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南充:阆中古城
四川南充:阆中古巷
汉桓侯祠
阆中古城:华光楼
阆中古城:鳌山圣境

  阆中古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四川省阆中市,是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古城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阆中古城“5A”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

  阆中古城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2月阆中市获得“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2013年9月,阆中古城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建筑布局

  阆中古城“5A”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古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阆中古城立于山环水绕的穴场吉地,其建筑布局,也严格遵循风水穴法规划布局。阆中山环水绕而择定的城市中心,建有中天楼,以应风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内其余街巷,均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展开,布若棋局。各街巷取向无论东西、南北,多与远山朝对,古城中大量的民居院落上千座,主要为明清建筑,歇山单檐式木质穿斗结构,鳞次栉比,青瓦粉墙,雕花门窗。院落或坐北朝南,坐东朝西,以纳光避寒;或靠山面水,接水迎山,以藏风聚气。

景区特色

文化特色

  • 本源文化,阆中古城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嘉陵江古称)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 巴人文化,阆中古城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定于阆中,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前锋,助刘邦“还定三秦”。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 风水文化,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 三国文化,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张飞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
  • 科举文化,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 天文文化,阆中古城是中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浑天说是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东汉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东汉的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后来“飞升”于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 宗教文化,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民俗文化,阆中古城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
  • 饮食文化,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
  • 红色文化,阆中古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建筑特色

  • 古街巷,自战国中期巴国由于战乱迁都于阆中以来,历代帝王都将阆中视为辖治西南的重镇,竞相在此设置郡、州、府、道并苦心经营。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镇守阆中时,按宫苑格局大兴土木、广建殿堂,使阆中的建筑格调骤然上品位、成规模,始有“阆苑”之称。此后历代王子皇孙,朝廷命官在羁留这块"风水宝地"期间,也纷纷广聘能工巧匠,或兴土木以建府第,或择佳处以修别殿,逐渐使古城形成了独特的唐宋格局、明清风貌。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街巷61条,而古院落数以千计,总面积2.1平方公里。
  • 古院落,阆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这些建筑为古城营造了浑厚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围。
  • 古窗花,玲珑剔透,变化万千的雕饰镂刻,是阆中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房屋上的握挑、吊檐、檐头、门窗、门楣,大多有雕饰。这些雕刻图案质朴,做工精细。

主要景点

核心景点

汉桓侯祠
  • 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明代又称雄威庙。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三国文化的一大胜迹。
阆中古城:华光楼
  • 华光楼,号称“阆苑第一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在古时,阆中一直有“五城十二楼”之说,在古城之中矗立着一座座的高楼,在连接成片的明清古民居中,鳞次栉比的古楼使得阆中古城高低错落、起伏有致,于是这一片丹青画卷有了一种别样的韵律感。诗人李商隐曾诗云:“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更应有高楼。”华光楼始建于唐。后来,屡为火毁,明代复修,改称其为“镇江楼”,得其镇水之意。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再一次重建,始称为“华光楼”。华光楼是一座全木结构的三重过街明楼,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3层,各层皆装以花隔门,内置阆苑诸楼小品,外悬巨匾宏联。是阆中历史最久远的古楼,也是最高的,因此称华光楼为“阆苑第一楼”。宋仁宗时,知州李献卿《南楼》曾诗云:“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可知南楼地处江山之会。华光楼南临嘉陵江,与对面南津关古渡口遥遥相对。登上此楼可以一览古城全景,远眺锦屏山、近看嘉陵江,亲身体验风水古城---阆中,山、水、城融于一体之美妙。
四川南充:阆中古城——中天楼
  • 中天楼,又名四排楼,为阆苑十二楼之一,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始建于唐,民国年间拆毁,2006年原址重建, 2008年国庆前夕正式对外开放。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底层四通,楼高25米,宏伟壮丽,气势夺人。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它北通北街、南通双栅子街,西通西街,东通武庙街。古人在修建中天楼选址时非常讲究,他们通过测量,计算出阆中古城四围东西走向山脉和南北走向山脉最高点在天空中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并在此修建了中天楼。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
阆中古城:贡院
  • 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科举博物馆,全国罕见的科举文化体验胜地。贡院主要由大门、考棚、致公堂、名远楼等建筑组成的四合庭院建筑,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
阆中古城:文庙(孔庙)
  • 文庙(孔庙),供奉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地方文庙是地方官学教授儒家的学府,也称学宫。阆中文庙遗存的基址、照壁和大成殿建于清咸丰元年,2013年修复,是崇仰和传承儒家文化的圣殿。
阆中古城:道台衙门
  • 道台衙门,位于阆中古城核心区,前临学道街,后靠崔家巷,东毗邻优学园广场及行署学院,建筑坐北朝南,属木质结构。房屋建筑面积2336平方米,内有照壁、山门、仪门、戒石坊、兵刑工、吏户礼、大堂、二堂、三堂、书吏房、申明亭、柏台亭、道台居所、牢狱等建筑,是明、清两代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清乾隆年间成为管理府州县的一级政权机关。明代“川北道”辖31县,清代辖25县,民国初辖26县,治所均设在阆中,现存的道台衙门遗址遗迹肇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筑仅存仪门。现复建的道台衙门是全国现存的两处道台衙门之一,而且比建于光绪年间管理关防的哈尔滨道衙渊源更早、管理地方职权更大。它将为阆中古城增加展现清代高级别官司文化的旅游景点,再现古代阆中作为川东北行政中心的重要地位。

