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4年8月13日 (三) 12:23富甲一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京(汉语拼音:Nanjing),简称宁,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江苏省西南部,古称金陵,已有近2500年历史,从战国时代楚国置金陵邑,先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及后来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辛亥革命时均建都于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又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中国四大都。自1952年以来一直是江苏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国际性大商埠,也是中国华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之一。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榜上有名。

  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长三角及华东地区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东),国家重要的政治、军事、科教、文化、航运、经济和金融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   南京历史悠久,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港口、通讯枢纽,亦是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中国唯一的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南京是国家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城市,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2014年8月,即将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南京地理环境优越,北濒长江,南拥群山,山环水抱,形胜天然。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南京境内,然后急转向东,奔腾而去,形成了广阔富庶的大平原——长江三角洲,西接华中腹地广袤的江汉平原,北靠黄淮下游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南京自古就是沟通大江南北的要津。同时,浩荡的长江犹如城北的一道天然屏障,阻挡着北方中原王朝的军事进入,使南京数度成为南方王朝的都城,南京也成为我国南方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久的著名古都。对于南京的形势,人们常用“虎踞龙盘”这个成语来描述。毛泽东的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即有脍炙人口的佳句:“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传说三国时蜀国军师诸葛亮曾出使东吴,与当时驻在京口(镇江)的孙权共商抵抗曹操的大计,在南京(当时称秣陵)石头山(今清凉山)的驻马坡,诸葛亮远眺群山,但见钟山如蛟龙蜿蜒蟠伏于东南,石头山似猛虎雄踞于西部江滨,不禁赞叹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并力劝孙权迁治于此。

  南京既有自然山水之胜,又有历史文物之雅,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园林化城市,有夫子庙、明孝陵、南京长江大桥、秦淮河、中华门、中山陵、紫霞湖、雨花台、钟山、清凉山、玄武湖等著名景点。

  南京金银线为千年传统工艺品。南京云锦有1500年的历史,以色彩富丽、织工精致驰名中外。南京雨花石光滑剔透,色彩绚丽。南京板鸭肉嫩味美。南京香肚历史悠久,闻名全国。


  市花:梅花 市树:雪松

南京市辖玄武、秦淮、建邺、鼓楼、雨花台、栖霞、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11个区,共有81个街道、19个镇。全市行政区域面积6587.02平方千米。 2012年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为816.1万人,户籍人口638.5万人,城镇化率为80.23%,排全国第7位,主城已完全城镇化。



历史

历史沿革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至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截至2010年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遗迹。约7000-8000年前,出现了以北阴阳营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200多处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3000年前,相当于中原的商周之际,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称为湖熟文化。春秋战国时,在这些聚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为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距今已有2484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后于公元282年改建邺)。吴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带为中轴线,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20里19步(今8.5公里左右)。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其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六朝都城建康金迷纸醉,佛寺穷极宏丽。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公元589年2月,隋军攻入台城,从景阳楼下的井中活捉了陈后主和他的两个妃嫔。隋文帝下令将城邑和宫殿“荡平”改为耕地。

  隋唐两代金陵处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压抑、贬低和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的矛盾之中。政区建制在唐代有130年降为润州属县,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 隋唐之后五代时的中国,诸雄相争,战乱不断。而南唐国建都金陵府,偏安江南,自杨吴始,70多年境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秦淮河两岸集市兴隆,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宋元时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规模,作为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而闻名。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在这里。南宋名将岳飞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元代,城内设有东、西织染局,组织丝织品大量生产,专业工匠有6000多户。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创建大明王朝,南京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明朝南京城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历时21年修建了35.3公里长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6次到南京巡游视察。鸦片战争,清政府于1842年在南京下关江面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建都11年。

  1911年12月29日,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北伐军节节胜利,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1949年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国13个直辖市之一。1952年9月与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11月15日,南京改为省辖市。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为省会。1994年2月,中央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旧称:冶城、越城、石头城、白下、江宁、丹阳、金陵、秣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集庆、应天、京师、南京、南都、天京、首都

  别称: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江南佳丽地、钟山风雨帝王城

  建都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五代·杨吴(西都)、五代·南唐、南宋(行都)、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地理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

  南京市跨江而居,北连辽阔的江淮平原,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市区东倚钟山,山高海拔448.9米,恰似龙蟠,气势雄伟;西傍长江天堑,大江从西南滚滚奔腾而来,向东北滔滔而去,下关江面最窄处有1公里多,流经南京段长约95公里,浩荡磅礴,万吨海轮可终年通航,市区距长江入海口347公里。

  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南京地区的土壤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3%。南京城四周山峦起伏,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遥相呼应。

  全市湖泊、水库棋布,河流网织,水域面积达11%以上。古城既有群山环抱,又有秦淮河、金川河和玄武湖、莫愁湖等大小河流、湖泊萦绕,点缀于城中南北,与浩瀚的长江一起,组成一曲山川河湖纵横交错的交响诗。难怪三国时,诸葛亮也不禁赞叹:“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

  南京蕴藏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发现54种矿藏,具有开采价值的有近30种。温泉是南京主要的地热资源,著名的有汤山温泉、汤泉温泉、珍珠泉温泉等,水温一般在20℃~60℃。

  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7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2009年,市区年平均降雨量136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为15.3℃,2009年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6.4℃。常年冬季以东北风为主,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1.6℃;夏季以东南风为主,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30.6℃。南京市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在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4.0℃,出现在1955年1月6日。200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5℃。历史上南京夏天曾有“火炉”之称,但根据近30年35℃以上高温日数记录与九江、武汉、重庆三地相比,南京高温程度、日数已明显低少于上述城市。“火炉”已成故事。

  中国气候学采用任意连续5天平均气温>22℃为夏季,<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南京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清明未到,已经柳绿桃红;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芒种时节,麦熟禾壮;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进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立冬已过,草木尚未枯黄。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略短。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