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南海区

添加19,749字节2013年6月26日 (三) 13:02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西樵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坐落于南海区西南部,与罗浮山(博罗、增城、龙门)、鼎湖山(肇庆)、丹霞山(仁化)齐名,并称'''南粤四大名山''',面积20平方千米,共有72座山峰,山峰高度多在海拔300米以下,主峰大科峰海拔344米。西樵山是一座古火山,4500万年前,珠江三角洲还是一片古海湾,一次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岩浆冷却凝结后,形成一个锥状的山体,后来又发生了几次岩浆喷发,在大锥体上出现了许多叠着的小锥体,形成了峰峦簇拥、状若莲花的西樵山。    西樵山本来的名字叫锦石山,那是因为山上的峰石灿烂如锦而得名。樵,是砍柴的意思。古时候,广州人到东面的罗浮山砍柴,称罗浮山“东樵”;往西面的锦石山去砍柴,就把锦石山叫做“西樵”了。此外,西樵山还有几个别名,如“茶山”、“三教名山”、“理学名山”、“会唱歌的山”等等。    西樵山旅游区包括:白云洞、九龙岩、石燕岩、碧玉洞、天湖、翠岩、云海莲台、黄大仙圣境园、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等九个景区。    西樵山,被确定为:'''白云洞景区'''   白云洞,位于西樵山西北麓,是西樵“三十六洞”之首,有西樵山风景总汇之誉。白云洞之洞,其实是由长庚、白云、华盖三座山峰环抱而成的一个深谷。峭壁如削,泉瀑流淌,静谧深幽,妙趣天成。明朝嘉靖年间,西樵学子何亮,在此筑台营室,养性读书,自号“白云先生”,洞便由此得名。白云洞景区历史上曾有“三洞”、“二十四景”之说。   '''僧道守云门''' 白云洞景区的大门两侧,有双峰对峙如门。左为天镇峰,有巨石似一位道士;右为吉水峰,有巨石如一个和尚。因此,白云洞这一道景观被叫做“僧道守云门”。  '''云涌奎光''' 进入白云洞大门不远,有一座塔楼耸立道路中央,白云缭绕,翠色围拥,山光远涵,一派端庄肃穆气势,这就是白云洞标志建筑奎光楼。楼高15米,方形三层,四脊攒尖顶,飞檐翘角成凤尾状;二三两层,每面均设圆形花窗,中祀魁星;一层辟通道门,正面门额题写“万里云衢”,背面门额则是“凤翔千仞”四字。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这是封建科举时代,学子们为祈求文运亨通、赴考高中而建。  '''古刹梵音''' 白云洞口右侧,有一座巍峨庙宇,枕山面湖,前有平台,院分三进,这就是白云古寺。该寺始建于明代正德二年(1507年),初名宝震庵。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改名宝震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重建,改名白云宝震寺。清光绪二年(1876年)再次重建,改名白云古寺。寺奉如来佛。寺庙有门联曰:“曲水长流,跨鹤旧寻三洞古;白云犹在,与梅同住一山幽。”状物写景,意味隽永。  '''字庙仰宗''' 字庙即字祖庙,又名仓颉庙,位于白云古寺左侧。祀奉汉字的始创者仓颉。此类庙宇并不多见。此庙原为云溪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修后改名仓颉庙。庙共两进,中心部位建方亭一座,供祀仓颉塑像,左右有廊,庙内多楹联,书体多样,书法上乘,书香流溢,光彩照人。       '''枫林白塔''' 位于白云洞接龙湖旁边巨石上。