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野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河北省 > 保定市 > 博野县
保定市博野县:颜元广场
保定市博野县:梨园风光
保定市博野县:颜元祠堂

  博野县汉语拼音:Bó Yě Xiàn;英文:Boye County),中国河北省保定市辖县,因地处博水(古河已湮)之野,故名博野。位于河北中部,保定市南部。东与蠡县交界,西与安国毗临,北与清苑接壤,南与衡水市安平饶阳县相连。总面积331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4个镇、3个乡。

  博野县地处华北平原西部,有潴泷河小白河月明河孝义河。年降水量500毫米,年均气温11.7℃。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重点产棉县,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绿色蔬菜、优质果品和畜牧养殖集中产区之一。形成了以橡胶输送带、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有色金属、纺织和化工等六个骨干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地方工业体系。朔黄铁路、定(州)河(间)公路横贯东西,保衡公路跨跃南北,城乡公路路网遍布全境。

  博野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西汉时置郡,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历代名人辈出,是宋太宗时文学殿学士程羽宋仁宗宰相程琳宋神宗时大儒程颢程颐明代史学家刘吉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颜习斋),现代天文学家程茂兰,国际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文坛巨匠傅铎,体操世界冠军范晔的故乡。境内古迹众多,有西汉蠡吾县城遗址、战国时期王子墓、清代颜习斋祠堂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兴国寺石塔(唐代)。

  邮编:071300 代码:130637 区号:0312

行政区划

  全县辖4个镇、3个乡:博野镇、小店镇、程委镇、东墟镇、北杨村乡、城东乡、南小王乡。县政府驻博陵镇博兴中路51号

历史

  汉高祖时置博陵县,三国魏文帝(曹丕)时改博陵为博野县。(一说,东汉为博陵,魏称博陆,北魏改名博野县。)据《太干寰宇记》载:“以地居博水之野,故名。”但古博野县不在今博野地,而在今蠡县地,北齐时并入博野县,明代博野县治徙治于今地。

  1949年属定县专区,1954年属保定专区。1958年,撤销博野县,将其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安国县。1962年1月15日,博野县与安国县分设,恢复博野县建制;将安国县所辖的王各庄划归博野县。现属地级保定市。

  1996年,博野县面积330.9平方千米,人口约24.4万人,辖3个镇、4个乡:博野镇、程委镇、小店镇、东墟乡、北杨村乡、城东乡、南小王乡。县政府驻博野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博野县常住总人口241774人,其中:博野镇58108人,小店镇29516人,程委镇41756人,东墟乡23671人,北杨村乡25480人,城东乡28928人,南小王乡34315人。

  2002年,博野县面积344平方千米,人口约24.75万人。辖3个镇、4个乡:博野镇、小店镇、程委镇、东墟乡、北杨村乡、城东乡、南小王乡。共有6个社区、13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博陵镇博兴中路80号。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博野县常住总人口245504人,其中:博野镇59828人,小店镇30696人,程委镇40111人,东墟乡24046人,北杨村乡25824人,城东乡29297人,南小王乡35702人。

  2013年,撤销东墟乡,设立东墟镇(冀民函[2013]242号)。调整后,全县辖4个镇、3个乡:博野镇、小店镇、程委镇、东墟镇、北杨村乡、城东乡、南小王乡。县政府驻博陵镇博兴中路51号。

地理

  博野县地处冀中平原腹地,位于河北省中部,居保定市南部,北距保定50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00公里,北偏东距北京200公里。博野县东与蠡县交界,西与安国毗邻,北与清苑接壤,南与衡水市的安平、饶阳县相连,博野县总面积340平方公里(2013年)。

地形

  博野县全境属太行山东麓山脉平原,境南北狭长,除西部有两条状风沙高地,面积为1.47万平方米外,其余均为平坦壤地。地势中北部西高东低,南部和东南部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高程(黄海)在19米—30米之间,坡降为1/3000。

水文

  博野县境内5条河渠横贯东西。行洪河、潴龙河,县界流程15.4公里。排水河道三条自北向南依次为孝义河、月明河、小白河。沙河干渠为行水河渠,县内渠长9.437公里。境内主要河流是猪泷河,标准行洪流量3000立方米/秒,博野县地下水资源丰富,有机井4000多眼。

