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5年1月24日 (六) 02:32富甲一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西南昌:陈氏牌坊—昼锦坊
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
江西南昌: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
江西南昌:绳金塔夜景
江西南昌:南昌八一大桥
江西南昌:南昌八一大桥
江西南昌:南昌八一大桥
江西南昌:南昌八一大桥
江西南昌:南昌八一大桥


  南昌(汉语拼音:Nanchang),是江西省省会,地处赣中偏北,赣江和抚河的下游,濒临鄱阳湖,南昌江湖纵横,境内高山、丘岭、平原相间,地势多变,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座悠久的江南古城,又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南昌建城2200年以来,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人文荟萃,楼台相望,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八一南昌起义”使她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从此“英雄城”的美名传遍天下。南昌古老的名胜古迹交融于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秀丽的山水衬托出江南古城的独特风貌。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70多处,均有大量文物出土。汉紫金城遗址面积7.5万平方米,城内发现大量的绳纹板瓦、瓦当和印纹陶片。三国孙虑城遗址,面积23.5万平方米,城墙内红土夯筑,东西各辟一门,城内发现排列有序的一层板瓦。建于南朝天监年间(502~519)的佑民寺,殿宇雄伟。久负盛名的滕王阁,为唐太宗之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位于南昌市南郊的青云谱,是一个历史悠久、环境清幽的道院。此外还有始建于两晋时的玉隆万寿宫、明代的蜚音塔和洪崖石刻等古迹名胜。 南昌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其中有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军官教育团旧址,周恩来、朱德旧居的花园角二号,新四军军部旧址等。 1986年国务院公布南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昌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6.8%,主要树木有413种,常见树种为松、杉、樟等,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水杉和誉为水果之王的猕猴桃也有零星分布。野生动物有48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20余种,珍稀鸟类12种。境内江河湖塘星罗棋布,以鄱阳湖为中心散布着军山湖、金溪湖、青岗湖、瑶湖等大小数百个湖泊。市区东北有艾溪湖、青山湖和贤士湖,城区内有东、西、南、北四个风景湖。

  南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冰冻期短。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春夏多雨,秋冬干燥。夏天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偏热于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有“火炉”之称。因此,春秋季节去南昌旅游是比较适宜的。

  南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朝人雷次宗在《豫章记》中描述南昌:“豫章,水路四通,山川特秀,咽扼荆楚,翼蔽吴越”,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吴、越、楚曾在此地争城夺地。汉将灌婴定豫章筑土城,在此防南粤王赵陀进攻中原,使汉朝为经营东南两粤有了稳定的基地;三国孙策定豫章,奠定三国鼎立的后方基础。东晋朝廷为阻止徐道覆起义军北进,江州刺史何无忌与起义军在此大战败亡。南北朝时期更是战乱频起,南昌先后发生过胡诞世之乱、晋安王子刘子勋之乱和陈伯之攻豫章等重大战事。隋末林士宏、操师乞起义攻占豫章,五代杨吴攻战豫章,均以南昌为争夺之地。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南昌是重要军事基地,朱元璋与陈友谅以南昌、鄱阳湖为战场,经过85天的反复厮杀,最终确立明王朝的基业。清末太平军北进围攻南昌,由于城墙坚固,攻城93天未破。

  1927年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爆发,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从此诞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39年日军沿长江、浙赣铁路进攻南昌,国民革命军与南昌人民共同组织军民进行南昌抗日会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昌工人、学生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此起彼伏。南昌解放前夕,工人、学生开展护厂、护校斗争,迎来南昌的解放。南昌抚育了无数的英雄,历代人才辈出,这里是许逊、梅福、张位、晏殊、裘曰修、程矞采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培育了一大批曾影响或左右中国政局的出类拔萃人物,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先驱方志敏、袁玉冰等一大批先烈为革命为人民在南昌洒下了他们的鲜血,成为永远的丰碑。

  市树:樟树;市花:月季、金边瑞香

历史

  距今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先民在南昌繁衍生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南昌,人类活动更加频繁,人口增加,生产得到发展。约在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国——夏朝,南昌当时的土著居民有“三苗”之称,三苗为炎帝神农氏后裔,即后来的古越族。在唐、虞、夏、商、周时期,南昌地域属古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南昌地域先后为吴、越、楚势力范围。战国时期,南昌先民已掌握熔铁、铸铁技术和使用耐火材料等先进工艺。秦代南昌地属九江郡。秦代广修驰道,南征北越时,修筑从京师咸阳经南昌直达岭南的驰道,沟通中国南北的联系。

