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其二

删除16,647字节2022年7月6日 (三) 15:06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br><br><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span><br><br><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span><br><br><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span style="color:re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span><br>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br>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中的第二首,体裁为[[七言绝句]]。第一首诗写大雨和作者所处,第二首诗表明作者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一说69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同陆游的许多爱国诗篇一样,这首诗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   当诗人在六十八岁高龄,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他会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过往,感慨颇多,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都会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心头闪现。   少年时在家庭中父亲对自己的爱国主义熏陶,和自己“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气,青年时科举考试时因才华过人而导致被权臣除名的挫败,中年时,短暂军旅生活的体验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踌躇满志,老年时作为主战派,受投降打击排挤独居乡村的凄凉寂寞,都会带着深深的山河破碎家国飘摇的烙印,一齐向心头袭来。   当时,金人南侵,宋朝丢失了大半壁江山,诗人由于主张对金作战而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失意之思,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愁,似乎已穿越岁月时空,飘飘悠悠,在身边蔓延。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中,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这“不自哀”三个字,便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暂且放在一边。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国沦落,半壁江山尽陷金人的铁蹄之下面前,个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接着一句“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扫低落的情绪,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便跃然纸上。   这种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伴随了陆游的一生,当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纷纷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中风花雪月、吟诗颂词之时,陆游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始终矢志不移。   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在他的这种豪迈的梦想之下,激荡的该是怎样的激情与豪情?   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没有和平,有战场、厮杀、呐喊,他也许曾梦到过李广站在冰河边长啸,也许曾梦到过卫青在最前线厮杀,可能还梦到过霍去病在敌区的纵深处驰骋,这些令匈奴丧胆,在疆场上建功立业的人,是他追寻的榜样。   在他心中,大丈夫不能像李广、卫青、霍去病一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若得以快马扬鞭,纵横北国冰河,收复失地,虽不能留名千古,亦无憾。   是梦,而非梦,这是诗人现实中的理想在梦中的体现。然而眼睁睁地看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纵然有万千豪情,满腹才华,却不能在现实中施展,收复失地的理想不能在现实中立足,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怎样一种让人抑郁不乐的心情?   在荒凉孤村的夜晚,听北风萧萧,淫雨洒落,铁马冰河只能在梦中相见,空有一腔抱负而不能施展,如此以来,家国之愁又多了一层,无法收复旧山河的惆怅又增添了几分,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似乎更加岌岌可危。   整首诗,作者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触一一展现,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较少卿卿我我,无病呻吟。就连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变轻变淡,最终成为一种似有若无的陪衬,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豪迈悲壮之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给人以鼓励和激励。   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时年诗人67岁,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原诗共两首,此处赏析的是其中的第二首。与诗人其他的老年诗相比,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梦境抒发情怀。写到梦境的诗词,在陆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是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梦;杜甫的诗《梦李白二首》,摹写的是渗透了诗人与李白形离神合、肝胆相照友谊的梦;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叙的是诗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梦。而陆游诗中的梦,大都是爱国之梦。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近百首记梦的诗。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曾评陆游诗道:“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此评语认为陆游的诗记梦并非全是写真梦,有的属于托梦咏怀。这是颇有见地的。事实上,陆游的诗记梦,有的是写真梦,而更多的还是托梦咏怀,当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似可视为既写真梦又托梦咏怀之作。   此诗前三句,写梦因。“僵卧”:躺着不动。“孤村”:一作荒村。“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诗中泛指边防重镇。个中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梦境产生的前提:“僵卧”、“夜阑”。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白日忧国忧民,才会在夜阑卧床睡眠中“有所梦”,而倘若不是“僵卧”,不是“夜阑”,就不可能有梦的出现。故“僵卧”与“夜阑”是梦境产生的前提。二是梦境产生的主观因素:“尚思为国戍轮台。”如果诗人没有为国戍边的情怀,就不可能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三是梦境产生的外界条件:“风吹雨。”可以说,正是有了“风吹雨”这一外界条件,诗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铁马冰河”的梦境来。   