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浙江省 > 湖州市 > 南浔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古镇—镇口牌楼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古镇—紫气东来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古镇—河道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古镇风光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古镇风光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古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古镇—百间楼

  南浔区汉语拼音:Nánxún Qū;英语:Nanxun District),中国浙江省湖州市辖区,2003年1月建立。位于湖州市东北部,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东南邻桐乡市,东北毗苏州市吴江区,南连德清县,西北接吴兴区。总面积716平方千米。总人口49.06万人(2012年末)。全区辖9个镇。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

  南浔区位于长三角腹地,区位优势独特,是湖州市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318国道和湖盐公路贯通全境,京杭大运河、长湖申航道和湖嘉申航道穿境而过,距离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均为100公里左右。区域内,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已全线建成通车,正在规划建设三条高速公路(申嘉湖、申嘉杭、苏震桃)、一条铁路(湖嘉乍),两条连接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干道(浔湖大道、浔织大道)。南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南宋时期,就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近代的南浔又是我国丝绸工业的发源地、民族工业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曾涌现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近百家丝商巨富,对江南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南浔具有独特的水乡古镇风貌、别具一格的江南园林、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南浔历来名人辈出,早在宋、明、清三代就有进士41名,有着“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称。到现当代,诞生了国民党元老、西湖博览会创始人张静江,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刘承干,西冷印社创始人之一张石铭,著名报告文学家徐迟,著名书法家沈尹默费新我等一批名人贤士,还有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两弹一星”总设计师屠守锷等8位南浔籍“两院”院士。南浔物产丰富。有全国著名的菱湖淡水鱼生产基地;有名甲天下的辑里湖丝;有技艺精湛被誉为文房之宝的善琏湖笔;有“轻如朝雾、薄如蝉翼”之称的双林绫绢等传统名特产品。

  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全区已形成了新型纺织、木业、电磁线、电梯四大制造中心和电机、不锈钢、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汽摩配六大优势产业。其中,特种电磁线生产基地被命名为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南浔木业被列入浙江省区域支柱产业重大科技攻关试点区和浙江省木业商标品牌基地,并获得了“中国实木地板之都”的荣誉称号。

  • 邮编:313009 代码:330502 区号:0572

行政区划

  南浔区 辖9个镇:南浔镇双林镇练市镇善琏镇旧馆镇菱湖镇和孚镇千金镇石淙镇。区政府驻南浔镇向阳路601。

历史

  据南浔区境内发现的洪城、花城、上石等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历史上,南浔隶属关系变化很大。相传夏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南浔辖域隶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黄歇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公元476年),东迁县改名东安县,次年仍复名东迁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1949年5月2日,南浔解放,今南浔辖区隶属吴兴县。 1981年1月,撤消吴兴县,改称湖州市。1983年7月,撤消嘉兴地区,湖州市改为省辖市,建立城、郊两区,南浔隶属湖州市郊区。1988年11月,撤消湖州市城、郊区建制,实行市管县又直接领导原城、郊区所属乡镇、街道的体制,南浔辖区各镇直属湖州市。1993年9月,湖州市区下设城区、南浔区、菱湖区3个区工委。今辖区内南浔镇、练市镇、双林镇、善琏镇、旧馆镇属南浔区;菱湖镇、和孚镇、千金镇、石淙镇属菱湖区。2003年1月,根据国务院(国函(2003)2号)和省政府(浙政发(2003)2号)文件精神,湖州市撤消城区、南浔区、菱湖区三个区委、区管委会,设立吴兴区、南浔区两个市辖区。南浔区区委、区政府驻南浔镇,辖南浔、双林、练市、善琏、旧馆、菱湖、和孚、千金、石淙9个镇和南浔经济开发区。

地理

  南浔区位于湖州市东北部,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东南邻桐乡市,东北毗苏州市吴江区,南连德清县,西北接吴兴区。总面积702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

  气候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C~16~C之间,1月气温最低,平均2.8~C~3.8℃;7月最高,平均28~C~28.3~C。年平均雨日142~155天,平均降水量在1050—1850毫米左右,平均湿度为78%左右,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左右,无霜期224—246天。年日照为45%,气候温和宜人。