气候

  博野县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温湿差异较大,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日照时数2750.8小时,无霜期平均189天,日平均温度11.8℃。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年降雨量一般为550-650毫米。平均海拔19-29米,大部分耕地为壤土,西部分布部分沙壤土。

文化、旅游

戏剧

  当地流传的剧种有丝弦、拉拉调、评剧、河北梆子、歌剧等。大部系村民筹款,冬闲排练,逢年过节或庙会时演出。抗战时期话剧流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喜庆翻身,各剧种一度出现繁荣景象,全县有80多个村庄剧团活跃起来。后因搞"大跃进"农民日夜在田间鏖战,既没精力,又没时间排练文艺节目,绝大多数剧团都停止了活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村又组建剧团大演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样板戏一度停演,剧团又沉没下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生活好转,剧团再度恢复。

  河北梆子 明嘉靖年间传入博野,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传统节目有《蝴蝶杯》、《秦香莲》、《大登殿》、《三娘教子》、《打金枝》等。新中国成立后屯庄、白塔、淮南、胡庄等村组织起梆子剧团,除演唱传统节目外,还演唱现代戏《血泪仇》、《骨肉亲》等。

  丝弦 乾隆四十六年(1881年)丝弦传入博野以来,解村、解营、大西章等很快组织起戏班。传统节目有《调寇》、《杨二舍化缘》、《张九成私访》等,尤以解村、解营办的最好,除在本县演唱外,还到蠡县、安平、清苑等县演唱。白庄的丝弦剧团,在白更团长的带领下,曾在石家庄登台上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1964年国务院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后题词:"推陈出新,继承祖国优秀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此剧种曾向专业剧团输送过大批人才。

  拉拉调(亦称哈哈腔) 清末明初一齐人庸工东王庄夏家,和该村纪小枪、夏光勺等人将"四平调"和"河北梆子"揉和提炼成半唱半念的曲调,取名"拉拉调"。是为我国拉拉调剧种的创始。因道白清楚,唱词易懂,颇受群众欢迎,很快流传到全县。传统节目有《小王打鸟》、《李香莲卖画》、《王定保借当》等,在抗日战争时期还上演了《血泪仇》等戏。

  评剧 50年代本县农村剧团开始演唱,当地叫"蹦蹦儿",歌词通俗易懂,唱腔委婉高亢。最有名的村剧团有:东墟、套里、夹河、北两合、程委等十几个评剧团。其剧目有《茶瓶计》、《陈妙常》、《张羽煮海》等,并演唱了现代剧目《夺印》、《刘巧儿》、《小女婿》等。1979年县成立评剧团,由著名评剧演员艾莲如任导演兼业务团长,主要演员有李金荣、王青莲,主要节目有《李三娘打水》、《墙头记》、《刘公案》等。1985年解散。

  京剧 本县农村剧团原没有专唱京剧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样板戏"推出后才有村剧团演唱,当时较好的村剧团有城东、于堤、西杜村等。

  歌剧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人们多利用歌剧抨击、揭露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配合当时的中心工作。演出的剧目有《兄弟开荒》、《王秀鸾》、《小放牛》、《白毛女》、《刘胡兰》等。宋村剧团的《白毛女》、《刘胡兰》在潴龙河两岸享有盛名。

  话剧 抗日战争时期,为扩大宣传效果,机关学校演出话剧。1941年从著名短期文艺训练班选拔文艺骨干共40多人组成县《平原剧社》,编导了不少剧目,其中著名话剧《暴风雨之夜》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激发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志,很受群众欢迎。

曲艺

  博野曲艺主要是《西河大鼓》、《拉洋片》、《布袋戏》、《博野落子》等。

  西河大鼓 光绪三年(1877年)由龙堂村刘豪、东墟营姚老谨二人在清苑学艺后回县演唱,《西河大鼓》始传入本县。主要演唱者有姚老谨、杨峰、马炳春、白建章、李卓珍等人。主要曲目有《杨家将》、《呼家将》、《薛刚反唐》、《隋唐演义》等。艺人姚庆合(姚老谨之孙)在1980年3月参加地区会演,获保定地区群艺馆奖镜一面,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北分会吸收为会员。