最后一句,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可见,思想性与艺术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使得此诗成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中国古代包括老年诗在内的所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所有的爱国诗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诗歌史上写下了极其厚重的一笔,也以豪迈和悲壮的风格为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并以其永恒魅力永远影响着后人。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陆游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借梦言志实现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此诗系陆游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闲居山阴时所作,时年六十八。在此前二年,他遭弹劾从礼部免职回乡。然而,仕途的挫折丝毫未减陆游的报国雄心;个人的困顿和病痛,也并不能磨灭诗人的爱国豪情。在那风雨大作的冬夜,他内心高昂的爱国激情无法抑制,喷薄而出,化为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small>这首诗在中国古代爱国诗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作者的其他老年诗相比,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梦境抒发情怀。写到梦境的诗词,在陆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是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梦;杜甫的诗《梦李白二首》,摹写的是渗透了诗人与李白形离神合、肝胆相照友谊的梦;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叙的是诗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梦。而陆游诗中的梦,大都是爱国之梦。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近百首记梦的诗。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曾评陆游诗道:“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此评语认为陆游的诗记梦并非全是写真梦,有的属于托梦咏怀。这是颇有见地的。事实上,陆游的诗记梦,有的是写真梦,而更多的还是托梦咏怀,当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这首诗可视为既写真梦又托梦咏怀之作。</small>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孤寂荒凉的村庄里,但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北方边疆。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孤寂荒凉的村庄里,但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北方边疆。  僵卧:躺着不动;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br>  僵卧:躺着不动;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老迈多病,疲弱不堪。僵:僵硬。<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夜将尽了,躺在床上听外面的风吹雨打声,在梦中就像听到战马的铁蹄踏过冰封的河面(出征疆场)。夜将尽了,躺在床上听外面的风声雨声,在梦中就像听到战马的铁蹄踏在冰封的河面。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green;">【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引用,讲话原文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green;">【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引用,讲话原文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span> [[文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题图.jpg|center|thumb|400px|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题图]][[文件:野望(王绩诗)诗意参考图.jpg|center|thumb|400px|《野望》(王绩诗)诗意参考图]]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表达报国热情的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作者已六十八岁。他一生主张北伐、渴望统一。但这愿望不仅直到晚年都未实现,反而因此屡遭投降派的谗毁排挤。然而,种种打击并未削弱他的爱国热情,时时萦绕脑际的,仍是那收复国土的夙愿。于是,在十一月四日这个风雨交加的冬夜,作者遏制不住满腔激情,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情、借梦言志的豪迈诗篇。  此诗通过“铁马冰河”的梦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报国雪耻、效命疆场的雄心,反映了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激情。此诗集中表现了作者爱国诗篇的两大特征。一是常常借助梦境来描述他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报国理想,虽然这是虚幻之境,却是他爱国激情的折光。二是把忧国、报国之情扩溢于所有题材,“渔舟樵径,茶椀炉熏,或晴或雨,一草一木,莫不著歌咏以寄此意”(《唐宋诗醇》)。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两句言志。“僵卧”两字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衰老的情态,潦倒的境遇。这里虽实指身体的年迈多病,却也孕含精神上的莫大痛苦、折磨。加之“孤村”,更映衬出作者处境的寂寞凄凉。这是一幅英雄末路的自画像。他人若处此境,定会自哀自伤。可作者却于此处陡转笔锋,推出“不自哀”三个力透纸背的字。因为爱国忘私,胸襟坦荡,故而“不自哀”。所哀者,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已。接着,作者以更高昂的激情表达了自己的夙愿宏志:“为国戍轮台”,即拼杀沙场,报效祖国。“尚思”暗示此志早已有之,如今老而弥坚。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表达了作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记梦。作者忧虑国事,深夜未眠,听着屋外的风雨大作声,这对一般人来说只能哀上添愁。但对作者而言,大自然凄凉的风雨声竟化作他梦境中雄壮激越的行军曲。以“铁马冰河”概写梦境,极其凝炼。在这里,志(前两句所述)为梦之基础,梦为志的幻现,而夜阑风雨则是两者的媒介。故这是托梦喻志,以展示作者慷慨悲壮、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读后令人顿生敬意,这是其一。同时,这也说明作者的理想在现实中可思不可为,更无法实现。于是只能将此雄心壮志寓于梦境,使其在梦中暂时化为现实。这本身就流露出作者的悲哀和愤懑,这种隐藏在慷慨激昂感情背后的心境,读后令人感叹不已,这是其二。同陆游的许多爱国诗篇一样,这首诗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  这首诗在艺术上亦颇有特色。首先是语言凝炼,含蕴丰富。其次是上下贯通,跳跃性强。“僵卧孤村”至“不自哀”为一感情飞跃;“夜阑卧听风吹雨”至“铁马冰河入梦来”为又一感情飞跃。诗的一、二句言志,三、四句记梦,作者因志入梦,以梦写志,志与梦上下贯通,交相辉映,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壮心不已、誓死报国的崇高精神境界。  当诗人在六十八岁高龄,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他会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过往,感慨颇多,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都会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心头闪现。  当时,金人南侵,宋朝丢失了大半壁江山,诗人由于主张对金作战而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失意之思,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愁,似乎已穿越岁月时空,飘飘悠悠,在身边蔓延。