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南陵县

南陵县汉语拼音:Nán Líng Xiàn;英语:Nanling County),中国安徽省芜湖市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芜湖市境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界宣州区,西连铜陵市青阳县,南接泾县,北邻繁昌区湾沚区。总面积1263.7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南陵县下辖8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陵县常住人口为431148人。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春谷县。三国名将周瑜曾为南陵春谷长,南朝梁武帝(公元525年)始置南陵县。南陵铜矿采冶始于西周,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遗有大工山铜矿遗址和皖南土墩墓群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安徽南陵国家凤丹生物产业基地”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认定。

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西南部是低山区,占全县总面积66.8%;中部是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5.6%;东北部是圩区,占全县总面积27.6%。漳河自南而北纵贯县境,青弋江流经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205国道、318国道、216省道、320省道过境并交汇于县城。青弋江、漳河常年通航,可通长江。名胜古迹有西山风景区、大土山西周铜矿冶炼遗址、千峰山土墩墓群、黄盖墓、皖南土堆墓群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4月,南陵县辖籍山、弋江、许镇、三里、何湾、工山、家发、烟墩8镇,149村、23个社区居委会。另设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 :籍山镇、许镇镇、弋江镇、三里镇、何湾镇、工山镇、家发镇、烟墩镇

历史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地。

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王勾践兼并吴,属越。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楚灭越,又为楚地。

秦朝,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归秦。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设郡县,属鄣郡。

西汉,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始置宣城县(治今弋江镇)、春谷县(治今繁昌区境内),县域属上述二县,隶属丹阳郡。东汉,宣城县废,改设宛陵、春谷二县,县境属丹阳郡春谷县地。

三国入吴,恢复宣城县。

西晋,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阳郡一部为宣城郡,宣城县隶属宣城郡。东晋,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随晋室南渡,于今南陵县北侨置当涂县,属淮南郡。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县,以今南陵、繁昌、铜陵等县地为境域。晋末,分于湖为境,隋徙治于姑孰(今当涂县),遂废。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改春谷为阳谷,属宣城郡,又为淮南郡地。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并阳谷县入于湖,沿用繁昌之名(治今芜湖县陶辛圩内),属淮南郡繁昌县地。东晋于沿江赭圻城(今繁昌芦南乡)置南陵戍。

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以赭圻城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陈兼置北江州。隋平陈,州郡并废。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石城、临城、定陵、故治诸县入南陵县,属宣州。时改宛陵县为宣城县,改故宣城为青弋江(镇)。大业元年(605年),改宣州为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池州。贞观元年(627年),又归宣州,属江南道。长安四年(704年),移治青阳城(今南陵城关镇),属江南道宣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江南西道宣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江南西道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属宣歙观察使宣州。文德元年(888年),析南陵县地置义安县。大顺元年(890年),属宁国军宣州。

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属宁国军宣州,隶江宁府。南唐升元年间(937~943年),割南陵五乡,复置繁昌县。保大九年(951年),析南陵县地置铜陵县。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平,改宁国军,仍称宣州,隶江南路。天圣八年(1030年),分东西两路,属江南东路宣州。宋,县境东西宽70里(即35公里),南北长85里。东至宣城县境35里,以青弋江为界,自界首至县70里;西至铜陵县境40里,以赵村为界,自界首至县50里;南至青阳县境70里,以金山镇为界,自界首至县50里;北至繁昌县境15里,以骆师桥为界。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属江南东路(亦称江东路)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江浙行中书省宁国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属江浙行省宁国府。至正二十六年,改为宣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属中书省宁国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属六部直隶宁国府。永乐元年(1403年),属南京直隶宁国府。明,南陵县境东西宽70里,南北长85里。东至青弋江宣城县界40里,到宣城县城105里;西至界石铜陵县界35里,到铜陵县城135里;南至十八社桥青阳县界75里,到青阳县城140里;北至界桥繁昌界15里,到芜湖县城105里;东南至分界山泾县界30里,到泾县65里;西南至二十二都青阳县界65里,到青阳县130里;东北至太平(丰)圩芜湖县界75里,到芜湖县160里;西北至分界山繁昌县界30里,到繁昌县11里。距(宁国)府西105里。