此塔名为白玉玲珑塔,又有瑞塔、飞来塔之称。清康熙年间,建于麻奢象林寺,寺毁后,于1976年移建于此处。塔为7层、6面体,通高7.5米;塔身全用白玉石雕凿而成,每层面开设一个拱门,镌刻有羊、龙以及花卉等纹饰,造型精巧,通体白色,愈显玲珑。据传,当年住持僧在参和尚从金轮峰奉迎回来佛祖舍利子,需用纯洁的白玉石造七级浮屠安放。他相中了肇庆七星岩水月宫峰巅的白玉石,于是雇工准备开凿。但此峰高不可攀,难以开凿。这天夜里,忽然雷雨大作,峰上有九块巨石崩塌而下。在参和尚惊喜万分,忙命石匠连夜挑灯雕凿,四更时分石塔雕成,用船运抵麻奢时,天还没亮。次日清早,寺僧开门,但见一座七层、连基座与塔尖共为九级、全靠切榫连结的白玉塔耸立寺前,惊奇不已,全寺轰动。在参和尚却故作神奇地说道:“阿弥陀佛,塔是从天上飞来的!”  '''佛光四面''' 四面佛,原名大梵天王,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创造之神。有四面、八耳、八手。一手持令旗,一手持经籍,一手持法螺,一手持明轮,一手持权杖,一手持水壶。传说,大梵天王是从植物长出的金蛋里破壳而出,故有“金胎”之说。这座四面佛像,是泰国友人赠送的。  '''书院留香''' 三湖书院,位于白玉塔后上方。原建于白云洞鉴湖旁,1987年按原格局迁建于此处。书院为两进院落,正门外有宽敞的花岗石板铺地的平台,围以护栏。大门匾额,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所题署,笔力刚健,意蕴深远。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西樵金瓯堡名士岑怀瑾等创建,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为当时文人学子藏书潜修、读书谈艺之所。清光绪五年(1879年),时年22岁的康有为曾读书于此,潜心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现在院内陈列有康有为的有关史料及一些古籍藏书。  '''飞流千尺''' 位于白云洞中,又名大云泉、云瀑,为西樵山四大瀑布之一。瀑从山上西天湖流下,经白水坑,穿林过坳,成三叠瀑。上为龙涎瀑,瀑短而小,逶迤如“之”字;中叫云外瀑,长而直,从峭崖射出,状如银柱,下注湫潭;下截破岸急泻,似琼浆倒灌,一落千丈。故此,前人把此瀑布名为“飞流千尺”。此瀑布,有三个不同的观赏点。一是在洗心石上仰头观瀑。水花飞溅,湿面沾衣,令人目迷神醉,前人有“借得飞流千尺瀑,洗去胸臆十斛尘”诗句。一是在阁里凭窗观瀑。瀑声洗耳,景况清绝,“坐看飞瀑流千尺”,即是前人对这一情景的描述。一是在华盖峰上观瀑。位置高远,半鬟翠峰,一流飞瀑,一览无余,全然在目。相传,康有为在此游学时,曾盘坐洗心石上,以棉团塞耳,潜心苦读。   '''仙馆夕照''' 云泉仙馆,位于白云洞中部、鉴湖上,踞谷地尽头,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古道观。此处,原为蕴玉山房故址。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南海石岗李蔼廷改名攻玉楼,是明末清初学子读书吟咏的地方。楼外古木阴森,夏秋蝉鸣盈耳,“攻玉听蝉”成为白云洞一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改建后名为云泉仙馆,因左右有大、小云泉,故得此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曾有重建。馆内是两进庭院,有石桥通大殿,殿内供奉吕洞宾;石桥旁为“放生池”,大殿右侧为“墨庄”和“祖堂”,后有“帝亲殿”。