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中,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这“不自哀”三个字,便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暂且放在一边。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国沦落,半壁江山尽陷金人的铁蹄之下面前,个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接着一句“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扫低落的情绪,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便跃然纸上。----  这种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伴随了陆游的一生,当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纷纷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中风花雪月、吟诗颂词之时,陆游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始终矢志不移。  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在他的这种豪迈的梦想之下,激荡的该是怎样的激情与豪情?  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孤寂荒凉的村庄里,但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北方边疆。这两句直接写出了作者的情思。“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卧”道出了作者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但接下来“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作者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轮台”,汉时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借指西北边疆,这里指宋代北方边疆。作者虽然身居困境,年近古稀而且身体赢弱,却仍然渴望为国效力,驰骋疆场。一个“思”字和一个“戍”字,把作者报国忘身的高尚品质表现出来。但是,作者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在他心中,大丈夫不能像李广、卫青、霍去病一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若得以快马扬鞭,纵横北国冰河,收复失地,虽不能留名千古,亦无憾。  是梦,而非梦,这是诗人现实中的理想在梦中的体现。然而眼睁睁地看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纵然有万千豪情,满腹才华,却不能在现实中施展,收复失地的理想不能在现实中立足,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怎样一种让人抑郁不乐的心情?  <small>作者当时境遇不佳,罢官时两袖清风,归居后祠禄亦时有中断。除经济上捉襟见肘之外,尚心力交瘁,时常卧病。“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朽;“村”而“孤”,处境亦属艰难,但是“不自哀”三字颇有力量,显示出崇高的气节与情操。其一,他并未沉湎于一己之否泰荣辱而顾影自怜,仍“杜门忧国复忧民”(《春晚即事》);其二,“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夜读兵书》),“不自哀”是对复国大业仍充满胜利信心。“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得其志坚定不移。“尚思”是针对“僵卧孤村”而言,年近古稀,而又卧病,犹不失其当初渴望马革裹尸的“平胡壮士心”(《新春》),其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是何等感人!</small>  在荒凉孤村的夜晚,听北风萧萧,淫雨洒落,铁马冰河只能在梦中相见,空有一腔抱负而不能施展,如此以来,家国之愁又多了一层,无法收复旧山河的惆怅又增添了几分,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似乎更加岌岌可危。  整首诗,作者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触一一展现,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较少卿卿我我,无病呻吟。就连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变轻变淡,最终成为一种似有若无的陪衬,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豪迈悲壮之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给人以鼓励和激励。   后两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说,夜将尽了,躺在床上听外面的风吹雨打声,在梦中就像听到战马的铁蹄踏过冰封的河面,出征疆场。写出了作者渴望保家卫国的心理。这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作者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作者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作者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入梦来”,写“铁马冰河”直闯入梦境,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这是陆游论诗文“以气为主”(《傅给事外制集序》)说的生动体现。“入梦来”又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的可悲。“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朝廷衮衮诸公正在断送恢复大业。但作者并不悲观。  <small>作者一心向往驰骋疆场,收复失地,所以才魂系梦绕,寤寐不忘中原。《瓯北诗话》说陆游记梦诗共有九十九首之多,此诗也是其中之一。他如《秋雨渐凉有怀兴元》,说“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有时“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有时“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有时“梦绕梁州古战场”,有时“梦中夺得松亭关”。这种种梦境,正寄托着诗人老而弥坚的报国理想,折射出陆游爱国精神的闪光。</small>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孤寂荒凉的村庄里,但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北方边疆。“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作者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这四个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但接下来“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作者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轮台”,汉时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借指西北边疆。陆游遭谗落职,身居困境,年虽近古稀而且身体赢弱,却仍持“一身报国有万死”(《夜泊水村》)的素志,渴望为国效力,驰骋疆场。这种高昂的爱国激情和英雄气概,多么感人肺腑,令人激奋。  这首诗总的基调是高昂向上的,情绪是令人鼓舞的。全诗意境开阔,气魄恢宏,又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赵翼称陆游诗“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瓯北诗话》),此诗正是一例。作者在免职乡居之时,报国雄心却一如当年,令人肃然起敬。特别是由听风雨而梦铁马冰河,报国杀敌,更让人在敬仰之余,又对他请缨无路,备受打击的不幸遭遇和可悲现实深感愤慨。思想性与艺术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使得此诗成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中国古代包括老年诗在内的所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   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诗的开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低卧,直挺挺地躺着,意思是说年老力衰,作者当时已68岁。