清,行省下沿明制(宁国府),直至宣统,所属府如故。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徽宁道。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徽宁道。太平天国期间,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1865年)仍由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分辖。清,南陵县在宁国府治西90里。东至青弋江宣城县界28里,南至十八社桥青阳县界75里,西至界牌湖铜陵县界35里,北至小石桥繁昌县界15里。东南至分界山泾县界25里,西南至黄山青阳县界70里,东北至石石危河芜湖县界80里,西北至石冈山繁昌县界30里。东西宽80里,南北长90里,通境面积2970方里。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裁府,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6月,划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17年8月,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10月,划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10月25日,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8月6日,划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南陵由县治东至青弋江30里,界邻宣城县;西至牧家亭40里,界邻铜陵县;南至若坑55里,界邻泾县;北至奎潭60里,界邻芜湖县。

  南陵在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丹阳郡春谷县、宣城县。晋置南陵戍。南陵,本汉县名,在关中,属京兆尹。东晋侨置于江南。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郡、南陵县,由东晋于沿江南岸赭圻屯所置南陵戍而来。唐长安四年(704年)移治青阳城(今籍山镇),属江南道宣州,南宋与明清属宁国府。民国初年属芜湖道,1932年、1938年、1940年先后划属第二、九、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2日解放,即置南陵县人民政府,属芜湖地区;1950年属宣城地区;1952年属芜当专区;1980年属宣城地区;1983年为芜湖市辖县。

1990年,县境东接宣州市,南邻泾县,西连铜陵县,北界芜湖县。西北同繁昌县相邻,西南与青阳县毗连。面积1263.7平方千米。辖城关镇和5个区公所(下辖4镇22乡)。弋江区辖弋江镇和东七、九连、东河、石铺、蒲桥、葛林、奚滩7乡,黄墓区辖黄墓镇和奎湖、黄塘、太丰、仙坊、东塘5乡,工山区辖工山、桂山、麻桥、家发4乡,峨岭区辖三里镇和五里、峨岭、烟墩3乡,何湾区辖丫山镇和戴镇、绿岭、何湾3乡。

1996年,南陵县面积1263.7平方千米,人口约53万人。辖6镇14乡:城关镇、丫山镇、三里镇、黄墓镇、弋江镇、工山镇、东塘乡、太丰乡、东河乡、奚滩乡、葛林乡、石铺乡、九连乡、绿岭乡、戴镇乡、何湾乡、烟墩乡、峨岭乡、家发乡、奎湖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南陵县常住总人口490130人,其中:城关镇51989人,弋江镇33834人,黄墓镇31584人,三里镇24417人,丫山镇9892人,工山镇30489人,奚滩镇24338人,奎湖镇28860人,家发镇30566人,峨岭镇18094人,烟墩镇17788人,戴汇镇19475人,何湾镇18498人,绿岭镇11529人,石铺镇21995人,九连乡22711人,东河乡19300人,东七乡19297人,葛林乡18399人,太丰乡26360人,东塘乡10715人。

2003年末,全县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164388户、545574人,辖8镇:籍山镇、许镇镇、弋江镇、三里镇、工山镇、家发镇、何湾镇、烟墩镇,共有20个居委会、159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南陵县常住总人口404278人,其中:籍山镇138640人,许镇镇77048人,弋江镇67710人,三里镇28516人,何湾镇23206人,工山镇35124人,烟墩镇11770人,家发镇22264人。