馆门匾额“云泉仙馆”四个大字,为钦差大臣、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宗室耆英书,时在“道光戊申新正”,即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正月。门前开阔,石阶叠砌,左右立有华表和石狮各一对,护墙之上饰有陶塑的狮、凤、鱼浮雕和六骏图、百鸟朝凤图等壁画。云泉仙馆的建成,使白云洞成为儒、释、道三教共处的一处胜迹。'''云海莲台景区'''  南海观音文化苑,坐落于西樵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大仙峰。1995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奠基,历时三年营建,于1998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开光并对外开放。景区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   '''观音圣像''' 铜质,端坐海拔292米的大仙峰顶,圣像通高61.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坐像。佛教说,农历二月十九日是观音诞生日,六月十九日是观音的成道日,九月十九日是观音的涅般木日。所以,奠基日、开光日和圣像身高,暗含了这三个日子。观音圣像,背南朝北,双足交盘趺坐在莲花座上,头戴宝珠天冠,身披天衣,着罗裙,弯眉朱唇,眼似双星,面部亲切慈祥,俯视南海大地,祝愿人间安乐祥和。自身高47米,莲花座高14.9米,直径36米,莲座周围上下三层共镶60片莲花瓣。观音圣像莲花宝座,四面环水,有四桥通达,寓意“四方净土、八功德水、四边阶道”的佛界圣境。水桥外宽阔的平台,供游人瞻仰观音圣像。外环为莲花廊,内设功德墙。莲花廊外壁,以精湛的壁画及浮雕的艺术手法,展现观音的故事和传说。莲花宝座下,为五层宽敞的大厅。分别设立博物馆展览厅和功德堂。展厅内展出有关观音文化的绘画、雕塑、绣品、文字作品和捐赠人的瓷像刻名等。  '''放生池''' 顺中轴阶道,下到平地广场即是放生池。放生池围以白石栏杆,上雕莲花纹饰,护栏中间嵌以“佛八宝”——法轮、法螺、宝伞、华盖、花瓶等雕饰图案,显示了佛境的吉祥与清幽。  '''六字真言影壁''' 过了放生池,迎面是一堵高大的影壁,由安徽所产优质石料雕筑。影壁上刻有“观音六字真言”,由九华山住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安徽佛教协会会长仁德手书,其下有“真言”的藏文,由西藏活佛亲题。“六字真言”的汉语读音为“、嘛、呢、叭、咪、”,藏传佛教认为这是佛教经典之根源,经常反复吟诵,可以积累功德,“功德圆满”即可解脱。影壁中间有一尊塑像是身穿甲胄、手持金刚杵的韦驮,他是保护佛法、驱除邪魔的“护法神”,佛经中称他为“护法韦驮尊天菩萨”。据说,释迦牟尼格外对其宠爱,经常为他单独说法。  '''牌坊广场''' 影壁的前面,是牌坊广场。牌坊高大巍峨,六柱五楹,高18米,宽32米,中间高耸,左右递肩收高,造型别具一格。这座牌坊,全部由安徽所产优质花岗岩雕凿而成。左右榜柱,饰有“倒舞狮”,中间四柱分别嵌有四大天王巨型石雕立像。手持宝剑者,为“增长天王”;手持琵琶者,为“持国天王”;右手持宝伞、左手持神鼠者,为“多闻天王”;手缠一龙者,为“广目天王”。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是佛教护法队伍中影响最大的神。四大天王所持之物,寓意和象征“风调雨顺”之意。剑,有锋,与“风”谐音;琵琶有弦,寓“调”之意;执伞以遮“雨”;缠龙者,理“顺”,合起来寓含“风调雨顺”之意。'''