孤村,荒僻的小村,指作者的故乡山阴。戍,是守卫的意思。轮台,是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这里是借指宋朝北方边防据点。两句的意思是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起首两句言志。“僵卧孤村”,即形容自己的老弱衰病,也刻画出处境的困顿艰难。 当时诗人境遇不佳,罢官时两袖清风,归居后祠禄亦时有中断,故曾有《薪米偶不继戏书》诗;经济上捉襟见肘之外,尚心力交瘁,时常卧病。但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语),仍发出高亢之音。“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朽;“村”而“孤”,处境亦属艰难,但是“不自哀”三字颇有力量,显示出崇高的气节与情操。其一,诗人并未沉湎于一己之否泰荣辱而顾影自怜,他仍“杜门忧国复忧民”(《春晚即事》);其二,“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夜读兵书》),诗人“不自哀”是对复国大业仍充满胜利信心。“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得其志坚定不移。 惟其“尚思为国戍轮台”,才能有“不自哀”之壮志。“轮台”原系汉代西域地名,为今新疆轮台县,这是借指宋代北方边疆。“尚思”是针对“僵卧孤村”而言,年近古稀,而又卧病,犹不失其当初渴望马革裹尸的“平胡壮士心”(《新春》),其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是何等感人! 首句运用衬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报国忘身的高尚品质。遭贬后,诗人老迈多病,疲弱不堪,故曰“僵卧”。加上卧的又是“孤村”,愈显悲凉寂寞。在这种境遇中,诗人的态度是“不自哀”,什么原因呢?“尚思为国戍轮台”。“轮台”西域地名,这里泛指北部边疆。一个“思”字和一个“戍”字,就把诗人报国忘身的高尚品质表现出来,诗人的高大形象也随之跃然纸上。     后两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躺在床上听外面的风声雨声,在梦中就像听到战马的铁蹄踏在冰封的河面。写出了作者渴望保家卫国的心理。夜阑:夜深;夜将尽时。铁马:铁骑,是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属重型兵种,又称重骑兵,是古代战争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冰河:结冰的河流。入梦:进入梦境,指睡着;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三四两句记梦。说自己深夜躺在床上,听到风吹雨打之声,竟做了一个骑着披戴铁甲的战马,飞驰过冰封的河面去杀敌的梦。正因为陆游一心向往驰骋疆场,收复失地,所以才魂系梦绕,寤寐不忘中原。《瓯北诗话》说陆游记梦诗共有九十九首之多,此诗也是其中之一。他如《秋雨渐凉有怀兴元》,说“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有时“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有时“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有时“梦绕梁州古战场”,有时“梦中夺得松亭关”。这种种梦境,正寄托着诗人老而弥坚的报国理想,折射出陆游爱国精神的闪光。 此诗诗风豪迈,气势宏大,想象丰富,感情炽烈。诗人于免职乡居之时,报国雄心却一如当年,令人肃然起敬。特别是由听风雨而梦铁马冰河,报国杀敌,更让人在敬仰之余,又对诗人请缨无路,备受打击的不幸遭遇和可悲现实深感愤慨。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清〕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卷四十五) 后两句转入实写。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所以当夜深人静,忽听到窗外“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大风雨中作》),岂能不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心似翻江,夜虽深而难寐;有所思,才有所梦。激动之余,入梦的是“铁马冰河”,诗人的感情至此推向高潮。冰河,泛指北方严寒之地,以此衬托抗金义士的坚强勇武及收复失地的斗志。“入梦来”,颇值得玩味。诗人化宾为主,写“铁马冰河”直闯入梦境,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这是陆游论诗文“以气为主”(《傅给事外制集序》)说的生动体现。“入梦来”又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的可悲。“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朝廷衮衮诸公正在断送恢复大业。但诗人并不悲观,此诗总的基调是高昂向上的,情绪是令人鼓舞的。全诗意境开阔,气魄恢宏,又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赵翼称陆游诗“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瓯北诗话》),此诗正是一例。 第三句紧扣标题,描写雨夜情景:夜深了,狂风呼啸犹如万马奔腾,急雨敲窗恰似战鼓咚咚。“僵卧”床上的诗人倾听着自然界奏出的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更加激起了报效祖国的万丈豪情;当诗人迟迟入睡的时候,那大散关的秋风铁马,那冰雪覆盖的祖国北疆的壮丽风光,那抗金志士的勃勃英姿,就一起涌入梦境。“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诗人的报国之情已经升华到梦寐以求的境界。诗句豪迈,意境壮阔,气势恢宏,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这是年近七旬的 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 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 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时年诗人67岁,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原诗共两首,此处赏析的是其中的第二首。与诗人其他的老年诗相比,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梦境抒发情怀。写到梦境的诗词,在陆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是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梦;杜甫的诗《梦李白二首》,摹写的是渗透了诗人与李白形离神合、肝胆相照友谊的梦;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叙的是诗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梦。而陆游诗中的梦,大都是爱国之梦。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近百首记梦的诗。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曾评陆游诗道:“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此评语认为陆游的诗记梦并非全是写真梦,有的属于托梦咏怀。这是颇有见地的。事实上,陆游的诗记梦,有的是写真梦,而更多的还是托梦咏怀,当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似可视为既写真梦又托梦咏怀之作。   此诗前三句,写梦因。“僵卧”:躺着不动。“孤村”:一作荒村。“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诗中泛指边防重镇。个中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梦境产生的前提:“僵卧”、“夜阑”。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白日忧国忧民,才会在夜阑卧床睡眠中“有所梦”,而倘若不是“僵卧”,不是“夜阑”,就不可能有梦的出现。故“僵卧”与“夜阑”是梦境产生的前提。二是梦境产生的主观因素:“尚思为国戍轮台。”如果诗人没有为国戍边的情怀,就不可能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三是梦境产生的外界条件:“风吹雨。”可以说,正是有了“风吹雨”这一外界条件,诗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铁马冰河”的梦境来。   