地理

南陵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介于东经117°57′~118°30′,北纬30°38′~31°10′之间。东邻湾沚区、宣州市,南接泾县,西南与青阳县毗邻,西与铜陵市、繁昌区接壤,北连芜湖市。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南陵县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内力作用以断块或轻度抬升与坳陷作用为主,外力作用抬升区以侵蚀、剥蚀和溶蚀作用占主导地位,坳陷区则发生地面加积作用。构成了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的地貌组合。各地因内、外力作用的差异,西部边缘以低山、丘陵地貌组合为主,中部以丘陵、台地和平原地貌结构占主导地位,东部则以圩区平原和洼地平原为主。

气候

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盛行,受冷暖空气频繁交替显著。气候的特征表现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气象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较为频繁。

多年平均气温15.8℃。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8.3℃,气温年较差25.5℃。春、秋两季的月际气温升降幅度大。春季气温由3月的9.2℃升至5月的20.9℃,气温上升11.7℃;秋季气温由9月的22.7℃降至11月的10.9℃,气温下降11.8℃;而冬、春两季的月际气温变化幅度均较小,都在3.5℃以下。

水文

南陵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东部为青弋江河谷平原,东北部为水网圩区平原,西南和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境内主要河流有青弋江、漳河及其30余条支流,主要湖泊是奎湖。在青弋江、漳河下游,河湖交织,相互串通,港汊密布,水体流向多变,汛期极易形成洪涝灾害,为一纵横交替的水网地带。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南陵县土地总面积1263.72平方公里,合189.55万亩,人均3.68亩。其中圩畈平原432.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4.2%,主要分布在南陵县东部和北部;低山丘陵山地83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5.8%,主要分布在南陵县西部和南部。

该县土地构成包括耕地、林地、园地、水面和其它非农业用地。

生物资源

南陵县水热条件优越,利于动植物繁衍栖息,生物资源十分富饶。有多种珍稀动物,如扬子鳄、梅花鹿、金钱豹、穿山甲、鬛羚和白鹇等;森林资源逐步恢复;另外,中草药资源也很丰沛,尤以丹皮、明党参和桔梗著称。

矿产资源

县地处长江下游成矿带,尤其中生代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发生一系列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成矿条件较好,形成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燃料矿产等中小型矿床和矿化点,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金属矿中以铜矿储量最多。远景储量矿石量800万吨,平均含铜品位0.88%,金属量近76万吨,分布于桂山、工山、戴镇、丫山等乡镇。主要矿床有代腰山矿段。龙池庵矿段、沙滩脚矿段、破头山矿段、小工山矿段、鸡公山矿段、马腰山矿段、冲口王矿段、戴汇矿段、仙人冲矿床、大元岭矿点。

境内非金属矿种类繁多,为南陵县主要优势矿产,大部分分布在西部“丫山—戴镇—桂山—麻桥一线”。尤其桂山~麻桥段,地质上称中生代火山盆地,非金属矿产丰富多采,南部山区也有少量分布。主要成因类型为沉积型、火山型和变质型,计有13种各类矿产,产地20余处。其中包括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石英砂岩、石英岩、大理岩、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珍珠岩、沸石、石墨、白云岩、粘土等。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体有磷、钾长石等,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有白云岩石灰石。

经济

2020年,南陵县地区生产总值2814129万元,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0172万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197574万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256383万元,增长0.9%。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2.0:43.3:44.7调整为12.8:42.6:44.6。

交通

2019年,南陵县公路里程2441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30公里。青弋江大桥建成通车。

南陵县是通往“两山一湖”的重要门户,205、318国道,320、216省道交汇于县城,合福高铁、铜南宣高速穿境而过,并分别设立南陵站,芜黄高速加快建设。

2020年,南陵县公路里程2122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17公里。

文化

南陵县黄梅戏剧团,集体所有制,建于1957年,前身是芜湖市新声庐剧团,1957年11月由芜湖地区划归南陵县作为基本剧团并一名为南陵县庐剧团,1960年2月转为地方国营。同年4月与县文工团合并,改为南陵县剧团,既演黄梅戏也演庐剧。1962年正式定名为南陵县黄梅戏剧团,转为集体所有制,1972年曾转为地方国营,后又转为大集体。

