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司马法》,田齐代姜齐以后,齐威王使人收集、校订、论证古代的司马兵法,而把大司马田穰苴的兵法收录其中,故《司马法》,也叫《司马穰苴兵法》。《汉书·艺文志》载,《司马法》共155篇,后多亡佚。今本《司马法》共5篇,依次为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司马法》论述的范围极为广泛,基本涉及了军事的各个方面,保存了古代用兵与治兵的原则,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出师礼仪、兵器、徽章、赏罚、警戒等方面的重要史料。

主要内容:

  《仁本第一》,主要论述战争的性质(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目的、起因和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发动战争的时机,追述了古代的一些战法。《天子之义第二》,阐述君臣之礼,治国、教民和治军的不同方法,记述了古代的一些作战形式、兵器配置、战车编组、旗语徽章、赏罚制度等。《定爵第三》,主要讲战争的准备、战场指挥、布阵原则、侦察敌情、战时法规等问题。《严位第四》,主要阐述战略战术和将帅指挥,以及胜利后注意事项等。《用众第五》仍是讲战略战术及战场指挥等。

  《司马法》根据春秋末期和战国初的战争实践经验,提出更进步的军事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以战止战”的战争观。二是“相为轻重”的战略指导原则。三是崇仁尚礼的用兵思想。四是慎战与备战并重的战争指导思想。五是“国容”、“军容”的不同及将师应有的主动权。 《司马法》为历代帝王、兵家、史家、文学家所重视。自《史记》以下,《七略》、《汉书·艺文志》及历代史志都有记录。至明清时期,《司马法》版本不少于六七十种,并有多种外文译本传世。

参见条目