最后一句,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可见,思想性与艺术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使得此诗成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中国古代包括老年诗在内的所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张鸣:“此诗的写法实际上与黄庭坚的《六月十七日昼寝》诗相同,任渊注山谷诗,说《六月十七日昼寝》是‘以言江湖之念深,兼想与因,遂成此梦’。陆游此诗则是表现为国抗战雪耻的志向,所谓‘想’,即‘尚思为国成轮台’的‘思’;所谓‘因’,即是‘卧听风吹雨’的风雨之声。‘想’和‘因’共同作用,便化作了‘铁马冰河’行军征战之梦。这就从表现潜意识的层面,表现了自己抗战报国的志向理想之坚定执著。从立意和意境上看,又与黄庭坚诗不同,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张鸣:“此诗的写法实际上与黄庭坚的《六月十七日昼寝》诗相同,任渊注山谷诗,说《六月十七日昼寝》是‘以言江湖之念深,兼想与因,遂成此梦’。陆游此诗则是表现为国抗战雪耻的志向,所谓‘想’,即‘尚思为国成轮台’的‘思’;所谓‘因’,即是‘卧听风吹雨’的风雨之声。‘想’和‘因’共同作用,便化作了‘铁马冰河’行军征战之梦。这就从表现潜意识的层面,表现了自己抗战报国的志向理想之坚定执著。从立意和意境上看,又与黄庭坚诗不同,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参考答案:表达作者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  参考答案:表达作者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尚”的表达作用?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尚”的表达作用?参考答案:尚,仍然的意思。一方面表达作者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参考答案:尚,仍然的意思。一方面表达作者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3.诗中的“僵”“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  3.诗中的“僵”“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参考答案:“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出意志坚定不移。  参考答案:“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出意志坚定不移。4.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  4.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参考答案: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5.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5.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参考答案: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参考答案: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6.“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6.“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参考答案: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参考答案: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7.“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7.“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参考答案: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8.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  8.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参考答案:“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参考答案:“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9.诗中“僵”与“孤”,写出了四日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9.诗中“僵”与“孤”,写出了四日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诗中“僵”与“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参考答案:诗中“僵”与“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10.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表达效果。  10.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两句一果一因,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神状态。  参考答案:两句一果一因,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神状态。1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1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参考答案: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12.“风吹雨”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12.“风吹雨”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既指眼前的现实生活,又含象征意义,它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  参考答案:既指眼前的现实生活,又含象征意义,它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13.对上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3.对上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C.诗人特别想要去戍“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C.诗人特别想要去戍“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C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A15.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15.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D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re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00%;">[[陆游]]</span><br><br>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span style="font-size: 110%;"> 其 一</span><br><br>宋代:陆游<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008B8B;"> </span><br><span style="font-size: 110%;">其 二</span><br><br><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008B8B;"> </span> </center>  [[陆游]](1125—1210年),[[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参考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唐诗三百首]]*[[《小学生诵读 唐诗一百首》学习软件|《小学生诵读 唐诗一百首》目录]]*[[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
51,09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