  汉兴,高祖刘邦在南昌地置豫章郡,郡地面积相当于今江西全境,约1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351965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2人。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之后,派大将灌婴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灌婴平定豫章后,立即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从西汉至三国归晋,前后历500余年,南昌一直为豫章郡治。三国时,南昌属吴,吴主孙策、孙权等先后在豫章郡内分立庐陵、鄱阳、安成、临川等郡。汉代以来,南昌地区经济繁荣,水陆交通发达。东晋时,南昌既是江州州治,又是豫章郡治,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的西北隅另筑新城(即今旧城区)。隋唐时期将豫章郡改为洪州,设总管府,唐朝中后期又先后改为都督府、江南西道。唐代洪州已成为江南一大都会,尤以造船、造纸、印刷、纺织、兵器、金、银、铜器制造较突出。洪州窑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所烧制的青瓷远销海内外,质地优良,也是皇家贡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六大名窑之一。

  五代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959)升洪州为南昌府,并于宋建隆二年(961)将都城从建康迁往南昌,号“南都”,李璟死后又迁回建康。北宋时南昌仍为洪州,洪州已成为全国五大造船基地之一;城区面积达14~16平方公里,设16个城门,是历史上南昌古城最大时期。宋徽宗时期,南昌行政区辖地2.5万平方公里,人口561730人,每平方公里达21人。南宋孝宗将洪州改为隆兴府。元代称南昌为隆兴路,后改龙兴路,是江西行中书省和布政司治所。明代先后称南昌为洪都府、南昌府。民国初年立豫章道,1926年设南昌市,古城墙因修筑环城马路于1928年拆毁。



地理

  南昌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与永修、都昌、鄱阳三县共鄱阳湖,南北最大纵距约12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108公里,总面积约7402平方公里。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相对平坦,西北丘陵起伏,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文化

  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数易,别名诸多,汉称豫章,唐称洪州,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设市。


赣绣,又称豫章绣。“豫章绣”创始人为裘皇姑,本名熊月英,乾隆皇帝的“干妹妹”(纪晓岚的师傅裘曰修之妻,一品夫人)。裘皇姑自小才华横溢,擅长刺绣,其北京故居(西单石虎胡同七号)已经被国家文物局保护;裘皇姑墓地在南昌新建县太平镇,裘氏故居在南昌市区裘家厂,靠近南昌的豫章后街,曾获乾隆皇帝赐“爱日堂”牌匾并赏御笔。是当时有钱人送女儿学习“女红”(刺绣)的最著名的地方,故得名“豫章绣”。豫章绣单纯、大气、雅拙有趣,以纯棉土布棉线为主配色、简洁制作精制,针法多采用长针短针套针等工艺手法,具有原生态原汁原味的艺术效果。解放后,“豫章绣”统称赣绣。

南昌瓷板画,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是在中国传统绘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摄影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诞生形成于古都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镇、九江等及邻近省市。

安义唢呐是在清朝初期,由湖北两个行乞王姓的民间艺人流传过来的。唢呐吹奏用于做屋奠基、上梁、修谱、寿诞、店铺开张、进香祈愿、祭天求雨、结婚、丧事、抬菩萨等。喜庆时就吹奏《高腔》《小汉》《洗马》《小桃红》《闹扬洲》等,吹奏时配上节奏明快的小堂鼓、小钗、碰铃、云锣、以制造热闹气氛,给人以欢快、祥和、幸福之感。悲哀时则吹奏《上岗台》《孟姜女》《哭皇天》、《怀胎》等,吹奏时配上小锣、大鼓、制造深沉、缓慢的气氛,给人以痛切、肝肠欲断的情调。

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南昌:陈氏牌坊—理学名贤坊
江西南昌: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江西南昌:圣水塘

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南昌:绳金塔

南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 南昌县令公庙
  • 八一起义纪念塔
  • 南昌邮政大楼
  • 熊式辉公馆
  • 罗复隆栈
  • 元公碑
  • 妙济桥
  • 紫阳宫
  • 定山桥
  • 乌龙桥
  • 邓大桥
  • 贞寿牌楼屋
  • 下徐牌坊
  • 邓家牌坊
  • 文峰塔
  • 青石桥
  • 世德传芳坊
  • 吴氏家庙
  • 原本堂
  • 石门坊
  • 道光古井
  • 珠子塔
  • 秀峰桥
  • 普陀佛塔
  • 皇姑墓
  • 魏松山墓
  • 唐永王墓
  • 铜锣山遗址
  • 寨子峡遗址
  • 七座连城遗址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