人文景观

阆中古城:滕王阁景区
  • 滕王阁景区,滕王阁又称滕王亭子,位于阆中古城北嘉陵江边玉台山半的滕王阁,该景区占地面积100余亩。是一群气势宏大、黄碧灿烂、富丽堂皇的唐代风格歇山双重垂檐屋顶宫殿式古典建筑,系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所建造,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于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滕王阁后山上建有玉台观、滕王亭,左上侧摩岩有颐神洞、慈氏洞和历代文人游览题咏的诗刻,前面有一座建造于公元四世纪的唐代舍利石塔(又称佛塔),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25米,保存完整。今研究,此塔即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现存一座,为国家级文物。《滕王亭子二首》。“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古墙犹如竹色,虚阁自松声。”“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这些诗句,使阆中滕王阁而声名大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政府对年久失修的阆中滕王阁,根据历代对其写的诗文进行了拟建、修复。如今的阆中滕王阁比原先的规模更加宏伟,阁园内景色跌宕起伏,亭、阁、廊、台错落有致,是阆中古城北边的一个风景名胜景点。来这里观光的中外游人,登临滕王阁楼,凭栏远眺,阆苑仙境远近山水,尽收眼底。
阆中古城:观星楼
  • 观星楼,位于锦屏山上的观星楼高24米,三层六角,游廊环绕,前瞻江流,后依翠屏。楼前有古天文学家落下闳铜像,古朴凝重,十分壮观。据《史记》、《汉书》记载,汉武帝时,阆中人落下闳创制了有名的《太初历》,改进了“浑天仪”,在阆中蟠龙山建立了观星台。由此阆中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中对其作了充分肯定。
  • 魁星楼,又名“奎星楼”,锦屏山东侧为黄花山,有配衬古城风水的魁星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名魁星阁。建筑高36米,为四层琉璃瓦高楼,并配置四合院落,雄伟壮丽。
阆中古城:状元洞
  • 状元洞,又名读书岩,占地800余平方米,是由将相堂,紫薇亭,捧砚亭,长廊和瑞莲池等构成。为北宋阆中人亲陈省华为避城市喧嚣,将他三个儿子安置于此读书的地方。它是一天然岩穴,长34米,深约20米,穴口高4米左右。洞口上有“将相堂”三字,是苏轼21岁经阆中出川到京城赶考,专门来到此地瞻仰陈氏兄弟时所题。左右两边有一对诗联描述陈氏兄弟,“文惠治水康肃射,善则方药唐夫诗”,意思就是指老二尧佑文惠善于治水,老三尧咨善骑射,父亲生病时皇帝御赐药方。陈氏三兄弟分别是:陈尧叟(老大),陈尧佐(老二),陈尧咨(老三),这三兄弟两状元,一进士,陈尧叟28岁中状元,陈尧咨36岁中状元,陈尧佐25岁进士。官至两宰相一将(陈尧叟,陈尧佐为宰相,陈尧咨为将军),所以故名将相堂。陈尧咨为文官,因善骑射,后为将。在《卖油翁》中讲到的“尧咨善射”就指他。在洞旁石壁上有很多石刻,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宋真宗御书的“紫薇亭”。此外,“南岩”为北宋司马光之父司马池所写,当年司马池特携子司马光前来瞻仰,他临岩挥笔,司马光捧砚于侧,后来人们修建 “捧砚亭”以示纪念他。
阆中古城:阆中白塔
  • 阆中白塔,建于明代末期,共十三层,高二十九米,外十二层,内六层并有螺旋梯道九十一级供人登临绕窗远眺,以便从各个不同角度观览阆中风物。白塔建立在城东嘉陵江外侧高山之上。是一座风水塔,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塔盘用石料砌成八边形须弥座,塔身用青石砌成八边形锥体,通身布上白灰,巧借峥嵘突兀的山势屹立在阆中城东嘉陵江对岸东山之巅,是阆中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有人又称作文笔塔,有诗文匾额。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白塔7层以上被震倒。后经3个多月的紧急抢修,恢复如旧,成为四川灾后重建中第一个整体竣工的文物项目。
  • 碑林,为阆中文化的一个缩影,里面儒、释、道三教文化齐集,仙凡传说众多。有佛教的观音碑,道教龟蛇玄武碑,吕洞宾之寿字碑,瓜皮诗碑和造型奇特、寓意深长的魁星点斗碑,竹叶诗碑,而其中最为珍贵的当数张飞之立马勒铭碑