  拉洋片 1945年至1950年拉洋片在博野广泛流传,它是在《西洋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把《西洋景》的图片用放大镜放大到长80公分、宽50公分后,表演者一手拉图片,一手打锣鼓,边拉、边打、边唱。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周于庄的《拉洋片》最著名。影片内容主要有《刘邓大军下江南》、《清风店战役》、《地道战》等很受少年儿童的欢迎。

  布袋戏(亦称木偶戏) 1940年至1960年在本县流行。演出非常简单,搭起一个1米见方的架子,周边围上布,一个人藏在里边即可表演。因外表象个布袋似的,人们叫它"布袋戏"。表演时演出者一手操纵木偶,一手操纵锣鼓,边打边唱。主要剧目有《猪八戒背媳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现已基本绝迹。

保定市博野县:博野花鼓落子

  博野落子 民国时期,北辛庄王老仙在本村花会演唱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曲调、名《博野落子》。表演时腰挎花鼓,一手拿锣,一手拿双锤,双锤可同时打锣鼓,亦可分别打锣鼓,边唱、边舞,因歌调婉转,舞姿优美,很受群众欢迎。1954年河北广播电台曾播放过王老仙的录音。2010年10月14日,博野县花鼓落子表演队参加由中央数字电视老年福频道主办的2010年全国首届中老年重阳节文体联欢会,以出色的表现获最佳表演奖。

花会

  博野花会历史悠久。在清末和民国年间尤为盛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且内容丰富多彩。各种花会多在冬闲时排练,节日或庙会期间,走乡串巷进行义演,充实了农村的文化生活。现在活动的有少林会、狮子舞、跑旱船、架子鼓等。

  少林会 表演各种武术器械和拳脚对打之武功。表演时手打击乐伴奏,在节日和庙会期间为群众表演。少林会的村庄有大墟、南堤圈、宋庄、庄头营等村。

  踩高跷 踩高跷在博野较为流行。以大齐、南刘陀、南杨村、宋村等村最为活跃。流行的踩高跷分文武两种。文高跷一般棍高在一尺半左右,武高跷棍高可达四尺以上。表演时把棍缚在两腿上。踩文高跷一般只是跑圆场、串"八字",内容多为传统戏曲场面,以丑角滑稽表演为主。步伐多为秧歌步或十字步。踩武高跷除文高跷表演技巧外,还有跳板凳、跳桌子、劈叉、磕腿等高难度动作。踩文武高跷都由吹奏班伴奏。踩高跷可以几个人表演,也可多人表演。

  跑旱船、跑驴 跑旱船和跑驴都是演员通过化妆后使用船和驴的道具来进行划船和骑驴表演的。跑旱船兴于清末,表演一般为一船三人,一人坐五彩缤纷的花船为船客,二人浓妆艳抹持浆划船为水手。跑法有跑圆场,串"8"字,二龙出水等。主要舞蹈动作有拨衫子、理袖、整鬓、划船、拉纤、拨锚起舟等,同时还贯穿着简单的情节。如遇浪搁浅,经拼搏扬帆前进等动作。跑驴一般为一驴二人,一人骑驴,一人牵驴。跑法是跑圆场和串"8"字,主要舞蹈动作是模仿驴的行进和后退。尤以西许村的跑驴和王庄的跑旱船形象逼真,惹人喜爱。

  狮子舞 是俩人披挂一个狮子行头,一人持头,一人作尾。大都是两个狮子在一起表演,由一人引逗,旁边锣鼓伴奏。主要动作有狮子滚绣球、跳桌子、踏跳板、滚圆球等。二人配合默契。宛如一个真狮子一样。迁庄村的狮子舞在县内最出名,逢年过节都在本村或外地表演。

  架子鼓 一般是鼓和钹相伴一起表演。大鼓直径约三尺,由七、八个人围在一起来打;铜钹直径约一尺,每人一对,十几个人排成行或围成圈来敲。表演时,乔装打扮,鼓钹呼应,边打边舞,边敲边蹈,场面十分壮观。王庄、大苑的架子鼓享有盛名。