自然资源

  动植物资源丰富,栽培植物以水稻、大麦、小麦、豆类、油菜为主。桑品种资源丰富,有全国著名的桑树良种——湖桑。目前栽培的优良桑品种有农桑12号,农桑“号等。蔬菜作物水旱俱有,优良品种有南浔大头菜等。豆类作物以菱湖白扁豆著名。区内动物种类繁多,以盛产淡水鱼而闻名遐迩,主要经济鱼类除了号称“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外,还有鲤鱼、鳊鱼、鳜鱼、鲈鱼、银鱼、鳗等。近几年河蟹、甲鱼、黄鳝、河虾等名特优新产品的人工养殖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无脊柱动物主要是家蚕。家畜中优良品种有湖羊、獭兔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优良品种有“温氏鸡”。

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旅游

  • 南浔古镇,地处湖州市南浔区,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北濒太湖,东接江苏省苏州市,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腹地,318国道、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京杭运河和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穿境而过。南浔于南宋淳祐年间(1252)建镇,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历史积淀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中叶,由于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一跃成为江浙雄镇。1851年,南浔“辑里丝”在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银大奖。由此,南浔牵起了中国与世博的第一根红线,并诞生了一批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大贾巨富。上世纪初,南浔巨富们采集中西方文化之精华,建造了一座座集“大气、洋气、财气”于一体的豪门名宅、私家园林,留下了南浔古镇这道中西合璧、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奇葩。凭借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人文景观,南浔古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世博金奖故里”、国家5A级旅游区等诸多美誉。
湖州市南浔区—双林三桥
  • 双林古镇,江南水乡著名古镇之一。坐落在杭嘉湖水乡平原金三角中心,东北距南浔镇约24公里,西北距湖州市约32公里。 汉唐时已成村落,名东林;南宋时,北方商贾随宋室南迁集居于此,故又称商林。明永乐三年(1405)与其西二里的西林村合并,更名为双林镇,一直沿用至今。现属湖州市南浔区。
  • 和孚古镇,位于湖州市南郊,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独特。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著名的钱山漾遗址就在和孚镇境内。荻港古村位于南浔区和孚镇,东靠杭湖锡运河,曾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荻港”之说,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全长380米的外港走廊沿河而建,条石驳岸、梯形河埠错落有致,廊屋蜿蜒、店铺相间,23座古桥静静地横卧于绿水碧波之上,独具江南水乡风味。荻港原建有三十六座,至今幸存的建筑基本完好,且大多体现着“耕读之家”的儒家风范。荻港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在历史鼎盛时期的二百年间,共出了50多名状元、进士及100多位太学生、贡人和举人,且名人众多,地质学家章鸿钊、外交家章祖申、银行家朱五楼(系陈果夫岳父)、著名诗人朱渭深、音乐家陈啸空、邱望湘、北洋政府章宗元、章宗祥等等,都是荻港人。
  • 菱湖镇,地处典型的北副热带季风湿润区,因“其地宜菱,以旁菱湖而名”,素有江南“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区内桑园连绵万顷,鱼塘星罗密布。淡水鱼养殖和载桑养蚕历史悠久。早在四千七百年前,菱湖先民就织出丝带和绸绢织品。秦汉时,桑树“有地即载,无一旷地”。唐朝时,菱湖丝织品已被列为贡品。宋朝时“茧泊山立,缫车之声,连甍相闻”。明清时期,菱湖蚕丝产量、质量均为湖州府第一,为“甲天下”的湖丝之冠。战国时菱湖就有人工养鱼,汉唐时期开始掘池饲养,在塘与桥之间形成集市,“尤多水产,商贾云集,号为水市”至明万历年间,池鱼已经极为普遍。这一带,“水市朝开,渔歌夜发”,“鱼多论斗卖,菱好及时栽”,到处呈现水产养殖的兴旺景象,绵延一千七百多年从无衰退。菱湖是全国三大丝业名镇之一和三大淡水鱼商品生产基地之一,被称为“中国五千年鱼桑之都”。区内古桥近百座,其中有始建于唐代3座,宋代4座,元代4 座,明30座,清50余座。形态各异,美轮美奂,桥饰精美,古朴典雅,较著名的有前邱清溪桥又名种德桥,系明天顺元年(1457)始建的三孔石拱桥,因桥上古藤密绕,俗称藤桥。又射中宝蓄桥,另名怀吴桥,系三孔石阶平梁桥,始建于宋宝和四年(1122),历经几代重建重修,但部分构件仍为宋元原物。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故居地下昂有众安、望晖、听月等石桥,相传桥名均为赵氏亲题。古村群以水为国,河浜陌巷,舟桥连辍,尤其在清代中期更为繁荣,素有“九墩十三浜,七十二座半桥”之说,故有“百桥之乡”之称。
  • 善琏镇,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中心,素有“湖笔之邦”、“蚕花圣地”之美誉。善琏为镇历史悠久,据清《湖州府志》记载:善琏镇在府城东南七十里,一名善练(善琏)以市有四桥,"曰福善、庆善、宜善、宝善联络市廛、形如束练,故名善练,又据嘉、湖方志记载,在清初时期,善琏的住户已达千户至数千户之多,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十分繁荣。由此可见,已属江南水乡重镇之一。善琏是中华文房四宝之首湖笔的发源地,素有“湖笔之都”的美称。在古镇善琏几乎家家有笔工,户户出湖笔,工艺精湛,名噪天下。每支湖笔的成品都要经过笔料、蒲墩、水盆、结头、装套、牛角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整个制作工艺流程竟达一百二十余道之多,故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善琏产的湖笔有羊毫、狼毫、紫毫、兼毫、鸡毫五大类,分别用羊毛、黄鼠狼尾毛、野兔毛、混合毛(羊毛与兔毛或与黄鼠狼尾毛)及鸡绒毛制成,每类笔兼备尖(笔锋尖利)、齐(修削整齐)、圆(丰硕圆润)、健(劲健有力)之独特风格。含山风景旅游区位于善琏镇南,京杭运河(含山塘)傍山而过。

