养具备新的技能和本领、善于管理的工业干部和技术人才。

  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迁入北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工程干部。

  1950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工学院。中法大学建于192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著名大学,它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学校的力量。

  1951年11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将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自1952年1月1日启用新校名。

  1988年4月2日,为适应学校由单一工科院校向以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转变的需要,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地理位置

  中关村校区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邮政编码100081)。学校中关村校区东邻中关村南大街,南接魏公村路,西毗苏州桥街,北跨北三环路,与友谊宾馆接壤,处在北京海淀区文化城、中关村科学城和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心地段,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占地面积1063亩,四面环路,可乘坐地铁四号线魏公村站直达学校东门。

  学校周边公交车:学校东门有320路(北京西站-西苑枢纽站)、332路(颐和园-动物园枢纽站)、651路(西直门-柳林村)、特4路(国防大学-前门)、特6路(北京西站-韩家川南站)、运通105路、运通106路、运通205路、209路(晚班车)公共汽车;南门有563路、运通103路公共汽车;北门有323路、367路、26路、422路、运通201路、运通101路、特8路公共汽车,交通十分便利。

良乡校区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位于良乡高教园区,可乘坐地铁房山线在良乡大学城站或良乡大学城北站下车,换成区域公交车或学校摆渡车抵达。自驾车可在G4高速良乡机场出口下高速,经拱辰大街-良乡中路-良乡东路,抵达校区。

  中关村校区与良乡校区之间乘车路线:

  (1) 乘坐658路、特8(外)路、运通201路、323路、617路、968路、374路、103路到六里桥北,换乘616路到拱辰北街,然后换乘良乡环1路或良乡34路到达良乡校区。

  (2)乘坐74路到六里桥东,换乘832路(天桥-良乡伟业家园)到达良乡校区。

  (3)乘坐地铁4号线到国家图书馆站,换乘地铁9号线到郭公庄站,然后换乘地铁房山线到良乡大学城北站,步行或乘坐摆渡车至良乡校区。

西山校区

  北京理工大学西山校区为科研实验区,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冷泉东路16号。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赵长禄
  • 校长:胡海岩
    • 常务副校长:杨宾
    • 副校长:王晓锋
    • 副校长:李和章
    • 纪委书记:杨志宏
    • 副校长:梅宏
    • 副校长:陈杰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项昌乐
    • 副校长:方岱宁
    • 校长助理:汪本聪
    • 校长助理:杨亚政
    • 校长助理:龙腾

历任领导

  • 历任书记
    • 刘一鹗 1953.11--1954.03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 宗凤鸣 1954.03--1956.06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 魏思文 1956.06--1962.12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第一书记
    • 魏思文 1962.12--1967.10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 贾克 1973.11--1975.08 北京工业学院临时领导小组组长;1975.08--1978.02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 苏谦益 1978.09--1982.07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 冯佩之 1982.07--1983.07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 田运 1984.09--1987.01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 谈天民 1987.08--1988.04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1988.04--1996.06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 焦文俊 1996.06--2008.02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 郭大成 2008.02--2014.09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 张炜 2014.09--2016.04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 历任校(院)长
    • 李富春 1939.05--1940.12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 自然科学院院长
    • 徐特立 1941.01--1943.11 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 陈康白 1943.11--1944.06 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 李强 1944.06--1945.11 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 刘再生 1948.09--1948.11 华北大学工学院院长
    • 魏思文 1954.05--1966.07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
    • 苏谦益 1978.09--1982.07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
    • 谢簃 1982.07--1984.09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
    • 朱鹤孙 1984.09--1988.05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1988.05--1993.02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 王越 1993.02--1999.07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 匡镜明 1999.07--2007.08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学院设置

  • 宇航学院
  • 机电学院
  • 机械与车辆学院
  • 光电学院
  • 信息与电子学院
  • 微电子学院
  • 自动化学院
  • 计算机学院
  • 软件学院
  • 材料学院
  • 化工与环境学院
  • 生命学院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物理学院
  • 化学学院
  • 管理与经济学院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法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设计与艺术学院
  • 基础教育学院
  • 体育部
  • 秦皇岛分校
  • 继续教育学院
  • 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珠海学院
  • 珠海研究院
  • 中山研究院
  • 火炸药研究院
  • 微纳技术中心
  • 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
  • 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 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
  • 教育研究院(学术期刊办公室、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

研究机构

  •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
  • 北京理工大学火炸药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教师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
  • 北京理工大学雷达与对抗技术研究所
  • 国防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
  • 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研究所
  •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微纳技术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
  • 北京理工大学电磁仿真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微波毫米波技术中心
  • 北京市纤维素及其衍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实验室

  •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自动化学院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机车学院新能源车辆动态系统模型与控制实验室
  • 光电学院自适应光学与空间光学实验室
  • 机电学院冲击波物理与化学实验室
  • 宇航学院生物力学与生物材料实验室
  • 宇航学院细观力学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组合导航与智能导航研究室
  • 计算机学院媒体技术与智能系统实验室
  • 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实验室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