  • 张宪祠,又名宋烈文侯祠,位于阆中市锦屏山风景区山腰,是一座黄色琉璃瓦的四合院。是为出生于锦屏山下的抗金名将张宪所建。祠为四合庭一楼一底建筑,宝顶摩云,琉璃闪光、重檐生辉,如大鹏展翅,豪装异常。
  • 杜少陵祠堂,是为纪念唐代诗人杜甫而修建的。安史之乱时,杜甫为避难入蜀,避居梓州三台。唐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秋天,杜甫知己好友房琯赴京就任刑部尚书途中,客死阆中,杜甫为奔丧而来,在阆中羁留三个月时间。后接到家书:爱女病,所以返回了梓州。这段时间,杜甫在阆中写下了《倦夜》、《薄暮》、《祭相国清河房公文》、《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等诗文25篇。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安史之乱平息,长安已收复,吐蕃被击退,此时33岁的杜甫决计返回河南老家。由于第一次来阆中即被山水吸引,所以第二次杜甫也决定从阆中坐船返家,这一次因为旨在拜访好友,游览阆中山水。所以,所作诗篇多是描写阆中风景,如《阆山歌》、《阆水歌》、《南池》、《玉台观二首》、《滕王亭子二首》、《泛江》、《渡江》等12首。
阆中古城:鳌山圣境
  • 阆中鳌山圣境仙道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阆中江南镇鳌山。鳌山与旁侧黄花山同山异峁,由于护卫阆中文运的风水缘故,山上建有奎星楼,特称鳌山。景区东邻黄花山阆中红军纪念馆,西邻锦屏山及南津关古镇,北面嘉陵江和阆中古城,南面阆中新城一部。景区山脚下有阆中一号桥,横跨嘉陵江,连接阆中古城和新城,是进出阆中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被誉为“鳌山圣境,魁星祖庭”。气接蟠龙(山),与伞盖(山)、玉台(山)相望,是阆中古城山川龙虎交会及阴阳合和之地,也是落下阁、袁天罡、李淳风等历代星象家占星望气之地,灵脉所钟,含英咀华,自古以来是阆中天文易学风水文脉地标。
    • 祭祀祈福区:包括魁星楼,翰天宫,翰仪宫、古戏台、天上宫阙等景观,是阆中民间攘星祭斗、匏禳祈福之地,每年春节和端午人们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匏禳祈福大典,以祈文运昌盛,斗点青云;获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增智生财、乡梓安宁。也是工农商学兵士游学开智,祈福生才的首选之地。
    • 禅修养生区:包括禅修别墅酒店、迎仙台、文化苑等,是修生养性和体验阆中独特的文化和古城风水文化的地方,让你在古今对话,人神畅叙的天籁秘境中参悟生命大道。
    • 道医馆养生区:以传统道教和阆中独特的仙道医药文化为背景,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仙道医药文化,并开设独特的道医修仙养生课程,让你走出身障魔障病痛之苦,进入绝世超然的仙医养生大道之境。
    • 奎星文苑区:天有北斗七星,地有鳌山圣境,园区独特的“魁星映斗”地理文脉,展示中国传统及阆中深远厚重的魁星文化,探索天人合一的天地密码。
  • 春节文化主题公园,位于锦屏山后山,占地375亩,是国内唯一一处展示春节文化的主题景区。园内以春节文化为轴,分布有汉阙大门、春节文化广场、落下闳纪念广场、十二生肖大道、春芳夏荷秋枫冬竹四园和大型春节福钟。阆中是西汉著名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的诞生地。落下闳创制《太初历》,科学地确立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的日历制度,并以立法形式将其固定下来,由此有了现在的 春 节。落下闳在阆中被尊为"春节先圣"、"春节老人"。阆中,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春节民俗,被民俗专家称为中国春节文化的源头,2009年9月,获得全国唯一 的 "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 阆中熊猫乐园,位于阆中市江南镇,项目占地约2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3.4亿元,是川东北地区第一家大型的主题游乐园,也是阆中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重点项目之一。时尚、梦幻、激情、动感、欢乐是熊猫乐园的主题。
  • 红军纪念园,占地108亩,有嘉流击楫区、星火燎原区、山河铭义区、金戈岁月区、碧血千秋区和英烈园“五区一园”,为阆中红色文化主题景区。