文化遗产:南陵位于九华山山系与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南有次原生态的省级大、小格里森林公园,北有水波浩淼的万亩水乡奎湖;东有千年古镇弋江,西有乌霞奇峰怪石;西南有西山花海石林、县邑镇山戴公山。

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279年,长达2300余年的大工山铜矿采冶,炼铜十万余吨,至少打造了百万件青铜器,在中外青铜历上所罕见,为中华青铜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南陵县已调查发现地域内地面、地下文物遗迹130余处,以青铜业发展的“国保”大工山古铜矿,因此形成的管理居住区“省保”牯牛山古城和墓葬区“国保”皖南土墩墓群,以及家发永林六朝古墓群、家发墩山古墓群,弋江汉代宣城县城址,三里镇辋峰恐龙化石遗址,丫山双龙井古动物化石遗址,籍山镇徐家大屋,黄墓三国东吴偏将军黄盖墓,丫山镇龙山的明清神仙洞,丫山镇龙山明代燕伲洞,绿岭青山燕子洞,城关的小乔墓,奎湖的浮城寺商周遗址,家发泉塘的商周甘罗城遗址。城内的玉带桥、黉塘桥、龙会桥、惠民桥、毕家桥等等。馆藏文物千余件,标本近两千件。南陵以铜的采矿、冶炼、铸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青铜文化”;以雄姿英发的东吴大都督周瑜任该地春谷长,堪称世界军事史上间谍“先父”的大将军黄盖,风姿倾国倾城的绝佳美人小乔,从而形成了的“三国文化”;以大唐李白、王维、杜牧等杰出诗人游历南陵名山秀水,留下绝妙诗篇,又形成独特的“大唐文化”。

西周青铜龙耳尊,是用当地的铜原料,由当地铸造工匠制作的具当时中国南方最高工艺水平的精美青铜器。此尊被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选中的唯一的一件青铜器,参加北京奥运园区的“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这是继1990年亚运会后第二次入京参展,可谓南陵“镇县之宝”。

南陵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流传千年的神怪、劝善的戏种“目连戏”,有“南陵大鼓书”,“十兽灯”,以及喜庆的龙灯、鱼灯、罗汉灯、舞狮子等,有脍炙人口民歌、小调,有别于他地的“六月六奎湖赛龙舟”,有蜚声海外的丫山凤丹和留传千年传统制作工艺的脆酥香甜的绿色食品藕糖,还有远近闻名的南陵风味“弋江三老太羊肉”、“界山老鸭汤”、“奎湖飘鱼”、“城东牛歪子牛肉羹”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香菜”、“炸藕圆子”、“糯团”、“蒿子粑”等等,多则不可胜举。

南陵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古人类栖息生衍,西汉时期开始设县施政,名为春谷,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黄盖、周泰曾分别任过县令,公元525年(南朝梁帝)时置南陵县。黄盖、小乔墓葬于境内,西周至唐宋,这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陵铜矿采冶经历了东周、汉代、唐代,长达千年的炼铜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铜冶文化,为中国青铜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与周朝时期的千峰山土墩墓群同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南陵人徐乃光曾出任清朝驻美国纽约第一任首席领事,文学博士梅光迪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陈毅、谭震林将军都曾在南陵指挥作战。新中国成立后,南陵涌现出了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李家发,一等功臣周可玉。