景点

湖州市南浔区—含山七级宝塔

  含山景区 国家AA级景区,江南蚕文化的发祥地,位于浙江湖州东南隅,京杭大运河依山而过,高不过百米,为水乡平原之卓绝高丘。山上有始建于宋元佑中(1090)年形似笔状的七级宝塔,为湖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节期间都会举办“含山蚕花节”,评选“蚕花姑娘”。景区内有“蚕花圣地牌楼”、“蚕乡人家”、“福临蚕乡”、“蚕花照壁”、“仙人潭”、“蚕花殿”、“卧虎石”、“蚕花娘娘”石雕像、“圣地阁”、“歇波亭”、蚕花照壁和古雅别致的亭台等。

湖州市南浔区—善琏湖笔文化园

  善琏湖笔文化园 建于2010年9月,占地15.6公顷,总投资3000余万元。主要景点有一馆、一街、一祠、一厂,即中国湖笔文化馆、湖笔街、蒙公祠、善琏湖笔厂,加之含山,形成了湖笔一条街→中国湖笔文化馆→蒙公祠→善琏湖笔厂→含山景区的旅游线路,成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展示湖笔文化的平台。中国湖笔文化馆总建筑面积1679.5平方米,是一座集文化、旅游、商贸、休闲等为一体的极富湖笔文化特色的地标性建筑,主要有七个厅组成,分别为序厅、尾厅及其他五个凸显不同重点的展厅。

  湖笔街始建于2002年,是集购物、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以湖笔生产、销售为主体的文房四宝商贸区。街面总长度690多米,共有店面147间,按照风格统一、展现个性的原则装修。

  蒙公祠是善琏笔工为纪念笔祖蒙恬所建造,每年的农历九月十六,都要举行盛大的笔祖庙会,以祭拜恩祖,企盼笔业兴旺。蒙公祠也因此成为善琏湖笔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其外部庄严肃穆,内部青砖铺地、红漆瓦墙、池塘碧波、人文环境和历史气息相当浓厚。

  善琏湖笔厂于1956年建厂,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是最早生产湖笔的专业工厂,也是至今全国最具有生产规模的湖笔制造生产企业。该厂生产的“双羊牌”湖笔保持精工精料这一工艺特色,制作精细,按传统工艺,经过120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尖、齐、圆、健之独特风格,先后荣获轻工业部和省优质产品证书,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浙江省名牌,全国十大名笔,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在全国首次毛笔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善琏湖笔厂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单位,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和浙江省工艺美术理事成员单位。

湖州市南浔区—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 系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石铭所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大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群组成,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玻璃雕堪称 “四绝”。