自然景观

阆中:锦屏山
  • 锦屏山,古名阆中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称。位于四川省阆中市。石壁面江,山顶横立一脊,左平右突,中间微凹,有如马鞍,又称马鞍山。每到春日,山上桃花吐红,李花放白,所以也叫花山。但总观山形景物,“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人们通常都叫锦屏山。共占地1200多亩,修建楼台亭阁一万余平方米。
  • 盘龙山森林公园,位于阆中城郊东枕巴山、西倚剑门,规划总面积2330.5平方米,由盘龙山-锦屏山、西山2个景区组成。公园内森林覆盖率87.4%,林地面积1761公顷,其中次生林面积863公顷,人工林面积898公顷。公园内的群山与嘉陵江构成阆中古城完美的风水形胜格局,盘龙山雄踞城北,为古城“龙脉”之所在,“天下第一江山”锦屏山作为古城南侧“案山”与盘龙山形成绝妙对景,灵山、西山护卫于古城东西两翼,嘉陵江水似玉带绕城而过。
  • 构溪河湿地,构溪河发源四川省苍溪县两溪乡和龙山镇之间侨盘山,流经阆中龙泉、千佛、石滩、妙高、扶农,在河溪镇处汇入嘉陵江,阆中境内长79千米,流域面积达658平方千米,其中林地23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40.1%。在妙高、扶农、河溪境内,河床成“U”字形,河水清澈,在河道转弯处,形成宽阔地自然湖泊,如扶农沙湾的自然湖容水达3000多万立米;此外,还有容水量为5900多万立方米的石滩水库、5600万立方米的陈家滩拦河堰、4500多万立方米的高坎拦河堰。在湿地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共有129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和省重点保护动物:鸟类95种,主要有猫头鹰、水老鸹、李贵阳、棕胸竹鸡、雉鸡、董鸡、鸳鸯、白鹭等;两栖类七种,有龟、鳖、大鲵、水獭(tǎ)等;爬行类有棋盘蛇、壁虎、尖吻蝮、锦蛇等8种;兽类有赤狐、野猪、椰子猫、果子狸等19种。特别是几个水库河堰中鹭丝、白鹤、野鸭更多,常常是数十只、上百只群游于水面,或飞翔在岸上山林间。沿岸丘陵山区又有更为丰富的林木植物。其中,树木有64科126属461种,植物又分工业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野菜植物、饮料植物等,为川北地区最集中、保护最好的野生植被区。构溪河湿地保护区同九寨沟、若尔盖等,同为四川6个湿地保护区之一。2009年4月被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ICGA、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评为中华100大生态亲水美景。
  • 木兰湖,位于“阆中花木兰”韩娥的故里木兰镇,湖水岸线长达55公里,境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有兴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木兰祠,还有纪念韩娥的孝女坟和位于高乾山下的木兰庙等悠久的文物古迹。