旅游

风景名胜

南陵现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县境内山清水秀,拥有万亩牡丹园和溶洞、奇石、瀑布为一体的西山风景区;古秘幽遂的乌霞寺风景区;烟波浩渺的奎潭湖风景区,地球上同一纬度植被种类最齐全原始次生林的小格里森林公园等。南陵迄今为止已调查发现地域内地面、地下文物古迹130余处,主要有:以青铜业发展的“国保”大工山古铜矿,因此形成的管理居住区“省保”牯牛山古城址和墓葬区“国保”皖南土墩墓群,以及城关地区的玉带桥、黉塘桥、龙会桥、惠民桥、毕家桥、仙酒井、小乔墓、谢家阡、南山寺遗址、柳拂庵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有展现近现代南陵人民光荣革命传统的李家发烈士陵园和三里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历史教育基地。

工山削翠

工山,又名大工山,位于该县西南方。主峰海拔523米,是该县内最高之峰。县志注:工山位于县西三十里,高数百丈,周围数十里,是“县治之镇山也”。

射的占丰

射的,指射的山,即今日在桂山乡境内的笔架山。著名的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有该山的记载,说它“望之似射候因名。

鹅岭横云

鹅岭,现属三里镇。峨与鹅音同字异。如果究其原意,峨岭的“峨”字很可能是“鹅”字。这还得从一则传说说起:“旧传有金鹅自泾之蛮飞来栖此。”由此得名,称为“鹅岭”。

漳水拖蓝

漳水,即漳河,是发源于县境内的第一条大河,也是南陵的一大水系。

奎湖泛月

奎湖,原来称作奎潭,后来才叫奎湖。也有称作为“奎潭湖”的,反映了它从潭变成湖的过程。奎湖是南陵县最大水面。县志说,奎湖有九十九个汊、三道关、三道镇。湖中有七个土墩,座落状如奎星,由此得名,称为奎湖。

龙池布雨

龙池,旧名龙湫池,即工山东山腰的龙潭池。龙池布雨,意即龙池铺云布雨。龙池原是个求雨的场所。县志说:“龙池岁旱祷雨,辄应。”因此,龙池布雨这一景,也有称为“龙池祷雨”的。

元观仙题

元观,指承天观。承天观位于“县东南四百步”(县志载)。观建于宋朝。明朝洪武十五年在观中开设了道会司,可见当时道教活动在南陵十分活跃。

大浦乡村世界

以打造农业生产、旅游度假、生态人居三大功能为核心,集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生产、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亲水休闲、户外运动、商务会议、养生居住为一体,大浦乡村世界合型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景区主要包括农民新居、主入口桥、环湖公路及其景观带、生态美食园、植物园、游客接待中心、260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体验农业观赏园、儿童农教乐园,还有现代农业技术中心及驯化中心、避雨葡萄园及葡萄广场、特色果蔬园、有机果品园、标准化良田景观带、污水处理厂等。

特产

笔山芽尖(又名片茶),产于南陵县桂山笔架山(又名蝌蚪山,射的山)。创制于1984年,1985年被南陵县评为一等奖,获芜湖市二等奖。至1977年,已有成片茶园70亩,年产干茶2000公斤。1989年,茶叶再次获县一等奖。

南陵大米,生产历史悠久,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之称。自1985年以来,该县先后被确认为国家优质米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并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全县拥有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3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20万亩。2010年,“南陵大米”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奎湖糯,又名九月红,从红壳糯中选穗出来,是南陵县的地方品种,原产于奎潭湖沿岸,即奎湖、黄塘、黄墓等地,后繁衍到附近邻县,一般亩产400-500公斤,1985年,在黄塘乡林塘村发掘,1986年试种良好,宜作单晚,至1990年,农户零星种植。

广善酥,通过省专家技术委员会的鉴定,并荣获国家经贸委,中国贸促会“94首届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成果展览会”部优“成果奖”。95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99东方食品国际会议精品奖。

马头墙黄酒,一直是中国黄酒业里的佼佼者,使用“南陵贡米”酿造,使用工艺之曲“桂花曲”,于每年农历八月,由红小麦、山泉水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拌合。

图集

南陵县城区风貌
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风光,2019年9月22日摄。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