湖州市南浔区—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故居 是张静江少年、青年时代生活居住的地方。故居整座建筑为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风格,座向朝南,系清代三进五间式古建筑。“张静江故居”横额,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所书。故居大厅上方悬挂有张謇题书“尊德堂”匾额 ,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抱柱联为同治、光绪二帝的老师翁同?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尊德堂右边是边厅,为双层结构,冬暖夏凉,是张家用来接待一般客人用的。厅内有几幅书法,是张静江题写,其中有幅“铁肩担道义,棘手做文章”是送给陈立夫的。此字幅真迹现在陈立夫台北的私人客厅里面。厅内有张红木床,又称“太子床”,主要是午休喝茶用的。大厅总面积达624.6平方米。

  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每进连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封火墙高于屋顶,坡面屋顶复盖小青瓦,屋檐口加盖滴水瓦。故居二厅、三厅现辟为陈列室,再前面的一厅在战争中被毁了。新辟的陈列室是1994年在南京“第二博物馆”的支持下设立的。现展出的这一大批真品、真迹都是由南京“第二博物馆”所提供的。

  故居还有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手书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酒德颂》板屏六块,系用银杏木锈刻,是国内珍贵的文物。这两边的二句诗句为清书法家赵子廉所写。

  张静江故居系其祖父张颂贤( 又名竹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所建。尊德堂因一段时间为中东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茶叶仓库,所以在历次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都未受到破坏。1993年至1994年,南浔镇房管所花巨资重新购回,作为名人故居,逐步修缮一新,成为南浔重要的文化胜迹和旅游景点之一。

  小莲庄 是南浔“四象”之一,晚清当地首富刘镛的私家园林,因慕元末大书画家赵孟頫建湖州“莲花庄”,故名“小莲庄”。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经刘家祖孙三代40年的经营,由刘镛的长孙刘承干于1924年落成,抗日战争期间,庄园严重破坏,解放后,曾加以整修,“文化大革命”中又一度零落。八十年代后,南浔镇政府对小莲庄进行了绿化工作,植有大量名贵树木及花卉。小莲庄群体建筑共占地27亩,由刘氏义庄、家庙和园林三部分组成。园林分外园、内园。外园的主体是占地十亩的莲花池,俗称“鱼径池”,古时称“挂瓢池”。池东架五曲石桥,池东南暗连内园荷池;池北有六角亭;沿池有碑刻长廊,由《梅花仙馆藏真》与《紫藤花馆藏帖》组成。池畔有西洋式建筑“东升阁”,独具异国风情。旁边有一座独特建筑净香诗窟,又称升斗厅,其建筑结构堪称我国一绝,为海内孤本。还有扇亭、退修小榭、掩醉轩、养性德斋等建筑物。园林西侧是刘氏家庙,前有八字影壁,高6.62米,宽11.96米,水磨方砖吊角贴面,花岗石须弥座,小瓦清水花脊,砖斗饰檐。影壁两侧,各有一座门楼式花岗石牌楼,五檐四柱,高8.5米,宽5.6米。大门前还有两座东西相对的清光绪御赐建于宣统年间的石牌坊,一为“贞节坊”,一为“乐善好施坊”,均建于清光绪年间。牌坊中间有两块“下马石”,一对蹲坐的石狮子。共进四进,一、二进为门厅、轿厅,均面阔三间,梁架为抬梁式,第三进大厅,面阔3间,硬山造,抬梁式架结构,大厅原悬有末位皇帝溥仪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第4进“馨德堂”,楼厅3楹,歇山顶,飞檐翘角,上下四周有廊,俗称走马廊。西面为义庄又名桂花厅,现为“叔?奖学金成就展览馆”。内园位于东南角,主体是一座用太湖石叠成的假山,北有围墙与外园相隔,山东坡种松,西坡植枫。山巅筑小亭,名曰“放鹤亭”。园中还有百年琼花,百年木瓜树,百年古藤,百年桂花(金、银、丹),百年鸡爪腊梅花等名贵花木。

湖州市南浔区—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 为面西的西式建筑,人称“红房子”,主人刘安,号梯青,正厅名为崇德堂,故又称刘氏梯号。

  崇德堂总体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为主体,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尤为壮观,大宅高大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

  大厅为一中式厅堂,堂中悬挂着“崇德堂”匾额,两侧有抱柱联及画屏,中间柱粗须两人抱合,正梁上有鎏金平升三级图案,梁坊、雀替、轩廊、落地长窗、地坪窗等均刻有精美吉祥图案,体现出刘氏家族的传统风范与品位。二厅堂中悬挂着“抱壶盆”匾额(抱壶盆意喻坚守诚笃忠厚,法正则民)。

