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华兴会部分领导人(1905年摄于日本东京)。前排左起:1黄兴,2未知,3胡瑛,4宋教仁,5柳扬谷;后排左起:1章士钊,2未知,3程家柽,4刘揆一

  华兴会汉语拼音:Huaxinghui;英语:Society for the Revival of China),清朝末年由黄兴湖南创立的反清革命团体。1904年2月15日成立,1905年7月30日与兴中会合并为同盟会。华兴会的成立和起事,推动了两湖革命运动的兴起,并对同盟会的组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03年5月,黄兴从日本回国。夏秋之交,返抵湖南长沙。11月4日,他以过生日为名,约集宋教仁刘揆一章士钊周震鳞胡瑛徐佛苏等举行秘密会议,议决建立华兴会。1904年2月15日,借除夕宴聚为掩护,召开华兴会成立大会。到会100多人,举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其主张主要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国民革命”。

  1904年初,黄兴亲赴湘潭,会见洪江会首领马福益,商洽起义计划。相约当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70岁生日前,于长沙皇殿埋置炸药,炸毙来行礼的湘省大吏,乘机起事。随即派宋教仁、陈天华等赴鄂、赣等地联络会党,届时相应。九月初,华兴会起义计划泄露,湖南官厅即着手戒备。至中旬,长沙城厢内外差弁密布,搜查起义据点,缉捕首事诸人。黄兴化装逃离长沙,抵上海,旋赴日本。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等也相继东渡。马福益逃他省以图再起,次年在萍乡被捕,解长沙遇害。

  1905年夏,孙中山到日本,会见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商洽联合组织全国性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筹备期间和成立以后,华兴会员绝大多数先后加盟入会,不少人成为同盟会的领导骨干。

前期活动

  1903年,黄兴以“运动员”的身份从日本回到清帝国,在暗中筹划革命。他先在上海认识了《苏报》主编章士钊等新派人士,随后受先前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的长沙明德学堂校长胡元倓的邀请,经武昌回到长沙。黄兴在明德学堂的时候,创办了“东文讲习所”的日语学校,并翻印了大量革命人士的书籍,如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这些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联系和宣传作用,为以后华兴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后随着活动的影响,黄兴受到一些保守人士的控告。明德学堂的董事龙璋等人为其担保解围。他决心全心投入革命,并辞去明德学堂教员的职务以不让学堂受到牵连。为了筹集资金,他把自己在长沙老家的祖屋及农田一同变卖,换得大笔金额。其生活在祖屋的继母毫无怨言并支持黄兴的事业,与亲戚一同搬出。

成立

  1903年11月4日,黄兴借庆祝三十寿辰(虚岁),邀请章士钊、彭渊恂、刘揆一、柳大任及其侄柳刚、宋教仁、周震霖、徐佛苏、胡瑛、翁巩、秦毓鎏共12人在长沙保甲局巷彭渊恂家集会,商议筹设革命团体等事项。会上决定以“兴办矿业”为名,对外声称成立“华兴公司”,入会者均称入股,“股票”即会员证,并以“同心扑满、当面算清”为口号,隐含“扑灭满清”之意。这就是华兴会的成立。1904年除夕(2月15日),华兴会在长沙龙璋的西园寓所正式成立。黄兴被推举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确定了“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战略方针,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  

革命活动

  华兴会先后有五百多人加入,大部分是回国留学生和国内各学堂的知识分子。华兴会会员又分别在湖南、上海、东京等地创办了“同仇会”、“黄汉会”、“爱国协会”、“新华会”、“十人会”等组织,成为当时中国内部各省最有影响力的反清组织。黄兴也说服了湖南洪江会首领马福益响应起义,为起义增加了众多人马。在人员足够的时候黄兴决定提前在长沙发动起义,并在浏阳、醴陵、衡阳、常德、岳阳、宝庆等地组织义军向长沙进攻。华兴会推举黄兴为主帅,刘揆一、马福益为正副总指挥。起义商定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农历十月初十日慈禧寿辰时发动,以安放在湖南省城官员贺寿之处的炸弹引发为起义信号。

  1904年10月,起义的消息由于一个华兴会员的消息走漏而被官府得知。24日,清兵出动搜查华兴会机关,游德胜、萧贵生被捕。黄兴等人在基督教圣公会教士黄吉亭等的掩护下,从长沙逃往上海,最后逃去日本。马福益逃往广西,次年再返回湘西洪江隐匿,并暗中和黄兴联系,准备在洪江再次组织发动起义。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春,马福益不幸在萍乡车站被清兵逮捕,农历三月初八日在长沙就义。

事后

  黄兴于1904年11月底到达东京。12月黄兴与百余名留学生组建革命同志会。1905年黄兴回国策划起义再次失败而回到日本。孙中山也于同年7月19日到东京,并与黄兴相会。7月30日,同盟会筹备会议召开。华兴会和兴中会合并为“同盟会”。华兴会主要成员都成为了同盟会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