九龙岩景区'''  位于西樵山中部,包括紫姑井、九龙岩、湛甘泉寓墓、湛子讲学岩、湛子洞、宝峰寺等景点。   '''紫姑井''' 位于西樵山七十二峰之一的紫姑峰西北麓、山中寺边村九龙洞崖子坑上。此处,初名妙阳仙馆,是唐代紫梦霞仙姑炼丹处。清光绪年间重建,更名为紫姑庙。日寇侵华时,庙被毁,后改建为亭。亭后遗有当年紫姑炼丹用的水井两眼,深约米许,水面如镜,清澈见底,四时充盈,不溢不涸。      '''九龙岩''' 又名九真洞、九曜岩,位于紫姑井西下方,龙爪峰旁的一条断崖的石壁上。岩有九孔,高低偃仰,宛转相通,是火山岩体内气孔经风蚀作用扩展而成。人从外孔钻入,如在螺壳内转动,左右上下旋行,身如蛇鼠,幽深奥妙,十分有趣,最后从内孔暗处至崖顶通天岩钻出,重见天日。当地有“九龙岩孔能钻透,好运活到九十九”的说法。   '''湛子洞''' 九龙岩下,两崖交合,陡峭如门。东崖刻“湛子洞”三字,为湛甘泉手书。洞下聚泉成“流杯池”,是明益芳和叶春及所辟,曾用迂曲流势,效古人曲水流觞之戏。   '''四方竹园''' 位于寺边村后。这片竹林所植的是西樵山特产的方形名竹。这种竹子植株比较矮小,高略过人,茎呈方形。用手捏它,有明显的方形感。形态疏密有致,清雅飘逸,是观赏竹的珍品。关于这种方竹,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传说是很久以前,山里有一对青年男女对歌传情,私订终身。但女方家长嫌贫爱富,不允只靠打柴为生的男青年求婚。男青年苦苦哀求。女青年的母亲却横加刁难,她用山歌出了难题:“不是花鞋莫行街,不是利斧莫砍柴,除非山里天地变,竹子成方送女来!”男青年刚毅坚强,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使圆竹变成方竹。于是,他每天都要用手在竹子上捏几回,捏呀捏,一直捏了一年,竹子的上截还真变成方的了,但下截却又恢复了圆形。竹子未成方的,女青年的家长就要把她许配给山下一家富户人家。出嫁这天,女青年心如刀绞,在下山的路上,她仰天长叹一声,便冲开轿门,一头扎向了悬崖深涧。男青年听后,痛不欲生,一气之下,他把竹子连根拔起,举着它进寺庙当和尚去了!他把竹子栽在庙中,天天念经,天天捏竹子,经文吟了十回、百回、千回,竹子捏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终于,一株方形的竹子在朗朗的经文声中,在香烟的缭绕之中生成了!此后,新生出来的竹子也是方形的了!这个和尚沐浴焚香,恭恭敬敬地把他用真诚和心血培育出来的方竹移栽到女青年坟上。从此,山里人把方竹看做是爱情坚贞的象征。还由此产生了一个习俗:男子对女子求婚,得在女子家门前栽下四方竹,以表示执着和坚贞。现在,青年恋人,常来此以方竹为背景拍照留念,以祈求爱情的忠贞和长久! '''石燕岩景区'''  位于西樵山东南麓。这一景区以景观高远、奇险著称,别有特色。主要景点有景良亭、天窗格、石屏风、石燕岩、石祠堂、云岩古寺、冬菇石等景点。   '''景良亭''' 位于西樵山七十二峰之一的腾云峰东南麓,建成于1984年,是一座水泥构筑的十二柱双重檐四角仿古方亭。观日出、看景色,是十分理想的处所。登亭极目远望,沙头、九江可尽收眼底,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特色景观––桑基鱼塘,更是赏心悦目、壮美无比。此风光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誉为“世间少有的美景”,“良性生态环境的典范”。桑基鱼塘,是指在鱼塘的基边上,利用鱼塘的塘泥、鱼的排泄物等肥料种桑、种蔗,然后把桑叶喂蚕,蚕的排泄物又来喂鱼,如此周而复始,进行良性的生态循环,达到生态平衡。   '''石屏风''' 位于天窗格下方、石燕岩路口。一堵巨石凌空卓立,高数十丈,宽不及三五尺。从窄面看去,像一柄长剑直指苍天;从宽面看去,却似云底的一面屏风,形状奇特,气势雄伟。