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板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安板鸭

南安板鸭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特产,中华老字号产品。与福建建瓯板鸭江苏南京板鸭四川建昌板鸭并列中国传统四大板鸭之一。其历史悠久,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11年获得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

南安板鸭属大余老牌正宗板鸭,100多年前就出口东南亚、香港、澳门等地,曾获省、部优及国家银质奖。特色是皮色洁白,皮薄肉嫩,骨脆可嚼,尾油丰满,味香可口等,是腊味中的上品。

早在清朝(1850年)时,南安府(即面在的大余县南安镇方屋矿一带)就有板鸭生产。当时是一家一户加工,名曰:“泡腌”。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和出口价值,对“泡腌”在色、香、味,型上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革,重视对毛鸭的育肥,并用辅板造形等,使鸭身成为桃圆形,平整干爽,因而得名:“板鸭”。由于板鸭生产发源于南安府,故定名为南安板鸭,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南安板鸭用大余特产“大余麻鸭”生鸭腌制而成。鸭体扁平,外形桃圆,肋骨“八”字形,背部与翅骨及腿骨平行,呈倒“八”字形,尾部半圆形,尾油丰满不外露,肥瘦分明,有狮子口、双龙珠、双挂钩、关刀形等形状,白边一指宽,皮色奶白,瘦肉酱色,咸淡适中。将鸭腌制晒干后,需食时,放在锅内蒸熟即可。具有瘦肉甘香、肥肉不腻的特点。是席上佳肴和馈赠礼品。

产品特点

南安板鸭的特点是:鸭体扁平、外形桃园、肋骨八方形、尾部半园形。尾油丰满不外露,肥瘦肉分明,具有狮子口、双龙珠、双挂勾、关刀形,枧槽能容一指、白边一指宽、皮色奶白、瘦肉酱色、食味特点是皮酥、骨脆、肉嫩、咸淡适中,瘦肉酱色、肥肉不腻。有南安板鸭的独特风味,非其它腊味所可比拟。其背部盖有长园形“南安板鸭”珠红印章四枚,与翅骨及腿骨平行,呈倒八字形。

南安板鸭
南安板鸭
南安板鸭
南安板鸭

历史人文

南安板鸭,原名“泡腌”,始产于明朝江西布政使北道南安府方屋塘(今大余县城东门外),至今已五百余年历史,大余县民间仍沼用此名. 一九零五年成为商品销往香港、澳门,并转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为东南亚各国之席上嘉肴,馈亲友之珍品,颇受东南亚各国欢迎。

一九八零年注册"南安"为商标,故名南安板鸭。

因始产于明朝万历年间江西布政使岭北道南安府而得名,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为中国板鸭发源地,传统秘制工艺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南安板鸭响誉中外,经久不衰。

以肉质肥嫩的大余麻鸭做成的南安板鸭,曾获一九二一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银奖。

南安板鸭
南安板鸭
南安板鸭

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五年、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三年连续四届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一九八六年获部优及国家银质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5年、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2015年连续七届获江西省著名商标,2006年获江西名牌产品,2006年6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2008年被评为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010年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南安板鸭被中国食品总公司编入《家禽与传统禽制品》一书,列入全国传统腌制品四大板鸭(江西南安板鸭、福建建瓯板鸭、江苏南京板鸭、四川建昌板鸭)之一。南安板鸭被誉为“腊中之王”的美誉,南安板鸭是江南、尤其是赣南的食中珍馐和旅游名品。

南安板鸭
南安板鸭

食用方法

蒸煮板鸭方法讲究。煮前,用温水洗净表面皮层,下温水浸泡3小时以上,以减轻咸度,使鸭肉回软。煮制时,用茴香一粒、葱一根、姜三片,从鸭翅下开口处塞入肚内。再用一根长约6厘米空心管,插入鸭肛门半截,使汤汁在煮时内外对流。要先将锅中冷水烧开,停火后将鸭放入锅内,使水浸过鸭体,从开口处充分灌入鸭肚内。鸭在水中要保温,盖严锅盖,在85℃左右水中焖40分钟,并将肚内汤更换一次,把鸭翻身。这时将水烧至95℃(即小沸),停火再焖10至20分钟,即起锅。煮熟鸭子,须待完全冷却后方可改刀,以免流失油卤,影响口味。如将生板鸭切下一块,再切成薄片放在板锅内蒸熟,这样吃,口味也很好。

南安板鸭(原料鸭)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