古镇

  • 老观镇,位于四川省阆中市东北部,东通仪陇、巴中,南至阆中,西向苍溪,北上旺苍、广元。古镇依山邻路,交通方便,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四周风景秀丽,历为军、商要地。
  • 南津关古镇,坐落于四川省阆中市阆中古城南边,与古城隔江相望。项目背倚风景秀丽的锦屏山,面向一泻千里的嘉陵江,枕山揽水、景色宜人。

风水文化景区

阆中古城:天宫院
  • 天宫院,始建于唐,代有废兴,现存建筑为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复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为纪念唐代天文历算学家,道学风水宗师袁天罡、李淳风而建。相传此院为袁李二人“金针插铜钱”共择之佳地,曾为民间天文术数研究和朝圣之所,也曾用作民俗道场和佛院。天宫院建于一块形似龟背的“圣宝岗”石台之上,是风水中“九龙捧圣”格局的正穴吉地。
阆中古城:风水博物馆
  • 风水博物馆,位于阆中古城大东街100号,占地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建于2004年,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建筑风水为主题的旅游景点。该馆以易、卜为主脉,诠释神秘的中国风水。馆内宽敞明亮,九曲回环,各展厅分别挂出一些图文展板或跟风水相关的实物,可将中国风水学的起源、发展和阆中古城风水的来龙去脉及诸多玄妙一览无余。她分为博物馆、祭祀、讲常、驿站、吉祥物等五个功能区。最具特色的是馆内五行客栈,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命名的五间客房,房内的色调以及装饰完全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来布置的。该馆的建成填补了国内风水文化展览馆的空白,旨在弘扬阆中风水古城,成为古城景区新的旅游亮点。
  • 世界风水文化博览城,位于阆中嘉陵江河畔,总布展面积约2.6万平米,是国内首个以风水文化为主题的博览城。博览城由风水广场、风水八卦宫、风水体验区、风水大讲堂、风水好运堂和风水影视厅等八大板块组成,采用高科技、智能化方式对中国博大精深的风水文化进行系统、通俗、全方位的展示解读,并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吸引游客的参与,是中国风水文化精品旅游景点和体验时尚风水、养生风水、休闲风水、生活风水的绝佳胜地。
  • 淳风祠,位于阆中市柏垭镇淳风村,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为纪念唐代太史令李淳风而建。李淳风,唐代著名历算、风水大师,晚年择此地隐居,设占星台、风动标、六壬坛,潜心研究天文历算。李淳风在此隐居直到逝世,葬于圣泉岭下。后人为纪念李淳风在此建祠,祠堂西侧曾有一条长约200多米的街道。唐仪凤年间至明正德七年(公元678年至1512年),在此设立淳风乡。自设淳风乡至今,淳风寺所在地的自然村一直叫淳风村。1512年,淳风祠被烧毁后,又于1580年重建。2005年6月,阆中市批准立项复修淳风祠,复设李淳风纪念馆,并在2011年5月建成太极殿,修缮李淳风墓。淳风祠有三重大殿,前殿为太初殿,后殿为“太极殿”,中殿称“太史殿”。淳风祠、淳风墓所在地及其周围的地形,具有独特的风水文化特征。
  • 李淳风墓,位于天宫院南3公里的五龙台山上,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墓为顶高20米的圆形山峦,由跑马岭和回龙山呼应拱托,形成“二龙捧珠”之格局。李淳风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陕西岐山人。也就是今天陕西凤翔的人。公元602年生,670年死于阆中。
  • 推背园,位于李淳风墓山脚,在龙凤造型的景墙上,展示了唐风水宗师袁天罡、李淳风二人合著的预言奇书——《推背图》。全书共60象,以60甲子为序,每象配有“图”、“卦”、“谶”、“颂”,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并附明末清初文人金圣叹的批注点评。走进推背园,犹如进入一座玄奥的知识迷宫;赏评推背图,意趣玄妙,悠然自乐。
  • 袁天罡墓,位于观稼山山腰,距天宫院1公里,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为唐风水宗师袁天罡自择的灵爽归依之地。墓冢依山而建,前临天宫院,与李淳风墓遥遥相应。墓前明堂广阔,两边龙山夹送,邓家河、凤鸣河二水交汇流入西河,其风水呈 “麒麟奔太阳”之格局。