为什么在一片谷地中间却高耸着这样一道石质的屏障呢?原来,这里是明代采石场遗址。两个开采区,紧密相连,划地分界,各从坡面下挖,越采越深,中间的分界“线”,就成了越来越高的一堵石墙。虽久经风雨剥蚀,阳光暴晒,但石工们开凿的痕迹却仍依稀可辨。  '''石燕岩''' 位于西樵山七十二峰之一的狮脑峰南麓。原为明代开采石矿所形成的巨大洞穴,是西樵山中最有名的岩洞。早年洞中栖息一种像蝙蝠一样的石燕,因此得名。洞口扁圆如唇,进入后却豁然开朗,宏大空阔,可容三千人在内歌舞。洞中冬暖夏凉,是一处天然大空调。石洞深处有积水而成的暗湖,水深清澈,可以划船。 '''碧玉洞景区'''  位于西樵山东部,是一条自西向东倾斜的大峡谷,其南侧为珠峰和玉峰;北侧为金钗峰。两侧悬崖陡壁,洞峡中绿树浓阴,巨石累累,流水潺潺,环境极其清静幽僻。碧玉洞是西樵山自然风光之美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景区之一。 '''天湖景区'''  天湖,旧称广坪,为古火山口积水所成,位于西樵山北部。原先湖口积水不深,水面不大。新中国成立后,在“大兴水利”的年代,把湖的北堤筑高蓄水;西樵山旅游度假区人民政府成立后,对天湖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建设,使湖面已达13万平方米,最深处已有20多米,并配套建设了一系列亭台楼阁,以及水幕电影、水上舞台、艺术广场等多项娱乐、康体设施,使天湖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休闲公园。    '''艺术广场''' 位于天湖西岸。广场空间开阔,布局巧妙,颇具匠心。整体设计,既表现了传统的园林美学特征,又融进了现代的时空观念。比如,运用了当今世界流行的几何形体的巧妙连接––方圆呼应,高低错落,具体的有中国象棋棋子,抽象的有人物石刻和奇异的太湖石、龙珠石。此外,还有仿古的点将台,有露天的迪斯科舞厅,有令你大开眼界的激光梦幻水幕电影(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科技项目)。湖的西北岸,有一棵盘根错节的空心老榕树,可称是一处奇特景观。树干笔直规整,但却是由气根编织缠绕而成的,通过处处孔隙,不仅可见树干中的空洞,还可透视树的另一面。'''翠岩景区'''  位于西樵山七十二峰之一碧云峰北,碧云村口。为一条上狭下阔的峡谷。谷中,峭壁陡立,绿阴蔽日,青翠欲滴,泉水淙淙,清幽无比。是西樵山旅游区中,自然风光与人文胜迹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    '''无叶井''' 又名无叶泉,久负盛名,位于碧云村口。这是一眼地质学上被称为“上升泉”的泉水井。井口方形,宽深约一米,水质清澈,味甘清神,最宜泡茶,古来即为碧云村饮用水之源。至于“无叶井”得名的缘由,还有这样一种传说:很早以前,碧云村中居住着马、罗、陈、傅、康、叶等六大姓人家。叶家自恃家族最大,功名最高,便把村里唯一的一口公用水井据为私有,定名“叶家井”,不许别姓人家饮用。因此,叶姓以外的人家,被迫到村外的山里去汲水,其中担水的艰难困苦,自不待说了。甚至在大旱之年,山间溪水干涸的情况下,“叶家井”反而加盖上锁,村里人常常望井兴叹,哭倒在空水桶前。常言道:有千年大族,无百岁功名。后来,叶家败落了,罢官的罢官,入狱的入狱,外逃的外逃,病死的病死,“叶家井”终于又回到全村人手中,于是有人就把此井改称为“无叶井”了。其实,此井水源充沛,自流外溢,任何掉落水上的树叶都会随即被水流带走,井水永远保持清洁无“叶”。这恐怕才是“无叶井”得名的真正原因。
52,141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