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王安石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北山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北山》是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北山,即王安石晚年寓居的钟山,南京市东的紫金山。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时。


逐句释义: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北山输送来绿水,横塘水涨,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水满盈溢,波光粼粼。
  输绿:形容涧水向下流灌。输送绿色。
  陂(bēi):池塘;池塘的岸。
  直堑:直的水沟。
  回塘:弯曲的池塘。
  滟滟(yàn yàn):形容蓄水丰满,水盈溢的样子。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我)细细数点落花因而坐得很久,又起身慢慢地寻觅芳草,所以回去也迟了许多。
  得归迟:可以晚些回家。言外是说,反正回家也是闲着。


《北山》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这首诗反映的幽闲意境,抒写了作者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前两句写北山河塘绿意浓郁,景中含情,表达出作者对春光的喜爱之情;后两句写作者仔细地数着落花,慢慢地寻觅芳草,很晚才回家,在细节描写中表现出心情的闲适。诗前两句纯是景语,写得细腻工巧;后两句纯是情语,写得纡徐平缓。


  这是王安石罢相之后,初到金陵时的诗作。这时,王安石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一方面,他刚从凶险莫测的官场中解脱出来,欣喜之情隐然可见;另一方面,他推行的新法在中央和地方一再受阻,即便是急流勇退,他的神经也不时地为政治风云所牵扯,因此在闲适之中难免有几分躁动和不安。《北山》这首七绝便比较含蓄地表现了他这时的心情。


名家点评:

  宋·叶石林:“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如‘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读之初不觉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皆经隐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石诗诗话》上)

  宋·曾季狸:“荆公绝句云‘细数’云云。东湖晚年绝句云:‘细落李花那可数?缓行芳草步因迟。’自题云:荆公绝句妙天下。老夫此句,偶似之邪?窃取之邪?学诗者不可不辨。予谓东湖之诗,因荆公之诗触类而长,所谓举一隅三隅反者也。非偶似之邪,亦非窃取之。”(《艇斋诗话》卷一)

  宋·吴可:“‘细数落花’、‘缓寻芳草’,其语轻清。‘因坐久’、‘得归迟’,则其语典重。以轻清配典重,所以不堕唐末人句法中;盖唐末人诗轻佻耳。”(《藏海诗话》卷一)

  宋·吴曾:“盖本王摩诘‘兴阑啼鸟散,坐久落花多。’ (《过杨氏别业》)而其辞意益工。”(《能改斋漫录》卷八)

  宋·胡仔:“《三山老人语录》曰:欧公‘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过溪桥’。与荆公《落花》诗联皆状闲适,而王为工。”(《苔溪渔隐丛话》前集二十三)

  宋·赵章泉:“荆公《北山》诗绝句云:‘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知诗者,于此不可以无语。或以小诗复之曰:‘谁将古瓦磨成砚,坐久归迟总是机。草自偶逢花偶见,海沤不动瑟音希。’章泉曰:此所谓可言诗已矣。”(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二引)

  宋·张表臣:“王临川诗云:‘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此与杜诗‘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陪素金吾花下饮》),命意何异?”(《珊瑚钩诗话》卷二)

  吴开《优古堂诗话》:“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词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荆公晚年闲居诗云‘细数’云云,盖本于王摩诘‘兴阑啼鸟唤,坐久落花多’,而其辞意益工也。”

  吴可《藏海诗话》:“‘细数落花’、‘缓寻芳草’,其语轻清;‘因坐久’、‘得归迟’,则其语典重。以轻清配典重,所以不堕唐末人句法中,盖唐末人诗轻佻耳。”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三:“以闲适为胜。”

  刘逸生:“宋元以来,有些诗评家往往把两个诗人表面相同或相近的字眼拿来互相对比,硬指某人抄袭某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创作实践的。诗人触景生情或借景情,他着重的是当前的情和景;当前的情景是这样,他就按照这样来写他的诗。至于古人的诗句,因为读得多了,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出现;这种潜意识通常是本人不自觉的,但又会在潜移默转中影响诗人的构思。因而有些句子完成以后,不期而然的会同古人在某些方面有些暗合。这不是抄袭,更非有意。……‘坐久落花多’、‘芳草独寻人去后’或其他近似的句子,很可能在他(王安石)的潜意识里暗暗出现,他也许多少感觉到,也许仍然不自觉,但终究来说,他是写自己的诗。”(《宋诗鉴赏辞典》第254页)

  倪其心、许逸民:“王安石革新,经历搏斗,未竟而遭挫折,罢相闲居金陵,无所事事,无所用心,表面显得优闲自得,从容自若,内心是无聊苦闷的。这诗便是抒写这样的心情处境。前二句欣赏春水。涧水输绿,生气蓬勃,塘水滟滟,妩媚从容。诗人仿佛心情满意。后二句惜花探芳。一瓣瓣地数,一步步地找。诗人神态诚为舒闲。然而稍加寻味,便可体会诗人的构思用意不止于此。全诗在观水、惜花、探芳的题材结构中,含蓄着往事,此时,前景的感慨惆怅,抒发着时光消逝、志业末竟、期望复用而不遇的苦闷,用意可谓深刻。”(《宋人绝句选》第60页)

  金性尧:“陈衍《宋诗精华录》云:‘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北山》诗亦其一例。”(《宋诗三百首》第103页)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子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诗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