宗教名胜

  • 吕祖殿(道教),吕祖殿又名纯阳洞。相传吕洞宾云游阆苑,曾留下一道瓜皮诗,诗前有清人序约:“吕仙访君乎于此,以瓜皮作笔,瓜汁做墨,吟诗于石”。今瓜皮诗保存完好,游人交口传释,良多趣味。祠内现塑有吕祖座像,活现其仙姿道态,旁有一联“不求富贵荣华,只爱山水烟霞”,洁身远祸,语甚超然,为大殿平添了几分灵气。
  • 八仙洞(道教):锦屏顶峰下,峭壁千寻,百尺丹梯垂悬直下,绿野仙踪,神奇迷离,有仙洞高数丈,幽深古奥,其间八位神仙各以独特姿态展现于世。洞顶古木高枝上,悬挂一钟,相传古时一犯科游侠儿将功赎罪冒死挂上去的。后经神仙点化,每逢大风大水发作,此钟嗡嗡作响,向百姓报警。
  • 灵城岩(道教):在文成乡蚕丝山畔,为巨大岩穴。全长50余米,左端长20米,高约5米,深10多米,右端长50余米,入内长宽各60米,顶高2-3米;再进高仅1米余,越进越低越黑。初可佝偻入,继则匍匐亦不能进。传说有乡人养鸭子于内,鸭从东河口出,可知洞通外界。岩石侧右壁,有造像12尊,风化已甚,为唐宋雕刻。中岩顶部有造像60余尊,或坐或立,姿态各异,为元明雕刻。正中有“何仙姑庵”题额。中岩之腹,有双竹痕,隐隐浮出,长4米许。枝节刻画,俨有生意,天然之巧,画师所不能至。洞内尚存宋元明碑8通。洞口有屋基、石蹬等残迹。
  • 玉台观(道教),唐朝滕王建造,雄伟高耸,直通五方天帝诸神;殿宇中的壁画画出了十洲仙界的仙灵。
  • 云台观(道教),位于城东北云台山顶与苍溪交界处,由东观、中观、钟楼三部分构成。云台山有麻姑、芙蓉、半仙、峻仙四洞,玉丹、玉鱼二池,松根、蟠龙二岩,唐元積曾游此山,并提名于钟楼上以纪行。景内有张道陵像、云台观正殿、雷神洞力士造像。
  • 大佛寺(佛教),位于嘉陵江东岸大像山上,东山园林景区内,主体为崖峦时刻大像,这尊释迦坐佛为阆中人何居士就天然石崖凿造二十余年而成,高约10米,是四川十大坐佛之一。佛像头饰螺髻,脚踩莲台,端庄慈祥。
  • 圆觉寺(佛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彭城镇圆觉村赐绯山麓,距阆中约15公里。始建于唐,后被火废,明洪武七年重建。圆觉寺有山门、藏经楼、中殿、厢房、禅房等,历有京僧来寺住持。寺内旧藏华严经八十卷,世人称之为“渍沙藏经”,历为鉴赏家重视,现散及国内外。今仅存大殿和禅房,大殿为双重檐式屋顶,檐下斗拱用材有度,面阔5间23.3米,进深4间15.8米,素面台基,高1.3米。
  • 永安寺(佛教),位于水观镇东北5公里群山环抱的黄泥岗上,距阆中城约40公里。永安寺始建于唐,宋、元、明、清皆有续建和培修,占地15亩,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现存为元代和清代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
  • 长青寺(佛教):阆中长青寺,位于四川省阆中嘉陵江南岸的长青山(今阆中七里坝),山麓乃古时之彭泽大池,为伏羲和女娲诞生地,故伏羲为巴人始祖,后迁巴国于阆中。汉唐时期,此地万顷苍池,洋洋数里,皆为泽国,称为彭道将池,池畔建有汉高祖庙。唐朝佛教盛行,无穷法师在长青山修建寺庙,曲水映带,以山命名曰长青寺。
  • 观音寺(佛教):位于公园路东端,原为开元寺,建于唐初。公元1469年明寿王佐将城西观音寺迁建于此,寺内天王殿、观音殿、大雄殿、藏经楼均为四重举飞式方建筑,大雄殿有明宰相严嵩所书“佛都”匾额。寺内“松花井”,水质甘冽,晶莹透明,用此水酿造的“保宁醋”名扬四海阆中观音寺是明代的建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天王殿、罗汉殿、大雄殿、松花井组成。
