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汉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始汉语英语:Proto-Sinitic language),是原始汉族使用的一种祖语历史语言学假设所有汉语都拥有共同始祖,并根据这个假设来重建出这种语言。学者一般相信,原始汉语分支自原始汉藏语,之后独立发展,在商代后期形成上古汉语

原始汉语的研究相当困难,因为缺少文字资料,汉字本身非拼音文字,对于上古汉语的研究不足,很难重建出原始汉语。现代语言学者一般利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将汉语与其他汉藏语系语言进行比较,以期重建出原始汉语。另外,《切韵》具有综合音系性质,不能未经调整就直接摆入任何一个阶段,否则会带来极大的困难;《诗经》韵部和现代汉语方言韵母,不一定要与庞杂的《切韵》韵类一个一个划上等号,而是根据具体状况予以酌情简化《切韵》韵类。

理论模型

高本汉曾把明代以前的汉语分为五个时期:1.太古汉语(le proto-chinois,《诗经》以前);2.上古汉语(le chinois archaïque《诗经》);3.中古汉语(l'ancien chinois,《广韵》);4.近古汉语(le chinois moyen,韵表);5.老官话(le vieux chinois,《洪武正韵》)。

张琨(1976)首先提出“原始汉语”音韵系统,其认为汉语大致呈现一种南北分途发展的走向,一般学者研究上古汉语,多以《诗经》的押韵情形做为主要考量。然而,《诗经》的地理基础主要在北方,反映北方系统,与南方系统并无直接继承的关系,因此过去习惯视《诗经》为汉语源头的观点必须改变,南北分途的双线发展应该得到正确的描写。模板:Sfnp

就年代而言,《诗经》音系早于《切韵》音系,然而,相较于综合南北两大音系的《切韵》而言,《诗经》的地理基础窄,《切韵》的地理基础宽,从《诗经》出发无法解释《切韵》所有的类别,从《切韵》出发却可以看到《诗经》的合并过程(如元与山仙在《诗经》是一类)。因此,新的观点是从《切韵》的基础上投射出一个原始系统。

凡是从诗经系统无法解释的切韵类别,应该能从原始系统得到解释。许煜青(2015)认为,张琨所提的这种模式与西方印欧语颠倒重建的概念正好吻合。

语法特征

原始汉语的详细面貌还不清楚,已经知道的只有以下几点: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系统,词形可能有屈析形态变化,有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没有第三人称代词,宾语普遍置于动词之前,修饰语也往往置于被修饰语之前,有大量复辅音声母,四声尚未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