  宅后原辟一草地为网球场,一边角上饲养奶牛。东西潭边钟楼上曾有一口巨大的自鸣钟,远近都能听到它的声音。现已成一近300平方米的花园,园内种树栽花,叠石为山,种植白皮松,且有一月牙形潭池,蓄水栽荷,潭池边上有亭、回廊等建筑小品,配以美人靠,以供游人休憩。

  房屋主人刘梯青是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第三个儿子,直隶省候补道员,钦加三品衔,房屋边上有一花园弄。花园弄的名称源出于元明两代之间的南浔华家,因华家在此弄内建有一花园,故名花园弄。清代文字狱“明史案”中庞家也曾居此处,案发后房屋被毁,刘家就在此旧址上建造“梯号”。

  嘉业藏书楼 是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系号称“江浙巨富”的刘承干所建。该藏书楼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书楼坐北朝南,是一座“口”字形回廊式的四合院,主楼为二层厅堂建筑,东西阔35米,南北深53米,分前后两进,每进楼屋7楹,左右厢房楼屋各6楹,有库室52间。每间书库,地板坚固,书架整齐,两面均装有铁皮、玻璃双层窗户。楼四周墙基约五、六尺高,皆用花岗石错缝平砌。前进楼下中间为正门;东侧“宋四史斋”,珍藏宋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陈列书楼自印典籍样本。这些刻本都是用红梨木雕刻的,因此保存时间较长,这里刻印的《宋四史》特点是书大字大,为国内罕见。西侧“诗萃室”,储刘氏父子所编《国朝诗萃》正续稿本及所据以引用的二干余种清人别集。楼上中央一室为“求恕斋”,不置书籍;东侧藏宋元刻本,明初精刻亦择优附之,几乎集中了刊本之菁英;西侧三楹,左右为卧室,中藏珍秘钞本,如煌煌四十二巨册之《永乐大典》、北南诸阁之四库佚存本、名贤手稿本等。后进底层是“嘉业厅”,悬有溥仪九龙金匾,前廊壁间嵌明书画家文征明《两桥记》和《辞金记》二块书碑。后进楼名“古希”,因溥仪题“抗心希古”匾遂名。楼中悬郑荐胥所写“希古楼”匾额。四合院中间为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天井。书楼东侧有一座平厅,名“抗者居”。

  嘉业堂藏书楼藏书达60万卷,版本以明版为多,其中所藏“明朝实录”、“永乐大宪”残本为海内孤本。藏书楼建造时考虑到防火、防盗、通风合防潮等要求,设计十分周密。藏书楼构筑于1902年,于1924年落成,溥仪题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刘承干即以此称嘉业藏书楼。1949年受周恩来同志保护,免遭国民党破坏。1915年刘承干致函政府将藏书楼捐献给国家。

  书楼前有面积约3600平方米的大花园,园正中有荷花池。寓于幽雅园景之中, 四周有护楼河,风景优美。

  求恕里 是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刘承干于1930年所建别墅。刘承干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进,即使到了晚年家道没落也坦然自得,故以“求恕居士”自居。他在上海储书之所名“求恕斋”,南浔别墅称“求恕里”。1920年刘承干建嘉业堂藏书楼,为了适应藏书楼管理的需要,扩建求恕里,作为他和家属回浔小住和藏书楼管理之所。求恕里属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个结构由门房、甬道、西洋门楼、卷门、庭院和独立的楼厅组成。

  南浔辑里湖丝馆 是进中西合璧式建筑,占地950平方米。历史上为南浔商会,由南浔商会会长梅屐中等人于1926年发起建造,解放后一直是南浔镇政府所在地,1998年10月镇政府搬迁,作为南浔史馆。2010年上半年改建为南浔辑里湖丝馆。该馆共分五个展厅,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实景,配以多媒体声光影像技术,全面展示了南浔与世博的历史渊源和南浔古镇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个集历史记实、人文体验、科普教育、产品展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百间楼 是江南水乡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宅群之一,位于南浔东百间楼港两岸,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名百间楼。百间楼依河而建,并顺河道蜿蜒,长约400米,两岸有长板百年水泥桥相连,沿街房屋一色黑瓦覆盖,底屋均有披檐,檐下的柱廊河沿,轻巧而通透,更有跨街骑楼临水而筑。百间楼山墙有的是三叠式马头墙,有的是观音兜式山墙。民居之间有券门相隔;沿河石砌护岸整齐,并有河埠踏级石阶。百间楼既有明代建筑风格,又有清代建筑遗韵,多为楼房,大宅三至四进,小宅只有一、两进,是江南罕见的沿河民居建筑楼群之一。