  • 净圣庵(佛教):位于阆中城内净圣庵街2号,其庵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修有观音殿,黄墙绿瓦,掩映于竹林深处。梵音悠扬,钟声回萦,堪称一块清静修持的人间净土。
  • 五龙庙(佛教),五龙庙文昌阁,位于阆中河楼乡白虎村五龙山麓,元代建筑,占地4亩,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庙为布筒瓦覆盖的单檐歇山式屋顶,面阔3间,檐柱侧脚明显,前檐下施六铺作斗拱出双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华拱左右各出斜拱,极为别致。斗拱用料粗大,梁架举折小,屋面平缓。四根檐柱用料较大。整个建筑,既具宋代《营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持“草袱”及圆木椽子。建筑造型优美,大式作法,与山西五龙庙型制相似。五龙庙文昌阁虽仅存后殿,但却是现已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巴巴寺(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嘎德耶教门穆斯林的圣地,位于阆中市城区东北郊蟠龙山南麓。 巴巴寺,又名“久照亭”,巴巴,即阿拉伯语“祖先”之意。康熙年间,沙特阿拉伯麦加城穆斯林华哲•阿卜杜拉希在阆中传授伊斯兰教时,去世而安葬于此并建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巴巴寺由山门、照壁、牌坊、大殿、花厅、井亭和园林组成,为国内少有的伊斯兰建筑群。其寺门辉煌肃穆,亭角翘举,赭柱青门。进寺门便见建于清乾隆年间砖雕水磨照壁,长约10米,高约6米,上为歇山式屋顶,檐下为砖仿木斗拱,壁身饰有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的花卉、林木、竹菊和山水亭阁,堪称一绝,虽历经300余年风风雨雨,仍完好无损。 大殿为寺内主体建筑,便是阿卜杜拉希的墓室。墓室非常特别,墓棺悬于室内水井(泉眼)之上。寺顶为四脊攒尖头盔式圆顶建筑,如若苍穹。门窗、栋壁、顶楣雕琢精美、彩绘贴金。大殿后为花厅,辟有画堂,古朴明洁,藏有许多碑匾字画,多为明清大家书画。寺院内外绿树环绕,古木参天,竹、柏、楹、桂将寺院掩映在翠绿之中。每年多有陕、甘、宁夏等地穆斯林群众抬羊前来朝圣。
  • 清真寺(伊斯兰教),又称礼拜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回族聚居的礼拜寺街,建于清康熙八年,为中国古典式建筑。额、坊、雀、替、门窗等部位全施精细雕花,殿内空间宽敞,庄严肃穆,可容纳上千人作礼拜。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地节等传统节日,全市数千穆林齐聚寺中会礼,其场面十分壮观。
  • 福音堂(基督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教堂,也是四川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 天主堂(天主教),光绪八年(1882)法国神甫在阆中城内学道街购置地产,修建教堂谓之天主堂。后毁重建,天主堂按照西方哥特式风格修建,是阆中天主教信徒做弥撒的场所,也是阆中珍贵的宗教文化遗存之一。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