  二鬼摔跤 是一个穿戴装有二鬼行头,通过动作表演摔跤。形象滑稽,非常逗趣。

  扭秧歌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人民在欢庆节日或大型宣传扭起了冀中秧歌。扭法是双臂奓开,边走边摆,走三步,身体往后扭动一下,大都唱着歌边唱边扭。解放战争时期,陕北秧歌传入本县,表演时可腰系花绸,双手提花绸扭动,并伴有锣鼓,欢快活泼。步伐可原地走十字步,也可行进中三步一跳。或几个人扭秧歌加歌曲表演,也可百十来人集体扭"8"字、五角星等。

  唢呐吹歌 在全县较为普遍,逢年过节或送新兵时,常集在一起比赛吹歌,同时农村红、白事也常请他们吹奏。本县西许村的唢呐班技高一筹,既能吹歌,又能吹戏曲。

  霸王鞭 解放战争年代,农村兴起了打霸王鞭。霸王鞭是用一米来长,手指头粗的木棍,用长钉串上几个大钱(清朝铜币)钉在两边,并绑上彩绸。表演时可边走边耍。铜钱相撞,哗哗作响,彩绸飘舞,煞是好看,亦可走十字步或跳跃前进。

文物古迹

文物

  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现收藏各种文物89件。二级文件一件,南北朝东魏崔景播墓志铭。三级文物6件:青釉深腹碗(北朝),刻铭茅头(战国),夔龙纹车饰(西周),带身光显纹菩萨像(北齐),青釉细颈瓶(隋),郑景济及夫人赵志墓志(明)。

古遗址

  蠡吾县城遗址 位于城东乡里村东南60米处,为西汉蠡吾县城。据清代《博野县志》记载:"蠡吾县城在后魏时为滹沱河水所湮"。遗址长1500米,宽1000米,高出地面3-5米不等。文化层厚约2米,内有灰陶罐、汉砖、瓦井、汉瓦盆、陶片等。1987年10月,被博野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瓦井遗址 位于博陵镇西王墓村中部,为汉代水井,井口直径1.5米,井壁由厚0.03米,高0.5米,长7.8米的弧形灰陶瓦围成。1987年10月被列为博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市博野县:还金井

  还金井遗址 位于南从里村东南隅。井口直径0.7米,井深约4.5米,井壁由青砖砌成.明代万历年间因村民徐恭浇园拾金不昧而得名.井前有石碑,记载了徐恭还金的经过。1987年10月被列为博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1992年,全县发现古遗址14处。

古陵墓

  王子墓 俗称王子坟,位于博陵镇西王墓村西北500米处。现存边长6.5米,高4米的一方形土丘。相传,战国时期,一领兵王子战死后,所领士兵每人一包土将王子葬于此地堆积成墓丘。墓区地表存在大量战国时代的陶瓦片。至于王子何国?何王?名谁?没有记载。王子墓被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扁鹊墓 清朝县志载:芦村有扁鹊墓。相传,战国神医扁鹊葬于此地。扁鹊墓于1958年"大跃进"平整土地时被夷为农田。据目击者讲,当时,曾有大量陶片等随葬品。该墓区于1987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陵墓 汉桓帝刘志之父蠡吾候,卒葬县治东二十里名博陵。今属蠡县。

  汉,南王陵 在今城东乡南旺村南。

  元,鄂国分史弼墓 在今杜田庄乡、南阳庄西南隅。

  明,刘太师刘吉墓 在今程委镇张家庄村西。

  明,徐方伯墓 在今程委镇张家庄村北。

  清,尹少宰墓 在今北杨村乡东章村东南。

古建筑

保定市博野县:兴国寺石塔

  博野兴国寺石塔,是目前已知的、保定境内现存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古塔,为唐代景龙四年(710年)创建,距今已有1302年的历史。这座石塔1993年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野兴国寺塔为四方形十五层密檐式实心石塔,通高7.51米,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基边长1.73米, 由三层方石组成。塔身第一层由三块整石拼合, 形成塔室。塔室南面辟券门, 门左右各雕一持剑守护神。室内北壁雕刻一佛二弟子,并刻有塔志,内有"景龙四年"字样。室内东西两壁各有佛像,还有供养人像,所刻铭文中还有供养人姓名。第二层至第十五层为密檐式, 每层檐均为石雕成叠涩式样。每层为一块石料, 檐部为一块石料, 相互叠压, 塔刹为一石雕宝珠。