  百间楼始建于明代中叶,相传为明代吏部侍郎和工部尚书董份为女眷家仆而建的居室,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初在西南岸,在此后的200多年中,东北岸也陆续建造起幢幢民宅。后历经战乱,至清咸丰末年已存无几。历代文人对百间楼均有吟唱,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方熊有《竹枝词》,“参差??压溪流,长坂桥连洗粉兜;夹岸珠帘风岩漾,零星波影泛百间楼。”嘉庆时张镇《浔溪渔唱》曰:“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百间楼在战乱时损坏很大,但几经修复,现已成为具有浓郁水乡特色和传统建筑风貌的一处旅游景观。

  百间楼沿河而建,河因楼而得名,故名百间楼河,该河水质较佳,每隔10~20米就有一下水埠头,楼与河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的画卷。

  南浔文园 是一座集江南园林与古代建筑兼休闲作用于一体的现代园林,占地总面积34364.7平方米,展厅面积2011.9平方米,整体为园林式结构,内建有“三馆一庄”:张爱平将军题字的红军长工征追踪馆、吴邦国题字的吴寿谷艺术馆、黄苗子先生题字的徐迟纪念馆、以展示六十位英才乡贤的南浔名人和长廊。园中还置有再现近代江南水乡的传统农业和民俗风貌的农家乐园、以小小天安让为中心的儿童乐园、大型树桩盆景园、名人诗廊的多个景点。文园整体建筑分南北两部分,由天桥相连,南园主要为江南园林,周围建有儿童乐园,大型树桩盆景园,及名人诗廊的一部分;北园以湖心文昌阁为中心,周围布有名人诗廊,红军长征纪念馆,吴寿谷艺术馆,徐迟纪念馆,名代石狮等景点。文园是浙江省久安公司为社会公益事业而建,已被省、市分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湖州市十佳景点”。南浔文园座落在南浔风景名胜区,四周有河流,中间有湖泊,北面靠近江南水乡一条街,又与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等名胜靠近,周围环境优雅,风景优美。

  南浔文园座落在南浔镇中心风景名胜区。南距南浔镇政府驻地约150米,东距嘉业堂藏书楼和小莲庄仅100米左右。北距318国道仅1.4公里左右,由318国道经浔溪大桥转入宝善街再西折入东大街即可到达,交通极为方便。该桥周围有南浔史馆、刘氏梯号等南浔主要旅游景点。

  本单体隶属于久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和周边的水乡一条街、久安老年社会福利中心、千翁宾馆一起开发和管理。

  广惠宫 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是历史悠久的道教福地。传说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曾占广惠宫为行宫,故又名张王庙。佛道结合,既供黄大仙,又奉观世音菩萨。

湖州市南浔区—荻港渔庄

  荻港渔庄 坐落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荻港距湖城仅十余公里,东傍龙溪,西靠湖菱公路,杭宁高速、申嘉湖高速入口均在10分钟车程之内,处在长三角城市圈的中心位置。荻港渔庄围绕着“保护桑基鱼塘品牌,传承千年鱼文化”这一主题思想,以独特的“桑基渔塘”自然资源为基础,以荻港古村落深厚的人文历史为依托,始终秉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这一特色经营理念。目前渔庄总占地面积605亩,投资1亿多元,拥有客房70多间,大小会议室8个,餐位1000多个,还有160余亩的淡水鱼养殖区、休闲等多个功能区。06年至今先后被授予“浙江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金卡会员单位”、“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点”、“浙江省五星级农家乐”、“浙江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全国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点”、“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国家3A级景区”、“浙江省十佳农家乐特色点”等荣誉称号。成为服务长三角地区的浙北最具有特色的集会务休闲、文化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会务中心之一。主要特色是陈家(陈果夫系国民党元老)菜肴精华,是服务行业的一个特色点,也是湖州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湖州市南浔区—荻港古村

  荻港古村 典型的水乡古村,在历史鼎盛时期的二百年间,共出了50多名状元、进士及100多位太学生、贡人和举人。村中河流纵横交错,一座座古老的石桥(共有23座)静静地横卧在绿水碧波上。沿河而筑逶迤连绵的靠街楼,青石铺就的石板路,还有36所堂。

参考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