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阴阳营文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阴阳营文化:彩陶鼎(北阴阳营出土)

  北阴阳营文化汉语拼音:Beiyinyangying Wenhua;英语:Beiyinyangying Culture),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江苏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宁(南京)镇(镇江)丘陵区。估计年代约为公元前4300~前3300年。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在陶器上发现稻壳印痕。饲养猪、狗、牛等家畜。制陶处于手制慢轮修整阶段,以烧制红陶为主,有少量精美的彩陶石器的磨光、穿孔技术较高。在一座墓中发现石器半成品、小磨石和石芯等,表明已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制石工匠。琢玉工艺较发达,流行璜、玦、管、坠等小件玉饰物。

  北阴阳营墓地的墓葬绝大部分有随葬品,多数在10件以内而无大悬殊,反映出当时处于平等的氏族社会。一些墓特意在死者口中或陶罐里放置玛瑙石子(雨花石),当具某种原始信仰含意。此文化与东面马家浜文化的晚期和崧泽文化,与西面的安徽薛家岗文化大体同时或年代交错,彼此曾发生联系。宁镇地区早于和晚于北阴阳营文化的遗存已有线索,但相互间具体的演变过程尚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