  颜元祠堂 位于北杨村西北部。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祠堂正殿平面呈长方形。面三间,进深一间,东西长11.6米,南北宽6.6米,高7米,布瓦歇山顶,设有阳台1.35米,明柱两银,方砖盖顶。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大方、古朴典雅,反映了明清时代的建筑水平及民族、民俗特点。

  灵光古塔 据保定府志载:宋村有灵光古塔、高十二级久圮。

  二程夫子祠 在程委村北,后拆之(地址在现今程委粮站)。

碑刻

  东魏崔景播墓志 1964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同连村民在村南挖掘出土东魏镇远将军崔景播墓碑一块。该碑青石质、方形、边长56厘米、厚10厘米。碑文22行400多字,阳刻介绍了崔景播的身世及生平,文字系独特的魏代书法风格。笔法工整、熟练、清晰大方,是一块稀有珍宝。系二级文物。

  还金井碑刻 位于程委镇南林里村还金井前。该碑高3.6米,宽0.99米,厚0.26米,青石质。由明代翰林院侍讲冯琦撰文井书丹。笔力遒劲。1987年10月和还金井一并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亭 在程委村西北隅,程委地段医院院内,碑亭共八块石碑,碑文记述了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并刻有268烈士的姓名、籍贯、职务、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野县一、二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分别位于博野礼堂正门东西两侧和小店村孝义河北桥头东侧学校操场内,均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

  刘志(132年-168年1月25日),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46年8月1日-168年1月25日在位)。字意,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母匽明。刘翼于元初六年(119)被封为蠡吾(今博野县)侯。刘志在蠡吾随父母度过童年。

  赵广汉(?-公元前65年),字子都,西汉大臣,涿郡蠡县(故治在今河北博野县西南)人。

  王商(?-公元前25年),字子威,西汉蠡吾(今河北博野)人。

  程琳(985-1054),字天球,河北博野程委村人,其先祖为周朝大司马乔伯,封国于程,后遂以为氏,程琳为理学家程颐、程颢之父程珦之伯仲,宋朝大中祥符举人。

  程羽,字冲远,河北博野县程委村人,宋太祖年间进士。

  程颢(1032-1085),北宋思想家,哲学家,理学奠基者。字伯淳。祖籍博野程委,徙居河南洛阳。

  程颐(1033-1107),北宋思想家,哲学家,理学创立者之一。字正叔,祖籍博野程委,徙居河南洛阳。

  史弼(1212-1297),元朝大臣,字君佐,又名塔刺浑,河北博野北阳庄人。

  孟鉴,河北博野小店村人,明宣德年联捷进士。

  刘吉(?-1492),字佑之,河北博野大程委村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

  吴槚,字大用,河北博野大西章人,明景泰丙子年(1456年)举人,天顺甲申(1464年)进士。

  徐行,河北博野南林里人,明嘉靖葵丑年(1553年)进士。

  颜元(1635-1704),中国清初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易直、浑然,号习斋。直隶(今河北)博野人。一生不仕,靠教书、行医为生,晚年主持漳州学院。

  尹会一(1661-1748),字元孚,号健余,河北博野东章村人,幼时丧父,以孝闻名于乡里,雍正甲辰年(1724年)进士。

  尹嘉铨(1711-1782),尹会一之子,乾隆元年(1736年),由举人授刑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官至大理寺正卿(中央审判机关主管长官),稽查觉罗学(清朝皇家子弟学校)主管,正三品。

  吴树声(1912-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河北博野吴王庄人。

  程茂兰(1905-1978),中国现代天文学家,河北博野沙沃村人。

  王长江(1927-1990),河北博野博陵镇西街人。

  徐钟祥(1927-1990),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教授,河北博野宋村人。

  傅继泽(1918-1991),河北博野北杨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傅铎(1917-2005),剧作家,河北博野北刘陀村人。

  张荫梧(1891-1949),字桐杆,河北博野张营村人。国民党军将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
河北省区划
地级市 石家庄市 | 唐山市 | 秦皇岛市 | 邯郸市 | 邢台市 | 保定市 | 张家口市 | 承德市 | 沧州市 | 廊坊市 | 衡水市
Hebtv logo.png
省直辖县级市 定州市 |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